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豆

魔都。

邦吉魔都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四大粮商之一邦吉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杜森是邦吉魔都公司的总经理,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留着短寸平头,戴着黑框眼镜,皮肤略微有些黝黑。

“苏馨,总部计划在津门投资一家粮油公司,暂定由你兼任负责。”

会议室里,一位精炼的女子神色略微有些诧异。

她是鲁省日照三维油脂的董事,但在2004年的那一场噩梦中,原来的大豆加工厂滑入了全面亏损的深渊。

最终被邦吉兼并。

在她看来,“被外资吃掉”,是理性而无奈的选择。

三维能被邦吉兼并是因为它够大,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之一,像其它的中小企业,就只能被淘汰。

苏馨疑惑的问道:“现在不是还在和九三粮油谈合作吗?”

杜森说道:“ADM和嘉吉也一直在和九三粮油接洽,九三也一直在摇摆不定,最终不一定落在我们手上。”

邦吉从2000年进入华夏后,只用了4年时间,就成了国内最大的大豆进口商。

苏馨清楚其恐怖之处,在大豆贸易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后,这两年已连续布局大豆加工领域。

三维油脂、金陵粮油加工厂,如今又迈向津门了吗?

苏馨好奇的问:“这次的投资规模,以及产能预计是多少?”

杜森昂了头,开口道:“我今天和邦吉全球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威瑟尔通了电话,这次的投资规模在10亿元,预计年处理大豆能力达到200万吨。”

全场皆惊。

这个投资和产能相当于前两个工厂的总和,有人问道:“那和九三粮油的合作谈判还要继续吗?”

杜森坚定的说道:“要,阿尔伯特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入股九三,后续还会再投资一座同样规模的工厂。”

众人面面相觑。

邦吉有这么看好华夏的大豆压榨市场吗?

这是在场人员的疑问。

事实上,他们都清楚国内的压榨行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在过去几年,邦吉参与的合资企业中,所占据的股份一般不超过30%。

邦吉总部并不想在大豆加工环节去冒险或通过加工来赚钱。

它们只是想控制这些企业的大豆采购权,然后卖大豆。

陆家嘴。

ADM也相继完成了在国内的布局。

陈长涛只感觉在外奔波了几个月之后,肚子越发的圆润。

去年,4.5亿元的中外合资益海粮油项目落户石家庄。

今年3月,15亿元的益海工业园项目落户连云港开发区,欲要打造全国最大的粮油、油脂加工基地。

最让他兴奋的是,就在前几天,总投资10亿元的粮食深加工项目落户佳木斯。

将一举成为黑省最大的粮油深加工企业,深耕粮食加工和生物质能发电领域。

这也标志着ADM即将进驻东北,丰益国际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的目标近在咫尺。

同时,丰益国际也能借此进入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

事实上,这些投资项目,和他陈长涛都没什么关系。

但益海集团,新加坡丰益国际,美利坚ADM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这时,益海的副总经理涂长明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陈长涛皱了皱眉,呵斥道:“慌什么,天还能塌下来不成?”

“老大,外界传言九三粮油计划出售49%的股份,目前多家企业已经在接洽。”

陈长涛不可思议的站了起来,“什么?哪儿来的消息?”

“不知道啊!但都在这样传。”

陈长涛踱步在办公室里,思考着,国内大豆产业连续三次被国际贸易商逼仓后,早已元气大伤。

随后又控制了国内80%以上的大豆进口权,以及40%左右的压榨能力。

华夏油脂企业无论自愿或是被迫,都已与外资结盟,就连国粮集团旗下8个油脂加工企业,也均以外资为主。

唯有九三粮油,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大豆压榨企业,是北大荒农垦集团100%控股的企业。

也是外资一直未能啃下的硬骨头。

但仔细一想,九三粮油可能真的已经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

薛礼强做梦也没想到,九三粮油会成为华夏油脂企业最后的守望者,孤独的扛旗手。

九三目前还是华夏最大的加工商。

明面上的日压榨能力有1.5万吨,单又维持住了多少产能呢?

每加工一吨国产大豆亏损600元,意味着放开生产,九三粮油每天要亏损900万元。

再大的家底,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所以,九三粮油妥协了。

从去年开始就在大连和津门等地设厂,加工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以此来冲抵加工国产大豆带来的亏损。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只是,当以收购东北大豆为主的九三粮油也开始加工进口大豆,东北的大豆又卖给谁?

