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 第53章 皇帝赵基脑子有点问题

\"怎么这么详细?\"陆秀夫疑惑地回头看着贾似道。

\"丞相,当时真是这样吗?你真这么安排的?\"

贾似道脸色发白说不出话来。现在朝廷对战场情况也不太清楚,一是因为战事刚发生,消息还没传开;二是因为军中有贾似道不少亲信故意隐瞒战况细节。所以朝廷只知道焦山之战贾似道指挥失误导致失败,连陆秀夫都不太清楚。

突然得到这本书,陆秀夫也好奇地看了起来。原来大宋战船全是海船,按贾似道命令,所有大船用铁链连成一片,成了个大平台。而蒙古那边都是小战船,灵活快速。

当时宋军船只连好后,有人提醒贾似道可能有大风,要小心蒙古用火攻。但贾似道根本不听,还把那人关起来,说让他看热闹。结果最后等来的是一场大火。

蒙古军队趁着清晨天黑,张开船帆借着大风,迅速冲入宋军舰队。

一场大火烧光了大宋所有的船队。陆秀夫念完命令后,所有人都惊呆了,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盯着贾似道。

\"你!丞相!这命令真是你下的?\"

\"三国时有过类似的事!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得知贾似道的所作所为后,陆秀夫也震惊了。太后听到这些更生气了:\"这就是丞相的能力?连猪脑子都不会这么干!他当丞相十多年,难怪大宋落到这般田地!\"

太后虽然恨贾似道,但碍于他在朝中的势力和皇帝的信任,也没办法。现在得知他干了这么多蠢事,太后终于忍不住冲过去要打他。

陆秀夫手里拿着一本书,内容详尽记录了贾似道出征后的种种愚蠢行为。他犹豫要不要继续读下去。场面已经很激动,皇帝赵基眼中都充满对贾似道的怨恨。

\"原来丞相你犯了这么多错!连我都能看出你的行为像傻子一样。大宋的衰败全是你贾似道的责任!\"

临安本应繁华,如今却满街不见商贩,很多人带着行李往城门逃。有人骑高头大马,仆从跟随,像是朝廷高官。文及翁等几个官员也在其中。

想离开临安的人太多,全都挤在城门口。人太多中央军也疏导不过来,许多大臣和平民都被堵在那里出不去。

这时,官职、名声全都成了废物,大家都成了逃命的人。

文及翁对身旁的倪普作了个揖:

“多谢倪兄帮忙!”

“这才让我们今日逃脱,等到了安全之地,我一定好好教训你一顿!”倪普急忙摇头:

“别这么说,别这么说!”

“咱们关系这么铁,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

文及翁摸了摸胡子,笑了起来。

他本该是管边境防御的官员,朝廷危急时理应在前线。但文及翁胆小如鼠,见左丞相跑了,自己也想溜。

可军纪森严,他怕私自逃走被惩处。于是故意找倪普打架,让倪普上奏弹劾自己,主动辞职,这样就能光明正大地跑路了。

枢密院还有不少官员没跑呢,文及翁对自己的这招自劾计策颇为得意。

突然,“咚咚咚!”皇宫内传来震天动地的声音,远处街道上的中央军也朝皇宫涌去。

倪普不安地说:

“莫非地龙翻身了?快逃吧,要是城墙塌了,我们就完蛋了!”

文及翁没答话,只盯着皇宫看,像是在找寻什么,慢慢开口:

“看来皇宫里来了支不小的部队。”

他皱眉思索。他是懂军事的,这样的队伍调动很熟悉。可这队伍居然出现在皇宫里,让他也疑惑不解。

听了这话,倪普依旧不信:

“不可能吧!我见过贾似道带十四万大军,也没这么大的动静,这不该是军队能发出来的声音!而且咱们大宋的兵几乎都在焦山耗尽了,哪还有兵力跑到宫里?”

文及翁神色复杂地说:

“这就是军队的声音,如果中央军们步伐一致,就会发出巨大响动。”

当年的大宋也出了不少猛将,文及翁早年还见过他们威风的样子。可惜后来因为朝廷的命令,这些英雄一个个都没什么好结果。

如今国家危急,大宋好久没出能扭转乾坤的大将了。要是孟珙还在,大宋也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

这种气势恢宏的军队,文及翁好久没见着了。突然碰上这么一支队伍,让他都有点恍惚。

大地震得厉害,连城门口的地面都能感觉到有规律的震动。

街边屋檐上的瓦片不断往下掉。

原本热闹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全都盯着皇宫的方向。

文及翁沉思片刻后说:

“弄出这么大动静,可不是小股兵力能做到的。我猜皇宫里起码集结了几十万大军。”

倪普瞪大眼,难以置信地说:

“文大人,您别开玩笑了!就算把我们大宋和蒙古人全加一起,也没这么多兵吧!”

