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春山烟雨:九帝姬称帝还不叫官家 > 第35章 母亲,丽嫔

春山烟雨:九帝姬称帝还不叫官家 第35章 母亲,丽嫔

作者:鹤鹿云月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9 06:06:37 来源:小说旗

宋锦文迈着轻盈而又略带紧张的步伐,缓缓地走到了凌向栎的面前。

他微微低下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关切与敬畏,轻声说道:“母亲,这段时间您的身体可好?儿臣一直惦念着您。”

坐在座椅上的东宫太后凌向栎,脸上始终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

听到宋锦文的问候,她微笑着伸出手来,轻轻地摸了摸宋锦文的肩膀,感慨道:“哎呀呀,真是时光飞逝啊!一眨眼的功夫,你都已经长这么大了。

想当年,你母亲刚进宫的时候,那模样可真是楚楚动人,至今我都记忆犹新呐!真没想到,如今连你也要开始选秀的年纪了。”

说起这凌向栎,虽然贵为东宫太后,但她向来以和蔼慈善着称。

然而,宋锦文的母亲却只是宫中地位卑微的小小丽嫔。

不仅不得皇帝宠爱,其家族背景更是难以称道——家中唯一为官之人是她爷爷,而且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而已。

当初初入宫廷时,宋锦文的母亲因自身条件不佳,除了稍有几分姿色之外别无长处,因而处处遭受排挤和欺凌。

那些来自世家大族的小姐们,对她百般挖苦讽刺,令她在宫中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面对世家派系的欺压,走投无路之下,宋锦文的母亲只好选择投靠当时身为皇后的凌向栎。

好在凌向栎并未因其低贱的血统而轻视于她,反而施以援手。

在凌向栎的暗中相助下,宋锦文的母亲终于有机会获得了皇帝的几次宠幸,并幸运地生下了宋锦文这个十一皇子。此后,才得以勉强获封为丽嫔。

这位丽嫔着实是个命运多舛之人啊!她那幼子宋锦文年仅两岁之时,神宗皇帝赵项便不幸龙驭宾天了。

原本此事倒也算不得什么天大的变故,但自从皇帝离世后,失去了制衡之力,局势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曾经身为嫔妃的凌向栎因新帝即位而得以晋升为太后,与同样贵为太后的苏婧妍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且毫无情面可言的争斗。

双方各自拥有众多拥戴者,他们亦是明争暗斗不断,手段尽出。想当初,这两位太后与朝中的文武百官暗中勾结时,尚且有所顾忌,行事不敢过于张扬。

然而如今,随着哲宗皇帝年纪尚幼,仅有九岁,这两位太后竟肆无忌惮地开始大肆培植自己的党羽势力。

那些随之晋升为太妃、太嫔的后宫女子们见此情形,纷纷效仿,亦与宫外大臣们相互拉拢,结成帮派。

只是可怜这丽嫔,她既无这般能耐去参与其中,又无力改变现状,唯有呆立一旁,眼睁睁地看着这场混乱的宫廷纷争愈演愈烈。

她所能做的,便是竭尽全力让自己远离这是非之地,以求自保。

话说回来,这两宫太后之间的斗争虽看似激烈,但实际上其激烈程度却也不过尔尔。

只因这二人自太子正侧妃时期起,便已开始勾心斗角,一路争斗至今。

这么多年下来,彼此都深知对方的心思手段,故而皆采取稳健之策,认为凡事应当深思熟虑之后再行动。

如此一来,双方犹如金钟罩遇上铁布衫,谁也难以真正占据上风。

在她们皆身为太子妃之时,凌向栎展现出的是一种性格豁达、开朗大方且不拘泥于繁文缛节的大姐姐形象。

她总是笑靥如花,与众人相处融洽,无论是宫中的宫女太监,还是其他妃子,都对她赞赏有加。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婧妍,她树立起了一副与世无争、温柔婉约的白莲花人设。

表面上看,她从不参与任何纷争,总是以柔弱之姿示人,但实际上内心深处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然而,这场后宫争斗并没有得出明确的胜负结果。

