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潘安传 > 第十章 新朝(四)

潘安传 第十章 新朝(四)

作者:丽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08 来源:小说旗

冯紞荀勖等司马炎党羽的心思,潘岳虽然无法全知,却也猜得到几分,对司马攸的担忧不由更为深重。他躲在灵堂角落里悄悄抬眼,见石苞前去朝拜司马炎后司马攸只是跪在灵前,明明身体已经虚弱单薄到了极限,却依然强撑着标准的跪姿,不由心痛不已。

司马炎到底没有同意石苞激进的提议,坚持以诸侯之礼行五日小殓。随着司仪一声“擗踊”,司马家大大小小的亲属们便根据礼法,擗踊痛哭。

所谓擗踊,乃是捶胸跳脚之意,以示亲属悲伤之切,一时间,灵堂内人人都摆出一副撕心裂肺的哀恸模样,捶胸顿足,手舞足蹈,嘈杂一片。

众人卖力的号哭声中,唯有司马攸的身影是安静的。或许是五日水米不进已经耗干了他的力气,此刻司马攸的眼中已经流不出泪水,只是一瞬不瞬看着司马炎和几个叔父为司马昭换好寿衣,再用锦衾遮裹。当司马昭的面容最终被锦衾彻底覆盖时,司马攸骤然明白自己以后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生身父亲了,方才从身体里压榨出的最后一点力气便慢慢消散,身不由己地一头往地上栽去。

“二公子!”随着一声惊呼,两双手同时伸出,稳稳托住了司马攸的身体。司马攸无力地转过脸,首先看到的是自己府中的长史温裕,而另一个人……他的身子猛地一僵,这近在咫尺的清俊面孔,不就是潘岳吗?

“二公子身体不适,请容臣下侍奉他到后堂休息。”温裕向司马炎告了罪,和潘岳一起用力将司马攸搀起,而潘岳自始至终深深地低着头,借由头上垂落的孝带遮住了自己的面容。

将司马攸半扶半抱地安置在静室之中,温裕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米粥,跪在司马攸榻前泣道:“二公子略进一些吧,再不饮不食,文王在天之灵也会不安啊。”说着,他舀起一勺米粥送到司马攸嘴边,司马攸却偏过头闭上眼睛,口中低低地说了声:“你退下。”

温裕还想说什么,潘岳却给他使了个眼色。于是温裕满是哀恳地看了潘岳一眼,将粥碗放在潘岳手中,默默地退了出去。

见四下再无旁人,潘岳捧着粥碗,正色问道:“桃符,你是想殉父么?”

“没有,我只是……吃不下……”司马攸的嗓子早已干裂嘶哑,出声都已十分困难。他打了个手势,潘岳便用勺子在粥碗中滗出半勺米汤来,试探着喂入司马攸口中。

司马攸含住那半勺米汤,努力想往下咽,身体内部却压抑不住地泛上一阵干呕,让他一俯身都吐了出来。

看着好友痛苦的模样,潘岳心如刀绞,却只能从案上倒了一杯清水,让司马攸漱口。等司马攸的气息终于平定下来,潘岳再度端起了米粥,和缓却坚定地道:“桃符,我知道你定是碰上了为难的事情。那就养好了精神告诉我,我一定会帮你的。”

司马攸点了点头,再度含住了潘岳递来的勺子,努力往下咽。虽然开始依然反胃呕吐,但在他的强行吞咽下,终于喝下了小半碗米粥。他闭目养了一会精神,这才睁开眼睛,开口道:“文王临去之前,封了我做卫将军。”

潘岳原本正用手巾给他擦拭额头上沁出的冷汗,听到此言,不由怔住了。卫将军乃是二品高官,总领京城禁军与防卫军,不仅可以预闻政务,还可以开府选置官属,等于是掌握了洛阳城内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性命安危。司马昭临死之前,将如此重要而敏感的职位授予年方十七岁的司马攸,究竟是为了什么?

“难道,文王给你的,只是一个筹码?”潘岳想了一会儿,迟疑地问。

司马攸轻轻点了点头,疲惫地闭上眼睛,低声叙说:“爹爹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大哥的人防守得特别严密,不仅不轻易放我入内探望,连与我交好的羊琇、裴楷、王济等大臣也排斥在外,生怕爹爹受到我们蛊惑,会做出什么对他不利的安排。爹爹虽然心里明白,但他那时精神短少,身边心腹之人又都被大哥换走,只能听之任之。所以我一直等到爹爹弥留之际,才得以跟随嗣母见到了爹爹。”

说到这里,司马攸的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似乎想平息心中的情绪:“那个时候大哥也在,爹爹就拉着大哥和我的手说,曹家之所以社稷凋零,主要原因就是贬抑宗室,手足相残。爹爹逼着大哥和我发誓,绝不重演曹丕曹植的旧事,日后一定要兄弟同心,共保司马氏的荣耀,否则他在九泉之下也绝不安生……”

“文王一心都在为你着想。”潘岳知道司马昭果然把当初自己的谏言听进了心里,不仅火速安排司马攸与权臣贾充家联姻,临死时还在为保护司马攸而费尽心力。

“爹爹的心里,其实一直都在担心我的将来。”司马攸说到这里,眼中又浮现出悲哀欲死的神色,“他当众册封为我卫将军后,又留下我单独说了几句话,说他知道我还小,并不能胜任卫将军的职位,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大哥掌权之后,我可以用手中的兵权去换取任何我想要的东西,而他能为我做的,也只能是这些了……”

