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八十七章 连锁反应,资金回流

三聚氰胺对跨国公司的冲击有多厉害,郭阳其实并不清楚。

但这方面纪卓文却比较了解。

郭阳也从其口述中知道了更多的细节。

雀巢是最先失陷的跨国公司,其是少数在国内拥有奶源基地的跨国乳品巨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雀巢在黑省建立奶源基地,采用“公司 农户”模式,直接从农户收奶,不经过中间商。

然而,事件发生后,港岛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款雀巢餐饮专用纯牛奶样本被验出含三聚氰胺。

随后是联合利华和星巴克,两者都选择了猛牛作为供应商,然后就遭到重锤。

急于划清界限的星巴克,便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寻找供应商,口碑很好的河西乳业就进入了其视线。

郭阳了解了详细情况后,想了会儿,开口道:“河西乳业现在的供应链很紧张了吧?”

“嗯,主要是生鲜乳产量已经达到瓶颈了,现在牧场约有30万头存栏奶牛,丰产期的约一半,按现在的单产水平,年奶产量在200多万吨左右。”

国内的奶牛存栏量当前大约在1300~1400万头左右,生鲜乳年产量约3900万吨,平均单产在3吨左右。

河西乳业的平均单产已能达到10吨。

这主要还是由于散户太多,乳企自控奶源太少。

目前除了河西外,国内还没有奶牛存栏量超过10万头的牧业集团。

在奶牛存栏量,平均单产,以及自控奶源比例,河西乳业都是稳居第一。

郭阳想了想,说:“那现在暂时还没有必要与星巴克进行合作,毕竟自己的产量都不够。”

纪卓文说道:“星巴克现在很急切,过去10年,它们的全球门店由1000家扩张到了13000家。”

“除了咖啡外,其牛奶等都需要从本土采购,依然会保持全国统一的牛奶采购模式,其牛奶供应商必须是一个全国性的品牌。”

“如果我们不供货,等事件平息后,星巴克很可能还会选择猛牛。”

“所以,我的建议是能不能先稳住。”

郭阳将手上拿着的报表放到了桌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思考了良久才说道:

“还是算了,优先保证婴幼儿奶粉供应。”

纪卓文略带遗憾的说道:“其实,还有许多国家想进口我们的奶粉,河西奶粉产量够的话也完全可以出口。”

郭阳挑了挑眉,“出口的路子不是被封死了吗?”

自从国内事件爆发后,以欧美为首的一众国家便明令禁止了从华夏进口任何乳制品。

纪卓文说:“但也有认可我们产品的客户,尤其是在奶源缺乏的国家,并且,国内政府也希望我们多收奶,然后加工销售或者出口。”

这个点郭阳理解,但他依然摇了摇头。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国内的一些乳品企业产品积压严重,国内一直在鼓励加工企业多收奶。

河西更是首当其冲。

不过河西除了分公司德隆畜牧会在天山牧场周边收奶外,其余的都是自控奶源。

对奶农的帮助并不大。

而且现在洋品牌过于嘚瑟,在价格上极其硬气,本土低端品牌与高端洋品牌的价格相差5倍甚至更多。

但进口奶源也未必安全,疯牛病、口蹄疫可是长期影响着一些国家。

河西奶粉作为本土高端品牌的,主战场肯定优先国内,应对洋品牌的挑战。

这虽然会得罪一些人,但有利于国民信心恢复,利于国内乳业长远发展。

只是伊力、猛牛等就更难受了。

郭阳想了想,猛牛、伊力背后涉及的是几十万奶农的利益,政府不可能让它们倒闭。

外资收购也不可能。

沉吟了会儿,郭阳说道:“河西乳业不是神,有些得不到的好处,赚不到的利润,就先不要去想。”

“当下的工作重点,其一还是扩牧场,提单产,增总产,我们的奶牛存栏数还是太少了。”

“另外就是加强研发和营销,做好医院公关和消费者后续的回访和专业的服务,尤其是跟踪宝宝的成长。”

“网友不是说河西奶粉很神奇吗?如果我们长期跟踪,能拿出具体的数据,这对于消费者会更有说服力,并且大大提升了信任度。”

“服务方面也是河西目前的短板。”

纪卓文略感讶异,老板对奶业的营销还挺有见解的,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天禾和丰凯那一套吗?

嘉禾还真是把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底了。

郭阳见纪卓文还愣在原地,挥了挥手中的文件,道:“让我看会儿报表。”

“好勒!”

