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大侠萧金衍 > 第285章 金刀封王(卷终)

大侠萧金衍 第285章 金刀封王(卷终)

作者:三观犹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3:11:00 来源:小说旗

楚军停止了攻击,这一声天地巨响,夺取了将近万人的性命,剩下的四万军队,被生生堵在了葫芦口之中。

赵拦江以一人之力,将大明与西楚之间的两条路,硬生生切断了一条。

赵拦江落到城头之上,那只雄鹰低空盘旋了几圈,似乎提醒赵拦江不要食言,待赵拦江给出承诺后,才向远方飞去。

他对董大友道,“我的任务已完成,接下来看你的了。”

楚军略作休整后,他们向东隘口发动了疯狂的攻势,后路被堵死,楚军背水一战,若想活命,只有冲出一条活路。董大友不愧是北线将领,临阵指挥从容不迫,各种手段齐上,打败了楚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到了第二日,攻势渐弱,董大友丝毫不敢马虎,日夜不停,亲自上场督战,第三日,楚军攻势停止。

原因很简单,水源用尽。

赵拦江与董大友在城头督战,忽然有人喊道,“楚军投降了!”众人顺声看去,只见楚军之中,出来一队人马,竖起了白旗,未带兵刃,来到了关隘之下。

“会不会有诈?”董大友道。

赵拦江跟楚人打过很多交道,楚国士兵宁肯战死也不肯投降,他们相信,战死之后,灵魂会回归长生天,而投降之人,死后`进入饿鬼道。

来者道,“请你们主事之人讲话。”

董大友道,“赵将军,你去吧。”

此处是葫芦口战线,赵拦江虽有虎节,但由于宇文天禄关系,身份不方便,正要推辞,对方又道,“我乃胡赛将军特使,奉命前来向城主投降。”

对方说是赵城主,而不是赵将军,也不是董将军,这话大有学问。赵拦江怎会听不出其中道理,道:“在下赵拦江,曾任征西军风字营游击将军,有话请讲。”

特使道,“胡赛将军十分仰慕将军,特请赵城主前往营帐一叙,商讨投降事宜!”

其余人纷纷喝止,赵拦江想也不想,从三四丈高城头之上,一跃而下,来到西楚特使面前,“请带路。”

特使也未预料到,赵拦江会如此痛快答应,不过想起他从天而降之时的一幕,心中大为折服。

赵拦江身穿铠甲,跟着特使向楚营走去,沿途之上,见楚军精疲力尽,显然切断了水源,对他们战斗力影响很大。

赵拦江来到营帐,见到了楚军将领,讶道,“是你?”

那楚军将领单膝着地,向赵拦江行礼道,“征西军风字营斥候赖日丹,参见赵游击!”

赵拦江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当日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赖日丹,竟是西楚的间谍,难怪对方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攻下葫芦口腰口,若没有他断卧龙石,恐怕用不了多久,葫芦口也会被他攻下。

赵拦江皱眉道,“赖日丹,你是西楚人?”

赖日丹恭敬道,“在下本是大楚贵族,多年前奉命潜入征西军刺探军情,去年我父亲助新皇帝登基后,我便回到了大楚,如今是招讨大将军。”

赵拦江心中恍然,听雷振宇说过,赖日丹在征西军过得不如意,得罪上司被发配到西十一卫,戍守葫芦口,看来是他为之,去岁,赖日丹忽然失踪,正是趁机回到了西楚。

以他的级别,对葫芦口的军力部署、守卫、粮草辎重十分了解,西楚让他做招讨将军,确实是明智之举。难怪董大友说,对方对自己用兵套路、用兵部署十分熟稔,若不是截断葫芦口,胜负未定。

行完礼,赖日丹起身道,“我以大楚将军十分,正式向赵城主投降,不过有三个条件。”

赵拦江问,“讲。”

“第一,不得虐待俘虏、滥杀俘虏;第二,划定一片区域安置我们,保证物资供应;第三,若有意回楚国者,请无条件放行。”

赵拦江明白,兄弟感情归感情,他现在是征西军首领,一言一行,代表征西军,如今西楚败局已定,就算他们不投降,也只有引颈待戮的份儿,哪里有资格谈条件?

