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 第14章 蒙古入侵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第14章 蒙古入侵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09:20:47 来源:小说旗

正德元年腊月廿九,紫禁城内外张挂起明黄幡幔,乾清宫东暖殿檐下的冰棱被彩灯映成赤色,恍若一串串凝固的火焰。朱厚照盯着案头边报,探马密报上「虏人携火铳,形制类我朝旧器」的字迹被朱砂圈了三重,旁注潦草批着:「铳身杂纹,疑熔铜钱为料」。

「陛下,探马回报,蒙古人火铳锈迹斑驳,」张忠压低声音,靴底碾过金砖上的「工」字纹,「唯铳管刻有不明符号,似匠人随手为之。」他腰间牛皮酒囊晃出轻响,那是用蒙古商队的皮囊改制,此刻却盛满了山西匠人血书抄本。

朱厚照冷笑,指尖叩击燧发装置的铜制扳机——这枚扳机铸自佛郎机炮残片,内侧刻着极小的「林」字。「十斤废铜换一匹良马,好生意啊。」他转向张忠,龙袍下摆扫过御案下的暗格,那里藏着林夏的《南明史》,书页间夹着「火器改良纪要」。「去查弘治朝工部废铜流向,尤其是李贤经手的那笔。」

西直门外废窑厂,王巧儿用铜角尺丈量炮管,竹笔夹在耳后,忽闻张忠转述的「不明符号」,笔尖在泥模「工」字末笔顿出墨团。三年前她随父在山西铸炮,曾见工部将废铳回炉,炉渣里混着西域商队的十字形银饰——那是匠人偷卖废铜时的「验讫」标记,如今却成了蒙古火铳的「番邦纹饰」。她去年秋天随铁锚会翻印的御制《天工开物》「铸炮篇」在围裙里沙沙作响,书中「火漆封印」图示边缘还留着她的批注。

「张公公,」她解下结霜的围裙,露出里衬的「铁锚会」暗纹——锚纹周围绣着细小的火铳纹样,是刘娘娘上月所赐。「大同边市曾有蒙商兜售「大明火铳」,枪管里塞满牛油防锈。」她用凿子划过炮管内壁的螺旋纹,「那些符号不过是减重记号。《天工开物》说「铜料不验,器必不精」,咱们该在炮管刻火漆印。」

乾清宫东暖殿内,刘娘娘对着永乐朝西洋进贡的琉璃镜蹙眉,镜背铸的波斯文「光明」字样在烛火下若隐若现。她将工部密档「弘治十七年李贤贪墨废铜」折成纸船,投入鎏金香炉——炉中燃烧的不仅是密档,还有去年中秋朱厚照赏赐的「火德星君」香饼。「八千斤废铜,能铸多少火铳?」她赤金炮坠轻晃,映出案头未封的《匠户考成草案》,里面夹着她昨夜用朱砂批注的「分籍而治」方案。

王巧儿踏入殿内,福身时铜簪上的铁锚纹与飘飞的纸灰交叠。朱厚照递过御笔春联「火德开新运,匠心铸太平」,「火」字四点底刻意描成火绳形状,最后一点拖出细钩,恰似燧发装置的扳机。「巧儿,蒙古人用咱们的废铜铸铳,你说该如何根治?」

「陛下,」王巧儿轻抚红衣大炮模型,炮耳处的「工」字刻痕犹新,那是她昨日用凿子亲手凿刻。「去年秋天翻印的《天工开物》里,成祖爷命匠人「每铳刻工名,烙火漆印」,如今咱们可仿此法,在炮管刻「尚工监」火漆印,杜绝废铜外流。」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围裙口袋,那里藏着朱厚照秘赐的「番邦火器图谱」残页。

刘娘娘忽然开口:「本宫让人在暖炉袋里缝了火漆块,」她指了指王巧儿腰间,锦缎暖炉袋上绣着微小的锚纹,「暖炉烧热即可取漆封印,比去库房领漆快三倍。」她望向窗外的雪景,琉璃瓦上的积雪被宫灯染成暗红,像极了红衣大炮的朱漆。「蒙古人想要咱们的铜,先过本宫这道火漆关。」

戌时初刻,杨廷和捧着《匠户考成草案》穿过金水桥,靴底碾碎的冰棱声与心中焦虑共振。他昨夜亲查工部库房,发现弘治朝废铳销毁记录多有涂改,「李贤」之名旁用朱砂批注:「外流铜料,罪当斩」——那朱砂是他长子杨慎所赠,此刻却灼得他指尖发烫。

「陛下,」他长揖及地,白须垂至春联「匠心铸太平」的「心」字,笏板边缘的竹纹被磨得发亮,「老臣查得,废铜多经番商倒手,流入蒙古。」他呈上锈蚀的火铳残件,枪管污渍间隐约可见模糊刻痕,散发酸腐气息。

朱厚照拍案而起,震得燧发装置跌落——那装置在金砖上滚出弧线,最终停在王巧儿脚边。「内贼不除,火器难精!杨首辅,匠户考成草案加一条:匠人逃亡者,家眷入官营窑厂服苦役!」

杨廷和望向王巧儿,见她正用墨斗核计铜料配比,袖口墨渍染成暗褐,恰似火铳炸膛的血痕。那些墨斗线绳上缠着铁锚会的「工」字暗号。「陛下,」他缓声道,「老臣建议在军器局下设「铜料辨验所」,令巧儿姑娘编《铜料火试图谱》,凡铜料必验成色——如此,可断外流之路。」

王巧儿抬头,铜簪在烛火下泛着冷光,簪头铁锚纹与刘娘娘的赤金炮坠遥遥相对。「杨首辅,民女可制「辨铜火漆印」,赤金铜印「工」字,青金印「十」字,白铜印「工十」杂纹。」她从围裙摸出火漆样本,在烛火上熔成液滴,硫磺气味混着松烟墨香,「印泥掺硫磺,火试时冒青烟者为废铜。《天工开物》「五金篇」说「火试辨铜,犹如明镜照奸」,正是此理。」

子时将至,王巧儿回到废窑厂。新铸的红衣大炮在炉中暗红如炭,炮身上「尚工监」火漆印泛着微光,与她铜簪上的铁锚纹相映成趣。她摸出刘娘娘送的锦袜,里面掉出半块蜜枣和火漆块,蜜渍在纸条上晕开暖色:「已着张忠封了大同私铜路,巧儿安心验铜。」纸条背面还有行小字:「炮成之日,本宫亲来挂红。」

雪粒子扑在「火德开新运」的春联上,「运」字走之底被风吹得卷边,像极了红衣大炮的炮口。王巧儿握紧铜角尺,在炮管刻下最后一道螺旋纹——这一次,每一寸铜料都将刻上匠人的尊严,每一道火漆印都将成为内贼的枷锁,而她手中的火铳,终将让劫掠者明白:大明的废铜,也能铸成他们永远无法穿透的壁垒。

远处传来五更梆子声,乾清宫方向腾起璀璨烟花。王巧儿望向紫禁城,见东暖殿的烛火仍亮如白昼,映出两个人影——一个戴着铁锚形耳坠,一个袖口闪着火铳微光。她忽然想起《天工开物》序言里的话:「工者,天下之大势也。」或许,这个除夕,就是大势初起之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