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七十七章 马铃薯:土蛋蛋变金蛋蛋

天禾最新的大米和土豆已经运了过来,食堂的大厨们已经在精心的进行炮制。

本地的员工喜欢吃土豆。

郭阳却更想尝尝大米的滋味。

他已经很久没吃大米饭了。

即使他对吃食不怎么讲究,但长期呆在北方,最常见的就是各种面食。

他前世可是南方人啊!

虽然也能接受面食,但以前可是以吃大米为主。

所以他对天禾的大米还挺期待的,尤其是种子商店培育的天稻22。

这是常规稻种,不是杂交稻,常规稻口感本来就具有优势。

何况种子商店对天稻22的特征评价是:产量一般,但口感和品质极优,对水质和土质要求高。

这不由就拉高了郭阳的期待,相反,他对天薯21的期待感就要稍微低点。

土豆这东西,在西北,尤其是甘肃,家常便饭中随时能见到它的身影。

其中又以定西土豆品质最为出名。

定西位于陇中地区,因“安定西边”而得名,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

这里是海拔2000多米的黄土高坡,植被稀疏,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耕地破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定西都以‘苦甲天下’而出名,土地贫瘠,干旱缺水。

乡亲们只好种些洋芋,图的就是这些土蛋蛋旱涝保收,又能当菜又能当粮。

两百多年来,乡亲们习惯了自家种洋芋自家吃,即便卖,也就在十里八村转。

但这种情况在新世纪前后发生了改变。

黄土高原的土壤虽然贫瘠,但却土质疏松,富含钾元素,这是土豆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1998年,定西各级政府都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开发领导小组。

整个产业迅速的发展。

这里生产出了全国最优质的土豆,也有全国最好的宽粉。

这里的马铃薯畅销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国内市场,并远销东南亚、俄罗斯、沙特阿联酋、欧美等国。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万亩,发展到2006年的350万亩,跻身于国内三大马铃薯产区之一。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苗、商品薯和精深加工基地,构筑起了定西马铃薯的产业集群。

天禾种业名气虽然大。

但在定西,天禾的马铃薯分部只是三十多家种薯企业中的外来者。

唯一的优势:财大气粗!

就差没把有钱两个字刻脸上了!

去年10月,天禾先后在定西建成了组培楼、自然光照培养室、种薯雾培生产线,以及固定的原原种网棚扩繁基地等先进繁育设施。

形成了马铃薯脱毒苗、网棚原种生产、一二级种薯繁育基地的一整套专业化生产模式。

实际上,这些总投资也不过一两千万元,对天禾是轻轻松松。

然而,当年定西地区旱作农业研究中心,分流成金芋、鑫地、禾丰3个股份制合作企业时,资金极度短缺。

三家企业只能各自承担脱毒、原种生产、繁育的一个环节。

这才让定西跃居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生产了全国80%的微型薯。

“有好的薯种,才能种出优质的商品薯。”

当地的马铃薯种植户在多年的种植中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

全市良种普及率接近60%,也有部分农户开始使用脱毒种苗。

“以前是自留种,几年后产量就不行了,病害也多,有的土豆吃起来味道发麻,就是因为病毒的原因。”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种植过程中,病毒会通过种薯无性繁殖多代繁殖过程中逐渐积累,导致种薯退化。

所以防止品种退化,实现品种的商品特性和产量,这是需要脱毒种薯的重要原因。

通过茎尖剥离技术繁育出脱毒苗,脱毒苗经过检测放置温室进行栽培繁育成微型薯。

随后是微型薯——原原种--原种一代--优质脱毒种薯——农户,这才是一個完整的繁育过程。

天禾却以一举之力,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完善的马铃薯繁育体系。

嘉禾是省内最知名的企业。

而马铃薯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种植,天禾在省内发展马铃薯种业,对当地领导绝对不亚于买中了彩票。

其雄厚的资金和科研实力,甚至让地方喊出了要让定西的种薯出口到全世界!