赵拦江道,“我也有三个条件,第一,撤去隐藏在暗中的刀斧手,我不想再大开杀戒。”

赖日丹闻言脸色羞愧,冲屏风后一摆手,数十名影子遁去。

赵拦江又道,“第二,三万俘虏,我可以放你们离去,不过,要你们西楚皇廷取九百万两银子来赎。”

“第三呢?”

赵拦江冷声道,“第三,这一场大战,我们风字营的老九、老何、虎子为国殉职,我要你在他们衣冠冢前,自杀谢罪。”

赖日丹道,“我们不过是各为其主而已。”

赵拦江明白,不过,他光棍眼中不揉沙子,被兄弟背叛,残害自己袍泽,这种事情,他忍不了。

“这是投降的底线!”赵拦江道,“你若不想让三万西楚将士埋骨他乡,那就做出选择。”

他一字一句道,“相信我,杀人这种事,我最擅长。”

赖日丹当然相信,他横断山之狼的称号,不是自封的,而是用西楚无数将领的尸骨和头颅堆砌而成的。他是楚国贵族,为了国家利益,隐忍潜伏十年,若不是赵拦江,他本可攻下葫芦口,建立显赫功勋,但一切都已成为了泡影。

赖日丹道,“我用一千万两银子,买我性命。”

赵拦江道,“免谈。”

“那你不怕我率军殊死一搏,拼得个鱼死网破?”

赵拦江笑了笑,“你若是西楚勇士,自然会将荣誉看得比性命还重要,战死总比被俘要强。你若是征西军斥候,自然会知道九死不悔这四个字的分量。”

赖日丹颓然坐在椅上,道,“我考虑一下,明日之前,给你答复!”

赵拦江转身而去。

西楚众将领一路注视着他,议论纷纷,没有人敢出手阻拦。

回到城头,董大友上前问,“谈得如何?”

赵拦江道,“准备作战。”

无需多言,董大友便知道,这一仗必打无疑。他连忙下令,命令士兵轮番休整,保持体力,准备迎接一场恶战。如今楚军断水,只要坚持两日,西楚必败。

日落时分。

西楚特使又来谈判,怀中捧着一个盒子,在城头下道,“我乃西楚特使,奉命前来投降!”

盒子送了上来,董大友打开,顿时目瞪口呆。

赖日丹的人头,躺在了盒子内,血迹未干。上面还有一封书信,上面写道,“赖日丹不负将军栽培之心,望赵将军信守承诺,九死不悔!”

赵拦江望着赖日丹血书,心情沉重。

他记起赖日丹刚入征西军之时,性格十分孱弱,许多人还因为他是胡人血统而取笑他,赵拦江彼时还是十人长,每次受欺负,赵拦江都会上前讨个说法,为此没有少跟别人干架。

好在赖日丹也肯上进,跟着赵拦江学到了不少杀人技,逐渐独当一面,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斥候。可是他也没有料到,赖日丹竟是西楚贵族。当日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年轻人,成了杀死无数征西军的敌军将领。

赵拦江是念旧之人,见到他已伏诛,道,“厚待他身后之事,将他躯体送回西楚。”

困在葫芦口的西楚军,正式向大明征西军投降。

这一战,消灭西楚军三万,俘虏两万,史称葫芦口大捷。不过,大明征西军在这一站死伤惨重,折损将近两万人,加上在一线天折损明军,整个征西军十万编制,损失了将近一半。

然而,这一战,却将楚国打得元气大伤,北周军损失更惨,北周战神拓跋牛人命陨,整个大明在西疆再无敌手。

战争结果传入京城,朝野震惊。

在宇文天禄叛国之际,赵拦江一人力挽狂澜,成功扭转了西疆战局,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场战争。

赵拦江在这一战之中,声名鹊起,成为大明王朝一个冉冉升起的将星!

……

小雪。

葫芦口下起了小雪。

西楚残军早已缴械,在满是弩箭手戒备之下,排队走出了葫芦口,他们面无表情,如行尸走肉一般。

一名押解的征西军,看到人群之中一名楚国中级将领,怒不可遏,拔刀就要冲过去,“还我弟弟!”

那中级将领神情漠然的望着他。

年轻士兵举刀就劈,却被一人喝止,“住手!”那士兵见状,连忙住手,将长刀扔在地上,泣不成声,“赵将军。”

赵拦江将长刀捡起,塞入他手中,拍了拍他肩膀,道:“身为一名军人,要学会用手中的刀保护自己家人、国家,而不是杀手无寸铁之人。”

“可他们是楚人!”

