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朝好舅子 > 第0123节 天下第二宝镜

唐朝好舅子 第0123节 天下第二宝镜

作者:晨风天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28: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事实上,李弼已经管不了将来的问题,眼下他要应付的是他家里的访客,以及他的夫人面临来自手帕交的压力。

“那么,话别说太满,也给咱们将来留下改口的机会,万一有什么麻烦,咱们一起扛。”柳木表了一个态度。

李弼哈哈一笑:“麻烦,眼下的才是麻烦,如果不是我家娘子那边受不得烦,我才不怕什么麻烦呢,谁能拿本公子如何,有种他们带齐人马咱们干上一架。又不欠他的,买不到与咱们无关。”

柳木听懂了。

没挣到钱是小事,他们眼下不差钱。

这些贵妇买不到白凤丹也是小事,因为李弼也是有爵在身的人,不是小商小贩害怕这些贵族。

所以李弼只是单纯的怕老婆。

柳木翻了一个白眼,拉着自己的那匹温顺无比的小马就准备往外走。

“你干什么去?”李弼拉住柳木。

“下田,我去泾阳那边看看庄户们,马上就要下种,有些事情还要是提前有个准备的。”

李弼表示很无语:“你也算是贵族了,有贵族亲自下田的,你算是头一个。”

“恩,我田里种的是金子。”柳木扔下这句话乐呵呵的骑上马离开。

李弼信了,拉过一匹马准备跟上柳木一起去。李德謇拦在李弼面前:“弼叔叔,田里是不会种金子的,田里的金子是从这里出的。”李德謇的手指指向了工坊。

“好象有理。不过……”李弼想说,他还是想看看,柳木到底准备在田里种点什么东西。

柳木种的东西很简单,放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半田里种大豆,然后其余部分是油菜籽、棉花。至于说,这个时代的棉花与油菜有没有现代的好,不重要。

不过,柳木用的却是来自世后的土化肥工艺。

“这是契约状。”柳木拿出一式两份的纸摆在案上。“以户为标准画地,种出来所有的东西都归本公子,种的多的你拿的也多。最多的一户可以拿到……”

柳木在讲着大唐版的联产承包到户责任制,以户为单位将田地划了出去。

仅独孤兰若一人,之前有二百户实封,现在是三百三十户。再加上秦琼的,又增加了七百五十户。然后是程、李、尉迟家的,总数超过三千户,以及无数的田地。

此时柳木面前的,就是各里、村的代表。

柳木滔滔不绝的讲着自己的理论,要求这些人都要背下来,而且还要检查背的是否有错。

休息的时候,两个里正低语道:“这法子听起来古怪,和那些远乡各家有田,按律上赋似相同,又不同。”

“管是什么法子,只是这地里种了几十顷的花,这……唉!”年老的里正重重叹了一口气。

先前说话的里正却低声劝道:“主家让种什么就种什么是了,依田里的产出发粮,花种的好了比种豆子还发的多些。”

“也是,这位小郎君说了就是理。”

里正、村老们明白,这柳木没多久就是公主的夫婿,公主的田他说话管用。至于说秦、李、程、尉迟家的已经明说,田里的事情那怕种石头,也要听这位小郎君的。

休息之后,里正再一次很认真的听柳木讲规矩,有认识字的还抄录了一份。

长安,就在这个时候,东市坊门内,有人搭了一个木架子。

两件条幅拉了下来。

一书:敢于奇珍争锋。另一边写道:天下第二宝镜。

架子上,两面镜子给摆了出来。

木架不远处的茶楼上,一位贵公子轻轻一抖折扇冷冷的笑着。

“叶,你这是何苦。”坐在后面地榻上的中年人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贵公子全名崔叶,清河崔氏嫡长孙。自称一品公子,所以许多人都会把他的名字念为崔一叶。

坐在后面的人名叫王通。

无官无职,但却是一位真正的名士,两现年才不过四十岁,却是前隋时就名满天下的名士,也是隋唐时代三教合一的主流名士。著有名作《文中子》

“伯父错了,乡野小民猖狂,区区一面镜就敢称为宝,那么我清河崔氏就要让他见识一下,什么是宝。我崔氏收藏,只敢自称天下第二。”崔一叶很是自信的笑着。

王通微微摇了摇头:“让你入京,是让你在你叔父那里学习一二,再出仕。”

“先教训无知小儿,这长安市井亦可学之。”崔一叶没听劝。

王通再说道:“天下第二?”

“自然,这两面镜子非同小可,全是出自汉末宫殿密库,为我崔氏先祖所藏。一为极西大秦国之全身镜,二为汉宫之极光镜。任何一面都可谓镜中之宝,两面同时摆在这里,自然是天下第二。”

崔一叶话里的意思很明显。

两面至宝的镜子,谁也没办法击败另一面成为第一,那么这两面都是天下第二。

几天后,柳木处理完春耕的准备工作,刚回到泾阳秦琼的庄子,李弼就迎了上来:“出了一件大事,清河崔氏有人叫板。”

“叫板,叫什么板?”柳木还没有反应过来。

“有两面镜子,从长安回来的人说,那确实是宝镜。他们挂了两面幅……”

李弼自己说不清,把当时亲眼看到几个家将叫到近前,详细给柳木讲。

听完所有的讲解,柳木眉头微皱。

那两面镜子确实是宝镜,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奇迹一样的产物。

第一面,来自巅峰时代的古罗马帝国,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当时用铜、银、金、锡制造了一种合金,制造工艺后世没有记载,只记载制作一面镜子需要数年时间。

花的时间长就是因为,那面镜子不但比普通镜子明亮,而且高度达到了一米五左右,宽为四十厘米的椭圆形镜子,就叫全身镜。

另一面镜子更厉害。

后世学者花了无数年者没有研究出真相,直到柳木穿越前几年,才由现代超高的科技解释了其原理。

学名透光镜,又叫魔镜。

可以说,西汉末年青铜工艺的神话一样的作品。

透光之名是因为阳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图文能映到墙上而得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