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组结束在汉东的考察后,带着详尽的资料与深入的见解回到京都。他们迅速整理此次考察成果,准备向上级领导如实汇报汉东的实际情况。
在汇报会上,会议室气氛严肃而庄重。考核组负责人站在台前,手中拿着厚厚的报告,神情专注地开始陈述:“各位领导,此次对汉东省的考核,我们秉持严谨、客观、全面的态度,深入调研了汉东省各个层面的发展情况,重点针对高育良同志和祁同伟同志的工作政绩进行评估。”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首先,高育良同志展现出卓越的宏观把控与战略规划能力。在推动汉东省产业转型过程中,他高瞻远瞩,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切实有效地引导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传统制造业为例,通过政策扶持与引导,促使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的转变,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增强了汉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在吸引投资方面,他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与良好的营商环境规划,成功引入多个重大项目,为汉东经济注入强大动力。这些举措对汉东省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育良同志功不可没。”
接着,考核组负责人话锋一转:“祁同伟同志在具体项目执行与民生改善方面成绩斐然。他亲自推动的众多重点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攻坚以及环保工程等,都取得了显着成效。就拿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新建的交通网络极大地改善了汉东省内的物流运输与居民出行条件,有力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扶贫工作中,他深入基层,因地制宜制定扶贫策略,带领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摘帽,众多贫困家庭生活得到实质性改善。而且,在环保工程上,他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使汉东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保护。”
考核组负责人总结道:“综合此次考察,高育良同志和祁同伟同志在各自工作领域表现突出,为汉东省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仅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更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对他们二人的工作,我们给予高度评价。”
领导们听完汇报,纷纷点头表示认可。汉东省在高育良和祁同伟的带领下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这无疑为汉东省未来的发展以及两人的仕途,都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祁同伟身为汉东省二把手,丝毫没有半点架子,一门心思扑在汉东发展上,脚踏实地,从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事儿。高小琴和丧彪也都是得力帮手,三人拧成一股绳,把汉东治理得有声有色。
高小琴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人脉那叫一个广,眼光更是毒辣。她就像个精明的“猎手”,瞅准那些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凭借自己的本事和汉东的优厚条件,三言两语就把人家老板说得心动,纷纷跑来汉东投资建厂。这些厂子涉及各行各业,有搞高科技的,也有传统制造业。新厂一落地,岗位就像雪花一样飘出来,给汉东那些没工作的人提供了大把机会。
丧彪呢,负责给这些找工作的人“开小灶”培训。他摸透了市场需求,根据汉东产业方向,整出了一堆实用的培训课程。年轻人可以学编程、数据分析这些时髦技术;中年人能去学机械维修、电工手艺,一技傍身;女同志也有美容美妆、手工制作这类课程可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丧彪请的都是行业里响当当的老师傅和专家,理论加实践,让学员们实实在在学到本事,出去就能上岗干活。
在他们三人齐心协力下,汉东的失业率那是一路猛降,直接跌到全国最低。现在走在汉东城里乡下,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哐哐响,工人们手脚麻利,产品跟流水似的往外冒;写字楼里灯火通明,白领们噼里啪啦敲键盘,为企业出谋划策;街边店铺生意红火,店员们笑脸迎客,热闹非凡。
汉东发展起来了,产品多得堆成山。借着高小琴贸易公司的渠道,把这些产品大批大批地卖到奥德彪所在的非洲大陆。
奥德彪在非洲那边也是个能人,对当地市场门儿清。汉东的电子产品,又便宜又好用,在非洲城市里一下子就火了,年轻人都抢着买;那些花花绿绿、样式新颖的纺织品,把非洲女同胞们迷得不行;还有那些绿色天然的农产品,口感好又放心,也成了非洲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在非洲的大城市和乡村集市上,汉东产品摆满了货架。贸易公司的仓库里,工人们忙得脚不沾地,一箱箱往车上搬货。货车一辆接一辆,沿着大路小路,把汉东的产品送到非洲各个角落。汉东在这三人的努力下,经济是越来越好,和非洲的生意也做得越来越大,前景一片光明。别的省份望着汉东省如今的辉煌成就,除了羡慕,实在难有其他情绪。汉东在祁同伟等人的操持下,失业率全国最低,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产品畅销非洲大陆,俨然成为了各省发展的标杆。这种耀眼的成绩,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矗立在众人眼前。
尤其是李达康所在的省份,对比之下,落差愈发明显。李达康一直将政绩视为重中之重,甚至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程度,为了能在发展上有所建树,他可以说是六亲不认。
在工作中,李达康宛如一台不知疲倦且冷酷无情的机器。他对下属要求极为严苛,一旦工作进度滞后或者出现差错,他绝不会顾及任何情面,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严厉的斥责。曾经,一位跟随他多年、兢兢业业的老下属,因为在一个重点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点细微的失误,尽管最终并未造成实质性的损失,但李达康丝毫没有心软,在全体会议上对其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让这位老下属颜面尽失。
面对汉东省的成功,李达康内心的羡慕逐渐转化为了一种急切的焦虑。他看着汉东省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一个个成就,心中满是不甘。他深知自己所在的省份在发展上已经落后,于是愈发疯狂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断给下属施压,要求他们想出各种办法来提升政绩。在他的强硬推动下,整个省份都被一种紧张的氛围所笼罩,所有人都像是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停地运转,只为能在这场发展竞赛中追赶汉东的步伐。但这种过度追求政绩的做法,也让省内不少人颇有怨言,可李达康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在他心中,只有政绩才是证明自己、推动省份发展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