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潘安传 > 第十四章 图穷

潘安传 第十四章 图穷

作者:丽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08 来源:小说旗

第十四章 图穷

仗信则莫不用情,无欲则赏之不窃。

——潘岳

潘岳走出房间后,刘颂便带领侍从走了进去。他奉诏前来赐死贾南风,自然要确认她已经气绝,才能回去复命。

潘岳则没有这样的任务。他也不等刘颂,一个人踏着单调坚硬的土砖路,走出了金墉城。

他来时乘坐了刘颂的马车,此刻站在金墉城门口,一时只觉前方道路纵横,却没有一条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归路,竟有些迷茫起来。

不知是不是久病初愈,潘岳在日头下发了一会呆,便觉得头晕目眩,对于周遭来来往往的路人,都有些看不清了。

一阵马蹄声从远处渐渐驶近,在距离潘岳不过五尺远的地方停了下来。见潘岳依然站在城墙下不动,马车上有人高声斥道:“大胆潘岳,见到中书令还不下拜?”

“中书令,哪位中书令?”潘岳茫然地抬起头,望着那辆豪华威风的马车。

“是我。檀郎不认得了吗?”随着一个得意洋洋的语声,马车的车帘被侍从掀开,露出一个端坐在马车中的倨傲身影。潘岳揉了揉眼睛,蓦地浑身一僵——那身穿官服头戴官帽之人,赫然便是孙秀!

凭借赵王司马伦的地位,如今的孙秀,不仅公然露面,还一步登天了!

“既然亲见了中书令,为何还不下拜?”孙秀的侍从见潘岳只是直勾勾地盯着孙秀,便狐假虎威地再度呵斥了一声。

“就算你家主人是中书令,下官也是给事黄门侍郎,品秩虽低,却断无下拜之礼。”潘岳的脑子被孙秀脸上的阴冷表情一激,渐渐清醒过来。

“谁说你现在还是黄门侍郎?”孙秀冷笑一声,朝车后吩咐,“陆参军,请宣读诏旨吧。”

陆参军,这又是谁?潘岳再度恍惚起来,贾氏一倒,天翻地覆,这个新的人间,忽然陌生得可怕。

一个人从后车上走了下来,一直走到孙秀车前,先朝他行了礼,这才取出一卷黄绢圣旨,朝潘岳说了声:“潘岳接旨!”

待这人面朝自己,潘岳才认出了这位“陆参军”的身份——竟是当初与自己同为贾谧门下“二十四友”的陆机!与自己并称为“潘江陆海”,文采举世闻名、并驾齐驱的陆机!

“陆参军,敢问你是何人的参军?”潘岳不待陆机开口宣读圣旨,就颤抖着声音问。所谓参军,乃是丞相或军府的属官,那么贾谧倒台之后陆机投靠之人,究竟是谁?

“自然是相国府参军。”陆机看着满脸惊愕、冷汗涔涔的潘岳,不由有报复的快意,“你还不知道吧,方才天子下诏,已经封赵王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了!”

原来陆机投靠的,果然是赵王司马伦,怪不得他会和孙秀同路。潘岳脑子里掠过这个想法,随即被更大的消息震惊——司马伦竟然自封为“相国”了!相国就是丞相,自东汉初期废除这个官职之后,寥寥几个称为相国之人都心怀叵测:东汉的相国是董卓和曹操,而魏国的相国则是司马懿!司马伦如今自称相国,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潘岳接旨!”见潘岳只是出神,陆机忍不住又唤了一声。这一次,潘岳总算是清醒过来,顿时双膝跪地,恭听圣旨。

这道圣旨原本就是陆机所写,自然是文辞华美,气势盎然,而最终的意思,却不外乎是清算贾氏党羽,将潘岳、石崇、欧阳建等人尽数免职为庶人。至于“二十四友”中投靠了司马伦的那些人,不但不曾免职,还封赏有加。就连陆机本人,也因为讨伐贾谧有功,被赐爵为关内侯了。

“小民领旨,谢恩。”潘岳磕了一个头,随即端正跪起,伸手将自己头上象征品秩的帽冠取了下来。他站起身正想离开,高坐在车厢内的孙秀却闲闲地开了口:“怎么只摘了帽冠,还有官服呢?”