纪卓文回过神来,却没有走远,而是到一旁的办公位置上,余光却一直停留在老板身上。

郭阳注意力回到财务报表上。

2006年才刚刚过去,去年详细的财务报告还没有出来,但大致的财务数据已经有了。

放在最上面的是最近的日销量曲线,先是上蹿下跳,随后又是快速上扬。

元旦过后,更是达到了日销8000万元以上,这也是目前的产能极限了。

而2006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达到了42亿元。

郭阳挑了挑眉,前三个季度是多少来着,这好像破百亿了吧!

继续往下看了看。

果然不出所料,前三个季度,河西乳业的销售额分别是16亿、16亿、27亿,合计59亿。

全年加起来刚好101亿元。

郭阳喝了口茶冷静了下,但还是压不住心底的那股激动,河西乳业成立也不过三四年时间,这就破百亿了?

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也不知刚才纪卓文是怎么藏了这么久的?

抬了抬头,却看到纪卓文飞快的收回了目光,假装在盯着电脑,郭阳嘴角无意识的笑了笑。

紧跟着心里翻滚的那份激动也平静了下来,取得这份成绩也是应该的。

明年的数据只会更好看,年增长率超过100%,甚至接近200%都有可能。

日销8000万元,一個月就是24亿元,一年就是288亿元……

据估计,伊力今年遭此变故,营收依然能维持增长,大概在150~160亿元的区间,但利润却是血亏。

猛牛就更惨了。

河西乳业只要稳住,明年铁定能成为行业老大。

所以,纪卓文还是太贪了点。

想到这儿,郭阳又看了看老纪,两人刚好目光对上。

郭阳揶揄道:“老纪,你这定力不错呀,破百亿了也没见你在群里发消息嘚瑟啊!”

纪卓文尴尬的挠了挠头,“我刚刚发了。”

郭阳愣了愣,失笑了两声,又继续看了起来。

河西的利润率也不错,随着规模提上来,成本下降,同时单产又在不断提高。

净利润接近30%,也是居国内第一,相当于一年赚了30个亿。

已经快收回前期的成本了。

此外,平均每头奶牛养殖成本和效益的数据也很亮眼。

一头成年奶牛,每年产10吨优质牛奶,2006年市面上的收奶价格普遍在1.5~1.9元/公斤。

河西牛奶因为产品溢价,以及员工分红计划,内部计价为3元/公斤。

每头奶牛年产值为3万元,每头的投入成本约1.5万元。

净利润约1.5万元。

成本利润率100%。

财务人员还粗略的统计了个市面上的数据,产值约1.7万元,成本约1.3万元,成本利润率约30%。

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河西乳业的规模牧场效益都实现了碾压。

而在员工数量,以及带动就业方面,河西乳业其实做得也并不差。

首先是牧场管理,以一个机械化管理的万头奶牛场为例。

高管两名,

畜牧和兽医技术团队,每250头奶牛各配备一名,就是80人;

配种员,大约50人;

饲养员,约100人;

挤奶与牛奶处理,约80人;

饲料与情节,其它管理人员,综合下来,一个万头奶牛场的员工就至少需要400人。

实际上,河西乳业的牧场板块平均人员数量远远超出标准,总人数达到了1.5万人。

而在加工、运输、销售、配送等环节领域,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达到了6万多个。

在2006年,河西乳业的员工工资支出1.87亿元,人均月工资2500元。

这还没有算员工分红奖励。

即使是2500元,这个水平也远超大多数人,是2006年农林牧渔行业平均工资两倍还多。

算上分红,河西乳业的收入水平甚至能稳稳超过羊城、鹏城等大都市的职工平均工资。

而河西乳业同样有不少投资在偏远的地区。

这种收入水平,河西的员工今年无疑是很幸福的。

而除此之外,河西乳业还带动了牧草种植、有机肥生产、生物能源……

依附在河西乳业艘船上的人还在不断增加。

总体来说,河西乳业虽然抢了很多奶农的饭碗,甚至奶价长期维持在低位,也和河西乳业脱不了干系。

但河西乳业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带动了行业的进步。

整体肯定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只是短期会得罪很多人,甚至让人忌恨,尤其是此次遭受重创的蒙省……

