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潘安传 > 第二章 舌战(四)

潘安传 第二章 舌战(四)

作者:丽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08 来源:小说旗

潘岳听杨容姬说过,五石散中包含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硫磺和赤石脂,最早是给伤寒病人服用的。后来清谈鼻祖何晏宣称“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五石散遂在魏晋上层风靡,尤其以崇尚玄学的清谈家为甚。加上五石散容易上瘾,价格不菲,更是成为一种竞相争逐的时尚。

潘岳不曾服用过五石散,但也早已听闻服食五石散后的种种异状:或身体燥热性格暴躁,或神思恍惚飘飘欲仙,更有**亢奋淫心大发者。所以清谈会后只要服食了五石散,方才还道貌岸然恍如神仙的诸位君子立刻就会放浪形骸,袒胸露乳,清谈鼻祖何晏服食五石散后甚至会穿起女装待客。就算没有杨容姬提醒五石散毒性颇重,服食过量极易丧命,以潘岳一贯的自持,也绝不愿意尝试。

眼见一个侍女端着盛放五石散的托盘朝自己座席前走来,潘岳再也坐不下去,站起身朝主人王济拱手作别:“家母独居,规诫在下不可晚归,不得已向王将军辞行,还乞恕罪。”

王济早知道潘岳与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也不留他,只吩咐了侍从送他出门。走出宴会厅堂之后,潘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只觉得身后乌烟瘴气恍如鬼域炼狱,此刻才真正可以畅快呼吸。

踩着铜钱铺就的“金沟”快步走出王家大门,潘岳正要登车回家,耳听身后有人唤“安仁”,转头便见夏侯湛急匆匆地追了出来。

“安仁你今日说得有些过了。”夏侯湛一向脾气温和,此刻也忍不住皱眉责备,“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你与他们产生龃龉,阻了自己的仕途不说,却让齐王如何是好?”

“是我对不住齐王。”潘岳垂下眼睛,哑声答道。

夏侯湛见他的样子虽是伏低,却掩不住一丝桀骜,不由叹了一口气:“我还以为你经历了前些年的挫磨,能学得圆滑一些,不料你骨子里还是一如既往的倔强。你虽然跟随贾司空做了几年实事,对这些崇尚玄谈的清流名士也不可太过敌对。”

潘岳想说是他们挑衅在先,却又觉得此言无益,便兴味阑珊地道:“道不同不相为谋,烦请夏侯兄代我向齐王致歉吧。”

“我就不明白了,你以前为了救嵇康先生几乎送了性命,如今这些人与嵇康一脉相承,你的态度却为何有天渊之别?”夏侯湛知道潘岳刚才得罪的那些人的分量,还想做最后的规劝。

“当日是魏晋之交,嵇康先生作为魏国宗亲,处境尴尬,所以佯狂放任,情有可原。可是现在新朝初建,百废待兴,正是励精图治惠泽万民之时,那些人却崇尚空谈放浪形骸,偏偏还把持高位不容置喙,岂不只能祸国殃民?”潘岳越说越是愤慨,顾不得夏侯湛面色尴尬,继续说道,“刚才那些人里,王济奢侈狂傲,和峤悭吝小气,孙楚阴险偏狭,毕卓尸位素餐,潘岳无能,不求他们所谓的清贵官位,倒宁可被他们一直骂成恶俗小人,再不通往来。”

“那……让齐王再想想办法吧。”夏侯湛与潘岳相交十几年,却从未见过他如此愤懑决绝,心中也自震撼,便只是站在路旁,看着潘岳的马车驶远了。

潘岳与王济等清谈名士不欢而散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齐王司马攸耳中。然而他只是无奈地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王济、和峤那些人虽然表面宏达,内心却嫉妒苛刻,安仁此番得罪了他们,只怕想从吏部提调是难办了。”齐王府的花园中,夏侯湛陪伴在司马攸身边,忧心忡忡地说。

“荥阳潘氏儒学传家,檀奴一心想要经世济民,此番我勉强他去交接玄谈名士,是我的不是。”司马攸叹息一声,伸手折下一枝开得正盛的红梅,交给远远跟在后面的侍从,“把这个送到王妃房里去。”