潘岳一滞,随即朝孙秀道:“待小民归家之后,自会去除官服,交还孙令。”

“圣旨既下,你此刻便是庶人,岂有庶人穿着官服之理?”孙秀用手摸了摸下巴,玩味地盯着潘岳,“你是自己脱,还是本官叫人帮你脱?”

“孙令还记得当年我们如何周旋的吗?”见孙秀的眼中露出一丝淫邪之气,潘岳联想起在琅琊时那段不堪的记忆,心头发冷,却也燃起了一股潜伏已久的斗志。当年在琅琊时,不论孙秀使出什么诡计,自己都不曾上钩,事隔三十年,自己也不能轻易认输。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孙秀吟诵出当年潘岳所题写的那句古诗,伸手在自己的胸口上摸了摸。那里,至今还残留着潘岳留下的三道鞭痕,无论怎样报复,都无法平息孙秀蛰伏了三十年的屈辱和怨毒。

“好,我脱。”潘岳心知不免,何必再受一次侮辱,索性伸手解开腰间革带,将身上那件黄门侍郎的官袍脱了下来,抛在地上。去掉厚重的官袍,他此刻仅身着白色中衣,越发显得形销骨立。

孙秀眯着眼睛欣赏着眼前的一幕,眼角的余光却发现金墉城大门开启,却是尚书刘颂出来了。他眼珠一转,对着侍从吩咐:“去告诉刘尚书,潘岳此刻已是庶人,没有资格与尚书同车,让他自己走回去。”

这句话,潘岳听得清清楚楚,他甚至知道,孙秀原本就是说给自己听的。从洛阳西北角的金墉城到城南的德宫里,需要穿越整个洛阳城,孙秀让他身着中衣徒步回去,原本就是对当年掷果盈车的檀郎新一轮的羞辱。

有那么一瞬间,潘岳恨不得自己死了的好,哪怕暂时晕过去,也好过应对前方漫漫长路。可是,他的心底,却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不能死,不能晕去,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相比那些更重要的事情,眼前这点预料之中的羞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想到这里,潘岳挺了挺脊背,举步沿着通往城南的道路走了下去。经过孙秀豪华气派的马车时,他没有一丝踌躇,就仿佛他不过是在清风徐来的洛水河边散了会步,现在要神清气爽地回家去了。

“孙令……”陆机看着潘岳的背影,忽然生出一种兔死狐悲的同情。他想要恳求孙秀给潘岳送上一件外袍,但一对上孙秀阴鸷冷酷的眼神,就嗫嚅着再也不敢开口。

潘岳看似步履如常,实际上却几乎连呼吸都不敢,生怕只要一呼气,就再也撑不起全身的力气。他加快脚步,想要尽快离孙秀、陆机这些人越远越好,却不料前方忽然冲出来几个官员,为首之人面貌依稀熟悉,正是素来看不惯潘岳的平乐乡侯阎缵。

十年之前,杨骏倒台,阎缵就上书朝廷,说潘岳阿附杨骏,应该一同治罪。不料那奏疏却被皇后贾南风轻飘飘地扣下,不仅没有治潘岳的罪,反倒任命他为长安令,后期更是大加重用。阎缵为人刚直,对潘岳这种改换门庭的做法十分不齿,如今贾氏倒台,潘岳居然也仅仅落了个免官的结果,阎缵更是不忿,便纠结了几个同样看不惯潘岳的同僚,守在铜驼大街边拦截他。

见潘岳走来,阎缵第一个冲上去骂道:“无耻潘岳,你平素谄媚贾氏无所不用其极,现在就想一走了之吗?上有湛湛青天,下有巍巍黄土,看你能躲到哪里去?”

潘岳面无表情地看了阎缵一眼,绕开他想要继续行路。他此刻心乱如麻,所有的力气都用来支撑自己不要倒下,实在没有精力和阎缵作口舌之争。

见潘岳想要离开,阎缵背后的几个人也冲上来,将潘岳拦在路中间。他们用手指着潘岳,满脸激愤,口沫四溅,一条条数落着潘岳的罪状:

“衣冠不整就招摇过市,真是不知羞耻二字为何物!”

