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七十章 给四大粮商做局

“那可不止800万亩,大豆不是还有300万亩吗?”林部的语气里透露着畅快。

这两年国内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发展,占据了大量的良田。

同时,农村撂荒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导致整个国家的耕地面积和粮食安全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如今,利用苜禾1号种子改良滨海盐碱地,加上天豆1号,只是一年时间,沿海就多出了1100万亩的耕地。

而且这还只是十分之一,他怎么能不高兴。

大豆改良盐碱地的效果虽然要差上一些,但郭阳也没去扫林部的兴。

他可没忘记此行的目的。

原本这事找负责管理对外投资的部门就能解决,只是刚好林部知道他来了,才约上见一见。

很快,话题转移到到非洲投资农业上。

只见林部少见的皱了皱眉,很明显对嘉禾出海投资非洲并不是很看好。

“除了农机,嘉禾的其它业务和非洲市场很不搭。”

“到非洲搞种植业可不是明智之举,农垦等单位更多是出于国家整体战略的需要。”

“相反,南美洲的大豆和玉米种子市场,嘉禾就不眼热?”

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都是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大户,是世界上重要的种子和粮食市场。

农业部鼓励农企出海,也更多的是针对亚太和南美,比如重庆就有国企已经联合了十余家企业出海南美。

郭阳笑道:“南美的市场嘉禾也会进入,但还在等一个机会。”

林部感兴趣的问道:“等什么样的机会?”

郭阳说道:“最近国际玉米价格上涨的厉害,甚至连小麦也有大幅上涨的趋势。”

“这可能是一个局。”

林部目光一凝。

此前他曾和国家粮食局的老聂交流了一番,一是分享玉米增产的喜悦,同样也说到了如何处置这批玉米。

无外乎就是三种方式:出口,加工,库存。

因为玉米近期价格上涨,国家粮食局的选择是出口和加工占主要部分,库存一部分。

林部不动声色的问:“哦?说来看看。”

“生物能源技术今年才刚有突破,以美利坚为首的国家就开始大规模出台相关补贴,鼓励玉米加工能源,导致国际粮价最近两三个月一直是上涨趋势。”

“不出意外,未来两三年国际粮价的价格都会呈快速上涨的趋势。”

说到这,郭阳笑了笑,开口道:“林部,不觉得这种手法很熟悉吗?”

林部跟着笑了起来,说道:“好小子,怎么,嘉禾这次也想去国际期货市场玩一把?”

郭阳挑了挑眉,看这样子,嘉禾几年前在期货市场上的操作,上层可是一清二楚。

“有机会的话,嘉禾可不会放弃薅羊毛。未来几年,国际上可能会发生很严重的粮食危机。”

林部诧异的看着他,问道:“又一次国际性粮食危机?”

郭阳很笃定,2008年的金融海啸近在眼前,粮食不正是最好的转嫁风险和收割的工具吗?

“通过生物能源消耗粮食库存,然后再抬高农资,提高种植成本,粮价上涨的基本面就形成了。”

“最后国际资本才会真金白银的投入天量资金,就像两年前的大豆一样。”

种子、农药、化肥,全球农资的产业链主要掌握在西方国家的手里。

郭阳简短的几句话,解开了林部这些天的疑惑,不过也不是很担心。

国内最怕的是粮价低,伤害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从1990年开始就建立了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

2000年又成立了国储粮专门负责粮食储备管理。

林部一边思考,一边笑道:“国内粮食储备很足,近年产量也在好转,如果国际粮商还敢来,绝对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就没想过请君入瓮?”

林部挑了挑眉,“什么意思?”

在郭阳的记忆里,前世的粮食危机,四大粮商在收割了亚非拉之后,同样把目光转向了东方大国。

不过由于十几年来,国内粮价一直低迷不振,国储粮为了保护农民,手里囤了十几年的粮食。

当国际炒家买买买的时候,却发现国储粮深不见底,最终大败而归。

不过这一世,由于天禾种业的存在,这两年国家的粮食产量大幅超过了预期。

除了玉米,后续还有大豆、以及小麦都会大幅增产,国际炒家还会不会来,很难说。

思考了会儿,郭阳说道:“一方面加强囤粮,一方面要假装我们很弱,吸引国际炒家来国内搞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大粮商和国际基金收割了亚非拉,我们让他们来国内……”

林部眯起了眼。

他算是明白了嘉禾在等什么机会,反向阴一波四大粮商,届时嘉禾进入南美,阻力就会小很多。

郭阳继续说道:“国家粮食局能不能不那么高调,秋收还没完呢,就紧急上调了今年的产量预期。”

林部一想,如果按这小子推理的逻辑,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琢磨了一会儿,林部想起嘉禾这时候进入粮油加工领域,是不是早就有了这层谋划?

