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潘安传 > 第一章 凶星(一)

潘安传 第一章 凶星(一)

作者:丽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08 来源:小说旗

第一章

凶星

微微发肤,受之父母。峨峨王侯,中外之首。

——潘岳

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一辆马车沿着官道驶向前方的洛阳城。马车中坐着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妇,正是被征召到洛阳为官的潘芘和他的夫人邢氏。车厢内,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大的叫潘释,十岁,小的叫潘岳,上个月刚满八岁。

旅途无聊,潘芘便与邢夫人谈论起了如今在洛阳大大有名的一位奇人。这位奇人名叫管辂,从**岁时就喜欢夜观星辰,长大后更是精于卜筮、相面,据说还精通鸟语。魏晋时期士人流行谶纬之学,因此管辂在京中名声大噪,还收了不少弟子。

“据说有个人叫做郭恩,得了严重的足疾,请管辂先生算命。管先生给他卜了一卦,卦象显示郭家有一个伯母,因为有人想要抢她的粮食,把她推入井中淹死。伯母冤魂不散,向上天哭诉。郭恩听后吓得魂飞魄散,只好向管辂先生承认是自己杀害了伯母,认罪伏法。”潘芘饶有兴趣地说着自己听来的奇闻轶事。

“还有一次,管辂先生去安德县令刘长仁家,有一只喜鹊飞来,在屋顶上大叫。管先生就说:‘这喜鹊是说东北有个女人杀了丈夫,还牵涉到邻居。’刘县令不信,没想到过了一阵果真就有人来告状,案情和喜鹊说的一模一样……”

“也许他根本不是听懂了喜鹊说话,而是刚好从东北村庄经过,听说了这件杀人的事情。”潘芘话音未落,一旁认真倾听的潘岳忽然插言。

“小孩子胡说些什么?”潘芘虽然沉下脸呵斥了潘岳一声,却又勉励一般地问,“那郭恩的事情又怎么说?”

八岁的潘岳歪着小脑袋,睁大眼睛想了想:“杀人都会心虚,更何况杀的是自己的伯母?所以我猜那个郭恩,应该早就露出了什么破绽……”

“你这孩子,就是爱胡思乱想。管辂先生要是像你说的这样一味骗人,早被人拆穿了,怎么可能受到朝廷的重视呢?”邢夫人口中言语虽似责备,脸上却满是怜爱。

“说得是,等我们到了洛阳,我就请那位管辂先生给檀奴相相面。”潘芘开心地捋了捋下颏的胡须,而他口中的“檀奴”,正是潘岳的小名。

“檀奴还小,现在相面能看出什么来?”邢夫人故意问。

“年纪小没关系。”潘芘胸有成竹地回答,“当年钟会也不过七八岁,看相的人仅凭他一双眼睛就看出他以后不是一般人,那么依我们家檀奴的品貌,我就不信管辂不说他是绝世之才。”

“你既然坚信檀奴是绝世之才,何必巴巴地等管辂一句话?”邢夫人看着丈夫笑眯了的眼睛,伸出手指在他手臂上一戳,“我看你呀,就是存了显摆的心思。”

“我生了檀奴这么无与伦比的儿子,怎么就不能显摆了!”潘芘哈哈大笑,和夫人偎坐在马车内,满含骄傲地看着面前的男孩子。荥阳潘家虽然不算高等门第,却是官宦世家,邢夫人更是来自河间邢氏,世代书香。两个儿子年纪不大,却都出落得一表人才,特别是次子潘岳,不仅俊秀无伦,天赋更是惊人,八岁的孩子读书写字比十几岁的少年还要出色,被乡人惊呼为神童。此番应征前往京城洛阳,潘芘就寻思着要让潘岳借着管辂的推荐一举成名,这样才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高门子弟,为日后潘岳的仕途铺路。

此刻时至晌午,距离洛阳城还有一段距离,车夫便停下马车,让潘芘一家下车到路边的驿馆吃饭休息。潘释潘岳两兄弟年少好动,匆匆吃完了饭,见父母还要继续歇息一阵,便拿了平日玩耍的弹弓,跑到驿馆门口寻觅鸟雀。

两兄弟刚走到门外,就见官道上尘土飞扬,一队士兵骑着马从洛阳城方向走了过来。而这些士兵身后,则是一大群蓬头垢面脚步蹒跚的人。那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个人的右手手腕上都系着绳子,长长的麻绳将他们一队队地串联在一起,杜绝了一切逃跑的可能。

