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 第2章 达成交易,复兴明朝

朱雄英伸出五根手指。朱由检立刻点头:“五十万?行,只要能复兴明朝,我同意。”朱雄英笑了笑没说话。朱由检皱眉:“五百万?太多了,不过复兴明朝,我也认了。”朱雄英摇摇头,直接说:“不是五百万,是五千万,我要五千万人。”

“什么?五千万?”朱由检惊呆了,“这不可能!整个明朝才多少人?你是不是想把明朝搬空!”

朱由检压根没想到朱雄英会提出这么夸张的要求。要知道,他听说整个明朝登记的人口才五千多万,这简直是要全搬走!

要是人都没了,还怎么复兴明朝?

朱由检直接拒绝了,朱雄英也没生气,这在他预料之中。但他提五千万人口是有理由的。他知道明朝末年实际人口远超已知数字,作为穿越者,他对这段历史特别了解。明朝有很多谜团,比如建文帝去哪儿了,明仁宗怎么突然死了,还有《永乐大典》正本丢了之类的。

《金瓶梅》作者之谜。

天启年间王恭厂的大爆炸事件,被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之一。

但如果说到谜团的大小、持续时间和影响力,明朝最大的谜团其实是它到底有多少人。

根据《明实录》的记录,明朝刚建立时洪武十四年的总人口是5987万。

到了晚期天启六年,总人口变成5165万。

也就是说,在官方的统计里,明朝从头到尾的人口少了800多万。

而在《明实录》的一些描述里,有个特别的地方。

明朝人口最多的时期是在成化十五年,达到了7185万。

而最少的时候是在正德元年,只有4680万。

这两个数字说明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短短27年里,明朝少了2500多万人,减少了超过三分之一!

当时朱雄英看到这个数据,简直傻眼了。

他以为这段时间里一定发生了像欧洲黑死病那样可怕的瘟疫。

不然怎么可能在27年内减少这么多人呢?

于是他查了一下这段历史。

结果发现,这27年里既没有大范围的饥荒或疾病,

也没有大规模的屠杀或战争。

这种情况下,人口应该增加才对,怎么会反而大幅减少呢?

后来朱雄英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从里面找到了答案。

其实就两个字:黑户!

没错,明朝一直有很多人没被登记。

这种情况从洪武时期就开始了。

这一点是朱雄英穿越回去后才知道的。

他刚即位时,户部上报的人口数是6800多万。

之后他大力推行改革,让户部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清查人口。

结果统计出来的人口是8500万。

也就是说,洪武时期有超过1700万人没被算进去。

当然,这些人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黑户,只是没被朝廷列入统计名单罢了。

从洪武后期开始,户部就没把军户、僧道户、乐户、匠户、灶户这些人的数量加进去。

因为户部统计的只是交税的人口,不是全国实际的总人数。

军户、僧道户、乐户、匠户、灶户这些人不用交税,所以自然就不算在户部的统计数据里。

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地主们把土地占得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交不起税。明朝的税是按人口算的,于是就出现了好多没户口的人。

朱雄英心里明白得很,这五千多万只是表面数字。在这些数字背后,藏着至少两亿没户口的人呢。

可眼前的朱由检显然不清楚实际人口有多少。朱雄英笑着问:“你觉得这些人太多了?”

朱由检气呼呼地说:“你说多?那不是要把全国的人都给你,这我能同意?”

朱雄英笑着说:“那咱们换种说法吧。你户部登记的五千多万我不动,但那些没登记的,全归我,怎么样?”

朱由检愣住了,不明白为什么朱雄英突然提这种要求。没登记的不就是黑户嘛?虽然他也知道现在黑户不少,但也不会太多吧,能有一千万就不错了。

想到这儿,他赶紧答应:“行,就这样,只要你能出兵帮我,那些没登记的黑户都归你。”

朱雄英笑着说:“你别到时候后悔哦。”

“绝对不后悔!谁后悔谁就是傻子。”

看着痛快答应的朱由检,朱雄英担心他会反悔,忍不住笑了。不过他想,等朱由检知道真正的黑户人数时,脸上的表情一定会很精彩。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了。既然朱由检愿意这样合作,朱雄英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好,既然基础谈妥了,咱们再商量具体细节。”朱雄英接着说,“首先,你要从我这儿雇多少军队?”

