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九十六章 以种子做支撑

也许是为了利益。

也许是为了不让苜禾1号种子外流,高层一直把苜禾1号当作战略性武器对待。

即使当初新闻报道,也着重提的是盐碱地改良的效果。

对苜禾1号的报道仅限于吃盐,至于到底是如何吃盐,能吃多少盐,对土壤有多大提升。

这些都很少提及。

只有少部分学者知道些内幕,在有意的封锁下,社会公众是不太清楚的。

但由于奶业缺乏蛋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也或许是为了减轻大豆命门的压力。

总之国家在加大宣传苜蓿的优质蛋白和优质纤维功能。

在所有的农业生产中,苜蓿是被迫使用最劣质土地的作物,昂贵的地租已经占到了苜蓿生产成本的一半,总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要在民间大力推动使用苜禾1号来改良盐碱荒地。

种子自然得顺势涨价了。

**十年代的西部拓荒潮,国家开始在疆省实施延长土地租赁期限、扩大荒地开发自主权限等一系列特殊政策。

通过宏观引导和直接参与,吸引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驱动了疆省水土资源开发的历史车轮。

来自各行各业的老板们将从未有过的对土地的热情、希望、信心,连同倾家荡产的积蓄和巨额的贷款,一起洒向西部边疆的亘古荒漠。

然后,与当地村夫老农一样,年复一年期盼收获季节。

而今这一情形将再次出现。

只是上次汇聚的成千上万的拓荒者是冲着轻飘飘的棉花来的,而这次却是冲着牧草之王来的。

所以,种子该卖多少钱?

30元每斤?

做梦去吧!

当初200元卖给兵团都是给的友情价!

现在,至少300元起步,再加工清洗筛选一次,精选的种子卖500元每斤。

或许还可以高点?

妥了!

就这样干!

就现在一年10万亩制种田,生产2000万斤种子,那也是七八十亿元。

苜禾又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种子,成本也不高,妥妥的暴利。

按现在的机械化程度,节水灌溉技术,积蓄已久的热情等等。

能改良多少盐碱地,完全取决于水资源的承受能力,以及科学家们和上层的评估。

但想来每年2000万斤种子是肯定不够的。

还有国外,

国内放开了,也就意味着种子的基因信息也有可能会流传到国外。

苜禾1号是种子商店提供的初始大礼包,等级很高,想完成基因测序并不容易。

但一点一点,一年一年研究。

也还是有可能通过基因手段培育出仿制品的。

嘉禾集团想要永远领先,就还得持续在环境修复领域发力,积累更多自然能量,培育更优秀的种子。

所以,盐碱地改良的限制再次放开后,嘉禾也不能坐享其成的卖种子,同样得大规模的流转盐碱地。

短期内,苜禾1号种子的需求是没有上限的。

嘉禾最大的资金来源问题也就解决了。

融资?

完全不需要。

看奶业不顺眼,那就干是了,反正他是嘉禾的独裁者。

站在窗前,郭阳踌躇满志。

在国内乳业价格战硝烟四起的情况下,各部门其实不赞同大肆扩张乳业。

但他认为,现在就是走出河西走廊,全面进击奶业的最佳时机。

嘉禾应该是一个简单和敏捷的公司,而不该带有那些大公司病。

对于要什么,不要什么,能做出果断清晰的取舍。

随着最近奶业事件的落幕,……乳蛋白率低、生物菌落群数高……等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有很大影响。

河西乳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增加了,在本地也有了忠实的拥护着,外地也有了潜在市场。

各方收奶的标准也表面提高了,至少对蛋白质含量有了要求,但价格战依然如火如荼,收奶价也没变化。

国内对牧草的需求也有了变化,价格微微上涨,

但对普通奶农来说,没一件是好事。

卖牛的大有人在,牛价已经降到了谷地,河西乳业的牧场正好可以挑选接盘。

但似乎收奶也没多大变化,奶农也有生存的办法……

郭阳已经能预估到事情的结果了,原时空的历史还将再现。

他曾试图阻止,但所有的伟力都在把事态往这方面推。

一时的阵痛警醒不了世人,只有撕心裂肺的的伤疤才能让人刻骨铭心。

所以,河西乳业要利用这一段时间,在国人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象:河西的奶就是最好的!最让人放心的!

为此,嘉禾已经做好了不赚钱或者亏损的准备。

烧钱嘛,谁不会!

**,**虽然年营收高达百亿,但实际利润率只有三四个点,利润极其微薄。

无论有没有那件事,

河西乳业都能在业内称雄!