看这样子,应该是从洛阳流徙的囚犯了。潘家两兄弟以前没见过流犯,心中颇为好奇,不由放弃了鸟雀,只站在驿馆门口定定地张望。

这些囚徒多是老弱妇孺,又被绳子限制了动作,行进起来十分缓慢。偏偏押送他们的军官骑着高头大马,更是看不得这群人半死不活的拖沓样子,不由连声催促,高声叫骂:“快走快走,别耽搁了本将军交差,否则老子可顾不得你们身娇肉贵,一样要用鞭子抽的!”一边说,一边用马鞭在空中甩了一个鞭花。

他这一鞭子虽然没有抽实,但响亮的鞭声还是吓得囚徒们体如筛糠,甚至失声痛哭。有人下意识地想加快脚步,却又被绳索牵绊,原本排好的队列顿时混乱起来。

为首的军官见才出洛阳就不得安生,想起前路迢迢更是烦躁。他骑着马在囚徒们身边踱了几步,见一些囚徒趁机坐在地上休息,不由怒道:“都给我打!一群逆臣贼子,还以为自己是京城里的达官贵人?打服了就给老子乖乖赶路!”

“你敢!”忽然一个声音从人群中冒了出来,清脆明亮,在一众嘈杂中分外突出。随着这声气势颇足的断喝,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从囚徒群中走了出来。她穿着一身绿色丝缎裁剪的襦裙,颈间带着一串指肚大小的明珠,虽然脸上同样蒙了沙尘,却唇红齿白,眼神明亮,与四周衣衫褴褛形容憔悴的囚徒们截然不同,就仿佛干枯的河床中停驻的一只翠鸟。她的手腕上并无绳索,显然是自由之身,却不知为何会混迹在囚徒之中。

为首的军官一直趾高气扬,见了这个小姑娘却不免有些无奈:“贾小姐,你究竟要跟我们走到什么时候?”

“我一早就说过了,我会陪我母亲一起去乐浪郡。”姓贾的小姑娘向囚徒们望了一眼,冷笑道,“天子只是判了他们流徙之罪,可照将军的做法,只怕走不到乐浪郡他们就都死了。”

“你懂个……”那军官张嘴想骂,却终究忌惮这个小姑娘父亲的身份,只能转头朝手下士兵喝道,“叫你们去通知贾长史来接人,怎么还没有动静!娘的,带着这么个小姑奶奶上路,打不得骂不得,还要不要人活了!”

“不用找我父亲了,他奉大将军之命去淮南督办军事,没有两三个月不会回来。”小姑娘得意地一笑,“两三个月,足够我陪母亲走到乐浪郡了。”

那军官一怔,嘴里低低骂了句粗口,大声朝着囚徒堆喊道:“李夫人,你说句话吧!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差事也就不用办了!”

“不许你胁迫我母亲!”绿衣小姑娘刚竖起眉毛,就听一个女子的声音响了起来,“荃儿,我知道你舍不得娘。可如今娘受家门株连流放辽东,那地方不是你可以去的,你还是好好跟着你父亲生活去吧。你妹妹浚儿已经不幸生病夭折,娘不能再失去你了……”

“不,我就要和娘在一起!”名叫贾荃的小姑娘瘪了瘪嘴,将满盈的泪水忍了回去。然后她转身走进人群,将一个倒在地上的妇人扶了起来。那妇人三十左右的年纪,虽然容色枯槁头发蓬乱,一袭衣裙也破烂不堪,却掩不住秀丽姿容,高华气度。她站起身,朝那军官说道:“将军,我们从洛阳走到现在,已经快四个时辰了,实在是腹中饥饿,全身乏力。还望将军能够容许我们就地休息一阵,我保证将小女劝回,再不耽搁日后的行程。”说着,她用没被绑住的那只手使劲揽了揽女儿,示意她不要再开口。

军官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终于点了点头:“好,李夫人是前中书令的千金,说话一定要算话!”

见押送的军官松了口,走了大半天的囚徒们终于在官道旁的树林边坐了下来,而士兵们也给他们每人配发了一碗水,一块粗面饼。发到李夫人身前,士兵正犹豫要不要给贾荃也分发一份,贾荃已经一把抓住一个面饼,大大咬了一口,却又随即吐了出来:“呸……这样的饼,怎么能吃?”

李夫人不说话,只是拿过自己手上的饼,慢慢吃了起来。虽然面饼粗糙难咽,她依然吃得十分优雅斯文,就仿佛还坐在广厦华堂之中用餐一样。贾荃惭愧地看了母亲一眼,也埋下头努力啃起手中的面饼来。

潘释和潘岳两兄弟站在驿馆门口看着这一切,虽然不明白来龙去脉,心中仍然有些不是滋味。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从九天之上坠落到泥淖之中,究竟是怎样的凄惨落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