潘岳默默地点了点头。虽然司马昭的为人有诸多可堪诟病之处,但他对桃符,却是一个好父亲。一旦司马攸主动交出兵权,天下舆论必定站在司马攸这边,那司马炎就算想要有所动作,也不得不对自己的声誉多加考虑。

“对了,爹爹还对大哥提到了你。”司马攸看着潘岳,想起他之前因为司马家几乎丢掉性命,此刻终于可以宽慰一下他了,“爹爹说,潘岳本性纯良,日后除非犯有大逆,不得加害。”

“桃符!”潘岳猛地直起身子,紧紧握住了司马攸苍白冰冷的手。他明白司马昭这句话的分量,而他更加相信,这句话是司马攸在司马昭死前为自己争取来的。

“爹爹一直记得他煮茶时你说的话,所以这是你应得的。”司马攸用力捏了捏潘岳的手,勉强一笑,便缩回手去,下意识地捂住心口皱了皱眉。

见司马攸不打算再开口,潘岳等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道:“可是这些,都不能解释你为什么五日不进饮食。”他明知道这个时候应该让司马攸好好休息,可若不解开司马攸的心结,只怕他永远无法真正康复,所以潘岳只能狠下心逼问:“难道你心里,觉得文王的死与你有关?”司马昭一向身体强健,却在处斩嵇康之日对司马攸发怒后开始染病,外界因此有传言是司马攸气病了晋王,因此才丢掉了世子之位。

司马攸睁开眼睛,仰望着头顶白色的帐幔,半晌才缓缓道:“檀奴,你还记得当年管辂为什么要杀我吗?他说我身负六凶星相,将来必定殒身、灭家、亡国、乱天下,说不定现在命运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了。”

“十年前妖人的胡言乱语,你怎么还没有忘掉?”潘岳恨极,不顾礼节地呵斥道,“文王何等睿智之人,若是他也相信那妖人的话,当初怎么会杀了管辂将你救回来,这十年间又怎会对你宠爱有加?如果你因为触怒过他就觉得对他的死负有责任,甚至自罚一般不饮不食,你以为他在天之灵就会安生吗?”

“不,不是这样的。”司马攸难得见到潘岳动怒,急切地摇着头,语气却因为太过激动而断断续续,“我说的,是以后的事情……连爹爹都预见到了,我以后在大哥手下,实在不知如何自处……如今仍有不少宗亲大臣念着当初景王的恩德而拥戴我,若是以后真的走到了与大哥……与大哥对立的那一步,只怕那殒身灭家、亡国乱天下的预言就真的会实现了!”

潘岳心中一沉,只觉得呼吸都憋闷起来。司马攸一向内敛自持,在父母兄长面前都是一派雍容沉静的风范,大概只有在自己面前,他才会露出这种脆弱凄惶的神情。至于司马攸所描述的二王争权的图景,对于一向以儒家君子、甚至圣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司马攸而言,确实比死亡更加可怕,可这种未来,偏偏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决定的。

“桃符,你想做皇帝吗?”虽然四下无人,潘岳还是将声音压到了最低,在司马攸耳边轻声问。

“不!”司马攸仿佛被黄蜂蜇到一般瑟缩了一下,随即看着潘岳惨淡地笑了笑,“我的理想,你还不清楚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圣人早已指明的道路,我只愿追随在大哥身后,帮助他结束这个乱世,还百姓一个河清海晏、安居乐业的盛世。”

“既然如此,便容易了。”潘岳点了点头,静静地说出一句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这句来自《论语》的名言司马攸自然是知道的。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在世上生存,靠的就是正直。不正直的人虽然也能生存,不过是因为他侥幸避过了灾祸。混沌迷茫多日的心中仿佛看到了一缕曙光,司马攸恍然问:“你的意思,是要我秉持直道?”

“不错。《易经》里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正人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潘岳看着好友渐渐疏朗的面容,继续鼓励,“桃符,你一向是中正君子,只要你秉持正直公义之心,以直道事君待人,堂堂正正,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可迟疑和惧怕的呢?”

“是啊,最不济,也能在后世留一个清清白白的名声。人生所求,无过与此。”司马攸微微一笑,似乎找到了支撑自己的力量,“檀奴,你会陪着我的吧?”

“君臣之义,朋友之情,潘岳定不敢相负!”潘岳知道这些儒家的大道理司马攸自己未必想不出,他所需要的,不过是志同道合者的支持罢了。想到这里,潘岳站起身一撩衣摆,正色敛容就要下拜,却被司马攸一把拉住。两个人四目相交,双手相握,虽然再未出一言,但彼此却都清楚,所谓生死一诺,从他们幼年时就已许下,延续至今从未褪色,反倒历久弥坚。

一个人影悄悄地从静室门外退了出去。

文王司马昭的葬礼之后,在石苞为首的重臣逼迫下,魏国天子曹奂下诏禅位。十一月十二日,晋王司马炎登皇帝位,改国号为晋,将咸熙二年改元为泰始元年,封十一位异姓功臣为公爵,石苞以首功位列第一,贾充、冯紞、荀勖等人皆有封赏。

司马炎即位后,追封司马师为景皇帝,司马昭为文皇帝,并一改曹魏体制,下诏以“曹氏抑损宗室,夷于平民,山陵未干,祚移他姓”为由,册封司马氏二十七人为王,其中司马攸乃是皇帝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封齐王,食邑最广,地位最尊。

一代新朝,自此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