……

宁小婧今天难得又画了状,穿着修身女士西装,笑颜如花的走了进来,却看到窗边一脸思绪的老板。

她轻轻的靠近,抿嘴小声说道:“老板,余总和瞿总回来了。”

郭阳回过了神,“两个人一起?”正纳闷时,余小川和瞿阳就已经走到了门口。

即使是夏天,两人也依旧穿着长袖衬衫和西裤,一副精英人士的模样。

“老板。”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郭阳点点头,看向余小川,“苜蓿发完货了?”

“只剩最后一批货没发了,现在最后一茬已经晾晒完,要么打包进仓库,要么在工厂加工,等凑够了数量就可以发了。”

余小川不紧不慢的说着,余光还时不时的瞟向宁小婧。

郭阳挑了挑眉,佯装不悦的说道,“没弄完,你回来干嘛?”

余小川笑道:“来参观考察的太多了,今天不是这个市领导,明天就是那个省的,刚好那边的人已经上手了,我就回来避避风头。”

宁小婧这时搭嘴说道:“郭总,下午赤峰的考察团也要来苜禾,谢总不在,你看谁去合适?”

说完,她还用眼神示意了一下,郭阳笑道:“巧了,余总,苜禾总部也需要你出马。”

余小川脸色垮了下来,瞪了瞪宁小婧,又问道:“谢时杰跑哪去了啊?”

“戈壁上呢。”

“我下午想联系外商,上一批货已经到港,该付款了。”

郭阳说道:“催款明天也可以催。”

“要不老板一起去?感受一下收获的喜悦。”

“我最近天天下乡。”

金塔草场因为还要收第四茬,所以收割得要更早一些,郭阳也就看腻了牧草收获时的场景。

闲聊了一会儿,郭阳将宁小婧和余小川打发走,单独留下了瞿阳。

瞿阳说道:“天禾注资德农农资后,各地的农资超市已经恢复正常运转,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各地的供销社,占据了70%的市场。

原本德农已对其造成了强烈的压力,但德农农资陷入危机的这一年里,供销社也开始效仿德农的模式了。

目前德农的计划是将自营店租赁给内部员工,采用区域分销配送中心——县级分销中心——乡级加盟店——村级加盟店的模式,进退更为的灵活。”

郭阳听了一会儿,点了点头,也提出了一个自己的关注点,“农民的最后两公里路有没有办法解决?”

但这是留给袁文武后续的任务,郭阳留下瞿阳自然是对种业更感兴趣。

“京城德农种业最近有什么动作没?”

瞿阳轻蔑的笑道:“缩头乌龟一样,全盯着制种去了,可能是也发现我们在查。”

天玉1号此前陷入转基因风波,瞿阳调查女记者后,发现和德农现在的控股股东华冠科技有关。

自然和德农种业脱不了关系。

郭阳郑重的看着瞿阳,说道:“那就先不管他,把今年的种子业务搞好,尤其是玉米种子,在市场上见真招。”

“天禾的营利很重要!”

瞿阳笑道:“今年的种子生产严重过剩,严群在张掖参加了相关会议,今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超400万亩,加上库存的,

明年全国的供种量14亿公斤,而需求只有9亿公斤。明年对其它玉米种子公司来说都是一场硬仗。”

“但对天禾不是,去年买了天玉1号种子的种植户,玉米长势极其喜人,金黄的玉米粒大棒子长,

按天禾田间示范技术双向密植后,结出的双株玉米如同一对双胞胎,玉米产量纷纷有望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现在种植户已经在提前找经销商定购种子,经销商更夸张,荣华公司和天禾签了订单后,货款都打过来了。”

说着说着,瞿阳也笑了起来。

“赵华说反正是现款现货,还不如早打了,但我知道,他是怕明年卖到最后又没货了。”

郭阳也跟着笑了起来,这火爆的局势啊,优势在我。

“把郑单958拉下神坛!”

“今年销售榜第一肯定是天玉1号。”

“好!到时为你庆功。”

想了下,郭阳又说道:“各种蔬菜种子的销售也要跟上,洋种子太猖狂,丢去的失地要由天禾拿回来……”

和瞿阳聊了会种子,郭阳才问起了他最关心的事,“你下面那群兄弟还在盯着那些奶贩子吗?”

瞿阳愣了愣,这转折来得还真快,“大部分已经撤了。”

郭阳盯着他,“留几个,继续盯着。”

“但要保密。”

“以后可能收集到的材料也要保密,只给相关部门看。”

瞿阳问:“很严重?”

郭阳笑了笑,故作轻松的说道:“也有可能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