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直播:开局解密祖父悖论 > 第250章:传国玉玺在秦始皇的墓里

面对镜头,江哲继续开讲:

“后来,被传穿越者的王莽是否伪造出传国玉玺。”

“我们不论真假,后来破一角的传国玉玺传至汉末,洛阳宫殿遭大火焚烧,宫人带着玉玺逃亡不知所踪,再次露面是孙坚于枯井中的尸体旁获得。”

“那时的孙坚已然是名震一时的军阀,是否伪造出传国玉玺,抑或希望在乱世中得到加成,毕竟认为孙坚不可能伪造的理由,是他从未见过玉玺。”

“可此时玉玺已名噪多年,有关记载定不会少。”

“聪明的祖辈们也不缺知道玉玺真实模样的人,做一块伪造也不是难事。”

“传国玉玺再度标记疑团,晋朝拿到传国玉玺后,不久就爆发八王之乱。”

“在八王之乱过程中,传国玉玺落入游牧民族手里,并由后赵加刻【天命石氏】四字,又在冉魏转了一圈,重回司马家所有。”

“这一次的传国玉玺的纰漏不算大,但晋末后的南北朝大乱世,传国玉玺到底是否安然无恙地在各路政权手中更迭,就得标记一个问号。”

讲述到此,江哲面露严肃,

“大家都知晓,乱世的特点,是谁都认为自己将是完成大一统的天命所归之人。”

“就跟许多开国皇帝喜欢吉兆一样,很有可能做出许多块玉玺,传国玉玺历经辗转,终是传到了隋朝。”

“隋朝以后,传国玉玺被一番抢夺,当时据说要被突厥人拿下。”

“但草原民族应该没有雕刻玉石这样的精密手艺,若当时真的流落到突厥人之手,玉玺应该就是那一块。”

“可盛唐则不同,李世民得位不正,导致他一直对身上没有传国玉玺的加成而耿耿于怀,于是派大将李靖攻打突厥,结果,真的见鬼了带回了传国玉玺。”

“那时候,李世民拿到传国玉玺的消息,在民间甚至大臣眼中,他们都认为李世民手里的玉玺的真伪有说辞——”

“大部分人们认为突厥人明知不敌,难得不会把宝贝埋在辽阔的大草原,怎么会乖乖双手奉上?”

“所以,盛唐时,很多大家包括大臣都认为,这只是李世民故意借着出兵的苗头攻打突厥,然后趁机叫人伪造了个传国玉玺。”

随着话落,历史系的观众们纷纷点头。

他们都知晓李世民得位不正,对传国玉玺耿耿于怀。

但转念一想,李世民耿耿于怀的是真传国玉玺,而非伪造的。

所以...

盛唐时期的传国玉玺,大概率,甚至可以笃定地说:【是真的】!

这时,江哲继续开口解释:

“所以,至于盛唐时期的传国玉玺,真假倒是无所谓。”

“如果实在没有真的传国玉玺,那么就令能工巧匠打造一块,毕竟朝中有很多隋的旧臣,人家是见过真玉玺的。”

“后来,传国玉玺在大唐待到末年,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自F于宫殿之中。”

“这里,打一个标记: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自S于宫殿。”

听到此处,聪明的观众们瞬间议论纷纷。

“在李从珂这里,传国玉玺可能是真的。”

“等等,李从珂是谁啊?”

“后唐,也就是唐朝末期之前的皇帝啊!”

“嗷嗷,懂了;你们说的【真】是不是这个【真】实际上截止在穿越者王莽的那个时间线?”

“那肯定啊,王莽那时间的传国玉玺已经有真假说辞了,有人说太后完全摔碎了,王莽伪造了一块;就是江老师刚才所说的一样。”

“感谢大佬解惑!”

“...”

在观众们议论间,江哲表情逐渐严肃,继续讲解:

“此后数年都再无玉玺下落,直到宋哲宗时期——”

“据说有一农夫带着传国玉玺现身,后经多位学者,工匠的鉴定为真货,可那时候的坊间之人已经都不相信这个是真货了。”

“当时老百姓们认为宋哲宗只不过是想宣告天选之主:【我为正统,天命认可】罢了!”

