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 第32章 蛐蛐皇帝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第32章 蛐蛐皇帝

作者:深山老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9 11:09:15 来源:小说旗

看到马氏安静睡下后,胡青牛才站起来,转身看着朱雄英准备说话。

朱雄英却抢先问起来:“先生,我奶奶现在怎么样?”

胡青牛一脸严肃地说:“情况很糟糕,和我预料的一样,你奶奶的病不是老毛病加重,而是身体出了问题。”

“我刚给她把脉时发现,奶奶的身体已经快撑不住了,是有人一直在用温补的东西支撑着她,不然她早就扛不住了。”

“这种方法要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让她一个月内没大问题。”

“可是最近她吃了些极寒的东西,导致体内寒气积聚,引发寒症。”

“这就像是一个导火索,把她多年积累的问题全给引爆了,奶奶体内的各种旧疾全都冒出来了。”

“奶奶能挺到现在,估计是几位大夫努力的结果,否则那天吃寒食之后可能就撑不住了。”

“幸好咱们赶回来了,再晚一天,恐怕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她了。”

“我已经用内力封住了她几条经脉,等我配副药给她喝下去,就能控制住病情。”

“不过陛下,这次奶奶病情突然加重,她的身体现在已经快撑不住了。”

“就算我尽全力,最多也只能帮她多活半年,超过半年的话,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朱雄英听完叹了口气,说:“胡先生,您尽力就行,既然能撑半年,那就先全力保住这半年。”

“我会想办法继续延长奶奶寿命的。”

胡青牛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朱雄英也点点头:“那这半年,委屈先生和夫人先在乾清宫住着,随时留意奶奶的状况。”

“等奶奶病情稳定了,我再安排你们去杏林馆工作。”

胡青牛赶紧拱手:“一定照办。”

朱雄英轻轻点头,接着眼神一沉,冷冰冰地扫视着乾清宫里的宫女太监们:\"是谁给太皇太后吃了寒性的东西?说!\"

乾清宫里的宫女太监们被这一喝问吓得直发抖,齐刷刷地跪了一地。

旁边的朱元璋听到这话,眼神也变得冰冷。

他对马皇后的病情一直小心翼翼,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他比谁都上心。

现在竟然有人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给马皇后吃了寒凉的东西。

相比朱雄英的愤怒,朱元璋心里的怒火更大。这是在暗中欺骗自家媳妇!

朱元璋用冰冷的目光盯着殿内的所有人,声音冰冷刺骨:\"谁要是隐瞒,乾清宫的所有人都得打死!\"

顿时,整个乾清宫都被爷孙俩的威严笼罩。

此时的大殿里气氛凝重。

大殿外站着一队禁军,只等朱雄英或朱元璋一声命令,就进去抓人。

乾清宫里的宫女太监们都吓得瑟瑟发抖地跪在地上。

半天过去了,没人承认。

朱雄英正准备开口时,朱元璋身边的太监低声对他说:

\"皇上,老祖宗,这事恐怕不是乾清宫里的人干的。\"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乾清宫值守,太皇太后的饮食、起居以及用药,我都亲眼看着办的。\"

\"我愿意拿全家性命担保,绝对没出问题。\"

朱元璋听了,眉头微皱。他对这个老太监还是很信任的。

这老太监跟着他几十年,做事谨慎,不多话,一直尽职尽责,让人放心。

既然老太监敢用全家性命担保,那就说明他觉得这事跟自己没关系。

朱雄英也看了一眼老太监,这老人跟了爷爷几十年,他也相信他。

但胡青牛的话应该没错。

侄子管叔叔叫姐夫,还是叫侄子?这辈分乱得一团糟。

光是皇爷爷那一关就难过了。

更别说还有岳父徐达。

不过,他和徐妙锦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

让朱雄英就此放弃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了皇爷爷和徐达,娶到了徐妙锦。

婚后虽然还有些闲言碎语,但他们都不在意。

等到朱雄英登基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再也没人敢拿辈分说事。在皇帝面前,辈分就是个虚无的东西。

