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 第74章 宁王败亡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第74章 宁王败亡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09:20:47 来源:小说旗

正德十四年春,南昌滕王阁。正月初七寅时,滕王阁高耸于赣江西岸,俯瞰城东校场。明军三百明瞳炮沿赣江堤岸排列,炮口朝向东北。锦衣卫匠籍稽查司副使刘养正奉命验炮,手持验铅锤逐一检测炮口残屑。晨间江面薄雾弥漫,按《尚工局验器规》本应移至室内烘炉验铅,却因军令催迫破例在露天操作。磁石吸附的铅杂表面纯净,他未察觉湿气已降低磁石活性,内层硫黄块得以蒙混过关。「七炼合格。」他在炮身刻下「工禾」纹火漆印时,掌心已渗出汗渍。

卯时,「恭请火德星君!」明军令旗挥落,第一排炮声未绝,第二、五、九号炮突发炸膛——宁王细作预先嵌入的硫黄块遇火爆炸,铅块如榴霰飞射,十三名明军炮手当场血肉横飞。王守仁望着炸碎的炮管,咬牙扯下帅旗边缘:「传神锐铳手!」铳手们扣动扳机,铅弹穿透「十」字战旗,将举旗叛军钉死在炮架上,战旗歪斜着指向赣州方向。

卯时三刻,南赣细作趁乱抛出裹硫火的石弹,「十」字旗阵瞬间燃起熊熊大火。青禾在赣江西岸的指挥台上挥动令旗:「火油车,倾泄!」十数辆火油车同时掀开木盖,琥珀色火油如瀑布般泼向叛军炮阵,高温下腾起橘色火墙。叛军炮管本就砂眼密布,遇火炸裂声此起彼伏,灼热的铅杂碎片如雨点般落入人群,惨叫声混着硫黄味熏得人睁不开眼。

辰时,水师旗舰「工器号」的明瞳炮轰鸣作响,铁砂如蝗群扑向东北岸粮船。宁王为省铜料,在炮弹中掺入七成铅杂,导致射程骤减,多数炮弹坠入江心,反震力却震裂自家炮管。叛军炮手被气浪掀入燃烧的江水,挣扎着被火焰吞噬,江面浮起大片油污。

辰时半,惠民门陷入白刃战。青禾站在城门楼高处,向女匠队比出掷击手势。「铁蒺藜,投!」数百枚铁蒺藜裹着引燃的棉油滚入街道,叛军靴底的劣质硫黄遇火即燃,顿时鬼哭狼嚎。而明军「飞镰服」内衬的防铅布由尚工局特制,火苗触之即灭。宁王亲兵撕扯着火的甲胄,露出内衬「十」字暗纹,神锐铳手趁机齐射,铅弹精准穿透他们的咽喉。

巳时,赣江江心漂满「十」字旗残片。王守仁用佩刀挑开一门炸膛的明军火炮,炮管内壁黏着未燃尽的松烟墨:「果然是宁王细作所为。」刘养正踉跄着跪下,验铅锤从手中滑落:「卑职错信晨间验铅,未遵《规》移至烘炉……请大人治罪。」

青禾拾起断锤,望向远处正在收殓的明军遗体:「《尚工局验器规》早有警示:雾天验铅需烘炉去湿。你因循躁进,致此疏漏。」她转向王守仁,「然非贪腐之罪,可允其将功补过。」最终,刘养正被革职编入匠籍营,责令每日在烘炉前研习改良验铅之法——需先以炭火烘干铅杂,再以磁石分筛,直至无硫黄残留方为合格。

江畔,刘养正抚摸着叛炮残片上密集的砂眼,忽然捶地长叹:「宁王以次充好,吾又何尝不是以简代繁?」他扯下腰间残牌,在「工禾」纹旁刻下「雾验之误」四字。三日后,尚工局颁布新令:增设「复勘司」专查验器疏漏,所有验铅需双人三检,烘炉去湿为必行之序。

南京午门的「工器警示碑」落成时,刘养正的验铅锤残件与宁王的「十」字锈纹并列嵌入碑身。工匠们在碑侧刻下一行小字:「雾天验铅,必烘必慎;技术之道,唯细唯诚。」往来匠人路过时,总能看见碑面映着火光,似在警示:即便是细微的技术疏失,亦可能酿成血光之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