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型种企的应对

亩保费不是保险费用,而是预计每亩制种可以获得的平均收益。

2023年河西地区的亩保费最高达到了每亩4500元,算上其它费用,每亩的制种成本超过了5000元。

但2005年,河西走廊亩保费还停留在1200元-1500元的水平。

通常来说,种子公司从农户手中收购玉米的价格是商品玉米的2.5-4倍。

如现在玉米价格每斤0.5元,收购价就是1.25-2元,国内的种子销售价与收购价的比例大约是5:1,国外玉米种子的定价比例是30:1。

所以国内玉米种子公司的价格每斤基本在5-10元左右,经销商再在此基础上上浮20%-30%,甚至更高。

算下来,如京城德农、登海等大型种企,玉米种子的利润都能达到50%,小种企的利润则在20%-30%。

而天禾今年的利润率在60%-70%,但这是把天禾今年付出的成本都算进了的。

制种基地从2万亩扩张到10万亩,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迭加。

配套的烘干设备、厂房、种子加工生产线、储藏库、种子配送等等都需要成本。

天禾的营销网络也从最初的A类市场和B类市场中的鲁、冀等省份铺开,目前已实现A、B类15个省份全覆盖。

C类随机市场也有当地的客户选择现款进货。

六七百个县级代理,数以万计的乡镇代理,以及鲁省地区几百家德农农资超市。

天禾的营销人员遍布各地,高昂的营销成本下,天禾的利润率依然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

也是天禾对外公布的数据。

但天玉1号的真实利润率,绝对是十几二十倍的暴利。

所以,提高20%的亩保费,对天禾来说,完全就是挠痒痒。

如果不是顾忌其它大型种企,以及扰乱市场后政府的强势干预,天禾完全可以做的更绝。

但即使是20%,也足够玉米小种子挠耳抓腮了。

……

天禾的田间示范会实现了从整地播种——植保管护——收获示范的全过程技术服务,这在国内市场还是头一遭。

去年的示范点位少,只引起了小部分公司的注意。

但今年天禾的田间示范点位扩大到了600多个,还全都是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种植大户。

加上前段时间天玉1号陷入转基因风波,其中记者形容天禾的营销形成了滚雪球效应。

“天玉1号的种子推销员就像一夜间从土里钻出来一样,他们走村串户,一茬一茬的到农户家里推销。”

“镇上某某代理,一年就挣了一百多万。”

再联系到天禾田间示范会的火爆,有些观望的种植大户因为对天玉1号单粒播种方式的疑虑,但又对其高产有所期待。

不辞辛苦,从播种到丰收全过程的示范会都去参与了。

这瞬间引起了行业的警觉。

天禾后续的示范会上多出了不少围观的人群。

在疆省、蒙省、鲁省、黑省、豫省……

“亩产3000斤,2000斤,2500斤……一个个数据不断刺激着种植户的眼球,发红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财富的渴望。”

鲁省,农民科学家李灯海带着草帽,穿着半袖衬衫,像普通老农一样参加了天禾的丰收示范会。

回去的路上,随行的于龙看着久久沉默不语的董事长,心里也感觉棘手。

良久,李灯海才感叹道:“天禾种业占据了先机啊!”

“苗期现场会,田间现场会,丰收现场会,完整的技术跟踪服务,这是天禾公司的创新。

既让农民认可了单粒播种,又为农民提供了施肥、防治病虫害知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农民在现场感受到了天玉1号的增产效果。”

于龙说:“先玉335也在东北效仿天玉1号的推广方法,今年也普遍能为农民增收200元钱。”

沉思了会儿,李灯海才说道:“以后登海的品种都按这个模式了吧。”

于龙迟疑了下,“天玉1号的产量优势太大,会不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即使受到了锈病的影响,天玉1号同样实现了亩产2000斤的超高产,在产量上几乎实现了降位打击。

“怕什么,国内市场那么大,天玉1号吃不下的。”

“好,天玉1号的杂交育成系材料也弄回来了,马上就可以与现有的系统育成系进行杂交、测配、分析。”

李灯海点了点头。

天玉1号产量上的优势太大,唯一的正规应对办法就是在现有的品种上进行改良。

但至少得需要六七年的时间。

六七年,天禾种业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李灯海着实羡慕天禾种业能培育出这么好的品种。

“今年的玉米种子峰会,天禾种业参加的人是谁?”