但嘉禾加工收购国产大豆的亏损又是实打实的,一时之间,林部也琢磨不定。

但手中有粮,却一定是正确的。

林部说:“这事我记下了。”

郭阳也笑了笑,事实上,嘉禾粮油除了加工,另一個目的也是囤粮,手中有粮,在和四大粮商过招时才能游刃有余。

“那在非洲的投资,林部能不能帮忙引荐一下?”

林部想了想,让秘书拿来一份资料。

“刚好,刚果(金)这两年稳定了些,虽然东部大湖区依然有很多反对党活跃,但整体政局缓和了些。”

“新就任的小卡比拉总统曾经在国内留学,现在也正与国内进行了基础设施融资对话。”

“目前初步定下的调子是基础设施换矿产资源。”

郭阳接过资料,是一份国内和刚果(金)的一份投资洽谈范围。

快速的翻了翻,刚果的交通运输、水电、市政、医疗等各项基础设施都很落后。

农业也是同样如此,粮食基本上依靠进口,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谷物和蔬菜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奢侈品。

技术落后贯穿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各个环节,农业投入严重短缺。

优势是各种资源丰富。

简单来说,在刚果(金)大规模投资粮食种植,投入与收益的性价比很低,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郭阳在林部拿出的资料上看了很久,最终才指着其中一页。

“棕榈油开发和粮食种植开发,嘉禾对这两项感兴趣。”

“可以,后续可以给你引荐刚果(金)农业部的部长,他这几天刚好在京城。”

林部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开口道:“出海的话,国家给不了什么支持,相比之下,还是要大力发展国内啊!”

“只要嘉禾能像现在这样发力改造盐碱地、沙漠、戈壁,国内是不会有人动嘉禾的。”

国内难以利用的耕地不计其数,以往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进行改良,但效果差强人意。

几十年下来,能像嘉禾这样大规模开发荒地,还能取得如此效果的,仅此一家。

郭阳明白林部这是在点他了。

“重心肯定还是在国内,尤其是西北,把西北改造成大粮仓才是嘉禾的终极目标。”

“你心里有数就好。”

林部其实还有一件事没说,再过两个月,中非合作论坛将在京城召开。

不过,他并不想让嘉禾参与。

其余的几个非洲国家,赞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的农业投资环境都比刚果(金)要好。

但他不想嘉禾轻易在海外打开局面,国内可还有大片的土地需要嘉禾去开发呢!

看林部想走,郭阳起身与林部握手,说道:“感谢林部的支持,嘉禾忘不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林部点了点头,走到半路的时候,又停了下来,回身说道。

“之前不是逮了一批人吗?已经和大洋那边做了交换。”

“其中有你以前的同学陈云鹏,估计这会儿已经在回国的路上了。”

“啊?”

郭阳一脸疑惑,还想追问细节的时候,林部已经走了。

陈云鹏?

郭阳想了一会儿,才想起那个略微有些憨的胖虎。

貌似他还欠陈云鹏钱,10万元还是20万元来着?

不过这些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两天后。

郭阳顺利见到了来自刚果(金)弗朗索瓦·恩赞加,其也兼任刚果农业部负责人。

两人的交谈很顺利。

郭阳随即也和余洪海通了电话,给正晕头转向,不知如何下手的余洪海提供了考察方向。

一是赤道省棕榈油综合开发项目,二是首都金沙萨的玉米示范田项目,三是下刚果省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三个地区都位于中西部,远离容易发生动乱的东部矿业区。

——

又呆了几天,郭阳坐在微光公司的办公室,把玩着今年新鲜出炉的又长又粗的玉米棒子。

没过多久,

穿着黑色劲装的罗修走了进来,用手从兜里摸出来一张卡,放在了桌子上。

“老板,我回来了。”

郭阳瞄了银行卡一眼,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

罗修沉默了片刻,见四下无人,说道:“另外两人在辽省办完事后,从北边出境的时候遇耽误了时间。”

“没留下麻烦吧?”

罗修咬牙说道:“没,就恰巧碰见了几个战友,听了嘉禾的工资待遇,他们也想出国。”

郭阳挑了挑眉,此前的那四人是特例,估计短时间也没有回国的机会。

又新增加人的话…

郭阳说道:“非洲暂时不需要那么多能打的,可以安排他们去中东,负责那边的安保,看他们愿不愿意。”

“行,那我去问问。”

“卡你也拿走,放你那儿备用。”见罗修犹豫,郭阳说道:“让你拿,你就拿。”

等罗修走后,郭阳便想着该离开京城了,远程办公也可以,紧急的就特事特办。

此行的收获还是可以的。

不仅找到了在非洲的突破口,惠农网也成功上线。

短短一周之内,注册用户就突破了百万,活跃用户留存虽然下降得厉害,但这事总归是做了起来。

下一步就是德农农资超市在全国的扩张,完善仓储物流体系。

目前农资超市在全国遍地开,各地省级供销社也在大肆布局,竞争激烈。

按此前袁文武的规划,德农农资超市最好稳住鲁省市场,适当在山河四省扩张,等其它企业熬不住,再收购。

不过现在等不及了。

盯着总部办公室制定出来的行程计划表,琢磨了会儿。

行程安排的很满。

泽普的盐碱荒地,以及疆省的粮油加工厂;