赵拦江道,“败军之将。”

一名武将连将那人拉了回去,“属下律下不严,还请将军责罚。”赵拦江摆摆手,道,“将他们押到战俘营地。”

赵拦江沿葫芦口往里走,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庞,此人躺在担架之上,膝盖重伤,由两个西楚兵抬着他。那人道,“放开我,与其投降明贼,不如杀了我。”

正是前几日,他在半山腰遇到的那叫唐先知的斥候。当日他被赵拦江制服,这名斥候却冒死引来了西楚影子,给他制造了一些小麻烦。后来,他抱旗跳崖,没想到这么高的地方落下,竟捡回了一条性命。

赵拦江来到他身旁,“还记得我吗?”

斥候唐先知见状,啐了一口唾沫,重伤之下,偏了些准头,他抬起头,道,“你是赵拦江?”

“正是!”

“你最好杀了我,否则将来我一定会杀你。”

随行将领拔刀欲斩杀此人,被赵拦江阻止了。赵拦江看到他眼中有股倔强之色,这神情颇向当年的自己,笑着道,“我答应你们将军,不杀战俘,你养好伤后,随时来隐阳找我复仇。”又吩咐道,“给他治伤。”

……

战俘营地建在了西十一卫往北十里,此处是一片盆地,到处是石头。董大友命人就地取材,建成了战俘营,将三万俘虏关入其中,又在四周设重兵看守,他吸取了攻城之时的教训,在入口处设了桐油仓库。若有哗变,只需将桐油放出,一把火,即可将所有人困死在其中。

大明特使已前往西楚,商讨赎回战俘之事。然而,这一战,早已将西楚国库掏空,楚朝廷无力支付赎金。

之前支持楚别离的主战派,趁势遭到了新贵族的围攻,他们趁机发难,逼迫楚别离将先前支持他登基的几名将领撤职,整个西楚朝廷掀起了一番内廷风暴。

据说每日朝政议事,西京皇宫之内,乱作一团,起初还是指桑骂槐,后来直接撕破脸皮,甚至有人在朝堂之上,当着楚别离的面,朝政敌扔鞋。

楚别离本是在主战势力支持下上台,这一战之后,旧贵族势力又占据上风,内部乱作一团,楚别离心灰意冷,没有了先前的锐气,躲入皇宫之内,每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

赎金没有等回来。

赵拦江等回的,是一纸驱逐令。驱逐令是以大楚皇室颁发,大意是大楚军强马壮,士兵视死如归,这三万楚军投降大明,亵渎了长生天,死后将坠入地狱轮回,永世不得超生。大楚国不再承认这三万俘虏的楚国身份。

此事传入战俘营,一片哗然。

有一名将领趁机煽动几百人发动叛乱,被董大友一通乱箭射成了刺猬,更多的人则是慢慢接受了事实,失去了信仰的他们,开始变得消沉起来。

而征西军这边,则遭遇到了更大的压力。

他们配粮严重不足,向朝廷要粮食,却遭到了拒绝。战俘之事,赵拦江向京城请求处理,兵部回复自行裁决。

“三万俘虏,是三万张口啊!”

董大友忧心忡忡道,“就算保证最低口粮,每日二两米,还能支撑两个月,但冬天将

至,这样下去,恐怕到了明年开春,能活下来的不剩几个了。”

“将军的意思是?”

董大友道,“杀了吧。留着,对我征西军也是一种负担!”

赵拦江犹豫不决。

“只要你一声令下,今夜,我就在他们口粮中下毒,等发作之后,一把火将战俘营烧为灰烬。”

赵拦江摇摇头,“我答应过赖日丹。”

“我明白将军处境,但承诺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若将军不方便做决定,这个罪名,我来帮你背了就是。”

赵拦江道,“容我考虑几日。”

董大友道,“听说司礼监高远高公公已动身,将要抵达隐阳城,这次大战,你立下首功,朝廷的封赏,必然不会薄了。据小道消息,陛下对准备封你为征西军大都督哩。”

赵拦江对封赏之事并不关心,他关心的则是三万战俘的性命。他也明白,杀死这三万人,是最明智的选择。

然而,他若下令杀三万俘虏,自己与当年的宇文天禄,又有什么分别?

