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人间风华 > 第184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人间风华 第184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作者:邀月酌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7 13:00:01 来源:小说旗

李白离开扬州之时拖着大病未愈的身子,那些受到李白资助的落魄子弟别说报恩了,就算是来相送的都很少。

堂堂李太白,曾经豪掷30万黄金的那个李太白,最后在急公好义之人的帮助下,才解了燃眉之急,这是多么的讽刺与可笑啊。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圆月之夜,孤身一人的李白看着清冷的月光洒在窗前,思乡之情再也难以压制,写下了那篇流芳千古的《静夜思》。

如今的李白似乎再也没有想过修炼成仙之事,而是想起了当年离开家乡“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志向,也想起来老师曾经的教导。

只是,李客对外的身份是剑南道着名的商人,唐朝律法不许商人的子嗣通过考取功名的方法来进入朝堂之内,李白入仕的唯一方法只有被有名的官员举荐。

李白久闻陈州李邕书文耀世,且轻财乐施、豪迈仗义,乐于扶持与奖掖后进之辈,于是动了上门拜访的心思。

在玄武湖之难后,李白的性格似乎变了许多,若是有高手仔细观察现在的李白的话,就会发现他的灵台蒙尘,不复原本的清明,这是修为全无之像。

从前的李白总是一副运筹帷幄的翩翩公子模样,一身傲气全部内敛于心,让人难以察觉,而如今的李白身上的傲气是由内而外的,就好像一把出鞘的长剑。

礼数本是藏锋的剑鞘,如今也被李白视之为无用之物。

他自诩自己的才华天下无双,只要这李邕名副其实,必定能够识得他这匹千里马。

只是,当李白前往陈州李府拜访李邕,在李邕面前一吐胸中的政治宏图之时,却发现李邕显得格外的冷淡。

李白不知道的是,李邕以前颇爱提携后进、扶持青年,使得他爱才的名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有号召力,以至于许多人都与李白一样,想要被李邕推举,找到自己的仕途捷径。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来的人一多,就难保有欺世盗名,只会纸上谈兵之辈,让李邕颇感厌烦,甚至产生了“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的苦恼。

看到还没等到自己提问就在那里高谈阔论的李白,李邕顿时心感不悦,下意识就把李白归为那些眼中只有荣华富贵,腹中没有半点墨水的所谓“才俊”。

李白看到李邕对自己所提的造福百姓,定海拓疆之策一副毫不感兴趣的样子,又明显感觉到李邕对自己颇为轻视,顿感失望至极,只觉得李邕名不副实,又是一个尸位素餐的官员罢了。

“有眼无珠之辈。”

只见李白指着李邕鼻子骂了一声,随后拂袖而去,就连身为当事人的李邕都被李白给骂懵了,不知道这年轻人哪里来的胆气,居然敢当面如此辱骂朝廷命官。

只是,李邕素然以好脾气着称,唾面自干的养气功夫练到了极致,自然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对李白喊打喊杀。

只是,走出大厅的李白越想越气,自己明明所说的都是照顾百姓的政策,李邕身居高位却一副毫不关心的样子,让李白实在难平心中愤懑。

修士是劫,杀凡人如屠戮蝼蚁,贪官恶吏又如何不是呢?

君不见,当年的幺妹儿母女与张小雪所受的苦难?

对于平头百姓来说,那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用来约束恶人的律法被恶人指向无辜之人,这是多么一件可悲的事情啊。

在亲眼见过那些苦难之后,让李白如何不与他们共情呢?

李白心中愤闷之意难消,取下腰间的酒葫芦往嘴里灌了一大口烈酒,竟然在李府门口的柱子上以剑为笔,刻上了一首《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护院与门房看到李白如此嚣张跋扈,想要上前阻挠,却见李白拔出背后的一柄断剑,正是玄武湖一战中被李客一剑斩断的龙泉剑。

就打造剑的材料品质而言,秋莲逊于龙泉远矣,但是在李客的一剑之下,秋莲分毫无损地将龙泉一分为二,可想而知李白曾经甚至自诩自己为天下第二剑修这件事有多么的可笑。

李客的剑,自从几十年前就从未离开过天下第二的位置。

龙泉虽断,剑气犹存,李白哪怕没有用修为催动,只是单纯地将龙泉断剑插入地面之中,那股子寒意仍然让那些李府下人不再敢上前半步。

李白刻完字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胸中的怒火去了大半,蔑视那些不敢上前的下人们一眼,将龙泉与秋莲入鞘,转身离去,竟无一人敢追。

门房比护院机灵得多,看到事情无法解决就连忙跑到李邕面前汇报。

李邕听过门房的汇报之后,就算脾气再好也无法压制心中的怒火,用力捶向身边的桌面,大怒道:

“岂有此理!本官倒要看看这个不讲礼数的混小子写了些什么!”

李邕说罢,愤然起身来到门外,看向李白所留的那首《上李邕》读了起来。

只是李邕越读,越感到心惊,到最后变得甚至有些愣神,沉默了良久之后,这才出声赞了起来:

“好一首《上李邕》,好一个李太白!”

这时,护院上去低声询问道:

“大人,需不需要让衙门和不良人来处理这件事?”

以李邕的级别,受到如此屈辱自然能够请得动不良人和衙门的人来对付李白,但是李邕只是摇了摇头,眼中满是欣赏说道:

“不必了。”

这首《上李邕》寄意大鹏自喻,李白一面有着“簸沧溟、扇雷霆、上九霄、无与争锋”的气势,另一面又露出悲观铩羽、世人不谅不识的心酸与无奈。

一首诗中同一意象,却表达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寓意,李邕不由得为李白神鬼莫测的诗才惊讶赞赏不已。

李邕也能够品出李白在诗中的讽刺之意,但是他毫不生气,反倒是从李白的身上看到了年轻之时的自己。

那时的他敢在朝堂之上直谏武后,还被宰相姚崇以“险躁”的借口赶出长安,也如现在的李白一般风姿绰然、仪态不凡,更有着极其相似的恣意狂傲与恃才傲物,即使面对权责亦是如此。

就在这一刻,李邕动过举荐李白的心思,只是稍微一想又就此罢休。

毕竟,官场是染坊,也是铁匠铺,他不希望李白被染上千篇一律的颜色,更不想李白过刚而折。

准备离开此地的李白不知道的是,他所气愤的李邕此时正在为他考虑,他也因此再次干谒失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