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一百九十六章 品尝冬天里的甜蜜(求月票呀!)

郭阳承认他此举有点幼稚,种田是一件浪漫的事只是他今天的想法,也许明天就不是了。

但人总要搞点有趣的事。

他对徐小雪也没有任何想法,只是单纯的想起了有这么一个卉品种。

绣球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郭阳也很熟,前世他老家院子里就栽了几株。

这种团锦簇成球形,色可随土壤ph值变化。

在酸性土壤上渐变为淡蓝色,在弱碱性土壤上变为淡粉红色。

西北的土壤大多呈碱性,朵也大多呈粉红色,想开淡蓝色,可以在灌溉水中加硫酸铝进行调色。

酸性土壤想变粉,则用硫酸亚铁进行调色。

也不算太难。

郭阳前世也尝试过土壤里加硫磺粉、熟石灰或草木灰等等,颜色主打一个奇怪,每年都不重复。

近几年,国内也培育出了纯红色的品种,以云、浙两省的卉企业也在大力培育自主品种。

但总的来说,国内绣球的育种起步太晚,远比不上国外。

就拿郭阳最熟知的‘无尽夏’系列绣球来说,03~04年在欧美推出后,就迅速引发了园艺界的绣球狂潮。

但正式引入国内要到2012年以后了,无尽夏的译名更是空白。

郭阳随手了1点自然能量培育的绣球,很自然的占据了‘无尽夏’这个名字。

品种观赏性也还行,且较为适合寒温带气候,冬天埋在土里的根系不至于被冻死。

不过要搞绣球 水稻的农旅模式,只单一个品种还不够,南方的气候也存在影响。

国外的品种引进太麻烦,引进国内品种倒是可以,但没必要,自然能量充足,再培育两三個品种更为便捷。

绣球的繁育也很快,茎尖、扦插、嫁接等方式都可以。

绣球 水稻是小鬼子搞出来的一个模式,田埂上种绣球,稻田里种水稻,既能观赏吸引游客,又能产粮。

是一种很好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引发了很多地区效仿,郭阳觉得有必要提前弄到国内来。

说干就干,既然做了就要一条路走到底。

很快郭阳就又培育了三个无尽夏系列品种,总计耗费64点自然能量。

还剩2281点。

而且培育的品种中还有意外惊喜,其中一种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优秀的除草活性。

这倒是可以让全王生物往植物源除草剂上进行研发。

这无疑是一种新思路。

有了新品种,郭阳紧跟着再去了天禾实验室,等回到办公室时,高德又打电话过来了。

由《种子周刊》、《农民日报》、《华夏经营报》引发的舆论很给力。

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对生物能源的大讨论。

一派人支持国家发展生物能源,认为我国化石能源短缺,随时会面临能源危机。

另一派则是围绕粮食安全进行反驳,例举各国惨状,并引发了大部份群众的共情。

后者逐渐占据上风。

这就导致国内的粮食价格又进一步抬升,目前稻米的价格已经接近0.8元/斤,玉米也到了0.72元的高位。

只单这一次波动,嘉禾粮油就获利好几亿元。

郭阳依然让高德加码做多,现在的安全边际还很高。

没过一会儿,瞿阳也找到了办公室来,极其的纳闷。

“老板,你得罪上次那女记者了?这《种子周刊》怎么掀天禾的盖子啊!”

“天玉1号受影响了?”

“登海、沙洲、垦丰、隆平等现在也紧抓品种多样性这点宣传,有些专业合作社已在考虑分散布局了。”

郭阳说道:“即使分散咯,那肯定也是以天玉1号为主打。”

“理是这个理。”瞿阳郁闷道:“我就是好奇,老板你给那女记者说啥了?”

“我教她这样做的。”

瞿阳瞪大了眼睛,原来老板才是叛徒!