作为定州城仅活下来的人,他此生只有两个愿望,一是杀敌报国,二是杀宇文天禄报仇。

宇文天禄已死,并不是死在他手上。相反的,临死之前,他将手中明处、暗处的力量,全部交给了赵拦江。

难道自己真要一步步活成自己最讨厌的人嘛?

赵拦江决定回一趟隐阳城。

入城之时,整个隐阳城举城出动,夹道欢迎隐阳城的大英雄,这座城池的新城主回城。

赵拦江不但杀退拓跋无敌,拯救隐阳于危难之间。更是以一人之力,将西楚军困于葫芦口,这件事早已编成话本,在坊间传诵。他已经成了隐阳城新的象征,正如当年金刀王一脉传承相关。

金刀王功成身退,而赵拦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不过,赵拦江并不开心,坐在城主府中愁眉苦展。

李倾城并没有去葫芦口,但其间发生的事情却已听说,他对赵拦江的了解,并不比萧金衍少,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想。

隐阳城一战,李倾城与赵拦江并肩作战,深深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这是当年在金陵城作公子哥时所无法体会的。

江湖之争,终究不过是意气恩怨之争。

国与国的战争,才最能淬炼人的意志。

他很庆幸,自己并不用坐在城主这个位置上,面临这种两难的抉择。这一战之后,赵拦江肯定会留在隐阳城,而李倾城,则有些怀念江南了。

李倾城递过一壶酒,赵拦江拿过去一饮而尽。

“我该怎么办?”

李倾城淡淡道,“我认识的赵拦江,向来快意恩仇,何时做事情如此优柔寡断?”

赵拦江没好气道,“站着说话不腰疼,三万人的性命啊,就在我一念之间,我宁肯骑马拿刀,在战场上厮杀,也不愿意在这里进退为难。唉,要是老萧在就好了。”

李倾城道,“你心中早已有了决定,不是吗?”

赵拦江越来越喜欢李倾城了,他伸手抓住李倾城肩膀,“好兄弟,留下来帮我。”

李倾城觉得很别扭,一把将他推开。

“这件事一了,我就回江南。明年,是金陵李氏十年祭祖,按祖制,我要回去继承家里的万贯家财。”

“怕是你要回去找我们的小师父吧?”

李倾城脸色一红,“滚。”

“别以为我不知道,除了围城那些时日,每隔一段时间,你就会用通驿往江南寄信,我可不相信,那是你写给你父亲的。”

“你怎么知道?”

赵拦江哈哈笑道,“因为,我是隐阳城主!”

李倾城连转话题,“那些战俘,你想好怎样处理了?”

赵拦江道:“我想已经有答案了。”

李倾城见他神情坚定,便已猜到,问:“你不怕自毁前程?”

赵拦江一脸肃容道,“前程,是用自己的命搏出来的,不是用别人的命搏出来的。我的选择,一人承担。”

李倾城道,“虽然有些傻,但我喜欢。”

赵拦江道,“我对娘娘腔没有兴趣!”

轰隆!

城主一间屋顶轰然倒塌。

李倾城、赵拦江已非是当年吴下阿蒙,两人一动手,地动山摇,李倾城的剑,成了拆迁大队。

“这亭子得三万两!”

李倾城依依不饶,长剑紧追不舍,“老子赔!”

轰!

“这可是唐朝的玩意儿!十万两!”

“老子赔!”

轰!

又是一座假山被李倾城削断。

“这是清朝的石头,古董!”

李倾城骂道,“当我没读过书嘛?滚蛋!”

两人武功晋入通象之后,功力大增,顷刻间,城主府鸡飞狗跳,有人护卫前来探察,被赵拦江喝止在门外。

去岁同行之时,赵拦江、李倾城、萧金衍经常一起切磋武功,如今萧金衍去了西楚,他与李倾城许久没有打得这么痛快了。

良久,两人精疲力尽。

“你不是我对手!”李倾城道。

“我若用处杀李仙成那刀法,你觉得有几分把握能挡得住几刀?”