徐妙锦觉得皇宫待得腻烦了,又特别想念姐姐,就想跑到北平去看看。朱雄英对她挺好的,也就答应了。

本来以为徐妙锦要出去大半年呢,结果才三个月就回来了。朱雄英就问王喜:“皇后不是去北平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王喜赶紧解释:“陛下走了九天后,皇后娘娘就从北平回来了,还把燕王妃也请回来了。

燕王妃这次回京,还带着燕王的大孙子,说是让太皇太后瞧瞧曾孙。”

朱雄英皱眉问:“那就在太皇太后留她们过夜的那天晚上,太皇太后就病倒了?”

这话一出,王喜和那个老太监都没敢接茬。太皇太后病得厉害,老太监心里也不是没怀疑过皇后和燕王妃,但人家身份太高贵,老太监也不敢乱说。

朱元璋听到这里,开口说:“应该跟她们没关系。你祖母发病后,我们已经问过她们了,她们也没给太皇太后乱吃东西。你觉得她们会害你祖母吗?”

朱雄英的脸色有点不好看,看着老太监问:“那天除了她们,乾清宫里还有别人吗?”

老太监摇头:“没有了,除了皇后娘娘和燕王妃,再没其他人了。”

说着说着,老太监的表情变得犹豫起来,好像有话想说又不好意思出口。

朱雄英察觉到他的异样,沉声道:“你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没告诉我?李公公,你跟我爷爷几十年的老臣了,看着我长大的,你应该知道我对祖母的感情有多深。无论什么事、什么人,只要涉及祖母的安危,都得靠边站。就算今天这事真的跟皇后有关,我也绝不会放过。”

“所以,我希望你别对我有所隐瞒。”

老太监见朱雄英说得这么严肃,只好开口:“陛下,老奴只是怀疑,不敢确定。那天,除了皇后娘娘和燕王妃,还有燕王的长孙留在乾清宫。”

“皇后娘娘和燕王妃肯定不会做对太皇太后不利的事。不过,那个燕王的长孙嘛……嗯,就是太活泼了点。”

“当然,他才五岁,不可能有什么坏心眼。我就担心他无意间做了什么,导致太皇太后病情加重。实际上,太皇太后发病后,老奴也想问问那个小家伙,但有燕王妃和皇后娘娘挡着,老奴也不好再追问,只能算了。”

说完这些,老太监直接跪下了。

皇帝,太上皇,这些话不过是老奴随便猜的,还掺杂了些挑拨皇室关系的意思,我本来犹豫要不要说出来,怕说错了会被责罚。

“要是有冒犯之处,恳请陛下和太上皇降罪!”

听到老太监的话后,朱雄英皱眉更紧了。就连朱元璋也眉头拧成了一条线。

他隐约记得那个曾孙确实挺淘气,正打算教训他几句呢。但马皇后喜欢那个孩子,说宫里有点活力就好,于是朱元璋就没说出口。

难道真是自己的曾孙无意间做了什么事,让皇后生病了?

可一个五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呢?

这时,朱雄英开口问:“皇后和燕王妃现在在哪?”

王喜恭敬回答:“这几天,皇后娘娘和燕王妃都在坤宁宫小住。”

朱雄英不再犹豫,严肃地说:“去把她们叫来,顺便把燕王的大孙子也一起带来!”

王喜不敢怠慢,点头应道:“是!”

就在朱雄英在乾清宫等着徐妙锦和燕王妃到来时,胡青牛已经开始给太皇太后马氏治病了。

胡青牛从行囊里拿出一盒银针,扎在太皇太后身上的各个重要穴位上,然后运功催动银针慢慢调理。

在胡青牛旁边,王难姑虽学的是毒术,但师承相同,医术也很厉害。看到丈夫忙于帮太皇太后调理身体,她就对身边的少年说:

“无忌,你去准备些药材,熬好了等会你师父要用。”

“药方待会给你。”

王难姑身边的少年连连点头:“是,师娘!”

