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种业排名

国内玉米育种界从一两年前就掀起了一股新的育种风潮。

天玉1号的高产带来了一种新的育种思路。

不论是运用耐密高产这种理念,还是利用天玉1号的亲本材料进行仿制创新。

对国内种业都是一种进步。

京城。

一场由华夏种子协会组织的评选活动刚刚落下帷幕。

在总结比较了规模性、收益性、成长性、创新性及种子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指标后,又历经企业申报、省级初审、指标评价、行业互评、专家评议的程序。

2006年华夏种业五十强企业新鲜出炉!

从2002年第一次评选开始,2004年,到2006年。

华夏种业明显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地市级种子企业都不见了。

一些曾进入过种业50强的明星企业也被兼并收购了。

而最引人瞩目的,则是天禾种业以毫无悬念的优势,稳居第一!

而且是落差极大的第一!

三个季度销售额就达到了60亿元!

与第二名的华夏种子集团形成了近十倍的差距!

在名单出炉后,与会的企业代表和专家都忍不住长舒了口气,并频频看向天禾种业的席位。

羡慕、嫉妒,各种情绪不一而足,因为天禾种业市占率大幅提升,很多公司迎来了业绩停滞甚至倒退。

而在宣布完最后的名单时,种子协会的会长对天禾种业做出了评价。

“天禾种业不仅带动了农民的增收,也为育种行业发展带来了革新,更以一己之力扩大了整个种业市场。”

“在国内玉米种业市场,去年所有企业的年销售额一共只有七十几亿元,今年轻松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在蔬菜种业市场,天禾种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已成了抵御洋种子的急先锋。”

“在小麦种子领域,天麦1号极大的推动了小麦种子的商品化进程。”

“而从全年的营业收入来说,天禾种业更是独占鳌头……”

“目前,全国的种子市场价值已接近500亿元,随着种子商品率和种粮比价的提高,预计到2010年,华夏种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毛利率超过40%。”

与会的媒体,和各家种业公司的代表反应各异。

华夏种子企业50强评选活动是按照农业部的精神进行的评估,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同时,也是一些外资企业挑选合作对象的指标。

基本上,跨国种企如今只会和排名前十的企业进行合作。

一个小圈子里,几名企业代表围绕着一名身材丰腴的女性,其是华夏种子集团的代表。

因为身份地位,以及姣好的相貌,在这次的评选活动中受到了不小的关注。

“夏总,这才第三届,你们华夏种子集团便被拉落马下,作何感想啊!”

夏翠风情万种的笑了笑,说道:“这不是挺正常吗?天禾种业那指标谁比的过!”

其余人面面相觑。

有人调侃道:“这可不像你夏总的风格。”

夏翠正色道:“天玉1号确实引领了新的时代,我们心服口服!”

事实上,没有人不服。

只是很多人都被天禾种业这种摧枯拉朽的领先优势给击破了防线。

“想想还挺魔幻的,2002年评选时,没有一家净资产超过10亿元或者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公司。”

“如今变天了!”

“当头部企业还在向5亿,10亿的目标进攻时,天禾种业只用三个季度,就达到了60亿元。”

“这让人怎么比?”

夏翠站在簇拥的人群中,看着不远处一個熟悉的身影,轻声喊道:“严群!”

随着她的视线,众人也看了过去,今天全场最亮眼的仔。

没有人不认识。

一身正装的严群刚和协会和农业部的领导交流完,便准备离去。

突然听到了有人叫他,停下了脚步,看清了夏翠的模样,身形优雅,严群却能感觉到其骨子里依然孤傲。

他走近了些,人群很自然的让出一个位置,严群却没凑拢。

“你好,夏总。”严群笑道,同时也向其余人点头示意,

夏翠双手抱在胸前,神色有些复杂的看着严群,说:“现在风光了啊!”