李倾城知道,若真如此,恐怕他一刀也挡不住,但也仅限于在隐阳城之中,不过他嘴上却不肯认输,“赢你不在话下。”

赵拦江坐在地上,道:“财神爷,这一架,一共八十万两银子。您是现银,还是银票?”

“这么贵?”

赵拦江道,“没从西楚身上揩油,怎么也得让未来的天下巨富破费一下,实在没有,打个欠条。可别说你赖账!”

李倾城取来笔墨。

赵拦江道,“你还是写两张吧,一张十万,归我自己。另一张七十万,算是隐阳城的。”

“有区别吗?”

赵拦江正色道,“当然有区别。”

李倾城写了两张欠条,“有本事,自己来金陵取。”

这时,门外有人来报,“禀城主,城门通传,司礼监高公公已抵达城门外。”

赵拦江道,“这么快?”

赵拦江穿上铠甲,与李倾城、李先忠等人来到城门之外,登时被这气势震住了。

传旨的太监,代表着天子亲临,一般会配备六十四名禁卫军,五百兵马护送,这次司礼监高公公出行,竟足足呆了一百二十八名禁卫军,一千兵马随行。

这哪里是封赏,整个大明王朝,只有封藩王,才能有这等殊荣!

赵拦江粗人一个,并不懂其中关节。好在随行之人,有礼部官员,提前来到城门前,跟他演礼,如何安排住宿、如何迎接、如何行礼等等,一口气说了将近一个时辰。

赵拦江听得不厌其烦,直接打断道,“哪里这么多废话,直接出门迎接便是!”

礼部官员面色大惊,“万万不可,如此失礼,冲撞了天子颜面!”

赵拦江一瞪眼,“你这么懂礼,我那边还有三万楚军,你去跟他们讲讲道理,看他们会不会生吃了你?”

吓得那礼部官员连忙噤声。

赵拦江率人骑马来到步辇前,喊道,“哪位是高公公?”

一满脸涂粉中年太监尖着嗓子道,“咱家便是!”

赵拦江哈哈一笑,“走,喝酒去!”

上前一把将高公公抓起,拉到自己马背之上,其余人大惊,京城传旨,从未见过如此莽撞之人。赵拦江对其余人道,“还愣着干嘛,招呼客人!”

说罢,拍马狂奔。

高公公吓得脸色惨白,径直进入城主府,赵拦江将高公公扶下马,高公公第一次骑马,大腿内侧磨出了水泡,走路有些不自然。

赵拦江笑问:“怎么,有些蛋疼?”

高公公闻言,脸色不悦,端起架子道,“怎得,赵将军,你是笑话咱家嘛?”

赵拦江挠挠头,“忘了,你没有。”

他回头喝道,“宴席准备好没有?房间准备好没有?”

赵拦江带着高公公来到一处房间,道,“这里有些简陋,公公稍作休息,咱们喝酒去!”

说罢,将高公公一人留在屋子里,便离开了。

高公公很生气,他出宫传旨,到了那里不是高接远送,唯独这小子不懂礼节,心中打定主意,准备回京城后,在皇帝面前给他一只小鞋。

忽然,赵拦江推门,道:“忘了,公公可要小心些。刚才跟朋友打架,这房子有些不稳当。”

话一说完,哗啦一声。整个房顶轰然倒塌,斜着落在了地上,高公公吓得不轻。

赵拦江道:“要不换个地方?”

高公公道,“不用了,晚上凉快。多来两床被子就好!”

晚宴也没有吃,赵拦江托人送来了一锅煮熟的土豆,连盐巴都没有放,那味道简直难以下咽,赵拦江还说,刚打完仗,城内物资匮乏,他把自己口粮都拿出来孝敬高公公了。

这次封赏,皇恩浩荡。

高远接了这个差事,不远万里来到隐阳,本以为趁机捞点油水,为此还特意叮嘱礼部官员,要他暗示赵拦江,这次封赏不一般,让赵拦江准备好人情,谁料不但没有热汤热饭,连像样的吃食都没有,憋了一肚子火气。

一夜无话。

次日,高远所率的禁卫军入城,他才有了传旨钦差的模样,摆出了架子,在城主府议事厅内召见众人。

高远道,“赵游击,这次咱家离开京城,带来了两道圣旨,不知你想听哪一道?”