嘉禾以后去投资,还得小心点,说不准就有牧民来捣乱搞事。

这天下午,郭阳都呆在办公室梳理着各项数据。

一些不懂的随时和纪卓文探讨,或者给下面的技术负责人、研发人员打电话进行沟通。

力争把每个指标数据代表的含义,在国内和世界上处于何种层次,都一一给弄清楚,搞明白。

了解的越多。

郭阳越发觉得这些数据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现在河西乳业的产值能达到这么高,更多还是前期砸的钱,消化掉了优质苜蓿牧草 河西奶牛带来的红利。

加上规模牧场,自控奶源带来的管理优势。

说白了,最大的功劳还是种子商店培育的优异品种。

论产品研发,以及技术底蕴,河西乳业还是比不过伊利、光明和三元这些老牌企业。

这次事件后,其它企业肯定也会转向,学习河西乳业,引种优良牧草,甚至引进河西牛奶。

河西乳业能做什么呢?

郭阳和纪卓文等人积极的进行了探讨。

扩产能、抢占市场份额是肯定的;

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内控管理等,这些同样很重要。

接连两天,才算是把新一年的目标和策略梳理了个大概方向。

……

当河西乳业忙着享受胜利的成果时,许多乳业品牌却陷入了重重危机。

太子奶陷入资金困境。

伊力、广明面临巨额亏损,股价大幅下挫,市场占有份额丢失。

最急的还是猛牛,忙得四处求救。牛总甚至写出万言书,请求企业界河政府搭救猛牛,以避免被外资收购。

按牛总的说法,摩根大通持有猛牛所有股权为9.78%,旗为8.8%,瑞银逆市增持达到12.23%。

这让牛总夜不能寐。

当知道这一消息时,郭阳等人还在开会,当纪卓文等人饶有兴趣的发表看法时,

郭阳说道:“这是牛总在作秀罢了,猛牛没有奶源基地,外资也缺乏对原料的控制,且猛牛靠经销商分销。”

“另外收购还要看政府的因素,外资不大可能收购头部的乳企。”

除了前世的记忆,郭阳这些天也恶补了很多奶业知识。外资倒是想直接收购一线品牌,但政府不会允许的。

河西的一些高管犹自不相信。

这段时间,达能、恒天然、菲仕兰、兰特黎斯等外资品牌纷纷加大了对国内的投资。

让国内不少专家开始担忧,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又引发了一阵恐慌。

连河西一部人也被带了节奏。

道理肯定有,郭阳却觉得更多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

国内价格战那么严重,洋品牌看不上中低端产品的利润,只会集中牟取高端品牌的利润。

而高端品牌,有河西奶粉,郭阳还挺有自信的……

果然。

随着伊力、猛牛产品下架、召回、销毁的损失越来越重,销售端也陷入困境,库存积压越来越多。

但乳企的运行模式就像是自来水,得24小时不停的周转。

牛得挤奶啊!

两天不用就坏掉了。

牛奶卖不出去。

倒奶杀牛的场景重现。

奶农和乳企都是一片哀嚎。

紧跟着,为了帮助乳企摆脱困境,各级各部门推出援助措施,财政拨付了奶农临时救助补贴资金3亿元。

京津冀蒙等12个省也才采取增加财政贴息、补贴加工费等方式,鼓励加工企业扩大生鲜奶收购。

京城对乳品加工企业销毁不合格奶造成的损失,财政决定给予60%补贴。

蒙省也拿出1亿元的预备金,呼市也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伊力、猛牛两**品企业渡过难关。

同时蒙省还提出申请,免征两大集团未来四个月的增值税。

一系列的措施让伊力率先恢复了些元气,当即就宣布了要大举建设奶源基地,计划新增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

和河西乳业一样,伊力也有乎伦贝尔、天山草原和杜尔伯特三大天然牧场。

只是自控奶源的比例不高。

至于猛牛,奶源一直是其桎梏,这次同样宣布3~5年内投入60亿元,建设20余个超大规模的万头奶牛牧场。

但河西一众人等都判断,在新的大资金注入前,猛牛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其它的,三元也公布了多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计划。