“他怎么会知道羞耻,要是知道,当初也不会望拜路尘,见到贾谧就像只断了脊梁的狗!”

“当初投靠杨骏,后来投靠贾氏,如今全身而退,看来又投靠了赵王是吧?不知道过些时候,赵王又会封你个什么官职?”

“那就要看他伺候得赵王如何了?谁知道当初他是怎么伺候那个妖后贾南风的,听说贾南风还专门为他在城外建了别业……”

“对啊,太子就是因为发现了他们的奸情,才被他撺掇妖后一起陷害的……”

潘岳原本只是木然地面对他们的指责,但这些人越说到后面越是荒谬淫邪,终于忍无可忍地开口:“诸公都是朝廷命官,何必如此信口雌黄?”

“空穴来风,如果你行得正坐得端,又哪里会来这些闲言闲语?”阎缵见潘岳拨开一个拦路的官员就要走,情急之下一把攥住了他的肩膀,“贾氏党羽尽数伏诛,就连死掉的韩寿也被夷了三族,你凭什么只落了个罢职归家?”

“那阎公的意思,究竟要我如何?”潘岳转过脸,冷冷地望着阎缵。

阎缵一愣,过了一会儿才勃然怒道:“你害死了太子,还害死了张华、裴頠诸位大臣,我们要你在这里跪下,向冤死的诸公磕头谢罪!”

“太子之死是贾皇后所为,张华裴頠诸位大臣之死要问赵王,为何要我磕头谢罪?”潘岳反问,“何况阎公你当年和我同在杨骏府中任职,杨骏死后不也投靠了河间王为司马,为何我是三姓家奴,你自己却不是?”

“当世风气,改投别主本是寻常,可谁会像你那样谄事贾谧,为了高官厚禄不择手段?”阎缵怒道。

“哈哈,我高官厚禄?”潘岳大笑,“我谄事贾谧,却也不过当了个黄门侍郎,而阎公你呢,还在河间王手下封了侯呢。如此说来,也不知是谁更不择手段,讨得府主的欢心?”

“你!”阎缵被潘岳几句话堵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之下振臂一呼,“死不悔改的无耻小人,一定要让他跪下认错!”说着,几个人一拥而上,抓住潘岳就往地下按去。

“哈哈哈……”潘岳放声大笑,只觉人生荒谬无过于此,竟是笑得泪水都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挣扎间他瞥见不远处那辆豪华的中书令马车,知道孙秀正在那里得意洋洋地欣赏着自己的狼狈,可惜,此刻的他根本没有了反抗的力气。

就在几个人要将潘岳摁跪在地上的时候,忽然远处传来一声大呼:“住手!”随即便是杂沓的马蹄声旋风一般横扫过来,瞬间从马上跳下几个人,正是石崇、欧阳建和刘舆、刘琨兄弟。

“你们都是什么东西,也轮得到来欺侮我家安仁?”石崇首当其冲,一手拽住一个官员就往外掼,激愤之下口不择言,“若非安仁一直规劝贾南风和贾谧,这天下还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姓贾了!”

“哈,怎么规劝,在床上规劝吗?”阎缵怒道。

话音未落,刘琨已经一拳打在了他的颧骨上,顿时把阎缵半边脸都打得青肿起来。

“你是何人,竟敢殴打朝廷命官!”另外几个人被刘琨的气势吓到,只能虚张声势地大喊起来。还有机灵的见势不妙,偷偷跑向孙秀所在的马车,想要向那位新上任的中书令求援。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乃汉中山靖王之后,光禄大夫刘蕃之子,刘琨是也!”刘琨轻蔑地将凑到自己面前的官员推开,朝着孙秀所乘马车的方向望过去,指桑骂槐地道,“你们若是不服,尽管去向赵王告状!看赵王是处罚我,还是处罚你们这种跟着主人一步登天的鸡犬!”