他不称赵拦江为赵城主或赵将军,而是成为赵游击,显然在暗示赵拦江,他在征西军不过是一名游击将军。

赵拦江道,“看公公心情。”

“那三万楚军战俘,赵游击想怎样处理?”

此言一出,众人都屏息凝神,望向了赵拦江,整个议事厅落针可闻。

董大友向他挤眉弄眼。

李倾城也是竖耳倾听。

赵拦江道,“公公,可否借一步说话?”

两人来到旁厅,赵拦江道,“公公这话中有话,在下愚钝,还望公公指点一二。”

说罢,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递了过去。“区区十万两,不成敬意。”

高远心中冷笑,赵拦江啊赵拦江,昨日那么嚣张,今日我这一番话,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不是?不过看在你还算懂事的份上,咱家就帮点拨你一下。刚好,最近在皇宫外养了个相与的,用这笔钱可以帮她赎身。

他毫无烟火气的伸出两根手指,捏住了信封,揣入怀中,清了清嗓子,尖声道,“赵城主可知,你报到京城的奏折,兵部为何让你自行裁决?”

收了银子,连称呼都变了。

赵拦江摇头。

“这是陛下在考验你啊!”高远道,“实不相瞒,这三人战俘,杀是一道旨意,不杀是一道旨意,虽都是嘉赏,但内容却大相径庭啊!”

“若杀如何?不杀又如何?”

高远道,“我说的已经够多了。”

赵拦江道,“如今我正在搜刮地皮,孝敬稍后就送到高公公府上!”

高远这才道,“若杀了,征西军大都督这个职务不是空着嘛?陛下一直留着,就是准备给你的。”

“不杀呢?”

“不杀?”高远道,“你就管着这隐阳城一亩三分地吧。”

两人回到大厅之中。

高远道,“赵城主,你可有了决断?”

赵拦江已作出了决定,道:“西疆一战,我大明国盛兵威,战局已定,急需修养生息。这三万楚虏,我准备留在西疆,垦荒种田。”

高远也未料到,自己点拨了一番,赵拦江依然说出这种话来,他冷然道,“你如此做,恐怕有损我上邦天朝之威啊!”

赵拦江道,“天子之威,不在于武,而在于以德行教化万民,这些人已遭西楚驱逐,若能驯服,成为大明子民,才能彰显我天朝国威,引万民归化!”

这番话说得无懈可击,他肚中没有墨水,好在昨日用刀逼着柴公望一夜未睡,柴公望才憋出了这一番说辞。

“好!好!好!”

高远一连说了三个好,才道,“赵拦江听旨!”

众人纷纷起身,与赵拦江一起拜伏在地上,高远命人取来圣旨,打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北周、西楚一战,赵公拦江,功高劳苦,又稳西疆战局,特封为隐阳城主,御赐带金刀入宫。钦此!”

众人闻言纷纷不平。

平定西疆战局,可谓是滔天的功劳,到头来,却只是承认了赵拦江本来已取得的隐阳城主的地位,虽然还有个带金刀入宫,但更多的是一种荣耀,没有任何实质性权力。

赵拦江脸色平静,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他已经知道了结局,他接旨,磕头三拜,“臣接旨!”

高远叹了口气,道,“不值得啊,不值得。本来,好端端一个隐阳王,征西军大都督,到头来却什么都落不下。”

赵拦江却道,“值得!”

高远又道,“你附耳过来,陛下还有密旨与你。”

赵拦江凑过去,高远在他耳旁叮嘱了一番,赵拦江脸色骤变,他向后退了几步,浑身颤抖,强忍怒火,没有作声。

这一战,征西军众人另有封赏,自有其他人代为宣旨,高远宣旨完毕,也不愿意久留,心想,后面赵拦江的孝敬估计也没戏了,于是带着众人连忙离去。

不过,这一趟也没有白白出门,好歹也收了赵拦江十万两银子,他从怀中取出信封,打开一看,差点没吐血。

“兹有金陵李倾城欠赵拦江银十万两,特立此据。维年月日。”

……

虽然没有当上隐阳王,但总算让朝廷认可了赵拦江隐阳城主的地位,而且保留了自治权,朝廷将不再在此设知府衙门。

大战告捷,隐阳城内一片喜庆之意。朝廷封赵拦江为城主之事,已经传遍隐阳,柴公望也奉命,开始准备赵拦江城主的仪式。

隐阳城头。

赵拦江、李倾城站在城墙之上,望着夕阳将落。

李倾城道,“高远的话,我听到了。”

赵拦江浑身一震。

李倾城武功入通象,这种话自然逃不过他的耳朵,“你准备怎么做?”