朱由检愣了一下,随口说:“当然是有多少要多少。”

朱雄英打趣地看着他说:“你确定?要知道,这是雇佣关系,你得给我发军饷和粮食。打仗还有伤亡、损失,这些都要你负责。”

“就拿我手底下最精锐的中央军来说,每个士兵每天要吃三顿饭,至少得三斤细粮,还要有肉。”

“每个月给士兵的钱,普通的步兵得给十两银子,小旗官二十两,总旗官四十两,百户官一百两,千户官二百两,指挥使四百两,都指挥使六百两,将军级别的武官至少一千两起,职位越高给的越多。”

“这说的是步兵的情况,要是骑兵的话,普通士兵和总旗官以下的,军饷直接翻倍。”

“要是有士兵战死了,战后要赔给他家人两年的军饷作为补偿。”

“简单说,就是你要赔战死士兵家二十年的军饷。”

“要是战死的是指挥使级别以上的军官,那就得按四十年来算。”

“这些都是军饷、粮饷和抚恤金的事。”

“还没算上打仗花的钱呢。”

“我现在手下的军队全是装备火器的,所以每次打仗,消耗也很大。”

“我以前算过一笔账,比如我的一万人部队去对付十万人的精锐骑兵,一场战斗就把一千万两银子的军费给打没了,虽然把对方全部消灭了,但损失也不小。”

“我手下现在能随时调用的军队有一百万,你真想全都要?”

“要是养不起他们,他们可不会乖乖待着。”

朱雄英说完这些话,朱由检听得目瞪口呆。

朱由检当时脑子一片混乱,心里只有两个字:离谱!

要知道,现在大明最好的辽东骑兵,一年才二十两饷银,一个月还不到二两。

北方别的地方的士兵,一个月一两左右,南方的士兵一年才五两。

可朱雄英的士兵,光普通士兵一个月就要十两,将军以上的更是高达上千两。

更夸张的是,士兵一天要吃三斤细粮,还得有肉。

抚恤金更吓人,普通士兵战死了要赔二十年的军饷。

普通士兵一个月十两,一年一百二十两,二十年就是两千四百两。

这意味着,一旦他雇的军队战死了上万人,他就得赔人家两千四百万两银子。

这种高额的抚恤金,让朱由检都觉得头皮发麻。

这些士兵难道是金子做的吗?怎么这么贵?

还有那更吓人的战争消耗。

一场仗打掉一千万两银子!

这是打仗吗?这是在烧钱!

这样的军队是他能请得起的吗?

朱雄英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说道:

“雇我的军队确实挺贵,但物有所值,我手底下这支最精锐的军队,到现在还没输过。”

“我也刚说过,中央军带着一万人,就把十万精锐骑兵打得全军覆没,损失是大了些,可整个战役下来,死伤还不到一百人。”

“所以它贵是有道理的。”

“当然,你觉得太贵的话,除了中央军,我这儿还有正规军、常备军和附庸军。”

“跟中央军比起来,正规军要便宜点,普通士兵一个月才五两银子,不过战后的抚恤一样不少。”

“战斗力嘛,肯定是不如中央军强,战绩也没那么亮眼,但这支队伍也是打过无数次仗的老兵,算得上常胜军。”

“后勤上,每人每天两斤细粮就行,不用吃肉。”

“要是正规军你觉得也贵,那常备军也可以。”

“常备军一个月只要两银子,抚恤金还是照旧。战斗力也不错,就拿那十万精锐骑兵举例,常备军派十万人去,照样能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

“后勤上更省事,每人每天一斤细粮,不用吃肉。”

“要是这三种你都觉得贵,那就雇附庸军好了。”

“他们就简单多了,一个月一两银子,后勤上每人每天三斤粗粮,不用吃肉。”

“战斗力上差不多能跟那十万精锐骑兵打平,而且全是骑兵一人配两匹马,挺划算的,赔偿的话,给两年的军饷就行。”

“不过纪律稍差些,老爱顺手拿点战利品,但胜在便宜,这点小问题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以上就是我现在能给你提供的军队,怎么选,你自己看着办吧。”

朱由检听了这话,眼睛微微亮了一下,可很快就又暗了下来,苦笑着说:

“说实话,我真的很想,可我没有钱呀,大明的国库早就空了,还欠着几百万的军饷没发。”

“而且闯贼闹得太凶,今年收上来的税才几十万两,也都花光了。”

“短时间内,我是真没法再养一支军队了。”

朱雄英听了,愣了一下,随后笑道:

“你就在担心这个?看来你这皇帝当得也够惨的。”

“我告诉你,你的朝廷或许是没钱了,但不代表你就没办法弄到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