但这些现目前还只是口号。

相比之下,外资开始投入真金白银,雀巢在黑省双城投资1.8亿元,建设超大型牧场。

此前,其就通过各种模式拥有16.5万头奶牛。

新西兰恒天然在冀省立项了5个超大型牧场项目……

一系列的投资落地。

河西乳业的行动力也很快,对于超大型牧场的管理,通过这几年的苦练内功,河西乳业早已得心应手。

如今河西乳业资产变现速度极快,银行贷款渠道畅通,还有财政贴息扶持,资金雄厚。

在土地整理,优质牧草的生产上更是苜禾农牧的拿手好戏。

管理和技术队伍上,这些年也培育了不少人才,正是提拔的好时机。

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河西乳业的考察队伍迅速奔赴四方,考察牧场选址。

……

当河西乳业还在考察之际,黑省一位领导却联系上了嘉禾,寻求投资。

周开的身形管理得很好,五十多岁在他这个职位上也正值壮年。

其通过农业部的关系,在京城约见了郭阳。

周开说道:“郭总啊,苜禾的黑省苜蓿产业化集群都提了一年多了,垦区可还一直盼着呢!”

郭阳笑道:“领导,河西的考察队伍已经出发了,不出意外的话,这次肯定会有在垦区选址。”

一直以来,黑省都是国内最大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基地,以及高端奶粉基地。

自主培育了飞鹤、完达山等国产乳品企业,同时引进了雀巢国际乳品企业。

对乳企的需求并不强烈。

周开挑了挑眉,说道:“垦区目前的苜蓿产业生产分散、孤立,缺乏苜蓿良种繁育、种植、栽培、机械收割、加工、销售、饲养、生态外贸等一个全方位的大型企业。”

“目前国内也仅有苜禾农牧有这样的实力,垦区的三十多万头奶牛急需优质牧草啊!”

黑省垦区苜蓿产业的发展历史大致和我国苜蓿产业相似。

从90年代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随后又因为粮食补贴政策,种植面积大幅萎缩。

直到如今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苜蓿的价值被显化,市场需求和价格都开始抬升。

郭阳沉吟了会儿,说道:“现在全国都缺优质商品牧草,苜禾不可能四处大规模投资……”

周开立马说道:“我们是带着诚意来的,良种补贴100元/亩,牧草机械补贴合计50%……”

郭阳惊讶了一瞬,良种补贴还好,牧草机械补贴达到了50%,这个就稍微有些吸引力了。

垦区人少地多,土地平坦连绵,极利于大机械化作业。

如垦区最大的农场——友谊农场,其耕地面积接近138万亩,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农场。

垦区的缺点是苜蓿产业化程度低,收获机械缺乏,收储能力差,良种少……

而这些都是嘉禾的强项。

郭阳犹豫了。

思考了良久,他仍然觉得直接进行大投资不是最好选择。

苜禾有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两个产业高地,辅以疆省、黄土高原两个优势产区,就能把持住全球高端苜蓿的大部份贸易量,赚取最丰厚的利润。

其它如科尔沁沙区、陕西榆林、宁省六盘山区、河南黄河滩、渤海湾区、黄河三角洲区等,

则留给辉煌、绿洲等追随者,同时苜禾赚取种子、农机、加工等环节的利润。

这才是最优解。

面对周开的盛情邀请,郭阳还是拒绝了。

而接下来的几天里,苜禾成了各个畜牧大省争相引资的对象。

各省市的主要领导带队组团拜访。

几经折磨下,郭阳也应付不下来。

只好让谢时杰领头,河西和丰凯参与,组织辉煌、绿洲、亚盛田园等合作伙伴与各畜牧大省进行了合作谈判。

苜禾农牧在背后控场,几家草业公司牵头投资,各省市也达到了发展苜蓿产业的目的。

几乎各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各畜牧大省忙着恢复乳业,发展苜蓿产业时,滨海盐碱地又是另一幅景象。

带着海水咸味的风掠过小麦田,使得整片田野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

对种植户来说,美不美倒是其次,产量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今年冬季气温偏低,墒情也较为一般。

然而,经过苜禾1号改良1年后的土地,却给农户带来了惊喜。

土壤肥沃、深厚,土质也大幅改善,盐碱度也降低到了3‰以下,配合上天禾的小麦全优生。

这会儿的小麦长势喜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有经验的老农预测,后续管理不出问题,小麦亩产四五百公斤是稳当的,收入六七百元。

有些补施了有机肥的田块,还能更高。

再加上苜蓿的行情看涨,有市场,有价格,改良盐碱地的回本周期再次缩短。

大户们对土地的热情又一次的被点燃,滨海盐碱地改良项目数量、面积迅速井喷。

苜禾农牧的感受更为直观。

500元一斤的苜禾1号种子,一袋又一袋的发往各地。

新年才伊始,嘉禾的资金就迅速的开始回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