刘琨是赵王世子司马荂的内兄,哪怕是孙秀也不敢与他正面冲突。因此孙秀虽然在车内恨得牙根痒痒,此刻也只能暂时忍了这口气,掀开车帘朝众人端起架子道:“既是朝廷命官,就要知道体统。都散了吧,别让平头百姓看了笑话。”说着,自顾催着车夫驾车离开。

孙秀一走,阎缵等人顿时落了下风,只能撤走。临走之前,阎缵转头朝潘岳恨道:“陷害太子,罪不容诛。我这就去上书朝廷,斩你之头,以谢太子在天之灵!”

“你去写吧!空口无凭,谁会听你的谣言?”石崇冲着阎缵的背影狠狠吐了一口唾沫。

潘岳披上欧阳建送来的外衫,闻言苦笑了一下。他勾画太子反书之事本是机密,如今贾南风一死,更是无人知晓。因此石崇固然理直气壮地信任自己,阎缵那边也查不出任何真凭实据。不过外部虽然无法定罪,自己心中的罪,却已是无法祛除了。

“安仁,你没事吧?”石崇骂完了,赶紧回过身,关切地询问。见潘岳摇头,石崇又道:“我早说了这洛阳待不得,你还是赶紧搬到我的金谷园去吧。”

“季伦兄说得是,现在朝中孙秀掌权,就连赵王自己都被他架空,以后的情势实在难以预料。”刘琨也点了点头,“金谷园离洛阳太近,也未必安全,依我之见,你们还是去江东、淮南等地远游,等到洛阳局势明朗,再做打算。”

“说得对,我正打算收拾行装,前往江东一游呢。江东若是不行,蜀中也可以。”石崇的外甥欧阳建连忙点头。当初他在担任冯翊太守时任用马敦,大大得罪了司马伦和孙秀,因此早已做好了外出避祸的准备。

“安仁,你得罪孙秀最厉害,处境也最危险,赶紧点个头吧!”石崇见潘岳始终不发一言,着急地催促,“孙秀那家伙当上了中书令,以后整个洛阳,都会是他的天下了!”

“我还有些事情必须办。”潘岳拢住外衫沉吟了一下,终于点头道,“烦请再给我三天时间,三天之后,我给你们一个确定的答复。”

回到家中,潘岳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老仆李伯去请大哥潘释。

潘释时任朝廷的侍御史,他平素为人中庸,和几股大势力都没有什么瓜葛,因此就算是贾氏倒台赵王掌权,他也照常每天到官署点卯,似乎所有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听李伯说潘岳有事要见自己,潘释有些不耐地道:“有事他为什么不能亲自前来?他现在被免官在家,岂不空闲得很?”

“请大郎君跟老奴去一趟吧。”李伯恳求道,“今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郎君回来之后气色很不好,老奴只担心他体内的余毒发作了。”

潘释与潘岳毕竟是嫡亲兄弟,听李伯这么说,只好随他一起前往德宫里。半路上,潘释还和李伯闲聊起潘岳的生活,叮嘱他说:“你有机会也劝劝檀奴,弟妹的丧期已满,他可以考虑续弦了。现在他无儿无女,身边冷清,多个女人也等于多个照应。”

到了潘岳所居的小院,潘释独自走进了潘岳的房间。他原本以为潘岳身体不适正躺着休息,却不料潘岳已换了一身白衣,正忙着在屋内布置灵堂。他小心地用抹布将一块灵牌抹了几遍,这才郑重地将它放置在供桌的正中央。

潘释看得清楚,那块灵牌上用隶书一笔一划地写着“爱妻杨氏之灵”。

“檀奴,你这是在干什么?”潘释心中一震,皱眉问道,“弟妹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你的丧期也满了,现在又把灵堂重新布置起来做什么?”

“沉冤未雪,阿容的在天之灵肯定不能安生。”潘岳摆好灵位,又亲手点燃了几枝香烛,这才转头看着潘释,“大哥,你就没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潘释见潘岳脸色青白,站在阴影里散发着森森的寒气,不由后退了两步:“你要我说什么?”

