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69章 神棍经济学:汉武帝创业初期的迷信与融资路演

汉武皇帝刘彻初登大宝那年,长安城的卦摊生意突然火爆起来。这位 16 岁的少年天子刚把文帝、景帝的牌位请进太庙,就迫不及待在未央宫前殿摆了座三层高的青铜香炉,每天清晨带着满朝公卿对着东南方磕头 —— 像极了刚拿到天使轮的创业者,逢人就说 “我们有天神背书”。谁也没想到,这位注定要改写历史的雄主,创业初期竟被一群神棍带偏,在迷信与务实之间上演了一出魔幻现实主义大剧。

建元元年的春天,长安太学的儒生们集体亢奋。刘彻的 “招贤令” 一下,就像在学术圈扔下一枚炸弹,无数竹简雪花般飞进未央宫。赵绾、王臧这两位鲁国大儒,抱着 “复古改制” 的 bp(竹简版商业计划书)闯入朝堂,一开口就惊掉了老臣们的下巴:“陛下,咱得在城南建明堂,让诸侯们来朝拜,这叫‘制度自信’;再搞巡狩封禅,改历法、易服色,这叫‘品牌升级’!”

他们甚至画好了明堂的 cAd 图:五室十二堂,诸侯按方位落座,中央设天子祭台,周边配套 “诸侯招待所”“封禅纪念品商店”。刘彻听得热血沸腾,当场任命二人为公卿,相当于初创公司给了 cto 和 coo 的职位。那段时间,未央宫成了儒家设计院,竹简上画满了 “天子冕服设计图”“九州贡赋流程图”,连刘彻的车驾都准备换成绣有日月星辰的 “至尊版龙辇”。

可惜他们忘了,汉朝董事会里还有个终极话事人 —— 窦太后。这位历经三朝的老太太,此时正躺在长乐宫的榻上,对着《黄帝内经》打盹,听说孙子要搞儒家改制,立刻把茶盏往桌上一磕:“当年你爷爷、你爹靠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才攒下这副家业,你们倒好,学书生搞虚头巴脑的东西?”

窦太后的反击来得猝不及防。她派心腹暗中调查赵绾,很快挖出猛料:这老兄居然收了齐威王后人的黄金,在 “明堂选址” 上搞利益输送。消息传到未央宫,刘彻正对着新设计的 “天子玉圭” 发呆,竹简 “啪嗒” 掉在地上 —— 他这才想起,奶奶的势力渗透着整个宫廷,连自己的近臣都是窦氏的眼线。

赵绾、王臧在狱中收到窦太后的 “劝降信” 时,正在修改 “封禅礼仪细则”。信里只有一句话:“黄老之术,如冬日之阳;儒术之学,若秋末之露。” 二人相视苦笑,明白在这位掌握军权的太皇太后面前,所有商业计划书都是废纸。当天夜里,他们用修竹简的刻刀自刎,血染红了未完成的 “巡狩路线图”—— 儒家改制的第一波创业热潮,就这么被董事会里的保守派掐死在摇篮里。

窦太后趁热打铁,在朝会上宣布:“今后朝堂之上,敢言‘改制’者,视同赵绾同党。” 同时把刘彻的近臣换了个遍,换成自己的侄子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 —— 这波操作,比现代公司的董事会改组还彻底,直接让年轻的 cEo 成了 “吉祥物”。

李少君走进武安侯府的那天,长安的贵族圈正在热议 “神秘方士”。这位自称 “年七十,能却老” 的中年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葛衣,腰间挂着个看不出材质的药囊,活像个走街串巷的江湖郎中。但当他在宴会上对着九十岁的老贵族说 “我曾与令祖父在柏寝台射猎,他左膝曾中鹿箭” 时,全场震惊 —— 老贵族颤抖着说:“先祖父临终前确实提过此事,那时我才五岁!”

这手 “记忆杀” 让李少君一夜爆红,成了长安城的 “玄学顶流”。见到刘彻时,他盯着宫里的青铜酒器突然惊呼:“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内壁应有‘仲父监制’铭文。” 工匠打磨后,果然露出小字,刘彻当场瞳孔地震:“先生莫非活了三百岁?” 李少君神秘一笑:“臣曾见安期生,食臣巨枣,大如五斗瓮,仙人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接下来的操作堪称古代版 “商业路演”:他把 “祠灶 — 致物 — 化金 — 成仙” 包装成完整产业链,说祠灶能召唤鬼神,鬼神能点石成金,黄金餐具能延年益寿,寿长则可见仙人,仙人指路就能封禅不死。刘彻当场拍板成立 “祠灶专项小组”,任命李少君为首席研究员,拨上林苑千亩地作为实验室,还派船队出海寻找蓬莱仙岛 —— 这波操作,比现代创业者画饼还狠,直接把 “玄学” 变成了国家战略。