其阵势之大,

让原有的科研企业目瞪口呆!

这是来了头要吃肉的狼啊!

还有,你钱是这么用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天禾很快推出了一个品种,这让不少人内心紧了紧,一粒优质种薯的选育需要很长的时间。

天禾明显是有备而来啊!

定西已经有四十来个较为成熟的品种,这下又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事实上,天薯21还是初次开始推广,上层管理人员的高调只是为了宣传,基层的技服人员其实很低调。

天薯21:高产,广适,抗病,适宜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技服人员找准了定位,

南部高寒阴湿区,以及洮河、渭河、漳河的河谷川水区,这两个地方压根儿没想过去推广。

而是直接到了中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

这里的地形怎么说呢?

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似乎也很难形容出地貌的复杂程度。

山、岭、梁、峰、岘、墩、嘴、顶、尖、坡、坪、台、崖、埂、塄、沟、岔、湾、屲、滩、坑、川、河谷……

你能想到的地形地貌,反正这里都有。毕竟曾经还被联合国评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但这里,却主要开展高淀粉和主食专用马铃薯的高产栽培种植。

不过这种高产是相对的,东北、华北亩产6000斤以上才能算高产,只要敢上化肥,甚至八千斤,一万斤都能种出来。

而这里因为常年干旱,能亩产3000斤,就算是大丰收了。

却是适合天薯21的安家之地。

虽然有天禾的名气加持,但天薯第一年的推广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很多农户养成了有什么种薯就种什么的习惯。

而意识到良种重要性的农户,也因为脱毒种薯价格贵,很多人并不愿意使用。

市经过脱毒的商品种薯供种面积还不到10万亩,供种率极低。初来乍到的天薯21并不占优势。

不过天禾有自己的推广体系。

与种植大户或者村社合作建立马铃薯示范种植基地,示范基地都会得到天禾公司的种薯、农资、农机等支持。

尤其是在使用脱毒种薯这一块,地方财政困难,良种补贴覆盖的范围很小。

天禾直接给农户减免了大部分费用,突出一个财大气粗!

极大的减轻了农户的负担。

自然有不少人选择了与天禾合作。

这种简单粗暴的推广方式,让一直苦于推广脱毒苗的企业和科研人员目瞪口呆!

还能这样!

狗大户啊!

企业是要盈利的啊!

你这样怎么收回那么多的投资成本?

不怕企业倒闭了吗?

哦,是天禾啊!

那没事了。

在安定区新建村,50多岁的老书记苏克俭,就带领村民与天禾合作建立起了示范基地。

起垄、覆膜、切块、播种……村民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开展马铃薯种植。

丰凯虽然还没研发出质量稳定且适合中小地块使用的优良小型机械。

但简易的播种机还是能轻松生产一批,两人一组,一人打窝,一人丢种,速度快得飞起!

全村有2700多亩沟沟坡坡上的土地种上了天禾的天薯21。

夏天的时候,这些起伏的山坡上,最打眼的就是连绵不绝的马铃薯。

漫山遍野的马铃薯开成海,增收致富的馨香沁人心脾。

在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之后,这连片的马铃薯示范基地,也没有辜负一众村民的期盼。

迎来了有史以来的大丰收!