“说出害死阿容的真凶。”潘岳紧盯着潘释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道。

“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潘释惊恐地回答了一句,仿佛随时想要夺路而逃。

“大哥,其实你一向不擅作伪,若非我那个时候中毒方醒,神智昏沉,也不会轻易相信了你的话。”潘岳抢上两步,堵住了潘释身后的房门,“阿容她,不是贾皇后害死的。”

“不是贾南风还能是谁?”潘释忽地大声叫道,“贾南风一向嫉妒弟妹,当然会趁机害死她!”

“我只是奇怪,究竟是什么人,竟能说服大哥联手,将阿容之死栽赃给贾皇后。”潘岳没有理会潘释的无谓反驳,只是紧紧地盯着他,没有放过他脸上任何一点细节的变化。

“没有,没有!”面对潘岳通透而怨愤的目光,潘释根本没有招架之力,然而他却紧咬牙关,死死守住心中的防线。“你不是一向自诩聪明吗?”潘释惊恐到极处,反倒笑了起来,“那你自然知道究竟是谁害死了弟妹,我怎么说又有什么关系?”

“阿容临走之前,曾经进入我的梦中。我那时还奇怪,她既然可以显灵,为什么不曾直接告诉我真凶。”想起当初在梦中杨容姬不断提醒自己明哲保身,却绝口不提为她报仇,潘岳的泪水止不住滚落下来,“是我昏了头,违背了她的意思,才心甘情愿成了别人的棋子,铸成今日大错。”

“大哥,你走吧,好好照顾母亲。”潘岳说完便让开道路,不再理会潘释。他走到杨容姬的灵位前,无力地跪伏下去,将头深深地埋在了双臂之间。

齐王司马冏再次来到潘家,是在听说潘岳即将远离洛阳,出游江东的消息之后。他顾不得一向推说事务繁忙,独自乘了一匹快马,风驰电掣般来到了潘家的院门外。

“郎君身体不适,正卧床休息,齐王殿下请进吧。”李伯没有料到司马冏这么快就到了,满脸惊讶地打开了门。

司马冏也不客套,径直走进了潘岳的房间。但见帘帐半合,潘岳果真躺在床上。

司马冏初时以为潘岳睡着了,特意放轻了脚步,不料距离床还有一尺远,潘岳已经开了口:“齐王殿下来了?”

听潘岳的口气虚弱无力,似乎病得不轻,司马冏走到床前,关切地道:“叔叔哪里不舒服?有没有请大夫?”

“余毒发作,吃药也是没用的,只能靠自己熬过去。”潘岳用力撑起身子,司马冏则眼明手快地将一个软枕塞在了他的背后。

见潘岳脸色青白中萦绕着一股灰暗之气,司马冏心头一跳:“怎么好好的余毒又发作了?叔叔不是说要远去江东吗,这个样子怎么能上路?”

“贾皇后死前,我见了她一面。”潘岳没有回答司马冏的问题,自顾说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她说,她没有害你杨婶婶。”

司马冏的手一抖,随即佯装无事,继续为潘岳整理被角,口中淡淡道:“贾南风诡计多端,她的话,未必能信。”

“是啊,未必能信。”潘岳闭了闭眼睛,忽然虚弱地道,“山奴,你靠近些。”

“是。”司马冏只当他有什么机密之言要告诉自己,听话地凑近了潘岳。

“啪!”地一声,一个响亮的耳光已落在了司马冏的脸上,司马冏捂着脸颊尚未反应过来,潘岳已指着他颤声道,“这一下,是代你杨婶婶打你!”

