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开局解密祖父悖论 > 第234章:尼古拉·特斯拉做的?

演播室中。

江哲沉思片刻,继续解释:“目前,通古斯大爆炸的现场证据与后续走向,大家已经了解。”

“现在让我们探讨一下,通古斯大爆炸究竟是何种爆炸引起的。”

“接下来的一部分猜测,均为上个世纪科学家们给出的,或许不符合当代认知观点,请大家体谅上世纪科学工作者们智慧的结晶,哪怕他们的那答案不对。”

他开始就叠了几层甲,顺便让民众们要以理性的目光看待。

观众们嘴角抽搐。

搞得我们好像是恶人似的。

上个世纪爱因斯坦都没发现武仙长城呢,那我们也不能说爱因斯坦在天文方面学识不行吧?

时代的局限性摆在这,民众们还是理解的。

“1:黑洞撞击说。”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有一个细微的小型黑洞,阴差阳错地游到了地球这边,尤其是通古斯那边。”

“结果那微型黑洞跟通古斯发生反应爆炸后,便形成了当时那蝴蝶形状的爆炸现场。”

此话一出,观众们全都傻眼了。

“什么?在开玩笑吗?”

“我靠,哪个傻子说的黑洞撞击的?”

“你给我站出来,有没有科学常识啊,连黑洞都敢说出口,你站出来,我骂死你。”

“喂喂喂,大家不是说好的不要嘲笑上个世纪的科学家吗,江老师的话你们转头就忘了?”

“阿哲。。。”

“...”

听着播报的弹幕,江哲嘴角止不住抽搐,“刚说的话就忘,你们都是好样的嗷!”

“用现代的眼光看上世纪科学家们的猜想与认知,刚叠的甲就被你们破了。”

这话一出,一部分观众尴尬不已。

因为实在难以相信,竟然会有人说黑洞。

哪怕1厘米的黑洞出现地球附近,甚至都能撕裂整颗地球。

就算1毫米,甚至都无需接近地球,距离地球几十万公里外,都能直接将地球化为一颗死星。

所以以现代目光看待《黑洞爆炸说》,着实有些贻笑大方。

“但是,非常可惜!”

“直到现在,科学家们都没有找到黑洞撞击说的证据。”

“甚至我们21世纪的天文学者们都没有在太阳系附近观测到什么黑洞之类的事情。”

“自然而然,这个黑洞撞击说,支持的人极少,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讲述到此,江哲想了想,还是决定开口科普:“其实这个黑洞撞击说,不是普通人认为的;而是由一个物理学家提出的。”

此话一出,观众们更疑惑了。

“等等,是物理学者提出来的黑洞撞击说?”

“如果这样的话,那他很不专业!”

“先别急,说不定人物理学家发现了别的证据呢!”

“...”

江哲轻轻点头,“是的,他是上世纪漂亮国的阿尔伯特·杰克逊提出的。”

“人家还写了论文去对证通古斯大爆炸。”

“后来得到的可能,确实可能是黑洞撞击说。”

“但是非常可惜,只是没有任何证据去支持他的《黑洞撞击说》。”

讲述到此,江哲的表情有些严肃,“所以说,这个《黑洞撞击说》,有10%的概率是正确的,40%的概率是错的,50%的概率是找不到证据支持的。”

此刻,京都理科大报告厅内。

华云峰和老冯双双点头。

“这个学者我知道,不是很出名。”

“他是德克萨斯大学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杰克逊,江哲忽略了一个人,还有迈克尔·P·瑞安。”

“这个《黑洞撞击说》是他俩在1973年提出,罪魁祸首是一个穿过地球的小黑洞。”

“若在上个世纪,这一个理论是很独特的;也很薄人眼球的;但它还伴随着一个先天的问题,因为它要求在地球的另一侧存在第二次爆炸,而黑洞会在那里离开我们的星球。”

“如果真是黑洞撞击的话,那么通古斯那边出现了一次爆炸后,通古斯的对面南美洲,需要发生二次爆炸,才能验证《黑洞撞击说》的可能。”

闻言,华云峰好奇地看向台下:“所以,有没有国际历史好的人,是否知道1908年南美洲那边发生的爆炸?”

此话一出,台下的历史学者与国际历史学者嘴角止不住地抽搐。

江哲不是已经说了嘛?

黑洞撞击说是不成立的,你俩怎么还硬坚持黑洞撞击说呢?

