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高三:科技霸主归来 > 第143章 未来大学奠基,智能之基育才之始

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体验了初为人父的喜悦与“挑战”后,林风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他心中那片更宏伟的蓝图——创办一所足以引领时代变革的“未来大学”。

经过数月的紧张筹备,由苏晚晴亲自挂帅,汇聚了全球顶尖教育家、建筑师、规划师以及未来智能内部精英的筹备组,终于完成了选址、规划和初步设计等关键工作。

未来大学的校址,最终选定在华国东部沿海,一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且被规划为国家级人工智能与未来科技产业核心区的滨海新城。这里不仅拥有充足的土地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项审批流程一路绿灯,广阔的土地也以极优惠的条件顺利完成交割。未来智能的强大影响力,再次展露无遗。

与此同时,由国际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与未来智能AI设计团队联手打造的校园概念规划也正式对外公布。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校园,而是一个融合了学习、研究、生活、创新、生态于一体的“未来智慧学镇”。

AI辅助的有机设计: 整个学镇的布局、建筑形态、交通流线、能源系统、水资源循环等,都经过了AI的深度模拟和优化,旨在最大限度地促进跨学科交流、激发创新灵感、降低碳排放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处不在的智能交互: 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乃至户外空间,都将深度集成未来智能的AI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自适应调节、资源智能分配、以及无缝的虚拟现实(VR\/AR)沉浸式学习体验。

灵活可变的学习空间: 摒弃了固定不变的大教室,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可根据教学需求、利用模块化和机器人技术快速重组的、灵活多变的研讨室、项目工坊和沉浸式学习舱。

这份充满未来感和想象力的设计蓝图一经公布,立刻在全球建筑界和教育界引发了广泛的赞叹和讨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个阳光明媚的吉日,“未来大学”的奠基仪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隆重举行。

奠基现场彩旗飘扬,人头攒动。来自国家最高层级的领导、教育部及科技部的负责人、数十位国内外顶尖大学的校长和诺贝尔奖得主、上百位全球知名企业家和投资人、未来智能的核心高管和早期员工代表、以及通过“未来学者”计划提前锁定的部分未来学生代表,与数百家全球主流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奠基仪式的规格之高、嘉宾阵容之豪华,足以媲美国际最高级别的峰会。

国家领导人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林风和未来智能的家国情怀与远见卓识,称赞未来大学项目是“探索未来高等教育模式、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并表示国家将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苏晚晴代表筹备组,简要介绍了未来大学的筹备历程、核心理念和建设规划,她知性优雅、自信从容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在全场瞩目之下,林风走上了演讲台。

他没有讲稿,目光扫过台下,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奠定一所大学的基石,更是为了播下一颗面向未来的种子。”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着我们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在培养能够驾驭这场变革、引领未来的创新人才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知识的传授方式、学科的划分边界、能力的评价标准,都需要一场深刻的革命。”

“这就是我们创办未来大学的初衷。”林风的语气变得激昂,“我们希望打造的,不是一座象牙塔,而是一个开放的、智能的、充满活力的创新熔炉!在这里,AI将不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赋能学习、研究和创造的底层基础设施;在这里,学科的壁垒将被打破,思想的火花将自由碰撞;在这里,学生将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未知、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创造者;在这里,我们将不仅培养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更要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人文关怀和全球视野的未来领袖!”

“我们深知,创办一所伟大的大学,任重而道远。但未来智能有决心、有资源、也有信心,将未来大学建设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和未来科技领域人才培养与原始创新的新高地!”他目光灼灼,“让这座智能之基,成为孕育未来希望的摇篮!让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位学子,都能拥有定义未来、创造未来的能力与担当!”

林风的演讲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和强大的感染力,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随后,林风、苏晚晴与国家领导人、受邀的诺奖得主代表、以及两位“未来学者”代表一起,走到奠基石前,共同按下了启动按钮。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和飞舞的彩带,数台未来智能研发的、搭载了AI视觉引导系统的工程机器人精准地启动,将刻有“未来大学·奠基”字样的第一块基石,稳稳地安放在预定位置。

这一刻,通过全球直播的镜头,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泰晤士高等教育》称其为“本世纪最大胆、最值得期待的高等教育实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则认为“未来大学将重新定义工程教育和科研范式”。

奠基仪式圆满结束,一排排大型工程车辆开始驶入场地,庞大的校园建设工程正式拉开序幕。

林风和苏晚晴并肩站立,望着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土地,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那个起始于重生之初的教育梦想,那个承载着他对未来人才培养殷切期望的宏伟计划,终于从蓝图走向了现实。

一座属于未来的大学,正在东方海岸线上,拔地而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