从秋收开始的那一刻,老书记苏克俭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

那一颗颗沉甸甸的土蛋蛋,在他眼里,就是一颗颗的金蛋蛋,还仿佛挖不完似的,不断的从土里滚出来。

一摞摞土豆,如同一座座小山,村民们每天都早出晚归,忙着挖金蛋蛋。

大人们在田间地头忙活,放学归来的小孩还会聚在一起挖地锅、烧洋芋。

烧地锅是门技术活。

得大一点的孩子才会。

先是在山坡边挖土灶,随后用一些鹅蛋大小的干土块,在土灶的上方垒起一座“小山”。

从山上捡来的柴草点燃,放进土灶里。

待上面的土块完全烧热时,放进新鲜的洋芋,用土块堵上烧火门,敲开土灶上面用小土块垒成的小山。

让滚烫的土块与洋芋充分接触,再用浸湿的土将顶部封起来。等顶部的湿土变干后,洋芋就熟了。

最后,将洋芋从灶里挖出来,拂去表面的黄土,掰成两半,烤熟的洋芋外焦里嫩,泥土的天然气息扑鼻而来。

大人们忙活之余,也会跟着品尝烧洋芋。

只觉得今年的洋芋好吃了不少,这简单的美味,既是乡村的朴实无华,也是味蕾的极致享受。

除了烧地锅外,新土豆打出来的洋芋搅团,点缀上油泼辣子和韭菜,酸辣鲜香让人直呼过瘾呐,过瘾!

忙了一整个秋天,2700亩的土豆才采收完毕。

一部分土豆已经出售给了来收购的经销商,还有大部分则是入库待售。

即使采收的时候,就知道今年增产不少,但当产量真的统计出来的那一刻。

全村人都沸腾了!

6500吨!

平均亩产超过了4800斤!

增产太多,以至于村民一度怀疑是不是产量统计错误了。

由于耕地破碎,又干旱缺水,新建村的马铃薯平均产量常年在2500~2800斤左右。

能产3000斤以上马铃薯的地块极少!

今年却统计出了4800斤的亩产,让村民有点吃不准了。

是不是书记老眼昏,看错数字了啊!

但多次测算后,事实却证明新建村的产量并没有错!

就是亩产4800斤!

增产了接近2000斤。

这让老书记想起他第一次种商品薯的那一年,当年立马每亩增产了750斤。

然而今年却是每亩增产2000斤,还是带着全村人一起!

这脱毒种薯果然了得!

比普通商品薯还要厉害!

按每斤0.45元算,那也增收了900元,每亩的收益达到了2160元!

土蛋蛋还真成了金蛋蛋!

村民们脸上也洋溢着喜庆,家家户户的媳妇开始比拼起了打洋芋搅团,村里散发出浓郁的土豆香味。

这可是每亩增产几百元。

对年人均收入只有1600多元的新建村来说,这份增收的幸福,不亚于天上掉馅饼了。

虽然还没卖完,但每家每户都在盘点着该增添些什么家具了。

天禾原本也想着帮着销售,但苏克俭拒绝了,称不愁卖!

定西虽然财政实力落后,地方政府却对马铃薯产业极其的重视。

多年前就组建了专门的营销队伍,手里也掌握了外运的车皮,还修建了大量的储藏窖。

甘、蒙、陕、黑,定西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内蒙。

经过长期的轮番作战,定西马铃薯取代了几大传统产地主导终端市场的主体地位,成为全国市场的领先者。

如今,如果定西马铃薯一天不到货,广州零售市场的土豆价格立即上涨5毛。

所以,苏克俭根本就不愁销路。

6500吨的土豆,没用多久时间就一销而空!

整个村子销售收入达到了585万元!

欢声一片。

与新建村一样,天禾其它几个示范基地也相继迎来了大丰收。

这些示范基地都建在干旱地区,而天薯21,其最大的特点就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效益明显。

所以,耐干旱的高产特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而这些干旱地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贫困,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如今,这些村子却纷纷迎来了大幅增产和增收。

这在当地可是个大新闻!

脱贫致富奔小康。

这可是光鲜亮丽的政绩!

在2005年,定西的马铃薯产业就受到了人民日bao,农民日报等yang媒的报道,进入了高层的视线。

而今,又迎来了新的变化。

还是天禾种业搞出来的,省内的明星企业,要资金有资金,要技术有技术,实力杠杠的。

许多人都意识到了未来的潜力。

先是乡镇上领导来了,随后市领导也来了,同样也引起了省内省外的关注……

然后,他们就看到许多村民买上了三轮车、彩电,还计划着盖新房。

金蛋蛋还真铺出了小康大道!