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接通。

稳重的声音传来,“礼强,听说你要把九三粮油卖了?”

声音很熟,他后知后觉的看了看来电,顿时回过神来,眼前一亮,“聂局!”

国家粮食局。

聂局笑道:“刚出了份报告,就听到九三粮油在和外资洽谈出售股份了。”

薛礼强来了精神,振振有词的说道:“那都是市场在谣传,ADM、嘉吉、邦吉确实一直想和九三油脂集团合作。

但九三油脂的原则是,凡在华夏有工厂的,一律拒之门外,不过没有政策支持,九三撑不住了啊!”

聂局说道:“大豆一事农业部也比较头痛,但几部门参与的一份产业报告已经获批。”

薛礼强眼前一亮,大豆产业调研报告他也参与了,连忙追问:“关于外资收购国内大豆企业呢?”

“上级批示:依据法律,有所管理。”

薛礼强皱了皱眉,“聂局,如果这种并购无限制地进行下去,国内大豆产业全面崩溃指日可待。

大豆价格已经低于种植成本,国家给予的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全部被市场吃掉了,农户根本没有利润可言。

预计今年大豆播种面积将会降低50%以上,等降下去了,再想恢复,就很困难了。”

事情的确很棘手,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行业开工率不足40%。

产能过剩对华夏企业是可怕的,但这正是外资全线并购的最佳时机。

聂局想了一会儿,才开口道:“目前在研究扶持几家年加工50万吨大豆以上的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应急。”

薛礼强说道:“还要想办法保住今年的大豆种植面积。”

“你有什么建议?”

“找帮手,鼓励一些民营企业进来吧,比如说嘉禾集团!”

聂局诧异了一瞬,仔细思考着,在粮食科学研究院提交的大豆产业调研报告里,有12条政策建议。

其中扶持大豆龙头企业,建立大豆种植基地,多元化的国内投资……

嘉禾集团他也有所了解,种业和牧草领域的龙头企业,但好似没有涉及大豆种植和加工吧!

聂局问:“嘉禾集团有进入大豆行业的意向?”

“没有。”

薛礼强说:“但嘉禾旗下的天禾种业拥有国内目前最好的大豆种子:天豆1号。”

“孟山都新推出的农达2号让南北美洲的大豆产量由亩产380斤提升到了450斤以上,这个产量只有天豆1号才能和其相提并论。”

事实上,薛礼强也不明白嘉禾为什么不愿意涉及粮食加工领域。

明明其在玉米和大豆种子领域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不好吗?

聂局说:“我会和林部长说下这事,嘉禾还是由农业部去沟通比较好。”

结束了通话。

薛礼强只感觉这次放出假消息达到了想要的目的。

外资已经基本控制了加工行业,现在也波及到了下游的种植业。

在大豆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想在这个行业活下来,唯一的法宝就是与外资合作,实行集团化,利用大厂的谈判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直白点,就是向外资低头,求着采购转基因大豆。

这已经关系到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上层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而之所以想把嘉禾集团拉进来,是因为国内除了九三,包括国粮集团旗下的油脂企业都不是纯粹的内资。

薛礼强看重了嘉禾的种子、创新以及强大的资金能力。

而九三粮油背靠北大荒农垦集团,坐拥4300万亩土地,即使全部承包给了农户,但也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

……

五月份的海南已热带风光尽显,郭阳却没心思观光旅游。

他先后去了南繁基地的三个市县:三亚、乐东和陵水。

这里天气晴朗、气温高、土质好,海南农垦农场和部队农场在这里经营多年,形成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但同时也租金昂贵,与瓜菜种植、杂交水稻制种也存在着较大的用地矛盾,甚至于天禾种业的制种基地一直不够面积。

直到郭阳下了指示后,天禾才接连拿下了几块撂荒地。

郭阳跟着严群,以及生产人员,走在泥泞的田地里。

在前面带路的卫叔阳频频回头,“马上就到了,前面就是。”

偏僻,排水不畅,田间不通路,这是郭阳对这块新租的地的第一印象。

对到了目的地之后,看着那高低不平,石头遍地,杂草丛生的土地,有的地方还长着手臂粗的杂树。

积水也不知有多深,很可能水牛进去犁地都陷进去爬不起来。

郭阳喘着粗气,久久不言。

严群看向卫叔阳,开口道:“怎么租了这么个破地方?”