严群说道:“那都是沾了公司的光。”

来天禾前,严群只是华夏种子集团某个分公司的高层,但在整个集团里又只能算是中层骨干。

和夏翠的地位存在明显差距。

如今,身为天禾种业二把手的严群,俨然已经是国内种业的一方大佬。

尤其是在制种基地和生产管理方面,天禾的产量能扩张的这么快,这么稳定。

已经让其实干的作风在种业领域打出了名气。

比之夏翠,两人已经攻守异位。

沾了公司的光?那只是他谦逊的说法。

有人邀请道:“严总,有没有来新威迈的想法?”

新威迈农业公司是长沙的企业,同时也是隆平高科的大股东。

不过,就在一两个月前,新威迈出售了不少的股份给法国的利马格兰。

利马格兰是全球前五的跨国种企,业务涉及大田种子和蔬菜种子。

此举,也让隆平高科一举进入了业务空白的玉米种子领域。

严群摇了摇头,“现在是种子加工的高峰期,我得跟着赶回去组织生产。”

夏翠皱了皱眉,开口道:“就这么急?一起喝杯茶聊一聊的时间都没有?”

“下次吧,急着去赶飞机,最近真挺忙的。”

旁边有人酸了,“那也不可能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吧,分别是瞧不起我们!”

“酒泉的航班大伙儿都熟,我也要去酒泉,最近的航班都还有四五个小时。”

“哈哈…天禾现在高高在上,不屑于和我们这些人来往。”

“别人只想和农业部领导交谈。”

“那可不是,天禾种业现在搞国际化战略,对标的可都是跨国种企!”

严群挑了挑眉,感觉这些人是不是吃错药了,就这也能往天禾身上泼脏水?

他看了夏翠一眼,见其神色还算正常,略微松了口气,又对人群说道:

“真挺忙!”

“我坐老板的专机过来的,随时都能起飞回去。”

随后便略微颔首离去。

让一干人目瞪口呆,同时随着有心人的带节奏,对天禾的抱怨声更重。

夏翠不动声色的在人群里观察着隆平高科、登海、丰乐等大型种企的举动。

在挑拨关系这一块上,几家大企业难得保持了一致。

这一切同样没逃过农业部的法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华夏种子公司之多亦是全球之最,仅国有种子公司就有2700多家。

以往,这些企业中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到了10%,在跨国巨头的挤压下,市场已丢失大半。

“提高行业集中度,整合重组壮大才是惟一出路。”

而现在天禾做到了。

这依然还不是嘉禾的极限,苜禾农牧没有报名此次的评选。

但农业部清楚,苜禾牧草种子的销售额远远超过天禾种业。

两者合体,有市占率,有规模,有实力,堪称国内种业的航空母舰。

即使拿到世界上去比,也只略逊于少数几家种企。

在外资巨头猎食华夏种业的大背景下,天禾种业就是国内目前唯一能抗衡国外企业冲击的种业集团公司。

并已经逐渐开始收复失地。

种业洗牌还才刚开始。

两天时间过去。

种业50强的评选结果很快就通过媒体的扩散进入到了普罗大众的视线中。

纸媒上、网络上都出现了相关的讯息。

城里的老百姓对这种评选具体的名单不是很关注,顶多也就是看看前几名,或者是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名字。

但对于行业内的种植大户、农资经销商、种企来说,天禾的登顶又是一波极大的品牌形象提升。

天禾种业带来的丰收故事数之不尽,早早登上这艘船的人都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这也让天禾种业新种子的推广变得异常简单。

天禾种业一年四季都在忙,春天指导农民播种,夏天指导农民田间管理,秋冬季节又着手收购整理种子。

公司80%的科技人员和员工,全年有8个月的时间在农村田间、地头进行科技服务。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都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高产种植模式,天禾则将各种技术推向千家万户。

互相分享总结,探索更高产的路径。

也因此,天禾的每一场田间示范会都能吸引大量的农户前来观望学习。

粗略统计,天禾每年服务的国内农民有一千多万人。

农民通过科学种田、使用良种获得了巨大的效益,天禾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和长久的市场。