让隔壁的青海一阵艳羡,青海气候冷凉,土壤富含钾,是全国马铃薯最佳适宜生长区,把土豆视为瑰宝。

同样也是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其青薯系列品种在定西地区也很是畅销。

青海耕地面积70%是山旱区。

对天薯系列的抗旱高产,属实是眼馋了,直接发起了引种请求,并邀请天禾去投资……

总之,天薯21在周边火了起来。

脱毒种薯价格确实不便宜,每亩需要300~400斤种薯,每斤2元的话种薯就要去掉600~800元。

即使是示范基地里的村民也感觉心疼。

但仔细一想,以前每亩产两千多斤,亩收入也就1000~1200元,扣掉种薯后也就不到一千元。

种天禾的脱毒种苗的话,至少能产4800斤,亩收入2160元,扣掉种薯费,都还有1360元以上。

而且,天禾对示范基地还有各种补贴。

事实上,随着天薯的走红,省内省外购买脱毒种苗、微型原种的客户订单开始多了起来。

天禾现有的繁育基地不够了。

有些隔离条件好的示范基地直接就能转型成为天禾的洋芋脱毒种薯一级扩繁基地。

因为地方领导喊出的口号:“让定西的脱毒苗、脱毒种薯卖向全国、全世界。”

这并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切实努力的方向。

我国马铃薯的产区正在发生转移,南方秋冬种马铃薯的面积越来越大,马铃薯错季上市销售的空间越来越小。

这是危机。

同样也是机遇。

天禾的种薯定价策略,给农户留足了盈利的空间。

从而带动了整个定西地区脱毒种薯的推广,带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定西有三十余家种薯繁育产业链上的企业,生产的种薯多种多样,加工企业四五百家,产品畅销海内外。

耐干旱,又高产的天薯,更像是一个强有力的生力军,让定西的马铃薯产业更有竞争力。

也让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

酒泉。

郭阳从天薯的发展历程中回过神来,做到茶几边,泡起了红麻茶,等待着午餐时间。

天薯单品销售额突破亿元不成问题,现阶段却没什么利润。

毕竟选择了较为贫困的山区。

不过这也是种企存在的一种意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尤其是对天禾来说,一个又一个种子的大卖,赚足了钱,现在更是国内种企的牌面,不仅要对外扛起大旗。

有余力了,也可以做些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情。

国内马铃薯的平均产量比俄罗斯高,但比欧美发达国家却相差一半。

主要就差在西北和西南的山区,也是国内贫困现象比较普遍的老少边区。

天薯能在这些地方扎根,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郭阳心里是挺有成就感的。

独自悠然的品了会儿茶,祁连山的积雪越发明显,雪山之巅,白雪皑皑,仿佛是天地间最纯净的宝石。

郭阳独自静静的感受着这份壮美。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这种宁静。

是罗修,只听他轻声说道:“老板,吃饭了。”

郭阳看了眼时间,已经到饭店时间了,“好,马上就来。”

走出办公室时,郭阳能看到员工也已经在陆续往食堂走去。

一些女员工一边走还一边兴奋的讨论。

“快点,快点,听说今天食堂又在搞新样了。”

“有啥?”

“土豆宴叻,还有大米饭,都是公司的产品。”

“啊,那有啥稀奇的,我小时候早上吃土豆,中午吃洋芋,晚上吃马铃薯,早就吃腻了。”

“我以前也腻烦,来九泉后,反而开始想念那一口了。”

郭阳和罗修不动声色的从旁边走过,讨论的声音依然不减,其余的人也说说笑笑。

郭阳不由感慨,公司女员工多些,好处确实不少,更有生气活力些。

也能解决一部分嘉禾内部的需求。

等到了食堂门口,氛围更浓烈了,前方不停的传来惊呼声,让后面的人也不由往前挤。

浓郁的饭菜香味也传来。

“土豆开会咯!”

“这都是用土豆做出来的?”