滨海的盐碱地;

河西走廊的制种情况,主要是卉和蔬菜种子的扩繁,今年还没去看过;

海南的制种基地;

潍坊的农机厂扩建后也没去过;

罗钾项目;

还有海外……

一项项的,郭阳感觉只在实验室呆了半个月,积攒的事情却排满了。

不过也没必要每个地方都去,想了想,郭阳最终还是决定去看看滨海盐碱地的情况。

老美亲自下场倾销投诉,他还真挺好奇,沿海的牧草生产是个什么情况。

和西北不同,滨海盐碱地由于水资源充足,在改造和灌溉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因此苜禾1号在沿海的产量比郭阳预想中的还高。

原本第一季是改良土壤为主,牧草产量能有个1~1.5吨就算是达标,但沿海地区产量普遍达到了2吨。

在东营,盐碱地综合利用,一直在探索,但贫瘠的盐碱地,让这里的撂荒现象极其严峻。

去年第一批承包盐碱地的农户赚了钱,今年秋收还未结束,当地就刮起了一股承包盐碱地的风气。

郭阳来东营后,在高瑞霞承包的1000亩盐碱荒地上,见到了一畦苜蓿叶子油绿的场景。

最后一茬苜蓿已经收割完成,这是新发出来的嫩叶,从长势来看,过冬是没有问题的。

高瑞霞是名48岁的女妇人,身躯结实,得知郭阳是嘉禾的老板后,就逮着他问。

“老弟,你们苜蓿是怎么在国外卖出高价的?我们出口每吨还卖不到一千五百元,有些吊毛一千就卖了。”

“一千四五按伱的产量来说,今年也是大赚啊!”郭阳笑了笑,说道:“苜禾的加工标准极其严格。”

了解了高瑞霞等人的情况,郭阳才知道农业部对老美的倾销申诉为什么不在乎了。

按盐碱地开发的政策,东营各级政府对改良一亩盐碱地的补贴,前三年每年达到了500元。

同时南北沿线长,靠南边的江浙一带,仗着温度高,今年有人尝试刈割5茬,获得了成功。甚至有传言明年有人要尝试刈割6茬。

农户第一年的投资成本约2750~3000元。

亩产两吨,每吨卖1200元就是2400元,加上政府补贴500元,第一年就能把成本收回来。

产量越高,降价的空间就越大,出口就越便宜。

郭阳又习惯性的看了看土壤。

土壤脱盐的效果很好,土壤的物理环境和肥力也明显增加了。

如果再进行施肥 翻压处理,脱盐效果和养分变化只会更佳。

难怪农业部不在乎老美叫嚣。

这是在借老美农业部倾销申诉,逼着农户明年翻压绿肥,改种粮食等其它作物。

沿海没有西北的光照条件,刈割时又很容易遇到下雨,产品品质天生低一头。

加工标准又赶不上苜禾。

达不到出口岛国和南韩要求的标准。

但不能出口岛国和南韩,那我出口大洋对岸行了吧!

大洋对岸是苜蓿传统产地,在关税上很低,措不及防之下,就被沿海的苜蓿抢了一部分市场。

同时,海外的高端出口市场也被苜禾农牧至少抢走了一半。

最终,引起了本就不满的大洋对岸苜蓿农场主联合抵制,对方也适时提高了对本国苜蓿产业的补贴。

另一边也大幅提高关shui,拉动岛国和南韩等小弟出台措施。

但没想到,一系列组合拳却打到了空气上,我国的苜蓿优势产区在西北,沿海本就是颗棋子。

对岸的出招,正中兔子的下怀。

论玩计谋,还是得兔子!

唯一有影响的,可能就是苜禾的牧草出口,以及辉煌种业等面向国内市场的草业公司经营面临下滑。

不过苜禾1号种子受了益,新收获的种子已经进入了生产线的分选加工,同步的销售工作也在开展。

按目前的趋势,今年的2000万斤种子大概率也是供不应求。

预计销售额100亿元!

这将是嘉禾明年投资项目的重要资金保障!

从东营到盐城,

郭阳将沿途的情况了解了个遍,嘉祥的大豆制种基地以及和九三粮油合作的有机大豆种植基地都大获丰收。

通过这次合作,差异化的食用大豆发展路线,被证明是完全行得通的。

九三粮油已经在鼓动东北的盐碱地改良,发展有机大豆种植。

另外,沿海并购的大型油脂厂也开始了加工。

每家工厂每天都在巨额亏损,郭阳根本没心思看详细的数据。

然而,随着国际社会对生物能源的炒作,国际大豆价格也进入了上升趋势。

看着那慢慢上升的大豆价格,郭阳又起了歪心思。

加一把火。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