可惜李少君没撑到项目落地,一年后暴病而亡。刘彻却坚信他 “羽化成仙”,把他的药囊供在甘泉宫,还让黄锤史宽舒继承衣钵:“先生必是先去蓬莱打前站,尔等须继续研发。” 就像创业公司 cEo 相信 cto “渡劫失败”,继续给空气团队投钱,长安城的方士们见状,纷纷注册 “却老”“升仙” 等商标,玄学产业迎来井喷。

亳人薄诱忌更懂品牌运营。他上奏称 “天神贵者泰一,五帝乃其佐”,建议在长安东南郊建泰一祠,用太牢祭祀,开八通鬼道 —— 这相当于打造 “天神界的超级 Ip”,配套 “七天连祭” 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刘彻批准后,泰一祠成了长安城的网红打卡地,诸侯献祭的牛羊车马堆满祭坛,香火钱比少府收入还高。

尝到甜头后,薄诱忌开启 “矩阵营销”:有人提议 “祭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他立刻建议在泰一坛旁加建分坛,搞 “天神家族” 概念;又有人提出 “祭黄帝用枭破镜,冥羊用羊”,他顺水推舟设计 “诸神套餐”,把祭祀变成了 “盲盒消费”—— 祭不同的神用不同的祭品,价格从 “太牢(牛)” 到 “干鱼” 不等,满足各阶层需求。

最绝的是 “祥瑞联动”:上林苑猎到一只独角兽,薄诱忌立刻宣布 “此乃麒麟现世,陛下封禅可期”,搞得刘彻迫不及待想泰山封禅,济北王趁机献泰山及旁邑,玩起 “土地换政策” 的套路。刘彻照单全收,顺便把常山郡收归中央 —— 玄学营销意外成了中央集权的神助攻。

上林苑的白鹿,成了刘彻的 “金融试验田”。他看着这些在草地上蹦跶的生物,突然灵感闪现:“朕的皮币,诸侯朝觐必用之。” 于是下令将白鹿皮制成三尺见方的 “皮币”,定价 40 万钱,规定诸侯觐见时必须用它包裹玉璧 —— 而白鹿在皇家动物园多到需要定期淘汰,成本几乎为零。

这波操作,相当于初创公司用 cEo 的签名照当货币,强制经销商购买。齐相卜式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一张鹿皮抵万亩良田,这和抢钱有啥区别?” 刘彻直接将他下狱,杀鸡儆猴。济北王、河间王等聪明诸侯立刻响应,纷纷献地换皮币,顺便拍马:“陛下神算,皮币乃天赐祥瑞,诸侯得之,如得天神庇佑。”

更妙的是配套政策:献皮币者可减免赋税,拒绝者以 “对天神不敬” 论处。一时间,长安的皮币交易所人满为患,诸侯们一边骂娘一边抢购,刘彻则用换来的土地扩充中央直辖郡,一举两得 —— 玄学赋能的金融创新,成了集权路上的收割机。

李少君的 “丹砂化黄金” 项目失败后,刘彻转向 “祥瑞造币”。他宣称在宜春宫挖到白金矿,上面天然形成龙、马、龟三种图案,乃 “天神降瑞”,于是铸成三种货币:龙币值三千,马币值五百,龟币值三百。造币诏书里写得神乎其神:“龙者,天子象征;马者,天马行空;龟者,长寿延年,持此币者,诸神护佑。”

这波操作,比现代区块链发币还离谱。长安百姓看着手中的白金币,发现购买力还不如铜钱,纷纷吐槽:“龙币能换米吗?马币能买盐吗?” 但官府强制推行,规定赋税必须用白金币缴纳,商人不得拒收。结果不到半年,白金币贬值 70%,商人集体罢市,最后不得不以 “伪造祥瑞” 为由回收,成了汉朝金融史上最大的笑话。

王夫人去世后,刘彻陷入 “创业伙伴离世” 的低谷,每天对着未央宫的梧桐树发呆。齐人少翁抓住商机,自称 “能致亡灵”,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于帷帐中搞起了 “全息投影”:先用鱼油浸泡兽皮,绘上王夫人的画像,再通过灯烛投影,配合口技模仿其声。刘彻隔着帷帐看见 “王夫人” 袅袅婷婷,当场泪崩,封少翁为 “文成将军”,赐黄金万斤。