卫叔阳回答道:“只有这种不通水、不通路的荒地了。”

南繁制种与海南冬季的瓜菜旺季刚好撞车,来的时候,在那些排灌良好的良田上,郭阳就看到了无数的瓜菜园。

郭阳缓了缓,笑道:没事,有地就行,这种撂荒地改造出来别人很难来我们抢。”

卫叔阳说:“是这样的,附近的农户都外出打工了。”

郭阳问:“这块地有多大面积?”

“大约1100亩,最开始是种香蕉的,后来未经过平整就种植南瓜,所以现在这里就成了这副模样。”

“要想使田块恢复地力,具备排灌条件,适合生产种植,还要花一番大力气进行改造。”

郭阳观察着这块地,沉声说道:“其它地块也是同样的情况?”

“对,基本全是撂荒地。”

“在中部附近也承租了一些地,但那边是沙土,渗漏严重,需要长期保持浇水。”

郭阳站在原地和几人讨论着。

南繁的制种基地经过这次扩张后,面积达到了10万亩。

但还有近5万亩是新承包的撂荒地,不通水,不通路,不通电。

修路、挖沟、拉电、打井、开荒复耕,垦荒造田,每亩的改造成本约1500元。

每年的租金500元。

改造好后还可能上涨到1000元,甚至1500元每亩。

但即使是这样,在严群等天禾一干管理层的建议下,郭阳依然选择了投资南繁。

无他,只因他前两天见识到了加代繁殖的厉害之处。

南繁制种的缺点是鼠多、虫多、病多,成本高损失大。

但从10月底至次年5月,却能连续繁殖2代,天豆1号的大豆产量在这两代里,收获了3000多万斤种子。

然而,在鲁省科学院的南繁育种基地里,郭阳还见识到了可连续繁殖3代的提前摘荚技术。

海南冬季日照充足、雨水较少,在五指山以南,尤其是三亚至崖城一线冬季基本无雨。

也让大豆从播种至收获,只需要50天,然后阴干处理15天,一个世代只需65天。

速度快得超出想象,难怪育种家们一到冬天,就不辞辛苦的往海南跑。

这完全超出了郭阳的认知。

国内大豆育种的落后更多是非战之罪,而不是没有杰出科学家。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郭阳的南繁战略。

海南能扩繁三代,内陆再扩繁一代,意味着郭阳从种子商店培育的种子一年就能扩繁四代。

直接就能实现从原种到商品种的蜕变,郭阳只恨没能早点发现南繁的秘密。

主要是受了习惯性思维的影响:海南是传统的育种基地。

每年的冬天,全国的科研院校就会带着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来到海南育种。

但这里除了杂交水稻,却并不适合大豆和玉米的制种。

不过对天禾来说,种子带来的利润足够丰厚,能加快扩繁速度,成本翻倍是完全能接受的。

随后的几个月里,天禾先后投入七千多万元,动用挖机、铲车、激光平地仪、割草机、机耕船和大量人力,累计对三亚、乐东、崖城的几万亩荒地进行平整、挖沟、开路、培肥、清杂、修田埂,将原来的荒坡地、死水滩变成了一方方良田。

成为了天禾制种产业布局里重要的一环。

……

经过一番运作,南繁基地的3000万斤大豆种子已经分批销售到了滨海各地的盐碱地上。

这点种子卖到东北也改变不了大局。

所以,经过商议,这批天豆1号将会用在盐碱地改良上。

盐碱地改良的局面十分火爆,各地的农户充满了激情,滨海盐碱地的流转面积早已突破了千万亩大关。

而苜禾1号种子只有1700万斤,够播种680万亩,种子出现了缺口。

那就拿天豆1号顶上。

其耐盐碱的特性也是数一数二的的,同样也能改良土壤,对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也算是一个补充。

农业部以及九三粮油都相继找过了郭阳。

郭阳也顺势答应为国产大豆出一份力,进入大豆加工领域,其实这本来也是接下来嘉禾战略布局的一环。

不只是大豆,玉米、水稻,甚至土豆和棉花的加工,嘉禾都可能会涉足。

只是嘉禾是私人企业,这些东西就没必要大张旗鼓的拿出来宣传,保持低调就行了。

整个五月。

天禾和苜禾的种子业务逐渐的告一段落,天禾种业也基本实现了百分百回款。

唯独苜禾,新年的第一茬牧草已经逐渐开始收割,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挥舞着钞票,来往于华夏港口和西北内陆。