“好像是瞿阳。”

“郭阳又不来?”

“好像是。”

李灯海皱了皱眉,天玉1号的育种人虽然挂的是天禾育种实验室的名,但其主导人还是郭阳。

他其实很想听听郭阳对国内玉米行业的看法。

国内玉米品种看似不少,但追本溯源的话,其实就那么几个,都是不断的改良改良,真正的创新其实很少。

想到这,李灯海拨通了某个电话。

……

“谁有958,今年准发家。”

京城德农公司作为郑单958最大的经营公司,其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在这两年早已铺满全国。

也因此,对天玉1号带来的压迫感感受最深。

尤其是在豫省,天禾当着德农的面搞了场声势浩大的丰收节,5500亩的玉米种植基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甚至还用玉米棒子搭建了各种造型和舞台。

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农户,还带来了众多本地的媒体和游客,种植户下单的场景更是疯狂。

在京城中关村的德农总部,总经理张雷看着各地汇总而来的数据,神色并不好看。

产品经理出身的他,总是能在各种场合展示出自己对自家产品的乐观和自信。

产品经理是引领者,不是听别人说产品好或坏而判断产品好与坏。

要学会有理有据的吹牛皮,俗话说:宁可相信蛤蟆三条腿,也不相信产品经理的嘴。

但天玉1号无论是在黄淮海,还是东北,抑或是其它三大玉米生态区域。

其综合表现都完全超越了郑单958。

同为全国性的大品种,张雷发现自己前些年在郑单958上吹的牛皮,被天玉1号轻而易举的超越了。

这让他还怎么吹?

正当他陷入思考时,他儿子张扬走了进来。

“爸。”

张雷回过神来,“技术采购进度怎么样了?”

“已经采购了几个区域适应性强的小品种,但区域大品种还要得下个月的拍卖会,所以提前回来准备准备。”

“嗯,努力点好,现在不比以前。”

张扬也明白父亲的处境,虽然张家还是德农的股东,但控股股东却变成了来自东北的上市公司华冠科技。

“爸,我在外面的时候,听到了很多关于天玉1号的信息,现在很多厂家都风声鹤唳。”

张雷欣慰的笑了笑,“德农现在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有超过5000个销售网点,郑单958再维持两三年还是没问题的。”

张扬沉默片刻,维持?他能感受到其中的压力。父亲前两年意气风发,叱咤风云的模样仿佛还历历在目。

张雷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快研发,针对现有问题进行品种改良,进行微迭代,或者推出新品种。”

“忙完这段时间的品种采购,爸你把我调去市场部吧,我去当产品经理。”

张雷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有志气,但要考你个问题。”

“爸,你说。”

“假如说,现在预判未来5年的玉米价格持续走低,锈病将成为黄淮海地区常态化病害,同时国家还要推动标准农田建设规模化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公司研发的产品需要满足哪些需求?对标的又是哪个当红品种?”

张扬眉头拧在了一起。

张雷说道:“等你琢磨明白了,我才能调你去市场部。”

“下班去吧,回来两天了,还没看你去找过徐小雪,追女孩子可不能放松。”

看着边走边思考的儿子,张雷欣慰的同时也在思考对策。

即使以德农的管理水平,郑单958的产品生命周期从今往后也要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市场对好种子的需求一直都在。

需求在哪里?

在变化那里,好的产品经理会发现需求无处不在,但要学会推演。

既要解决当下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又要展望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大量实地的调研。

只有这样,种企才能在残酷的竞争当中存活下来。

但越想,就越能感受到田间示范会的恐怖之处。

似乎天禾一直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

因为三农问题的敏感性,以及自身也是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受益者。

所以登海、德农这样的大型种企一般不会越过律法的线条,顶多就是在品种基础上进行改良。

也就是国内数量众多的仿制品种。

在这一点上,与国内乳企的各种下三滥手段相比,国内头部的种企风气明显要好很多。

但对于那无证经营的违法种子商户,或者游走在法律之外的小种企。

大热的天玉1号,就是一场饕鬄盛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