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省状元的身份、拒绝清华的特立独行、以及“智学星”App的现象级成功,林风和他的“未来智能科技”已经成为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各种采访、活动邀请纷至沓来。
林风并没有沉醉在这种追捧中,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向外界传递自己声音和理念的平台。
他接受了东海市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互联网发展高峰论坛”的邀请,作为“年度新锐企业家”代表,发表主题演讲。
论坛当天,会场座无虚席。台下不仅有东海市本地的互联网从业者、投资人,还有不少从全国各地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和科技爱好者。所有人都想听听这位年仅十八岁、却搅动了在线教育和创投圈风云的“妖孽”,会说些什么。
林风走上演讲台,神态自若。
他首先分享了“智学星”的成功故事,以及AI技术在个性化教育领域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引来了台下阵阵掌声和赞叹。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继续鼓吹AI的美好未来时,林风话锋猛地一转,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人工智能,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技术浪潮。它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提升效率,改善我们的生活,就像‘智学星’正在做的那样。”
“但是,”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正如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强大的技术革命一样,从火的使用到蒸汽机的发明,再到核能的利用,AI这股强大的力量,同样也伴随着巨大的、甚至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惊讶地看着林风。
在当时(2008年),国内对于AI的讨论,大多还停留在学术圈或者科幻小说的范畴,公众普遍认知不足,更别提公开讨论其“风险”了。林风这番话,无异于平地惊雷!
林风没有理会台下的骚动,继续说道:
“首先,是就业冲击。AI的自动化能力,未来将不仅仅取代流水线上的重复劳动。翻译、客服、司机、记者、甚至程序员、设计师、分析师……大量我们现在认为需要智慧和创造力的白领工作岗位,都可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内,被更高效、更便宜的AI所取代。这必然会引发剧烈的社会结构变动和阵痛,我们准备好了吗?”
台下一片哗然!这番言论,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危言耸听!
“其次,是伦理困境。当AI开始参与医疗诊断、金融决策、甚至司法判决时,我们如何确保它的公平性?如何避免算法偏见?当自动驾驶汽车面临‘电车难题’,必须在牺牲乘客和牺牲路人之间做选择时,AI该如何决策?决策的责任又该由谁承担?”
“更深层次的,是控制权问题。”林风的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变得更加凝重,“我们正在创造越来越聪明的机器。当有一天,AI在特定领域、甚至在通用智能上超越人类时,我们如何保证它始终与人类的利益保持一致?如何防止它被误用、滥用,甚至……失控?”
“这听起来可能像是科幻小说,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思考和研究的、关乎人类文明命运的终极议题!”
林风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整个会场,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嗡嗡的议论声!
震惊!不解!质疑!甚至恐惧!
一些技术乐观派认为林风在杞人忧天,散布不必要的恐慌。
一些保守派则觉得AI根本不可能发展到那一步,林风是在哗众取宠。
但也有不少人,被林风提出的这些前所未有、发人深省的问题所震撼,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媒体记者们更是如同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疯狂地记录着林风的每一句话!他们知道,这绝对是明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林风看着台下众生百态,心中平静。
他知道自己的这番话会引起多大的争议。但这正是他想要的。
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引领者,更要做思想的先行者!他要提前将这些关乎未来的重要议题,摆在公众面前,引发讨论和重视。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战略布局——将“负责任的AI发展观”与“未来智能”深度绑定。
“人工智能的未来,并非一片坦途,机遇与挑战并存。”林风用这句话结束了他的演讲,“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也绝不能盲目乐观。未来智能科技,致力于探索AI的无限可能,但我们同样承诺,将始终把安全、伦理和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我们希望与业界同仁、学界专家、以及社会各界一起,共同思考,谨慎前行,确保这项伟大的技术,最终能真正造福全人类!”
演讲结束,台下响起了复杂的掌声,其中夹杂着敬佩、疑虑和更多的思考。
果然,第二天,“林风”、“AI威胁论”、“未来智能”等关键词,瞬间引爆了网络!
各大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纷纷转载报道,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人工智能利弊的大讨论!
林风,这位年仅十八岁的省状元、科技新贵,再次以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将自己和他的公司,推到了时代浪潮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