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粒种子也可以改变世界

徐父指了指电视,但这会儿新闻画面已经切换了,只好说道:

“苜禾农牧又上新闻了。”

“苜禾?”徐小雪嘴里呢喃了句,又看了看电视画面,新闻频道。

“因为啥?”

“亏你还是种业周刊的呢!”徐挺说道:“粮食增产,耕地面积增加的事啊!”

“我在网上看到了。”徐小雪恍然。“正在写玉米种子和粮食方面的文章,耕地倒还真没注意。”

徐廷说道:“耕地增加也和种子有关,就两年前报道的吃盐植物,你可以研究一下。”

徐小雪愣了愣,但想起两年前金塔盐碱地变草场曾引起的轰动,这也完全说的过去。

“好,谢谢爸,我先忙去了。”

说完,徐小雪瞄也没瞄沙发上另一侧的徐母宁彩娟,径直往卧室走去。

宁彩娟小声抱怨道:“下班了还搞什么工作,都二十七八的人了,一点也不着急啊!”

迎来的却是不大不小的关门声,“砰!”

宁彩娟目光瞪着徐父,眼中似乎带有火。

徐廷苦笑了声,说道:“小雪和张扬不来电,你这样逼她没用的。”

“我也没强求她和张扬啊,关键是她不和男性接触。”宁彩娟气恼了,“以前还感觉她对苜禾老板有意思,现在也没来往了。”

“我咋没看出来。”徐父摇了摇头,“小雪不和嘉禾接触,还不是你朋友赖敏君闹的,污蔑天玉1号是转基因,连累小雪也被调岗了。”

一番话,让宁彩娟哑口无言。

卧室里。

徐小雪也听到了父母的讨论,但却没怎么在意,她和郭阳也只是萍水相逢。

更多是敬佩企业家的职业道德,没有男女方面的心思。

好不容易调回种业周刊工作,一回来,她就盯上天禾种业,粮食增产和天禾的良种有很大的关系。

只是没想到滨海盐碱地改良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

徐小雪在网上浏览着。

可能是新闻联播的播出,网友们对耕地面积增加有了更多的了解。

尤其是央视这次同样采取了直升机航拍的方式,将牧草、水稻、小麦、大豆的画面更直观的展示。

视觉的冲击和对比,让许多人回想起两年前的报道。

这次的震撼比上次更甚。

“两年前,看到二十万亩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绵延的草场,我就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真来了时,仍然激动的难以平静。”

“哈哈哈…我就是东营的,盐碱地确实很多,没想到现在都变良田了。”

“江苏的,第一次知道条子泥垦区,第一次知道还有海水稻……”

“我们国家有15亿亩盐碱地,有5亿亩都具有可开发的潜力,加油啊,我的国!”

“又是苜禾农牧,优质牧草、草种……还真是靠一棵草打出了一片天地!”

“苜禾农牧别看名声不显,但几次出名都是大事,而且听说其利润惊人,闷声发大财的典型。”

看到这些评论,徐小雪露出会心一笑。

但网友们只知道苜禾很牛逼,其实天禾种业也丝毫不输于苜禾,还有丰凯农机也是国内知名企业……

对于天禾和苜禾的母公司--嘉禾集团,人们更是知之甚少。

网上的信息也鱼龙混杂,很多网友也是在云里雾里的吃瓜。

“去年不是说只有1.13亿亩后备耕地资源吗?到底哪个才是准确的啊?”

“海水稻是种在海里的吗?还是用海水浇灌?”

“粮食怎么增加了那么多?”

类似这样的言论也不少。

有很多还可以进行深入挖掘的地方,甚至有没有可能给嘉禾做一期专访?

寒冬宁静的夜里,徐小雪坐在电脑前,默默的写着稿件。

而她只是众多媒体工作者中的一位,这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夜晚。

……

第二天。

报纸、网络媒体、地方电视频道上都多了很多相关报道。

粮食增产,耕地面积增加的热度开始上升,人们逐渐开始走出三聚氰胺带来的白色恐怖。

这些报道里不乏农民日报,科学技术报等专业的报刊,获得的信息也更为的权威。

一经发布,就受到了众多的关注,随后又被转载到了网络上。

这些媒体围绕着具体的地点和农户做出了详细的报道。

直到这时,广大的社会群众才了解到已经有很多人通过盐碱地改良发家致富了。

“东营农户高晓霞承包了一千亩盐碱地,通过一季牧草,一季小麦,只是一年的时间,每亩就能赚两三百元。”

“潍坊某农户,通过大豆和小麦的轮作同样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

“苏省条子泥垦区,今年海水稻试种成功,产量达到了1100斤每亩,明年将大规模推广……”

“三聚氰胺爆发,苜蓿走俏,农户因祸得福,积攒的苜蓿干草在冬天卖出了高价。”

农民日报等也对粮食增产,耕地增加的原因做出了分析。

然而,群众的关注点并不在这上面。

致富经为什么有那么多受众?