少翁趁热打铁,开启 “神术周边” 业务:“陛下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须象神。” 于是甘泉宫成了 “神术实验室”,墙壁画满云气纹,宫女穿羽衣,连刘彻的龙袍都绣上了星象图。他还发明 “云气车”,按 “胜日”(吉日)出行,说能辟恶鬼 —— 其实就是花车巡游,靠视觉效果收割流量。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 “天神” 仍未降临,少翁只好搞低级骗局:在帛书上写怪话,让牛吞下,然后宣称 “牛腹有奇书”。刘彻让人杀牛取书,认出是少翁笔迹,当场暴怒:“敢拿朕当韭菜割?” 于是少翁被腰斩,尸体扔进上林苑喂鹿 —— 这波 “死亡营销”,成了神棍们的警示案例。

少翁死后,刘彻的神术情结反而更重。他在长安城西建柏梁台,高二十丈,顶部立铜柱,柱顶铸仙人掌,托盘承露,说 “甘露拌玉屑,饮之可长生”。工匠们看着这个庞然大物直摇头:“铜柱生锈,露水有毒,陛下喝了怕要拉肚子。” 但没人敢说,只能看着刘彻每天清晨对着仙人掌作揖,像极了现代创业者迷信 “赛博风水”,在办公室摆巨型招财猫。

《史记?孝武本纪》里,司马迁毫不留情地揭穿神棍们的套路:“李少君之流,不过善为‘巧发奇中’,靠打听**、伪造文物骗人,和市井中的算命瞎子无异。” 他尤其讽刺刘彻的 “求仙热”:“天子甘受其惑,以为真有神仙,殊不知方士们不过求财求官,所谓‘却老方’,皆虚妄之言。”

但他也承认,这些荒诞操作客观上推动了中央集权:“济北献泰山,常山收为郡,五岳皆归天子,此乃神棍之术的意外之喜。” 就像现代商业中的 “无心插柳”,骗子们的忽悠,反而帮创业者完成了早期的资源整合。

汉武帝的早期经历,给现代创业者敲响警钟:

警惕 “ppt 创业者”:赵绾王臧的 “复古改制”、李少君的 “丹砂神话”,都是缺乏落地的空想,创业需要的是 “最小可行性产品”,而非宏大蓝图;

拒绝 “流量至上”:为了祥瑞大搞祭祀、造币,最终导致信任危机,核心业务才是企业的 “祥瑞”;

平衡董事会权力:刘彻初期被窦太后压制,说明初创公司要处理好股权结构,避免被单一势力绑架。

窦太后去世那年,刘彻在甘泉宫烧掉了所有 “升仙图”,望着跳动的火焰,仿佛看见赵绾、李少君、少翁的影子在火光中消散。他终于明白,奶奶当年压制儒术,不是反对改革,而是担心他重蹈秦末苛政的覆辙;神棍们的忽悠,不过是利用他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收割政治资本。

元光元年,刘彻再次发布 “招贤令”,这次他跳过了夸夸其谈的儒生和神棍,选中了务实的公孙弘、主父偃。当主父偃提出 “推恩令”,他眼前一亮 —— 这才是真正的 “制度创新”:让诸侯分封子弟,化整为零,比任何祥瑞都更能巩固皇权。

多年后,当刘彻在泰山之巅举行封禅大典,回望自己的创业之路,终于懂得:真正的 “天神庇佑”,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真正的 “长生不老”,是让帝国千秋万代。那些被诛杀的方士、废弃的神坛,终究成了他创业初期的注脚 —— 每个创业者都会走过弯路,重要的是在迷信与务实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治国之道。

汉武帝的创业初期,是一场充满魔幻色彩的资本狂欢:神棍们用 “长生不老” 的概念融资,朝廷成了玄学试验场,白鹿皮币、白金造币成了割韭菜工具,甚至死亡都能被包装成 “羽化成仙” 的营销事件。但这场狂欢并非毫无价值,它让年轻的刘彻见识了人性的贪婪与权力的诱惑,最终促使他抛开幻想,走向务实。

那些看似荒诞的神怪之说,反而成了帝国转型的催化剂。当刘彻从 “神棍创业者” 蜕变成 “务实 cEo”,汉朝迎来了真正的扩张时代:推恩令削弱诸侯,盐铁官营充实国库,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商路。而这一切,都始于他在迷信与务实之间的艰难抉择。

长安城的卦摊依旧热闹,但刘彻再也不会停下脚步。他知道,在权力的资本市场里,最可靠的 “投资”,永远是深耕制度、重视民生。那些曾经被神棍们点燃的香炉,终究会被历史的风吹散,而他亲手奠定的制度基石,将支撑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