“真没想到有这么多样。”

郭阳一进门,便看到一场别开生面的土豆盛宴。

土豆鱼翅、土豆甲鱼捞饭、太极洋芋羹、刺身洋芋、土豆披萨、土豆冰淇淋……

土豆这种“百搭”的食材,在厨师精湛的厨艺下,变成大雅之堂的美味。

先不说好不好吃,光是这种视觉就让人挺享受。

员工们争先打着菜。

郭阳则直接来到了饭桌上,各式各样的菜品都已经准备好,每一样都有。

对他反而是有点浪费。

不过那碗大米饭倒是吸引了他的注意,在这满屋子的土豆香味中,还能闻到一丝米饭香,那就很难得了。

大米饭的色泽洁白如玉,粒粒分明,宛如一颗颗饱满的珍珠。

散发出淡淡的米香,那香气仿佛能穿透鼻腔,直达心底。

郭阳用筷子夹起一撮米饭,它们黏在一起,却又不会过分粘连,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黏性和蓬松感。

当米饭入口时,那软糯的口感让人陶醉,每一粒米饭都在舌尖上跳跃,释放出浓郁的米香和淡淡的甘甜。

“好吃。”

“不错。”

罗修也来自南方,对米饭也有一种执念。

两人就这么细细的品尝着。

前所未有的满足。

食物不仅仅在于它的口感和香气,更在于它带给人的那种温馨和满足感。

而嘉禾的食堂总是能带给员工各种惊喜。

从各种爽口的蔬菜、牛羊肉,到优质面粉,到如今的土豆和大米。

食物的品质有保证,变化也极为的丰富,可以预计的未来,也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食品出现。

海鲜、蔬菜、水果、啤酒……

多姿多彩的味觉盛宴,无疑也能极大的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吃完饭。

郭阳惬意的在园区附近溜达了一圈,突然觉得整体的绿化还是单调了一些。

琢磨了会儿,他4月份培育了20来个卉种子,一个夏天的制种,也产出了不少

在办公区逛了一阵,又问了问其他人,才在天禾的种子加工里找到严群。

“老严,中午都不休息会儿?”

严群站在一条种子生产线不远处,笑道:“蔬菜种子大部分已经分选加工好了,主要就还剩玉米种子,天玉1号今年的任务重。”

“这会儿多忙点儿,过年才有时间休息啊!”

郭阳愣了愣。

已经11月中旬了。

一年好像又要过去了。

严群继续说道:“老板,你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回过神来,郭阳突然觉得绿化这事儿不该找严群,开口道:

“也没啥事,就想着厂区和公司附近的绿化太单调了点,公司不是有20来个卉种子吗,想利用起来,你知道谁擅长这方面的不?”

严群思考了片刻,说道:“这事儿简单,从卉制种基地找几个工人,就能把活干了,我来安排吧!”

“还是要简单设计下。”

“没问题。”严群建议道:“我觉得可以在戈壁的集团总部附近搞一个卉苗圃。”

“公司也可以驯化一些本地的野生卉和乡土植物,用作境使用。”

郭阳上次培育的卉种子多种多样,但为了搭上惠农网,培育的种子地域性没做过多的限制。

不过由于搜集的种质资源多是来自西北,所以对西北的气候也有一定的适应性。

想了想,郭阳才说道:“这倒也可以,不过要想赚钱,还是要到大城市圈附近才行。”

严群失笑着说道:“天禾建卉苗圃,主要还是为了培育种子。”

郭阳也笑着打了个哈哈,“那行,你先忙着。”

在园艺境这块,西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土壤贫瘠,降雨量小。

同时植物品种也相对缺乏,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境的应用还处于将将萌芽。

相比之下,南方境植物材料丰富,一般可以三季有,四季有景,甚至还可以四季有。

伴随着房地产的红火,园艺境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嘉禾没那么多的精力去涉足境工程,但在境植物培育这一块,倒是可以再点心思。

未尝不可以让大西北也四季有,四季有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