就是因为人们对发家致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业致富的门槛又好像很低。

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网络门户和媒体也是懂流量的,迅速的捕捉到了人们的关注点。

开始深入盐碱地改良的一线收集资料,甚至杜撰发家致富的案例,不断的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周边地区知道一些情况的人也下定了某种决心。

外地的也有不少人涌入这片热土。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篇以天禾种业和苜禾农牧为视角解读的文章,迅速的脱颖而出。

文章来自种业周刊,撰稿人徐小雪-——“粮食增产,耕地面积增加,谁才是最大的赢家?”

“我国的科技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积累了众多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但滨海盐碱地能获得如此迅速的突破,其最大的功臣却是来自于一种牧草种子--苜禾1号。”

“来自于苜禾农牧,其优质苜蓿畅销海内外,也是此前赢得国民口碑的河西乳业最主要的牧草供应商。”

“就是这么一款营养物质丰富的优质牧草种子,其还具有极其强大的‘吃盐’特性,

即使是重度盐碱地,苜禾1号也能较好的萌芽生存,并在一两年内就将土壤盐分含量迅速的降低到6‰以下,甚至3‰以下。”

“而这款种子的市面售价高达500元/斤,按2006年的盐碱地改良数据推算,苜禾农牧一年的种子销售额就高达**十亿元……”

“别忘了,苜禾农牧的牧草业务也大量出口,曾有公开报道,苜禾和岛国就签订过10亿元以上的订单。”

“苜禾农牧通过苜禾1号推动了滨海盐碱地的改良,也促进了农田土壤培肥,为国家增加了大量耕地。”

“同时,也在这一年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看到这里,网络上的吃瓜群众,都无比的震惊。

**十亿元!

卧艹!

苜禾农牧这么赚钱的吗?

牧草的出口单价接近3000元/吨,利润已经够惊人的了。

这种子还要更逆天啊!

而商界和金融界的精英人士,震惊的同时还无比的难受。

果然,好公司都是别人的。

但这种惊讶还远没有结束,随着继续阅读,种业界隐藏的巨头逐渐的开始浮出水面。

“从2004年开始,市面上出现了一款名为天玉1号的玉米种子。”

“短短三年,天玉1号已经将郑单958斩落马下,登上了国内玉米种子的王冠。”

“天玉1号有多优秀呢?”

“其开创了耐密、单粒播种、田间三会技术服务的先河,亩产量在西北地区能达到3000斤,其它产区能稳定在2000斤以上。”

“亩产提高了1000斤。”

“这两年,西北、华北、东北等地的农户通过种植天玉1号,采用新种植模式,实现了玉米产量的跃升,增收致富。”

“去年,天玉1号的推广面积接近6000万亩,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只天玉一个品种,就让我国的玉米总产量提高了3000万吨。”

“这次粮食增产数量是5400万吨,只天玉1号就占据了一半还多,可以说天玉1号是粮食增产最大功臣。”

“天玉1号是天禾种业旗下的主打品种,该公司还有小麦、大豆、马铃薯等高产种子,同样在各自的地区带动了产量的增产。”

“以定西马铃薯为例,天禾的脱毒马铃薯种苗平均亩产达到了5000斤以上,而往年这个数据是2800斤。”

“还有闽省的胡萝卜,天禾的超级红芯产量甚至能达到1.5万斤以上……”

“诸如此类,天禾种业通过优良品种繁育,与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朋友大获丰收,可以说是粮食增产的第一功臣。”

“其也从种子销售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天玉1号单价60元/公斤,是其余种子的3~5倍,销售情况却依然火爆…其余粮食、果蔬种子也皆是类似的情况。”

“在今年的种业50强评选中,天禾种业以无可争议的优势登顶。业内人士透露,天禾种业的营收已经破百亿,利润惊人,国内的上市种企营收加起来也拍马不及……”

等看完天禾种业的介绍,吃瓜群众已经有些麻木的感觉。

这时候还没有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的宣传,社会上对种子的重要性认知其实是有限的。

尤其是城里很多人,压根对种业的情况就不了解。

有人带头声讨转基因,那就跟着凑個热闹;有人怒斥食品安全,那也凑个热闹。

然而,天禾种业却打开了人们的认知,尤其是结合了各种致富故事,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金融界和商界人士也被颠覆了认知。

md!