“我觉得您肯定是算错了。”

文及翁张嘴想解释,但最后没说出来。他心里也很纳闷。按情报,南方有些将领确实招了些兵往建康方向进发,但最多也就万人,也不是从临安来。可现在皇宫里竟然冒出了十万大军,这在他看来也太夸张了。

皇宫内,大军终于集结完成。

十万大军齐聚大宋。

朱雄英处理完大明的事后也来了。

皇宫突然冒出这么多军队,把守卫的侍卫都吓得不轻。他们想阻拦,可面对威武的中央军,只能瑟瑟缩在角落里。

“皇上,您怎么现在才到!”常茂迎上去,没有朱雄英在身边,他总觉得少了主心骨。

朱雄英摇头笑道:

“出发前我去看了祖母。”

“她刚大病初愈,我不放心。”

常茂隐约察觉到了什么,不安地问:

“她老人家应该没事吧?”

朱雄英说:

“病是好了,毕竟咱们费了不少心思。”

\"可胡青牛跟我说,老太太身体虚弱,活不长了。\"朱雄英说得平静,但常茂能感觉到他内心的悲伤。

\"难道真的没别的办法了吗?\"

如今临安城只剩几千中央军。

大家都明白,要是蒙古兵打过来,这点兵力根本守不住。

城里的百姓也看出大宋形势危急,纷纷逃命。

连朝廷里也只剩下六个大臣了——现在只剩五个了。

因为贾似道宰相看到常茂丢出的那本史书后,疯了似的脱了官服,光着脚披头散发跑出去了。

其实太后果然也很害怕。

蒙古人那么强,又是宋蒙世仇,一旦临安城破,宫里的女人们都觉得不会有好结果。

靖康之耻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最近太后也在准备逃亡计划,表面却只能说是要迁都!

在最恐慌时,忽然从另一个世界冒出来这么一支大军。

太后高兴得哭了。

她本不信这种怪事,甚至一开始还嘲笑皇帝。

可现在大军一到,她立刻转变态度。

慢慢走到朱雄英身边,谄媚地说:

\"来人!快给我珍藏的点心端给这位朱皇帝!\"

朱雄英摆摆手。

\"不用了!我们谈正事吧!\"

太后听后有些尴尬地回道:

\"那好!那好!\"

\"来人!给明军送些吃的!\"

太后的侍卫们也面露难色。

\"太后!皇宫侍卫都被挤到墙角了!过不来!\"

太后左右看看,发现周围一个宋军都没了,自己也说不出话了。

她原想好好招待远来的客人,拿出宫里的好东西。

看明军个个威武,她也不想让他们抢尽风头。

没想到明军突然出现,宫里的人全躲起来,一点影子都没了,反衬得宋军更无用了。

远处忽然响起了一阵嘈杂声。

“别杀我!”

“别杀我!”

“我投降!我投降!”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一队中央军分开两侧,显露出墙角后的一支大宋皇宫侍卫。

“我们早就想投奔蒙古军队了!”

“蒙古可汗万岁!”

看到中央军的动作,这些侍卫更加慌乱,立刻趴在地上磕头发誓。

显然,他们误把中央军当成蒙古军了。

朱雄英不禁摇头,觉得这些人真是没骨气。

他扫视了一下远方的大宋军队,又看看前面的太后,微微一笑。

太后察觉到朱雄英的目光,脸色发白,低头不敢直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倒是赵基表现得还算镇定。

他对太后指了指朱雄英:“母后,他就是我说的那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明朝皇帝。”

“他答应带十万中央军来帮咱们守建康城。”

旁边的陆秀夫听到这话,顿时喜形于色。

“太好了!我看这大明的军队果然不凡,而且数量众多。有他在,建康城无忧,临安也安全了。”

其实大家都明白,临安肯定挡不住蒙古人的进攻,陷落只是早晚的事。

留在这座城里的人都很害怕,之所以没走,只是认为蒙古军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到这。

至于这个判断准不准,谁心里也没底。

毕竟战场上形势变化太快,说不定一天之内就会截然不同。

陆秀夫表面上跟着贾似道,实际上暗中跟太后也有联系。

他甚至准备了一辆马车,一旦临安有风吹草动,就能立即逃走。

他当然也害怕,不过现在突然见到这样一支生力军,感动得不行。

“原来世上真有神仙!一定是我的祈求打动了上天,才引来这支大军。”

陆秀夫一边哭一边说。

原本神情尴尬的太后看到陆秀夫这副模样,顿时冷下了脸。

她深吸一口气,对朱雄英说道:“大明朱皇帝,这种穿越世界的能力实在超出我的想象。我实在无法理解这是怎么做到的。”

“朱皇帝领着十万大军来帮咱们守城,我真是感激得很。”

“不过呢,我现在心里也有个疑问。”

“这十万大军,咱们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呀?我觉得肯定不是白给的吧!”

“那是自然!”朱雄英一本正经地说,“刚才赵基也说了,咱们签了个协议。”

“既然是协议,那双方就得各有所付。”

太后点点头。

果然是不简单的,这皇帝赵基脑子还有点问题。

他回来只说大明有兵马来帮忙,压根没提要什么条件。

现在想起来,太后心里有点发慌。

这么厉害的大明军队,代价肯定不小,甚至可能让咱们吃不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