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 第116章 新皇登基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第116章 新皇登基

作者:古月墨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8 09:20:47 来源:小说旗

正德二十二年春,朱厚照的咳嗽声在暖阁里时断时续,朱载钧握着传国玉玺的手却稳如磐石。「父皇,瓦剌使者已在午门外候旨。」他将青铜锚片放在朱厚照枕边,病人忽然睁眼,用朱砂在《郑和航海图》上画下最后一道锚形标记——威宁海铅矿的坐标旁,多了「太上皇御笔」的火漆印。

登基大典当日,朱载钧身着绣有「工禾纹」的龙袍,在太和殿宣布改元「工器」。幕后的朱厚照隔着纱帘,听着新皇宣读《工器监改制诏》:「……复郑和宝船之法,立匠作科举之制,凡精于算学、工学、医者,皆可应试……」他咳嗽着对巧妃道:「当年成祖五征漠北,靠的是宝船铁锚;今日钧儿治边,靠的是算珠与图纸。」

巧妃呈上改良后的磁星盘:「威宁海铅矿已用锚链镇伏,铅烟扩散速率下降六成。」朱厚照望着盘中指针指向「天权星」,忽然轻笑:「星君在天,锚链在地,这盘上的星轨,终究是匠人的算珠画出来的。」

午门之外,右贤王的使者捧着宝船罗盘求见。朱载钧抬手示意工器监生,两名匠人转动蒸汽钟底座齿轮,当「徵」音报时声响起,钟摆振动频率与远处铅铃共鸣。使者惊退半步,目光紧盯钟内齿轮咬合的轨迹。巧妃上前展开《郑和笔记》声学图示,却不发一言,只让匠人拆解铅铃模型,露出内部与蒸汽钟同构的频率调节装置。

使者献上的羊皮卷上,用蒙文画着改良后的通风管道。朱载钧指尖点向「锚形阀」设计处,匠人立即抬出实物模型:当铅芯配重嵌入阀口,管道内模拟的铅烟气流果然转向。齿轮转动的「咔嗒」声中,使者忽然明白——所有技术关键都藏在匠作实操里,而非言语解释。

豹房密阁内,朱载钧与巧妃核对工器科举试题。「牵星术测矿脉一题,需暗藏三角函数,」他用珊瑚笔圈注,「但题干仍需以「星君七宿」为引。」巧妃翻开《塞北气溶胶记》,见新增的「锚链镇矿」篇后附着火漆密档:「太上皇命人从南洋沉船打捞宝船锚链,已运抵威宁海。」

两人沉默片刻,朱载钧忽然道:「父皇暗格里的残页……」巧妃低头整理蚕丝滤血装置,指尖划过「铁锚」纹标识:「匠作只问实用,不问出处。」那标识比「工禾纹」多了锚链缠绕的细节,正是朱厚照暗中下令铸造的匠作符号。

右贤王在帐中迎来大明使团时,帐内已架起仿制的炼铅炉。朱载钧示意匠人点燃炉中铅锭,巧妃亲手将青铜锚片碎片嵌入通风口——铅烟竟逆着风向流动。右贤王的谋士连忙记录炉体结构,却漏掉匠人在铅芯配重上刻意展示的「工禾」暗纹。

宴席上,右贤王展示永乐朝金册:「当年成祖赐我部「忠顺王」印……」朱载钧微笑着递过装有松脂膏的金盒,盒底「工器监密造」的微雕字样在烛光下若隐若现。匠人同时呈上纺车改良模型,齿轮转动间,「工禾」纹与锚形图案交替显现,却无一人解说其中原理。

晨雾里的乾清宫,朱载钧在《工器监志》写下首条政令:「凡工坊必供宝船锚形,凡匠作必习《郑和笔记》。」幕后的朱厚照听着窗外蒸汽钟响,对随侍太监道:「去告诉巧妃,磁星盘的地磁场数据……」剧烈咳嗽打断他的话语。

威宁海的牧民发现,新立的宝船锚形界碑下埋着刻有「工禾」纹的铅块。他们不知这些铅块与紫禁城的磁星盘形成共振,只看见匠人每日观测星象后,便调整界碑方位——那是朱载钧用牵星术校准铅矿脉的秘密,从不需言语说明。

右贤王的使团返程时,带走的铅铃虽能发声,却始终无法仿制防铅护腕的「千层茧」结构。朱载钧望着威宁海方向,深知技术的真正壁垒不在于图纸,而在于匠作实操中代代相传的「分寸」——那些只可意会的敲打的力道、浸泡的松脂次数、星象观测的角度,才是大明工器文明的真正密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