国内那一堆上市种企是干什么吃的,种子销售额破百亿啊!

种子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他们也大概清楚,即使天禾付出的成本要高上一些。

那也是惊人的利润!

同时他们也敏锐的从文章中捕捉到了信息:玉米单产大幅提高。

耕地面积也增加。

明年粮食产量还要大增啊!

那现在的粮食价格有点高了。

赶紧做空!

优良的种子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不仅富了千万农民,更让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形势彻底逆转。

正如同一位农业科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它渗透凝结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物化为直接生产力。”

魔都,陆家嘴。

陈长寿沉着一张脸盯着各种粮食合约的走势,原本稳定上涨的曲线,突然扭头向下。

他们打出的两张牌:粮食危机,以及耕地面积下降。

先是被官方发布的信息扭转。

如今又被社会各界解读的人尽皆知,他们的出招不仅被完全化解,还可能功亏一篑,影响到国外的布局。

陈长涛骂道:“md,这群吃公粮的什么时候效率这么高了?”

其弟弟陈长军也纳闷的说道:“往年粮食产量数据都是3月份才出的,这次1月份就出了,会不会有假?”

“你个猪脑袋在想什么?这种事他们敢造假的吗?”

陈长军委屈的说道:“这种事谁说的清,统计数据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陈长涛双手叉腰,内搭的白色衬衣被撑得滚圆,气急道:“还有这群媒体也是,跟狗见了屎一样。”

一旁,守在电脑前的交易员问道:“陈总,现在怎么办,还做多吗?”

沉默片刻,陈长涛说道:“先稳一稳,避过这波风头,价格肯定还会起来的。”

随后又看向弟弟,“小军,国内粮食产量,以及明年耕地情况都再搜集一下,弄详细点。”

“好。”

陈长涛来到一个独立的办公室,拨通了adm公司总部的电话。

“布鲁克斯,华夏有些突发情况要向你汇报一下。”

陈长涛小心翼翼的将信息传达给了adm的高级副总裁布鲁克斯。

空气有些凝固。

布鲁克斯说:“玉米单产大幅提高了?”

大冬天的,陈长涛身上却有些燥热,“是的。”

布鲁克斯只感觉不可思议,玉米单产做出了革命性的突破,以华夏的耕地面积,增加的总量是很恐怖的。

与此同时。

嘉吉公司,邦吉,路易达孚,孟山都等跨国农业巨头,以及高盛、摩根士丹利和巴克莱等国际投资基金。

都在同一时间知晓了华夏的动态,粮食增产,耕地增加。

这给巨头们带来了一丝阴影。

嘉吉公司。

阿尔伯特召集了公司的董事会,“诸位,我们现在面临麻烦,华夏的粮食太多了。”

有人说道:“华夏国内粮价比国外低太多,收购就是了。”

“这需要很大一笔钱。”

“其它公司不会袖手旁观的。”

“同意,现在缺粮的国家太多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会亏的。”

阿尔伯特问道:“还有没有其它的建议?”

有人说道:“非洲不是在闹饥荒吗?可以让国际粮农组织呼吁各国进行国际援助,华夏很热衷这些。”

“很多非洲那些穷鬼,反正也拿不出多少钱来买粮食。”阿尔伯特笑了笑,说:“那接下来就交给我了。”

……

酒泉。

一场大雪将整个城市变成了白色的世界,唯独嘉禾园区里还摇曳着不少彩色的植物。

早上起来,工作群和灌水群里就积攒了许多的消息。

“从昨晚上开始,网络上铺天盖地就是夸赞苜禾和天禾的。”

蔡斌:“我躲在被子里看了一晚上,不得不说,泽普的冬天也冷啊!”

包心禹:“@所有人,看这个,有人说苜禾农牧和天禾种业加起来的营收已经进入世界种业前十了。”

谢时杰:“包哥,要淡定。”

向天山:“这个真不用谦虚,这是公司实打实取得的成绩,也是荣誉。”

瞿阳:“明年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走向全世界。”

郭阳在锻炼的间隙扫了眼,心情也不禁跟着好了起来。

外界的称赞是一方面。

另外也是因为嘉禾的力量已经开始影响到了这个社会的运转。

冲洗的时候,郭阳突然有了感悟,出来的时候就拿起手机编辑了信息发到群里。

“二十一世纪的技术革命不仅有网络技术,也将是生物技术的发展。”

“各位一起加油。”

“一粒种子也可以改变世界。”

余秦:“加油!”