如今,天禾种业登顶。

得知消息的天禾研发和技术人员,心中瞬间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激动。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公司,也属于每一位默默奉献的技术人员。

甚至连农户们都与有荣焉。

这下,不仅天禾的种子在农民中成了“时髦的种子”,就是公司也在农村中家喻户晓。

相比基层的兴奋,天禾种业的高层却显得很平静,或者说积极备战。

在严群回到九泉后,第一时间就将现场的情况给郭阳进行了汇报。

说不高兴是假的。

但短暂的庆祝后,郭阳便很快平复了这种激动。

天禾的树敌也不少。

很多种子企业依旧抱着“宁**头不做凤尾”的观念,天禾的连续兼并和收购已经让不少企业感到惊恐。

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也极为严重,这都制约着天禾种业的整合重组。

看似一家独大,实则国内种业早已暗流涌动,内讧层出不穷。

国际环境也很复杂。

杜邦先锋、先正达、孟山都、利马格兰、巴斯夫、拜耳、陶氏等国际种业和农业巨头纷纷进入华夏市场。

虽然杂交水稻和小麦种子国内能完全自给。

但从蔬菜卉到到大豆到玉米,国外种子公司都在逐一蚕食。

并且,在与外资的正面交锋中,华夏种业的缺陷愈加明显。

农业部也清楚这一点。

所以派了高层来酒泉,并对天禾种业的研发育种、制种生产、种子加工包装等一系列进行了考察。

农业部的副部范建说道:

“国外农业巨头就好比是老鹰,国内数以千计的种子企业则是麻雀,麻雀与老鹰对抗,最紧要的是整合麻雀的力量。”

“为了配合国家种子工程的实施,农业部已提出实施百团大战的计划,重点扶持大型种业集团。”

“但我们不能搞拉郎配或捆绑式的拼凑,只能是以实力进行兼并整合的结果。”

“目的就是希望天禾成为国内种业中的“麻雀头”,有实力与跨国公司互动。”

一直以来,已上市的几家种企只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业务却开展的不温不火。

一溜上市企业组合在一起,都比不过任何一家跨国资本的十分之一。

兼并扩张更是困难重重。

如今,天禾种业杀出了重围,农业部自然是要大力扶持,用这条鲶鱼,来加速国内种业的整合。

“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鲨鱼吃鲨鱼。”

这是郭阳所理解到的意思。

时间来到10月中旬,酒泉的早晚温差越发的明显。

在天禾种业的种子加工中心里,大型种子加工设备在快速运转着。

玉米种子从入口处进入,只需1小时,就可自动烘干、风筛选、比重选、分级选、包衣、分装10吨玉米种子。

这时,郭阳却出现在了鲁省寿光,一家农资超市的门口。

在其身旁是德农农资超市的总经理袁文武,其面容刚毅,眉宇间透着沉稳。

两年的时间里,曾深陷德隆集团破产危机的德农农资超市,

在天禾持续注资2.5亿元后,不仅原有600多家超市被盘活,还稳步在周边的农业大省发展了两百余家新店。

郭阳踏入了农资店的大门,大概100余个平方,不算大。

货架上布满的是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农药化肥、农需农资。

统一服装的超市店员们忙忙碌碌。

刚刚卸完一车化肥入完库,他们又兵分多路,按部就班在各自的营销岗位。

出入超市的农友三三两两,选购着他们自家心仪的各式农资商品。

“哎,老哥,那农药喷洒时可一定要注意配比啊!”

“知道,我又不是第一次买你家的药了。”

等这位老农友走后,店员才看向郭阳,穿得西装革履的,不像是买农资的样子。

但店员还是问道:“帅哥,买点什么?”

郭阳笑道:“随便看看。”

“要不我带你瞧瞧吧?”