要知道,当时的宋项还只是太子,可在权谋制衡方面已然是手段高明,令人折服。对于正妃的废立之事,他绝不会仅仅依据个人喜好来决定,而是会从整个朝廷局势以及各方势力的平衡角度出发进行考量。

所以,无论凌向栎如何表现得活泼讨喜,亦或是苏婧妍怎样营造出楚楚可怜的模样,都难以左右宋项的决策。

待到成为皇后和皇贵妃之后,凌向栎看似取得了胜利,稳坐皇后宝座。

但令人尴尬的是,宋项最常光顾的地方却是皇贵妃苏婧妍的寝宫。

对于其他嫔妃,包括凌向栎这位皇后在内,宋项前去探望也不过是为了遵循帝王应当广施恩泽、雨露均沾的惯例罢了。这种局面无疑让凌向栎倍感失落和无奈。

更为重要的是,凌向栎膝下无子,这在宫廷斗争中可是一大劣势。

眼看着苏婧妍的子嗣日渐增多,凌向栎心急如焚。最终,经过一番苦心谋划,她硬是过继了苏婧妍的一个儿子,并将其悉心培养成人。

这个孩子便是后来的哲宗皇帝。如此一来,凌向栎总算是扳回一城。

只可惜,哲宗一生都深陷在生母苏婧妍给予的生育之恩与养母凌向栎付出的养育之恩之间苦苦挣扎,无法自拔。

这种纠结与矛盾一直伴随着他,直至他年纪轻轻便英年早逝,结束了短暂而波折的一生。

至于太后时期,则无需赘言。此时的凌向栎和苏婧妍分别成为了变法派和世家派的精神领袖,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更是愈演愈烈,令整个宫廷陷入一片风起云涌之中。

到现在宋锦文兄终弟及后,两方终于没忍住还是准备在他选秀的问题上插上一杠。

咱们书归正传,面对东太后凌向栎的关心,宋锦文面带微笑的说到:“母亲,真是谢谢您,要不是您也许就没有我。我的母亲也当不了丽嫔。”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家长里短之后,凌向栎突然话锋一转,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儿啊!娘听闻此次你打算举行选秀之事,不知具体情况如何?

你心中可有计划,准备挑选多少才人、贵人入宫呢?还有那普通宫女又要招募多少人呀?另外,你打算采用何种方式来选拔她们呢?”

宋锦文略作思考后,从容地回应道:“回母后,儿臣此次确实有意选秀充实后宫。初步设想是选纳妃子四位,贵人、才人则预计十几位,此外还想再招收一批宫女入内廷服务。”

不得不说,宋锦文的这番回答颇具水准和深意。他只言选妃却不提贵妃之位,挑选贵人和才人时也未涉及嫔位,显然是预留了日后给这些后宫佳人晋升的空间与机遇。

毕竟,在这深宫内苑之中,位份的升迁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恩宠和权力。

身为太后的凌向栎亦是从后宫争斗中一步步走来之人,对于其中的门道可谓心知肚明。

她怎会听不出儿子这番话中的微妙之处,但见儿子如此有心计和谋略,她还是颇为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年轻人能有自己的主见固然是件好事。不过依娘来看,在选取后宫女子时,应当将其才华品德置于首位,容貌次之。只有那些德才兼备的女子方能成为皇帝的贤内助,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这样的说辞自是老一辈人的惯常套路,无非是希望后辈们在处理此类事务时能够慎重考量,莫被美色所迷惑而失了分寸。

宋锦文深知太后的用心良苦,为了让她老人家更为安心,便赶忙补充道:“母后所言极是,儿臣自当谨记在心。此次选秀之事,儿臣已交由皇后汪恭贤全权负责操办。

相信以皇后的睿智和公正,定能为儿臣选出才貌双全、品行端庄的佳人们,充盈后宫。”

汪恭贤可是当年凌向栎自己给宋锦文指婚的,算是太后的底细,有她把关,世家派系那边不可能进到后宫里面太多,毕竟世家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是对面苏婧妍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