正在一旁等待的朱雄英听到他们说话,一下子愣住了。他本能地看向那个少年,发现竟然是张无忌!

胡青牛怎么把他也带来了?这可是《倚天屠龙记》里的主角。

还有,张无忌刚才叫王难姑什么?师娘?

胡青牛什么时候收了张无忌做徒弟?

这样一来,倚天的世界岂不是主角都没了吗?

朱雄英顿时觉得有些无语。

看来自己在倚天世界呆的这十几天,已经把这个世界搞得面目全非了。

不过很快朱雄英就笑了。

改变就改变吧,他连自己世界都改得不成样子了,还在乎一个倚天世界?再说,张无忌只是某个世界里的故事主角罢了。

那个世界真正的主角朱重八还在呢。

就在朱雄英这样想的时候,乾清宫外,两个穿着宫装的女人在王喜带领下走了进来。

徐妙锦和徐妙云先后向皇帝行礼,旁边还有一个五岁的男孩。这孩子长得白白嫩嫩的,但看到朱元璋时有些害怕,躲到徐妙云身后。

朱雄英挥挥手让他们起来。

等姐妹俩站起来后,他才对徐妙云点点头:“燕王妃,好久不见。”

徐妙云笑着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陛下还记得我,我很荣幸。”

朱雄英笑了笑,怎么可能忘了她呢。当年她支持徐妙锦嫁给他,虽然这不算什么大恩,但他还是很感激。

不过,即使这样,涉及太皇太后的事,朱雄英也不会留情面。所以寒暄完后,他的脸色就沉了下来:

“先别说别的,这次找你们来,就是想弄清楚太皇太后的病是不是跟你们有关。”

这话一出,徐妙锦和徐妙云的脸色都变了。

徐妙锦睁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雄英:“陛下,您怀疑我和姐姐会对皇祖母不利?”

徐妙云的脸色也不太好,说道:“陛下,您是不是误会了?太皇太后不仅是您的祖母,也是我们燕王的母后。”

朱雄英摇摇头:“我不是怀疑你们,我只是想搞清楚情况。”

然后他的目光转向徐妙云身后:“燕王妃,我想问问你的这个长孙。”

朱雄英看向男孩,徐妙云本能地紧张起来。

“陛下,瞻基还小,什么都不懂,您有什么问题问我就好。”

朱雄英摇摇头:“如果我知道答案,就不会问他了。”

“燕王妃,你是他的祖母,想保护他我能理解。”

“但有些事不是靠保护就能解决的。他是小孩,不懂事,但我们大人得教他懂道理。”

“让他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旁边的朱元璋也点点头:“老四媳妇,你让开,让雄英问清楚。”

“孩子再小也要分清对错。”

徐妙云见朱元璋都这么说,只好答应。她拉着朱瞻基的小手,把他带到前面,用严肃的表情对他说:

朱雄英盯着眼前的朱瞻基,语气带着几分威严:“听好了,一会要是皇上问什么,你就照实说,别藏半点东西,懂吗?”

徐妙云神情严肃地看着孙子,朱瞻基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点了点头。朱雄英对徐妙云微微一笑,觉得她还算明白事理。

这件事很重要,关键时刻不能偏袒。想到这里,朱雄英朝徐妙锦使了个安心的眼神,又低下头看着燕王的长孙。他早就听说朱瞻基日后会成为明朝的宣德皇帝,而且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与这个孩子有很大关系。

小时候,朱棣刚拿下应天登基,就封年仅十二岁的朱瞻基为皇太孙。后来朱瞻基顺利登基,虽然两位叔叔给他添了不少麻烦,但他也不含糊,不仅将叔叔朱高煦困在铜缸里活活烧死,还灭了汉王满门。

至于朱瞻基本人,还因爱玩蛐蛐被后世戏称为“蛐蛐皇帝”。

然而自从朱雄英来了以后,一切都在悄然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