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潘安传 > 第二章 对策(三)

潘安传 第二章 对策(三)

作者:丽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08 来源:小说旗

“哦?殿下请说。”潘岳的眼睛从秦王府下人抬上来的礼盒处收回,眼观鼻鼻观心地坐在茵席上,不知是出于礼貌还是出于不耐,视线刻意地避开了司马柬局促的表情。

“秦王妃身有妇人隐疾,医官多有不便,所以……”司马柬咬一咬牙,索性和盘托出,“所以想请尊夫人能不时到王府为秦王妃看诊。区区薄礼,不过是预付的诊金罢了。还望潘郎体谅小王的苦衷,予以应允。”说完,他长出了一口气,只是定定地坐在那里,紧张地等待着潘岳的回复。

潘岳侧头看了看杨容姬,见她一双清亮的眼睛也望着自己,便轻轻一勾嘴角,淡淡道:“医药之事,臣从不干涉,全凭内子自己做主。殿下要问,就直接问内子好了。”

司马柬没料到潘岳会如此回答,顿时求援一般朝杨容姬望去。见杨容姬略略点了点头,司马柬才尴尬地笑了笑:“这样再好不过,过几日秦王妃会亲自派人来接尊夫人入府,并不会耽搁太久。”说完,他见潘岳只是略略点头并无他言,便站起身来告辞,“既然如此,小王就不多打扰了。”

“恭送殿下。”潘岳也不挽留,站起身淡淡一揖,将秦王司马柬送了出去。

等司马柬带着手下侍从离开,杨容姬关紧大门,这才转身向潘岳道:“秦王心地善良,当年你托胡贵嫔转交给我的那首离合诗,若非秦王事后承认是他托人从宫外抄来,只怕先皇后不会善罢甘休,我和胡贵嫔都罪责难逃。”

“我知道,秦王为人仁厚端方,是宗室里不可多得的君子。”潘岳明白杨容姬是嗔怪自己方才对司马柬太过冷淡,不由苦笑了一下,“可是我实在对他亲近不起来,他毕竟是……是那个人的儿子。”

“我知道,所以不会强迫你。”杨容姬走到潘岳身后,伸出双臂从后面紧紧地抱住了他,将脸贴在了他温热的后背上,“不过秦王如今圣眷正隆,我若是能与秦王妃亲近,日后说不定对你也有裨益。”

“阿容,我不想你也卷进来……”潘岳正要说什么,却感觉到箍在自己身上的双臂一紧,随即杨容姬的声音便在耳边轻轻响起,吹气如兰,直拂进他的心底,“夫妇同体,檀郎,这是我应该做的。”

潘岳没有再开口,只是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着与杨容姬肌肤相亲的温柔与心安。过了良久,杨容姬才放开了他,走到茵席旁的小几前,打开了司马柬送来的髹漆礼盒。

鲜明锃亮的漆盒之中,是一组五支女子所佩戴的簪笄。奇怪的是,这些簪子并非寻常的花样,而是打造成斧、 钺、戈、戟等兵器的形状,而每一支簪子的质地则各不相同,分别为:金、银、象牙、犀角、玳瑁。这些簪子用料考究,做工精良,簪头兵器虽然形制缩小,却栩栩如生,英气凛然。

“你不知道吧,这是洛阳新近流行起来的头饰,叫做‘五兵佩’。我们先前一直住在怀县,所以没见识过。”见潘岳定定地看着这几支怪异的簪子,杨容姬笑着将它们重新放入漆匣之中,“你若不喜欢,我以后不戴便是。”

“你喜欢便戴好了,没关系。”潘岳看着髹漆匣子中冷光闪动的五支锋锐长簪,心中一动,隐隐生出一分不祥的预感,“只是如今太平盛世,却在妇女之中流行起这种杀伐之物,不能不说是一桩怪事。”

尚书度支郎的职责是核定天下租赋物产,为朝廷收支衡入量出,名位不高却事务繁冗,乃是一个高门士族不愿担任的浊官。不过好在这个职位属于尚书台,接近内廷机枢,加上潘岳有意了解政局,很快便能打听到一些秘不外宣的宫中大事,比起当年在怀县任职时的闭目塞听有天渊之别。