高德:“加油!”

“加油!”

……

早早的赶往公司吃早饭。

依旧是老刘精心炮制的糊锅,鸡丝的鲜味十足,辛辣的味道才让郭阳感觉真的回到了酒泉。

饭后,郭阳才到办公室里,一杯茶还没泡好,瞿阳就笑着走了进来。

“老板,种子周刊联系我,想给天禾做个专访,同时也采访下你。”

“种子周刊?”郭阳挑了挑眉,“采访你去就行了,我就不出面了。”

瞿阳笑道:“是伱的熟人,那个女记者徐小雪,确定到时候不见一见?可能是想出一期关于嘉禾的内容。”

郭阳想了起来,但依然摇了摇头,开口道:

“关于天禾和苜禾的专访可以出,其它更多的信息就不要透露了。”

瞿阳说道:“其实已经有许多人知道苜禾、天禾、丰凯是一家企业了。”

郭阳笑了笑,“但也有很多东西是外界不知道的,这层面纱尽量留久一点。”

苜禾、天禾、河西虽然很出名,丰凯农机在外界也有一定知名度,但嘉禾粮油出现的信息还很少。

至少08年没过去之前,嘉禾粮油还是尽量低调点。

瞿阳说道:“这样的话,我也不去,我让老严去。”

“别,还得你去。”郭阳将烧好开水冲泡上茶叶,说道:“老严太老实,别到时候什么都说了。”

“意思是我很狡猾吧。”

郭阳笑道:“那可是你自己说的,要坐会儿不,给你倒杯茶?”

“不用,我办公室已经泡好了。”

瞿阳依然站在办公桌前。

郭阳问道:“还有啥事。”

瞿阳犹豫了下,小声的说道:“老板,丰凯这段时间的管理可能有点问题。”

郭阳微微蹙了蹙眉,从财务报表上看着挺好的呀!各种农机的生产和销售都很顺利,爆款也挺多。

“出啥事了?”

“前段时间蒲飞和关程因为无人机研发,闹了些矛盾,两人吵了起来,听说挺凶。”瞿阳小声说道。

蒲飞是余洪海推荐的,现在是丰凯农机的总经理,关程则是研发出身的副总。

两人性格都还挺正派的。

“他们两个怎么会闹矛盾呢?”

瞿阳看了看门外,确认无人注意后,才小声说道:“我们的植保无人机已经研发出来了。”

“但蒲飞不太满意,认为在航测和飞控上没作出突破,即使发布了也没有多大意义。”

“然后,一个叫大疆的团队的建议:先往航拍领域发力,蒲飞很认同,就想投资云台、运动相机、智能飞控相关的公司和项目。”

“关程又咬死了想先推植保无人机,不赞同大力发展航拍机,对外投资在财务上僵持住了……”

郭阳愣住了,想喝口茶缓缓,却又被烫了嘴,他看了看瞿阳,“想笑就笑吧,我不记仇。”

瞿阳没接话茬,而是建议道:“丰凯的财务权力要不收回集团总部吧?”

让一个副总管财务,总经理用钱还需要向下属申请,确实有点不太合理。

郭阳沉吟道:“收回了也不太合适,我下来和总部财务找他两谈谈吧。”

瞿阳说道:“行,那我先走了。”

目前无人机的主流市场依然是军用,民用市场很小,航拍市场的潜力更是普遍不被看好。

但郭阳却知道这是一个可以用技术的力量开辟出来的市场。

严格来说,两人都没啥错,错在他管理上没安排妥当。

好在这会儿改还不晚。

瞿阳走后,郭阳半躺在座椅上,想了良久,发现现在自己经常被各种琐事缠身。

但这才是正常的。

没有哪位企业创始人是不累的,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长期在天上飞才是这些人的常态。

还不确定一定能成功。

相比之下,他能在几年时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已经是幸运的了。

郭阳暗自给自己打了会儿气,随后便继续开始了工作。

从京城回酒泉前,就已经通知了主要子公司负责人明天开会。

所以,郭阳主要还是了解重点事项的进度以及规划调整。

河西乳业牧场和乳业板块要作分割;惠农网和嘉禾生鲜超市也要独立出来;

丰凯农机的财务问题还要提前沟通;海外项目的进展;总部建设;节前工作安排……

事情真不少。

郭阳又回到了白天工作,早晚锻炼,晚上研究育种的生活节奏之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