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末日归途:带着家人杀出鹰国 > 第87章 静线之下

末日归途:带着家人杀出鹰国 第87章 静线之下

作者:西风逐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4-28 03:13:17 来源:小说旗

上午十一点五十九分。

距离中午还有一分钟,阳光已经爬上屋脊,照进书房与操作台之间的狭长过道。空气中有一点灼热的错觉。

无人机电量缓慢攀升至16%。每次跳动都显得迟缓,如同在倒数另一场必将来临的行动。

王沐晴坐在屏幕前,重新调出那段反光物图像。放大、锐化、分析颜色频谱曲线——金属外壳表面有轻微的灰绿染斑,类似军用伪装色系。

“它不像是丧尸能用的东西。”她低声说,“也不像是幸存者临时拼装的。”

张砺站在窗边,注视着远处林线上的光影变化。他没说话,指尖在窗框上来回敲了四下。

“你还在想它为什么没追?”

“不是没追。”张砺终于开口,“它知道我们的位置,但它不急。”

“像是在守一道线。”

王沐晴点头,将那片区域在地图上重新标出,换成一条灰色虚线,在红圈外围勾勒出一条约莫五十米宽的“静区”。

“如果是它设的边界,我们刚才是飞进去了,又飞了出来。”

张砺转头看她:“那就像是一种回应。”

屋内静了几秒。

辰宇走上楼梯,在半层平台上探出头:“妈妈,我搭好了新的桥,要看吗?”

王沐晴回头,微笑:“马上来。”

她站起身时,眼角余光扫到屏幕右上角那条静止的频谱线,忽然停住了动作。

“刚才那频段……有没有一瞬间跳动?”

张砺立刻凑过去,“回放。”

他们将数据倒回十五秒前——那条原本沉静如死水的频谱线,在某一瞬间确实有一个极小的脉冲峰值。

“它也在看。”王沐晴说,声音很轻,却极冷。

“我们刚才的坐标暴露了。”张砺语气如铁,“那一跳,不是杂波,是回报。”

此时此刻,屋外一阵风吹过,掀起了阳台上晾着的一条布巾,那布巾带动门边的铃铛轻轻响了两声。

就像有人,在屋外,轻敲了一下风。

张砺缓缓走到阳台门边,没有开门,只是将遮光窗帘拨开一角,用手指轻轻掀起内侧的薄纱层,隔着双层布料与玻璃缝隙望向前院。

空无一人。

但他注意到门廊前那块石砖上落着一片碎叶——那本应是风吹不进来的角度。

王沐晴已经切回监控画面,各个角度的摄像头依次轮过。后巷、侧墙、前门、二楼屋檐……没有热源,没有移动痕迹。

“它不靠近,但它知道我们在盯它。”她冷冷地说。

张砺沉声:“它可能想试探我们的反应。”

他返回操作台,手指在无人机飞行路径上轻敲:“我们下一次起飞,不是为了看它,是为了告诉它——我们也能设线。”

王沐晴皱着眉,迅速调出上一轮飞行的路径图,将盲区外围三十米的位置标记成一圈淡黄色区域。

“我们在它的静区外设一个假信标。”她说,“不广播,不回应,只让它看见。”

“用什么?”张砺问。

“红外反射板,”她转身去工具架,“我们还有一块旧的太阳能定位测试板,可以伪造温度跳动。”

张砺点头:“飞过去,在它注视的方向上,立下一面‘镜子’。”

他顿了顿,望向窗外阳光逐渐炽烈的林线,“我们也让它看见一点东西——像它让我们看见那块金属一样。”

王沐晴犹豫了一下,又迅速补充:“如果要用地面载具模拟信标,我们得解决遥控距离问题。”

张砺转向窗边,无人机仍在充电,电量缓慢地跳到21%。他沉思几秒后说:“干脆就让无人机带过去,把载具和信标一起空投。”

“你是说让它扔出去?”王沐晴挑眉,“载具太轻,不能单靠自由落体,落点会漂。得加一个简易减速壳。”

张砺点头:“我们用工具箱里的泡沫箱切块当缓冲,外面缠透明胶带,维持形状,不会爆。”

“那载具用哪一个?”

“辰宇那台带橡胶履带的小车。”张砺说,“电机扭矩够,而且底盘稳。”

“我可以加装一个简易的定时电路板,启动延迟十秒,然后直线行驶六十秒,最后触发信标亮灯。”王沐晴点头,将工具包递给张砺,“不过它需要一点改装,你来做更稳。”

“无人机飞过去,放下它,然后返航。这个过程我们不插手控制。”

王沐晴点点头,轻声道:“趁它充电的这段时间,刚好把这辆车也准备好。”

两人默契地沉默了一秒,随即各自动手。

张砺在桌上摊开几块电路板与旧电芯,小心将其中一片定时模块焊接在玩具车内部空间。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授,他动作干净利落,连电烙铁升温的间隙都不浪费。

他的动作飞快而精准,接上一个微型继电器,并设定一个简单的顺序:启动后延迟十秒——驱动马达运行六十秒——切断主电——点亮信标。

信标则由那块旧太阳能定位测试板改装而成,表层贴上反光膜,在热成像图像下模拟持续发热物体。

他用热胶将它固定在车尾,并测试了亮度波动与电池负载,甚至加上了一段低频随机闪烁算法,让它更接近自然热源的波动节奏。

张砺这边已经用泡沫切块打磨好投放缓冲壳,形成一个宽底、折边的防震舱,能确保小车落地后缓冲滑移,不会直接翻滚。

窗边的无人机电量跳到了27%。张砺看了一眼电量图,又看了看缓冲壳和信标载具还在原位静置,轻声道:“还得再等一会儿。”

几乎同时,楼下传来锅盖轻响的声音,是辰宇在厨房翻找东西。

“他饿了。”王沐晴看了一眼时间,“十二点二十了。”

张砺摘下手套,长出一口气:“我来弄点吃的。你盯着充电进度。”

十分钟后,餐桌上摆好了热过的米饭、剩下的蔬菜炖豆腐,还有一锅速冻饺子。王沐晴拿出储藏柜里最后一包酸黄瓜,小心剪开装盘。

一家三口难得围坐,辰宇坐在他自己的小椅子上,边吃边兴奋地讲自己搭的积木桥。

“你们有没有看到?这次我做了两个塔,中间的桥不会塌。”

张砺笑了笑,摸了摸儿子的头,王沐晴夹了一筷子豆腐:“我们等会儿就看。”

餐桌上的空气短暂地放松下来,像是生活的某种残影,还在努力维持着一个家的轮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