“为什么?”司马冏的心骤然一沉,顿时有一种天翻地覆之感。可是这些年他遭遇的变故太多,早已练就了一番面不改色的本事,依然可以清醒地提问。

“我可以容许你把我当作棋子,当作死士,可是不能容许你害阿容,更不容许你为了自己的野心把整个天下陷入危险之中!”潘岳指着司马冏,手臂颤抖,“为了挑拨皇后和太子做鹬蚌之争,你暗中与赵王、孙秀结党,逼我喝下符水,又害死了四皇女。因为我有维护皇后之处,你们索性害死阿容嫁祸皇后,终于逼得我与皇后为敌。如果阿容没有死,我的金鹿……我的金鹿也不会死……”

“皇后与太子原本就水火不容,就算没有叔叔,他们也会斗得你死我活。”司马冏放下捂住脸颊的手,避重就轻地回答,“所以叔叔也不要太过自责。”

“若是阿容不死,我一定会劝说皇后谨慎行事,而不是把她和太子一起往死路上引……”潘岳见司马冏仍然坐在自己床边,激愤之下伸手将他往外推去,“你们还杀死了张华裴頠两位贤臣,害得当今朝廷落在了孙秀那个邪恶小人手中,这样的罪过,你万死难赎!如今你父亲大仇得报,我们无论生死再不来往,你走吧!”

“原来你今日叫我来,就是专门为了和我绝交的。”司马冏只觉得被潘岳打过的半边脸火辣辣地痛,只觉一生之中从未受过如此侮辱,一气之下站了起来,“好,我这就走。”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出门去。

世人一向都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司马冏更是如此。他只觉得自己一片丹心却被潘岳误会,满腔委屈之下,一出门眼泪就扑簌簌地滚落下来。他无声无息地站在廊下哭了一会,心中忽然觉得有些不对,蓦地一转身推开门又冲了进去,赫然发现潘岳整个上半身都倾倒在床沿边,手指紧紧地捂住嘴,暗红色的血正淋淋漓漓地沿着指缝流在地上,在床边汇聚成浅浅一滩。

此情此景,蓦地与司马冏记忆中父亲临死时的画面重合在一起,让他惊恐得什么都忘了,哭着扑了过去:“檀奴叔叔,是我不好,是我不好,你别再生气了!”

潘岳此刻头晕目眩,冷汗将全身衣衫都浸湿了,心知以孙秀手段的狠辣,以往所服的解药不过是暂时压制毒性,只怕以后还会发作得越来越厉害。他说不出话,只费力地指了指床边的手帕,司马冏连忙取过来,小心地擦去他唇边和手上的鲜血,又扶着他轻轻躺回床上。

“我以前给叔叔的解药,叔叔都吃完了吗?”司马冏此刻再不掩饰与孙秀的关系,又急又怒,“难不成我被孙秀骗了,他给我的,根本不是真正的解药?”

“没事……”潘岳见司马冏急得满头大汗,轻轻摆了摆手,“他不会让我死得这么容易……当然,我也不会让他好过。”

“孙秀这个无耻混蛋,总有一天,我要亲手杀了他!”司马冏给潘岳端来一碗水,小心地喂他喝下。他端碗的时候衣袖滑下,露出了左手腕上一道明显的伤疤,那是潘岳初中毒时,他为了模仿父亲司马攸而亲手划下的。

看到那道伤疤,潘岳的眼中露出了无限的悲凉:“山奴,我知道有你母亲在,你很多时候是迫不得已。如今大错已经铸成,我只望你能改过自新,匡扶朝政,绝不能让天下大权落在孙秀手中。”

“叔叔对不起,杨婶婶的事……是我母亲做的决定,我当时百般反对,却被母亲打了一顿,关了起来。”司马冏说着眼眶发红,又落下泪来,“我知道叔叔自责,我又何尝不自责?我也想一心为公,为朝廷分忧,为百姓纾难,可惜……”

“可惜孙秀掌权之后,只封了我做游击将军。我有所抱怨,他竟然对我起了杀心!”司马冏见潘岳果然脸色一变,继续说道,“如今孙秀为了收买人心,奴仆小厮也拜官封侯,连他的党羽**都封了卫将军!如此滥封官爵,做官帽的貂尾不足,只能以狗尾充数。他势力庞大,要杀我易如反掌,我原本还想请教叔叔,现在该怎么办才好。不过叔叔既然病着,就不要再劳神费力,先休息几日再说。孙秀就算要杀我,也不会在这几天。”

