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四十七章 蛰伏18年的先锋集团(求订阅!)

玉米种子造早就了一批世界著名公司。

在这个领域中,第一集团由美利坚先锋公司、瑞士诺华、法国利马格兰、孟山都、德国kws集团等组成。

第二集团由澳国太平洋种业、ici种子公司、迪卡白遗传公司等育成。

而先锋集团在玉米种业领域内排名世界第一,年营销额超20亿美元,利润近3亿美元。

其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22%。

与之相比,国内玉米种业最大的公司是登海种业。

其从2万元的资金起步,先后兼并了31个种子生产经营单位。

2002年,其经营陷入颓势,资产仅1.62亿元,年盈利6000万元。

同年12月,登海种业与先锋公司合资成立了登海-先锋种业,华夏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诞生了。

而今年,先锋又与沙洲种业合资成立了沙洲-先锋种业,负责黄淮海夏玉米区种子销售。

登海-先锋则转为负责东北及其它春玉米区的种子销售。

在先锋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登海先锋和沙洲先锋也先后在国内上市,实现业绩大幅高涨。

但实际上,从1985年开始,先锋公司就在华夏悄悄地开始了玉米育种试验。

当时是租了华夏农大一间办公室,但不到两年,先锋就搬走了。

因为种业是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但这种‘鼓励’只在种子的引进、开发、生产、繁育环节,外商不能设立销售企业。

无论批发、零售,都不允许。

只能由荣华等种子贸易公司进行代理销售,但欧美种子公司依然蛰伏在华夏市场上。

先锋公司更是从未停止过玉米种子的研究,针对东北玉米种子市场连续试验了多年,平均每年的试验点位超过了8000个。

只是培育的杂交玉米种子还不能在市场上出售。

随着种业政策的解绑,欧美种企相继活跃了起来。

而这时的先锋公司一下子拿出了几十个能适应华夏市场的玉米品种。

2004年通过审定的先玉335更是其代表之作,以黑马之姿在国内迅速扩张。

最高峰时,种植面积也超过了4000万亩。

同时,这也是当时利润最高的单一品种

而同一时期,郑单958又延续了两三年的辉煌,待先玉335赢取了广大农户的信任后,又转而走向衰弱。

在郭阳的前世,先玉335在华夏大地上畅销了十几年之久。

更是在种界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外资入侵或急起反击”,

“市场沦陷或恢复失地”,

“跨国公司攻城略池”,

乃至于华夏种业姓中还是姓洋。

但除了搅起了一圈圈激情跌宕的舆论涟漪外,先锋公司还给国内的育种专家们深深的上了一课。

暂时抛开国界的成见,

先锋公司进入华夏,从设办事处,建立公司,深入调研,开展研究,培育品种。

瞬间过去了十几年。

经过坚持和努力,终于培育出了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

贫穷的农民渴望增产增收,远虑的政府担心‘粮食安全’,种业老板期盼获取丰厚利润。

先玉335是先锋公司在华夏土地上培育的适合华夏农民种植的品种。

对农民来说,就如同天上掉下的馅饼,因为它能增产增收。

相比之下,国内的育种氛围就浮躁多了。

育种研究五年为一周期,要申报课题、争取经费、应付检查、评比验收;

要承受一年一报告、三年一大结、五年出成果的压力;

还要追求提级、升职、涨工资的目标。

所以育种立项时更愿意承担‘桃三杏四梨五年,种枣一年就见钱’的课题。

更有快捷者,比着瓢,画个葫芦,直接引用材料,套搬育种方法。

一两年就吆喝着,类郑单958,类先玉335上市了。

先玉335的选育则是另一番场景,规范化、程序化、数据化的商业育种平台。

有预见性的育种,资源共享,育种目标紧贴市场,经费充足,方向明确。

每个杂交种商业化前至少要经历100多个试点和200多个农民地块种植试验。

育种人员也没有争经费、评职称、报成果的困扰。

兢兢业业,专注研究,耐住寂寞,经受失败。

十年磨一剑,一出手即风风火火,遍地开。

同样的,郑单958、农大108和掖单13等国产优异品种,也都是在专注研究,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培育出来的。

以郑单958为例,其育种者从事玉米育种20年,没有育出优秀品种,没有高级职称,甚至没有相应的福利待遇。

退休后,其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继续研究,没有试验场地。

最终,在基层一家农场育成了郑单958,此后,连续9年居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第一位。

郭阳沉思着,

郑单958,先玉335。

这是天玉1号当前和未来的强力竞争对手了。

未来10年,国内杂交玉米种子的头把交椅只会在这三者中诞生。

说实话,郭阳有绝对的信心。

他对郑单958太熟了,

对其优缺点了如指掌!

至于先玉335,虽然比郑单958品质更好,产量抗性更优异。

但才上市推广的品种,也只配捡拾天玉的残羹剩饭了。

玉米种业的王者只能有1个。

天玉1号!

……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徐小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回到城市的她,又恢复了都市丽人的模样,青春靓丽,肤白貌美,曲线婀娜多姿,惹人注目。

只是其精神状态好像还没从乡下带回来。

用句不太雅观的形容,仿佛一条在乡下住了一个月,又突然回到城市的狗子。

既放心不下不下村里的鸡鸭鹅,也心疼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就这么没了。

快到公司时,

徐小雪看了看隔壁的京城德农公司,员工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忙个不停。

不由有念了念,“谁有958,今年准发家。”

近来,离开鲁省后,她又先后跑了豫省,徽省等黄淮海玉米主产区。

如今又回到了京城,期间从经销商口中,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句顺口溜。

这是这两年种子市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从去年开始,市场上的郑单958就一直供不应求。

一个种子托起一家企业。

拥有郑单958授权的几家公司都赚了个盆满钵满,大大小小的经销商也都分得了一杯羹。

虽然她也看到了很多其它优异品种,比如给她留下了较深印象的天玉1号,以及先锋系列杂交种。

还有一些老品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品种,以及鲜食玉米品种。

纷纷活跃在玉米种子市场上。

但这是郑单958的时代。

推广区域从黄淮海、东华北,再到西北春玉米区,已成为豫、冀、鲁等省区的主栽品种。

而且它的‘星途’还处在黄金时期。

她有预感,

郑单958今年的种植面积很可能会超过6000万亩!

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单个玉米品种种植面积能上千万亩的,比大熊猫都还稀有。

国内去年的玉米种植面积才3亿多亩啊!

郑单958占全国播种面积的近五分之一。

徐小雪在种业周刊已经工作三四年了,恰好亲眼见证了郑单958的崛起。

那时国内玉米种业连续多年的老大都还是登海种业。

登海公司老板本人选育的登海11号、登海9号,那时还在市场上大把大把的捞金。

但从2001年问世之初,郑单958就引起了激烈的品种权争夺战!

经过几轮竞价,最终由四家公司联手叫出了1500万元的天价!

2002年时,郑单958就对登海发起了挑战。

2003年,一举完成超越!

如今,更是在市场上快速推进,挤兑得登海、沙洲等国内玉米种业的品牌企业痛不欲生。

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量明显萎缩,难以立足。

登海公司的盈利更是惨遭逆转,陷入了亏损!

先锋公司也不行啊!

徐小雪不无自豪的想着。

一粒种子寄家国!

一个强势品种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命运,

还有整个国家的农业布局。

‘懒玉米’迎来了它的时代!

徐小雪手中的笔洋洋洒洒的挥洒着,文章浑然天成!

感谢订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