“那殿下接下去打算怎么办呢?”夏侯湛等那小侍从接过梅枝走了,重新把话题引到潘岳的前途上来——礼法派的贾充认为潘岳是名士派的人,可名士派的理念又与潘岳格格不入,当初潘岳自己选择进司空府,众人都以为他会左右逢源,却不料如今看来,竟是处境尴尬。偏偏齐王司马攸爵位虽尊,在朝中却并无实权,潘岳想要升迁,竟是十分困难了。

“还有一条门路。”司马攸考虑了一会儿,忽然道:“再过些日子不就是孟春了么?按照礼制天子需要到藉田亲耕,以视重农之意。到时候,让檀奴一起去吧。”

“藉田亲耕?”夏侯湛不解地问,“殿下的意思,是让安仁直接面见天子吗?”

“他官职尚低,无法得天子亲召。可但凡藉田亲耕,有司都必须应制做赋,上达天听。这一次我打算让檀奴来写这篇应制之作。”司马攸笑了笑,“以檀奴的大才,必定能引起天子的重视。”

“可是但凡应制之作,无不以歌功颂德为主旨,安仁外表温润而内心清高,会答应么?”想起先前潘岳在王济府上的言行,夏侯湛迟疑了。

“他内心再清高也有济世安民之志,既然只此一途,他又怎么能拒绝呢?”司马攸看着眼前星星点点的梅花,轻叹了一声。梅花虽盛,终要受天时所限,潘岳虽有大才,却苦于门第出身的束缚。如今他想要摆脱士族高官的压制而一展才能,除了直达天听,已没有更便捷的方法。

自司马炎践祚以来,每年孟春之际都按照古礼,以太牢祭祀神农,再带着百官到洛阳近郊的藉田去扶犁躬耕,三推三反,示意以农为本,劝诫农桑。因为早已形成定例,这一年的藉田亲耕也没有特异之处,天子扶犁三推三反之后,接下去群臣便按照品秩顺序,王公诸侯五推五反,世家公卿七推七反,普通官吏九推九反,然后礼成返京。

潘岳作为司空贾充的掾属,一直尾随在贾充的牛车之后。尚未走进洛阳城,忽有人行色匆匆地分开众人,凑到贾充耳边低语了几句。而贾充一贯波澜不惊的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讶色。

虽然已经跟随贾充数年,但除了上次陪同贾充去看望病危的李夫人,潘岳与贾充从未有过亲近接触。潘岳也自谨身份,不该问的绝不多问。此番即使知道洛阳城中必定出了大事,潘岳依然敛眉垂目,恍若未见。

“你过来。”又行了一阵,贾充忽然朝潘岳招了招手,示意他走到自己近前。“匈奴右贤王刘猛叛逃,自称单于,要恢复匈奴国号。”贾充压低声音道,“王济刚刚在天子身边推荐刘渊领兵平叛并州,你觉得如何?”

潘岳一惊,随即镇静下来。匈奴自汉代来一直是中原大患,汉魏时期因为内乱,匈奴王族流落到中原寻求庇护,匈奴国也四分五裂。刘渊之父左贤王刘豹好不容易统一匈奴后,司马师为了遏制匈奴的势力,硬生生将匈奴再次一分为三,刘渊之父刘豹担任左部帅,而右贤王刘猛则是另一部的部帅。此番刘猛借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反叛之际逃出洛阳,显然表明匈奴复国之心不死,晋朝为了确保关中大片地区平安,毫无疑问只能派兵平叛。

晋朝西北边境胡人杂居,多年来骚扰中原的行为一直不断,对此潘岳与司马攸私下里讨论过多次,也曾根据贾充的要求撰写过策论,所以贾充骤闻变故,便召了潘岳相商。

“依属下所见,刘猛根基不稳,仓促举旗复国不会得到太多响应,于朝廷而言不过癣疥之患。与之相比,刘渊之父刘豹曾一统匈奴,三部中另一部的部帅也是刘豹的属下,因此刘渊的实力,其实更在刘猛之上。”潘岳说到这里,想起刘渊是天子司马炎的宠臣,又与王济等世家公卿交好,不由抬眼望向不露声色的贾充,殷切地道,“刘渊若率兵前去并州,便是龙归大海,虎啸山林,只怕藓疥之疮就要变成股肱之患,还望明公劝谏天子,不要采纳王将军的提议。”

贾充点了点头,不置可否,随即摆了摆手,让潘岳退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