郭阳没想到这店员还挺热情,可能是这会儿没多少人,但郭阳依然摇了摇头。

“我不买。”

随意看了一圈,郭阳就走了出来,和袁文武开车到了当地的配送中心办公室。

德农农资超市是嘉禾现代农村物流体系里面最关键的一环。

经销商品包括化肥、饲料、种子、农药、农膜、农机等六大类。

目前天禾持有99.34%的股份,另外0.66%是由鲁省农技总站持有。

郭阳此前在梳理了集团的财务规划后,就要求德农农资超市在全国主要地区进行扩张。

不过却被其规划的数量吓到了。

如果要完成10个农业大省的布局,德农农资超市的连锁店要开到10000家。

而要完成全国的布局,则至少需要20000家店。

按1家店投资20万元算,1万家店就是20亿的总投资。

郭阳喝了一口袁文武泡的红茶,一时之间还有点不习惯真的茶叶味道。

沉吟了良久。

郭阳才说道:“其余省份的农资超市还是要跟着开起来,在2010年之前,先实现建设1万家的目标。”

“人员上不成问题吧?”

袁文武笑道:“这两年没怎么扩张,现有的管理体系完善了许多,至于农技人员,天禾种业不缺,也有真正懂农资经营的管理人员。”

郭阳倒是忘了天禾这一茬,天禾的技术服务体系可是比农药化肥公司还要先一步建立起来。

“那就搞吧!”

袁文武说道:“还有个问题,除了种子和农机,目前缺乏知名度高、有竞争力的化肥、农药、饲料、农膜。”

“优质产品生产商采用的是专营性分销,已与当地经销商签订排他性区域独家分销协议。

同时,经销商及零售商担心德农抢他们的饭碗,生产商担心一个巨大的零售商会控制供应厂商命运。”

“所以,德农农资超市大举扩张,推广德农品牌,肯定会遭遇更多来自农资供应链上下游的阻击。”

郭阳挑了挑眉,“全王明年应该会推出生物源农药。”

“太贵,农户的接受度不高。”

郭阳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的主意,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的项目,庞大的网络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支撑。

但有嘉禾资金支撑,天禾的种子和丰凯的农机拉客户,后期还有生物农药。

罗钾的化肥投产后也可以引进,总之,农资超市未来的经营还是有保障的。

“先做吧,遇到问题再一个个解决。”

“好。”

袁文武对德农农资超市倾注了很多心血,德隆系倒塌后,其小团队就一直在想办法拯救超市。

那段时间就相当于是免费打工。

好在最后天禾入局了。

收购用了1.08亿元,盘活用了2.5亿元,远超了最初的预期。

他这知道什么是财大气粗。

德隆系不过是玩资本游戏的纸老虎罢了!

郭阳并不在意袁文武的想法,这两年国内的经济发展很快,嘉禾也站在了时代的浪潮上。

这才让他有加速扩张、重资产运营的底气。

等产业链彻底打通后,嘉禾又可以通过优化管理、降成本来应对竞争。

在德农农资的这两天,

郭阳也四处走动,每天都是在不停的见人、开会,把农资超市的管理层混了个脸熟。

业务情况也摸清了些。

在寿光等蔬菜种植大棚较为集中的一些村子里,营业收入好的农资超市能达到150~200万。

毛利润大多在25%~30%。

扣除运营成本,净利润率在3%~5%,只有少数几家处于亏损的状态。

总体情况还是很健康。

考察完了农资超市,郭阳带着罗修,又跟着去了丰凯农机在潍坊的生产基地。

由于潍坊的产业优势太大了,这里依然是丰凯最主要的拖拉机和大型机械生产基地。

西北工厂原想依赖酒钢进行发展,不过酒钢只能生产一些低端产品,支撑不起一个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

导致西北工厂现有的一条拖拉机生产线只能勉强维持运转。

在丰凯新任总经理蒲飞的抉择下,西北工厂目前更专注于牧草、玉米等作物的专用配套机具生产。

郭阳到基地后,除了例行对公司的考察,以及员工的慰问外。

更是连着两三天时间,守在生产线旁,见证了两百台猎豹220系列拖拉机的诞生。

在悄无声息间,利用自然能量对两百台拖拉机完成了改造。

随后,这批拖拉机又被陆续送往了西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