随着话落,报告厅内的历史学家们纷纷点头认可。

历朝历代,许多皇帝都执着于传国玉玺。

有传国玉玺,就意味着秦始皇的认证,甚至是天命的认证:【我是正统皇帝,你们可以闭嘴了。】

所以,每一个皇帝都十分甚至九分的执着传国玉玺,而且也执着于真假。

至于自己伪造或假的传国玉玺?

抱歉,心里膈应,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看不上。

“那时,传国玉玺的象征力经千年已经微弱。”

“有说随着靖康之变到了金国,可金国却否认拥有过玉玺。”

“也有人说在南宋灭亡时跟着跳了海,更有说被伯颜化成一枚枚的印章。”

“再后来,到了大明王朝,也就是最有骨气的王朝。”

“在明一朝,朱家人几乎从未提玉玺这事,毕竟老朱农民出身,在民间颇有说辞。”

“即使朱元璋拿到真传国玉玺,老朱估计也不是很开心;他农民出身,眼界,目光都不如当时的世家门阀子弟;所以要传国玉玺,真!没!用!”

这话说得十分甚至九分的合理。

传国玉玺,对于普通人出身的人来说,要也没用。

对于世家门阀大家子弟来说,有了它,就有了天命,有了象征!

“再后来,就是清朝了;清朝的皇帝倒是寻找过传国玉玺,但足足凑出几十枚赝品,最终也不了了之。”

说到此处,江哲面露遗憾地摇了摇头:

“至此,传国玉玺的神话至此终结。”

“若说它最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如果太后真就只摔一个角的话,那汉末时的传国玉玺都是真身。”

“可能随着潜逃的宫人流落四方,埋藏在不知名的墓碑里;抑或是河里。”

“再细分一下的话,传国玉玺的碎片,其实也是很值钱的!”

“若当时负责打扫的宫女或太监;将传国玉玺的碎片打扫完毕,之后的行为会是?”

“扔了吗?”

只见江哲轻轻摇头,“不可能是扔了;这块真传国玉玺,终归是会被修复的。”

“若被修复成功,那么从王莽手里流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一直都是赝品。”

“在王莽那时间,打一个问号;传国玉玺是否摔碎,抑或一角。”

“若孙坚真找到了玉玺,那三国至今的八王之乱,玉玺仍安然无恙,或许流落于草原的某处。”

“但经过了南北朝和唐末时期,传国玉玺就不太可能还是那一整块了,而是早已成碎玉,甚至跟随着某位世家财阀的大人物的墓中。”

“若仅从历史给出的走向来看,玉玺最有可能在水里。”

“或者被伯颜化整为零变成印章了,但总归再难被后人寻到踪迹。”

讲述到此,江哲沉思片刻,给出了新的方式解答:“这位教授,您应该知晓溥仪吧?”

此话一出,电话那头莫名地问:“知道,好像...有些事情不能在电视台上探讨;会封的。”

闻言,江哲微微一笑,“确实如此,上个世纪,溥仪在某个大人物的宴会上说过:【关于玉玺的具体下落,我并不了解】。”

这话一出,不明真相的观众们顿时眼前一亮。

“难不成?”

“我靠,难不成溥仪时期的传国玉玺还真在啊?”

“真的吗,是被清朝找到了吗?”

“...”

正当观众们激烈的询问时,江哲直接一盆凉水浇了下来:

“非常抱歉,溥仪年少时期,他确实摸过传国玉玺。”

“但是他所摸过的传国玉玺,都是大清朝代自制以及历朝历代自制的【赝品】;而非秦始皇久远以前流传下来的【真品】。”

此话一出,无数观众面露惋惜;险些以为溥仪真的见过真传国玉玺!

讲述到此,他面对镜头,郑重地开口解释:“所以。秦始皇流传的传国玉玺,只有1个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