一名年迈的国际历史学者说:“没有,如果有的话,你早就会知道;相当于需要在南美洲那边出现另一个【通古斯大爆炸】,这不成熟的想法也就你敢说,若是别的年轻人说,我肯定会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学无术。”

闻言,华云峰尴尬地笑了笑,“谢谢了老大哥,我只是很欣赏上个世纪提出黑洞撞击说的人的脑洞。”

“此外,似乎很少有人强调这一点,它需要在整个地球上至少有一个缺口,而我们甚至还没能找到一个撞击坑。”

这时,大荧幕内传来了江哲的声音。

“2:尼古拉·特斯拉造成的。”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专家都好奇了。

人为的?

这怎么可能?

专家们第一反应是不可能。

而华云峰和老冯好奇的神色愈发浓郁。

“如大家所看,字面意思,当时有人认为是尼古拉·特斯拉做的。”

“解释一下,尼古拉·特斯拉,他是被评为最接近神的男人。”

“他的发明成就交流电、无线电、射频能量传输、电磁波、磁共振成像等等。”

“尤其是射频能量传输,让当时的不少人认为通古斯大爆炸是尼古拉·特斯拉做的。”

“他的科学成就,大家私底下了解即可,接下来为何会出现假说:特斯拉假说。”

观众们大部分都知晓,射频能量传输,通俗易懂,便是类似于无线充电技术。

把京都的东西无需实物送到魔都去,类似于宏观世界的瞬间移动。

在1908年,能够提出这种想法的人无疑不是神人。

到了现代,无线充电技术才被运用二十余年,先军用,后民用。

仔细想想,若当时尼古拉·特斯拉真的在远程运行这种设备的话,说不定真有可能是他做的。

“原因是这样的。”

“奥利弗·尼彻尔森在1990年的《命运》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特斯拉假说】”

“奥利佛是谁,我也不知道,人不火,只是有这杂志,但能在这等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在当时肯定是会有一定影响力的。”

随着话落,一部分观众与专家们试图网络上搜索。

结果,好家伙,真如江哲所说,这人确实不火。。

观众们未曾想到,江哲竟如此实诚,那么直播的内容的可信度也将更高!

“奥利佛与支持者们认为通古斯大爆炸其实是,特斯拉的一次交流电试运转而已。”

“根据通古斯大爆炸后,树木的碳化程度及土地的磁化,发现这并不是一般的线型闪电所造成的,更像球形闪电所释放的巨大能量,而球状闪电正是特斯拉的杰作之一;并且特斯拉他还可以轻易制造出百万伏的交流电。”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是特斯拉做的。”

“细节如下——”

“特斯拉在爆炸发生前,曾多次进行无线传输能量与电力的实验,还曾多次前往图书馆查阅西伯利亚的地图。”

“而西伯利亚正是猫熊国。”

“在通古斯大爆炸之前,特斯拉他于1900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做到人造闪电。”

“在之后,特斯拉他还建立了一个无线能量发射设施,也就是后来的【沃登克里弗塔】,这是一座无线电能传输塔,又称作特斯拉塔。”

“他在1903年7月的数个夜晚,特斯拉基于沃登克里弗塔制造数百英里半径范围的人造闪电,点亮了夜空。”

“1英里=1.61公里。”

“若特斯拉当时是在我这个区域苏市制造的650英里半径范围的话,那么就能达到1000公里,从苏市到京都的基础距离。”

“再从苏市辐射附近1000公里,也就是说,1000公里内所有的我国城市都能在夜空中见到一道超强的深蓝闪光浮现天际,那是何等的壮观?”

随着话落,观众们忍不住喉结耸动。

他们或多或少听说过特斯拉,但从未想过,人家能在一百多年前就搞出这等极似天罚的异象。

那可是1000公里半径范围啊,几乎是点亮了整个夜空,那场面真是比雷暴天时的闪电更为耀眼!

渐渐地,观众们浮躁的心安静了,全都沉浸在特斯拉的历史学究中,甚至不少人已经开始网络查询资料,特斯拉的历史。

“同时,他还对等离子体有着很深的研究,也就是后续的【人造球状闪电】,他在当时的年代可以制作出来;甚至还能玩出花活。”

“所以结合种种迹象与蛛丝马迹,或许正如杂志中的奥利弗·尼彻尔森所说的,他有动机和能力制造通古斯大爆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