苜禾的优质牧草名声已经响彻全球,但苜禾1号种子的回款始终不够顺利。

……

京城,华夏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会上。

有农业部请的专家再次分享了有关国际四大粮商的发展情况。

各种资料极其详尽。

连发展路径和在全球的布局都一一做了点评和分析。

而在谈及全世界最古老的国际大粮商时,农业部粮食生产司刘司长将矛头对准了国粮集团和嘉禾集团。

刘司长朗声说道:“华夏也需要这样的国际大粮商,国内的农业企业也需要在世界上发出声音。”

“同样是粮食贸易商,同样是世界500强,邦吉集团走全产业链战略,国粮集团为何不可以呢?”

“还有嘉禾集团和孟山都,同样是以种子起家,也完全可以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扩张嘛!”

面对刘司长的发问,郭阳只是装傻,孟山都和嘉禾可不一样。

孟山都除了玉米和大豆种子的畅销,除草剂也是其重要的营收来源,两者的体量也还有些差距。

郭阳不吱声,国粮集团的总裁于波却不好不过问,国粮的发展规划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响应高层的决策。

于波对着桌上放着的话筒,说道:“刘司长,国粮集团从1983年参股长城葡萄酒之后,就进行了多元化企业转型。

逐步进入了酒店经营、金属包装、地产开发、金融服务等领域,并通过收购疆省屯河、华润酒精等企业打开了番茄酱和乙醇的市场。

按集团的战略规划,在未来三年就会考虑推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

说完,于波站起了身,微微点头致谢,并扫视了全场一眼。

今天来参会的除了政府部门,还来了许多农牧领军企业,国粮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全场也适时的给出了掌声。

郭阳身边传来小声的嘀咕,“全产业链战略,恐怕也只有国粮集团才能玩得转了。”

坐在他身边的不是别人,正是多元化战略受阻,但近来又风头无两的新希望集团刘永好。

去年,新希望集团低调而又迅速的完成了对全国第三大饲料企业鲁省**集团的收购,一举超越了正大集团,成为了国内饲料行业的老大。

郭阳依旧默不吭声。

同处于畜牧行业,嘉禾和新希望迟早会成为竞争对手。

彼此对对方都有所忌惮。

把他两安排坐一起的人也是鬼才。

他对国粮集团的全产业链发展也并不看好,国粮和邦吉差距太大。

一个只能布局国内,另一个却能调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

全产业链就其字面意思而言,只是一种阵势比较整齐的产业布局而已。

布阵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打仗。

从德农集团破产后,国粮就收购了疆省屯河,但原本赚钱的企业到了国粮手里,却接连几年陷入亏损。

从这就可见一斑。

郭阳默不吭声,其他人却希望他发表意见,纷纷出声。

“嘉禾呢?”

“嘉禾集团今年不得了哦,天禾种业、苜禾农牧、河西乳业,一个比一个凶猛。”

“按这趋势,嘉禾今年能超过新希望集团了吧!”

“新希望去年营收两百亿元,谁胜谁负还两说,国内农牧企业的头把交椅两者都可能坐上。”

全场的目光不由的就聚集到了郭阳和刘永好的身上。

刘永好把话筒往郭阳面前推了推,还比了个请的手势。

郭阳挑了挑眉,但也不好驳了农业部的面子,开口说道:“嘉禾也会在产业链上进行深耕。”

简短的一句话。

让全场安静了一瞬。

刘司长问道:“就没了?”

参会前,郭阳就有了心里准备,别看新希望集团和国粮集团等大企业营收动则几百亿。

但论利润,嘉禾能甩他们几十条街,尤其是国粮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旗下大部分产业是亏损,年利润只有几个亿。

所以,嘉禾需要出更多力。

他也知道刘司长想听什么。

郭阳沉声说道:“在接下来的一两年里,嘉禾会考虑进入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加工领域。

同时坚持在优势领域进行垂直整合,完善从种植-收储-贸易-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

刘永好略微松了口气。

嘉禾并没有直接表态将进入饲料行业。

饲料行业的暴利已经过去。

新希望、正大、通威几家企业也都是靠着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还能有着微薄的利润。

如果嘉禾这时候大肆进入饲料业对他们而言,无疑是极为不好的消息。

刘司长也很满意郭阳的表态,难得的笑了。

“国家也会尽快推出大豆产业战略计划,挽救华夏大豆产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