司马冏这种以退为进的姿态,潘岳早就熟悉了。可就算明知他在跟自己耍心计,潘岳却悲哀地发现自己不能不管他。就算他不是齐王司马攸的儿子,他也是当今司马氏宗室里数一数二的人物,要终结司马伦和孙秀带来的乱象,必须依靠他齐王的身份与号召力。

这就是司马冏的过人之处。他将自己与天下的命运绑定在一处,不论潘岳是喜欢他还是厌憎他,都不得不帮他。

“等我歇一下有点力气,就去见赵王,让他将你逐出洛阳,外放为官。当初你父亲在洛阳举步维艰,为了保护我,也是这样做的。”潘岳喘息了一会,攒起力气道,“你到了外面,尽可结交当地豪强大族,他们部曲众多,却因为世家把持官位,仕途上一直难以出头。只要你笼络到他们,就算你以后要反攻洛阳,也不愁没有兵源。”

“太好了,我正愁没有兵力呢!”司马冏眼前一亮,随即又是一暗,“可是万一孙秀不同意怎么办?赵王不过是个傀儡,脑袋都长在孙秀的脖子上呢。”

“赵王虽然事事听从孙秀,遇见我就未必。”潘岳自傲地笑了笑,咬牙忍过骨髓深处又一阵毒发的痛楚,“何况,我会留在洛阳,作为放你离开的人质。”

“檀奴叔叔!”饶是司马冏再会做戏,此刻也忍不住感动得泪水涟涟,“叔叔你不是要去江东的吗?你留在洛阳就是投靠了赵王,你不怕阎缵那些人又说你趋炎附势,另攀高枝?”

“这一次,他们骂不了我的。”潘岳笑了起来,努力撑起身体,朝司马冏耳语了一句,“你临走之前,一定要把我引荐给淮南王。”

“叔叔想要联络淮南王?”司马冏惊道,“淮南王虽说曾有做皇太弟的希望,但现在这份希望却早就破灭了。何况淮南王除了手下的一千来个死士没有其他力量,叔叔和他联络万一被孙秀发现,岂不是更加危险?”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我犯下的错,总要我自己来弥补才行。”潘岳轻轻地拍了拍司马冏,“你好好在外面积蓄力量,等到赵王和孙秀恶贯满盈之际,就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好,叔叔保重。”司马冏跪在潘岳面前,坚持以后辈身份磕了一个头,“万一我带不走母妃,也请叔叔想办法保护她。”

“你母妃是齐献王之妻,赵王不敢动她的。”潘岳略略偏开头,再次不放心地嘱咐,“山奴,记住你今天说的话,一心为公,为朝廷分忧,为百姓纾难。你父亲、杨婶婶和我,都会看着你的。”

最后一句话隐约透出不祥之意,让司马冏心惊肉跳。他蓦地抬头盯着潘岳,发誓一般地道:“檀奴叔叔,无论发生什么,你一定要好好活着,看我如何实现自己的诺言!若是你死,我必血洗洛阳!”

“胡说!”潘岳怒道,“天下苍生,也是你可以用来发誓的吗?”

“那我用自己发誓,总可以吧!”司马冏倔强道,“若是你死,我必……”

“住口,住口!”潘岳气急之下,几乎又要呕出血来。他捂住嘴强忍了半天,终于推了推逡巡不去的司马冏,“你走吧。我只能送你到这里,再远……我就走不动了。”

永康元年六月,天子司马衷下诏,复司马遹皇太子之位,谥号“愍怀”,并诛杀谋害太子诸人。在赵王司马伦的亲令下,潘岳并未被牵连之中,孙秀虽然不甘,却失去了堂堂正正杀潘岳的机会。

同月,齐王司马冏奉诏,出洛阳担任平东将军,镇守许昌。虽然有个将军的名头,司马伦和孙秀却没有给司马冏一兵一卒。离开洛阳的时候,司马冏除了身边几个亲随,一无所有。

此时赵王当政,朝中人事全部由孙秀做主,因此司马冏离京之时,几乎没有几个亲朋故旧前来送别。他在长亭之处徘徊良久,终于看到远处有一辆马车行驶过来,不由眼前一亮,满脸都是欣喜。