赵拦江道,“我不知道。”

李倾城道,“她是老萧的红颜知己,你若真奉皇帝之命,去追杀宇文霜,恐怕以后,你与老萧连兄弟都做不成了。更何况……”

“宇文天禄虽是你仇人,但他临终之际,也算是有恩与你,更将手中力量全部交给你,你有今日成就,他也算有恩于你,若你做出对他女儿不利之事,又如何能过得了自己良心这一关?”

“整个江湖,高手那么多,为何他却偏偏让你去做?你可曾考虑过?”

李倾城继续道,“这个皇帝,心机有点重。我不喜欢。”

赵拦江道,“我可以等,可以拖。”

隐阳城在金刀王争取之下,虽然有自治权,但若公然违抗皇命,那这种权力,朝廷随时可以收回。

在杀俘之事上,赵拦江的选择,与朝廷所希望的不一致,那么,无论立再大的功劳,赵拦江始终游离在皇帝的权力核心之外。皇帝不会看到一个跟他不同心的人掌权,用不了多久,新的征西军大都督就会上任,那时,除了防范西楚、北周之外,也会担负着监视隐阳城一举一动的任务。

但是,皇帝也给他留了个机会,那就是宇文霜。可有萧金衍这层关系,赵拦江真会去动宇文霜嘛?

夜色已至。

赵拦江对李倾城道,“陪我去一趟鬼樊楼。”

第二次来,赵拦江直接找到了青衣女子。

青衣女子盈盈施礼,道,“参见赵城主!”

这次的城主,是名正言顺的城主,朝廷的圣旨已下,赵拦江已是隐阳城正式的主人。

“我来找你们主事人。”

“主人不在,这里我说了算。”

赵拦江从怀中取出一个吊坠,扔了过去。这个吊坠,正是当日琅琊阁海先生抓走岐夫人之后,落在地上的一个那个骷髅印。

“你说了能算?”

女子见状,脸色大变,道:“我去去就来。”过了片刻,她返身回来道,“主人有请。”

一个是隐阳城之主,一个是地下的主人,两人终于见面了。

老者坐在轮椅之上,上下打量着赵拦江,“三万俘虏的事,我都知道了,没想到,你比老夫想象的要有勇气。”

赵拦江道,“我也没料到,你这么能活。”

“骷髅会的事,你知道多少?”

赵拦江其实也只从杨笑笑、徐掌柜那边听来了只言片语,才知道那岐夫人当年竟也是血手印的一个长工之一,对这个组织有了些许了解。

“不多。”赵拦江微微一笑,“也不少。”

“我老了,没有那么多力气,你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吧。”

赵拦江道,“我要一百名能工巧匠,最好是李家后人,你是鬼樊楼的主人,这点应该难不倒你。”

当年修建隐阳城的李家,分为了两支。其中一支,隐匿在了鬼樊楼,而将匠艺传承了下来。

“我能得到什么?”

“一个承诺。”

老者笑着道,“堂堂隐阳城主一个承诺,很划算,你不怕我会狮子大开口嘛?”

赵拦江道,“你活了那么久,应该知道点分寸。”

老者道,“好,我答应你!”

“你不问做什么嘛?”

老者道,“既已知道,何须再问?”

……

“你果真要替那三万人建一座城?”

当赵拦江说出他的计划时,李倾城几乎不相信他的耳朵。

“不错,他们在西十一卫以北,距康居城不过二十里,那一处到处是滩涂和荒地,若能垦荒,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怕是他们过不惯这种日子。”

赵拦江道,“人若连饭都吃不上了,过什么日子,不是他们能选择的了的。名字我已经想好,就叫做石头城,建成之后,将并入隐阳城,成为隐阳第二十城。”

“楚人顽固,又好斗,谁去管理?”

赵拦江道,“自然有人。”

城主府地牢。

“放我出去!”

当听到有人来时,太子项、风千岁等人喊声更大,见到来人是赵拦江,太子项道,“你还有脸来?”