潘岳的顶头上司乃是度支尚书,再往上便是尚书台之首尚书令。尚书令卫瓘此刻还兼任太子少傅,常常到东宫去为太子司马衷讲学。每每有人问及太子进学的情况,卫瓘一张清矍儒雅的脸就会阴沉下来,皱着眉头一声不吭。他虽然不说太子司马衷一句不是,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尚书令大人对太子的态度,就连当初他的女儿卫瑾称病出宫,逃过与太子联姻之事,都传说是卫瓘暗中谋划。

卫瓘并没有刻意掩饰自己对太子司马衷的失望和担忧。以前他可以通过寄望齐王司马攸辅政来纾解,等到司马攸死后,卫瓘的失望和担忧就冲破了他明哲保身的理念。潘岳听说,就在不久之前,卫瓘在凌云台的宴会之上假装酒醉,抚摸着天子司马炎的御座连连哀叹:“这个座位可惜了。”明明白白地影射太子司马衷不配承继皇位。

因为卫瓘担任太子少傅,加上其他官员也含蓄地提过“太子有上古淳朴之风,而当今世上却充斥诸多虚伪之事,所以怕太子会受到蒙蔽”,司马炎虽然满心不悦,却也无法一味打压这种言论。于是仿佛是为了给卫瓘,也是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凌云台宴会之后,司马炎便让臣子张泓到东宫去,将一些尚未处理的国事让太子批复。为显示公正,司马炎还特地将东宫官员们都召唤到卫瓘面前宴饮,以防他们为太子捉刀代笔。

过了一些时候,张泓带着太子的批复归来,虽然言辞粗陋,但方略思路尚算清晰明白。看着天子司马炎洋洋得意的模样,卫瓘就算知道使臣张泓是太子妃贾南风一党,这份批复必是张泓与贾南风等人拟定,却无法开口戳穿他们君臣夫妻之间的诡计,只能违心地跪地谢罪,直呼“老臣该死”。

卫瓘是三朝老臣,当年钟会谋反,全凭他以一己之力平定,对晋朝建立建有大功。天子司马炎这样搪塞他,无异于宣示了他力保“立嗣以长不以贤”这条宗法铁律的决心。加上司马炎甚是钟爱太子骤然冒出来的儿子司马遹,时常称赞这个乳名沙门的皇长孙酷肖先祖司马懿的长相气质,更是摆明了司马炎已经将晋朝第三代皇帝都已选定,百官无须再对此事聒噪了。

宣皇帝司马懿是司马炎的祖父,当今活着的人们没有一个见过他年少时的模样,所以司马炎非要说皇长孙像高祖父,没有任何人可以批驳。何况如今齐王司马攸已死,百官失去可以寄托希望的目标,也就只能任由天子司马炎将皇太子、皇太孙的顺序一一排好,将司马炎的血脉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听说广陵地方有天子气,司马炎便迫不及待地将皇长孙册封为广陵王,于是太子司马衷的位子在左摇右晃了十余年后,最终如同不倒翁一样稳固下来,朝中关于储君的争执也终于平息。可是偏偏在大家都以为尘埃落定的时候,天子司马炎忽然对太子的嫡亲弟弟秦王司马柬大加赞叹,甚至下旨将他的封邑增加到八万户,顿时又引发了新的震动。

当初晋朝建立时,齐王司马攸以景皇帝司马师嗣子之尊,被封到大国齐国,封邑两万户,已在诸王中首屈一指,就连身为皇叔的司马干、司马亮等人,封邑也不过一万户左右。如今司马炎却将各位封于中原的皇子食邑统统增加到五万户,秦王司马柬更是以八万户独占鳌头,无异于重重地打压了其他诸侯王的地位。这种皇室帝系“强干弱枝”的做法,毫无遮掩地宣示了天子司马炎唯我独尊的私心,也让听闻此事的潘岳不禁心生恍惚:若是此刻司马攸还活着,他会怎样应对如今的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