“齐王殿下是在等檀奴叔叔吗?”马车停下,车厢里传来一个略带讥讽的声音。接下来,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走下马车,正是司马冏的大哥东莱王司马蕤。

“原来是大哥。”司马冏一向对司马蕤也把潘岳称为“檀奴叔叔”十分不满,不由淡淡道,“难为大哥也来为我送行。”

“是啊,我来恭喜你逃脱洛阳,从此蛟龙入海,虎入山林。”司马蕤的话虽是恭维,口气却依然带着讽刺,“哪怕你眼前的自由,是檀奴叔叔用他自己换来的。”

知道大哥司马蕤是特地前来嘲弄自己,司马冏也不恼怒,只淡淡笑道:“大哥可听过曹植所写的《野田黄雀行》?”

“什么意思?”司马蕤不爱读书,这首曹植的名篇虽听过名字,却记不清写了什么。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司马冏自顾吟诵了一遍这首诗,眼神望向远方苍茫的原野,“这首诗,还是父王在世的时候,亲自教我背的。那个时候他自己身陷重围,却放檀奴叔叔离京避祸,如今檀奴叔叔让我走,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的意思,是檀奴叔叔欠了父王,所以要还在你身上?”司马蕤一向不得司马攸喜爱,对于司马冏这种炫耀父子亲情的口吻十分不满,“你在这里等着檀奴叔叔前来送你,可你却知不知道,檀奴叔叔如今已被赵王囚禁在家,就连他的母亲和兄长一家,都被赵王抓去做人质了!”

“哦?”司马冏心头一惊,面上却仍是淡淡的,“赵王一向对檀奴叔叔不薄,为何会这样做?”

“还不是孙秀那厮搞的鬼?”司马蕤怒道,“他对赵王说檀奴叔叔打算逃出洛阳,联络外面的藩王带兵前来讨伐他,赵王就下令将檀奴叔叔关起来了!”

“知道了。”司马冏点了点头。

见司马冏依然不为所动,司马蕤又道:“还有那个阎缵,受了孙秀的指使,一直在上书要求将檀奴叔叔作为贾氏党羽明正典刑。虽然朝廷暂时没有理会,但他这样不断地闹下去,檀奴叔叔的名声就会一日比一日坏下去了!——难道你就打算这样一走了之吗?”

“我不走,留下来能做什么?”司马冏冷冷看了一眼司马蕤。

“你——”司马蕤气得发抖,“我真是为檀奴叔叔感到不值!”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昔日赵高贵为赵国公子,为替国复仇不惜净身入秦,最终颠覆秦国天下。”司马冏慢悠悠地道,“潘岳受父亲半世恩惠,哪怕暂时名声有污,我日后也自当为他澄清。”

“日后?”司马蕤怒极反笑,盯着司马冏上上下下打量了半天,看得司马冏都有些不自在起来,“大哥是什么意思?”

“我是看你,白长了一张和父王相似的皮囊,骨子里却一点都不像。”司马蕤绕着司马冏转了一圈,恨声道,“你的骨子里,就是一头吃人不吐骨头的狼!”

“我若是狼,大哥又是什么?”司马冏并不发怒,用他一贯温文尔雅的口气笑道,“对了,大哥应该是条蛇吧?只有你毒蛇一样的亲娘,才会忍心对父王下毒!”

“不许你说我娘!”亲生母亲胡姬之死是司马蕤一生的阴影,他跳起来挥起拳头想揍司马冏,却被齐王府的侍从董艾等人死死抱住。伴随着司马冏的笑声,齐王府众人纷纷上车上马,朝许昌而去,荒凉的原野上,只留下了司马蕤一个人。

“啊啊啊啊啊!”看着司马冏一行扬起的漫天沙尘,司马蕤蓦地跪倒在地,以手握拳,大力地捶打着地面。这个世间,实在太不公平了!他和司马冏都是父王的儿子,可是不论任何人,都只看得见司马冏,却无视他的存在。就连一心讨好的潘岳,也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司马冏,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全司马冏!为什么,为什么每个人都厚此薄彼,要到什么时候,他们才会正视他司马蕤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