赵拦江看到太子项、风千岁等人满脸胡茬,头发蓬乱,整个人瘦了二三十斤,挠挠头,道,“抱歉,把你们给忘了!”

风千岁哼哼道,“怎么?北周军攻进来了,你若放我出来,没准我还会在拓跋牛人面前跟你说句好话,留你一条命。”

李倾城笑道,“你的拓跋战神,已一命呜呼了。”

太子项道,“那是我大楚军杀入城来了?”

赵拦江道,“不错,还准备封你为城主呢!”

太子项心中盘算,他在楚国皇室地位不高,若大楚攻下隐阳,他来当个隐阳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放我出来,我封你为副城主!”

赵拦江哈哈大笑,一名随从道,“什么北周、西楚,都已经成了历史,外面早已经变天了!”

太子项道,“什么,我的大楚亡了?”

“没亡,不过也半死不活了。楚项,我给你一个选择,你是出来给我卖命,还是继续在这地牢中混吃等死?”

太子项道,“混吃等死?你们地牢有吃的嘛?”

赵拦江道,“楚项,本城主封你为石头城主!”

“石头城?没听过,有吃的嘛?”

“有石头。”

“那我还是在这里呆着吧。”

赵拦江正要离去,太子项道,“别介,我考虑一下。”

风千岁道,“那我呢?没有石头城城主,给我个窝头也成。”

……

回到城主府,赵拦江见到了杨笑笑,“才十几日不见,你怎么变胖了?”

杨笑笑手插着腰,走路有些吃力,赵拦江这才注意到,她的小腹已经隆起来了。

赵拦江大喜,“有了?”

杨笑笑点头。

“什么时候的事?”

“你不记得了?”

赵拦江挠挠头,“那么多次,我怎么一一记得。”

杨笑笑嗔怒道:“在响箭郡湖畔,你做的好事!”

赵拦江这才记起,那日酒后,他在湖畔与杨笑笑有过鱼水之欢,记得当时还路人骂他不要脸,他当然不要脸,他在要孩子呢。

两人说了会情话,杨笑笑道,“帮孩子取个名字。”

赵拦江想了想,“既然那次是在湖边,将来生了,不管是男是女,都叫赵湖生吧。”

杨笑笑骂道,“太难听了!”

赵拦江一想,这里还是李倾城读书最多,他跑到李倾城房间,道,“李倾城,帮我孩子起个名字。”

李倾城纳闷,“哪里来的孩子?”

赵拦江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番,李倾城想了片刻,道,“当时是六月又是夏天,五行属火,地点在湖畔,喜水,算下来,孩子要明年三月出生,春数万物生,那孩子就叫王富贵吧!”

赵拦江骂道,“老子不宰了你,就不姓赵!”

……

三日后,隐阳城举城欢庆。

清晨,龙虎豹狼四卫,分别在四统领带领之下,来到城主府广场,举行隐阳城主册封仪式。

赵拦江不喜欢这种繁文缛节,但架不住其他人坚持,尤其是柴公望,将当日李仙成登基那一套又照搬过来,被赵拦江狠狠骂了一顿。

无数隐阳百姓,涌入广场之内,见证新城主登基。

若他只是传承了金刀李秋衣衣钵,隐阳人或许承认这个城主,但绝不会这么亲切。而在经历过与北周一战之后,赵拦江与隐阳人共同抗敌,逐渐树立起威望,才正式得到了隐阳百姓的认可。

十九城城主也都亲至。

广场之上,在柴公望主持之下,李先忠、四大统领以及十九城主分别向赵拦江宣誓效忠。

十九声炮响。

赵拦江搀扶着杨笑笑,来到广场之上。

“我,赵拦江,今日在此宣誓,成为隐阳城主。我将以隐阳为家,扞卫隐阳百姓权利,效忠大明王朝。若朝廷需要,我将站出来,若百姓有需要,我将站出来,誓死扞卫隐阳城,与隐阳共进退。天佑隐阳!”

广场之上,众人齐声道,“天佑隐阳!”

一名隐阳老卒见到此情此景,想起了当年,金刀王李秋衣宣誓之时的情景,忍不住热泪盈眶。

他高举长刀喊道,“金刀王!”

众人纷纷喊道,“金刀王!”

“金刀王!”

声音响彻整个隐阳城,传遍数十里。

(卷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