郭阳又解释了句,“配合嘉禾粮油那边的计划。”

“明白了。”瞿阳也知道一些细节,没再多问。“天禾今年完成2亿亩的目标没问题。”

影响是肯定有的,但未必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大。

天玉1号的产量优势太明显,大部分农民都是抵挡不住这种诱惑的。

从天禾种子加工厂的忙碌情况就能看出来,生产线除了维护,就一直在连轴转。

玉米、小麦、蔬菜种子的出货速度也都相当给力。

郭阳想起一事。

“对了,果树苗圃建得怎么样了?”

“疆省和海南的苗圃场都建好了,香蕉春天就能出苗,其它的要今年秋天才能出苗。”

瞿阳犹豫了下,问道:“我们要自己建果园吗?”

“要。”郭阳想了一下,说道:“但规模不要太大,一个园子两三千亩是最好管理的。”

两三千亩,就算一亩投入一万,也才两三千万,四个园子也就一亿元,对天禾来说,很轻松。

“好,我去找人做规划。”

郭阳很满意瞿阳这种主动性,严格上来说,这种业务应该属于嘉禾生鲜的供应链。

随后,郭阳也让宁小婧协助一下这件事,并让其长期跟进麻风果和文冠果的相关事宜。

事情很杂。

主要是涉及的领域太多。

除了宁小婧帮忙整理,郭阳也已经习惯了将每一件事情都手写在笔记本上,随时翻看,以免有所遗漏。

在笔记上,已经有两件事拖了很久。

一是去欧洲看弗兰和维克托。

二是除了亚太,南美和北美的大区负责人也一直没定下来,种子公司倒是成立了,也钱养着一个小团队。

想了想,这事可以先交给瞿阳和蒲飞找,最后他来定夺。

事情差不多有了处理思路后,也临近下班。

在办公室走了两圈后,郭阳又端着红麻茶水坐到了电脑前,登录了开心农场的网页。

结果菜地里只有孤零零的几颗白菜了。

“我靠,这是遭贼了,我的狗呢?哦,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

郭阳先是一阵气愤,随后又无奈的笑了笑,也是没想到游戏还在内测,就有人惦记在他的菜了。

先把剩下的菜收了,又播上新的种子,那棵虚幻的树至今只点亮了一片树叶,离成型还早得很。

“我倒要看看谁偷我的菜。”

点开消息栏。

一看。

不出他的意料,罗修和徐小雪两人都是罪魁祸首。

紧接着,郭阳也去罗修的农场祸害了一番,不过去偷徐小雪的菜时,提示来了。

“你被狗盯上了。”

“偷菜失败,你被狗咬伤了。”

“行,真行。”郭阳无奈的笑了笑,看来徐小雪随时玩着的,这狗粮都还是满的。

偷菜失败,郭阳也不沮丧,佛系的浇水、施肥、除草后便没怎么管了。

反而关注起了网上的热度。

从《农民日报》力荐开心农场后,这游戏就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度,但游戏还没有真正的上线,目前还是内测版本。

但也快了,就在这几天,开心农场已经做好了宣发准备。

原本郭阳还想和小马总谈谈合作的,这时却没了这个心思。

腾讯这时对营利如饥似渴,农场一旦和腾讯绑定上,免不了各种收费,公益性质将大幅缩水。

郭阳也没有想过靠游戏挣钱。

多栽树才是正理。

同时也观察下,通过这种方式,种子商店能不能获得自然能量。

整理了几个意见发给陆汉斌,郭阳便准备下班。

不过这时杨成又来了电话。

苹果召开了软件开发者大会,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手机,将于7月份正式开售。

苹果股价也应声大涨!

在杨成激动颤抖的恭维声音里,老板又一次压对了宝。

未来这种上涨将会是常态。

郭阳摸了摸裤包里的诺基亚,说起来,互联网明明正在蓬勃发展,移动端又仿佛可以眺望,时代的发展真是太快了。

次日。

再次梳理了下目前的工作,并去几个重要的场合看了看,郭阳便准备回乡。

除了罗修,陆汉斌和他的助手也要回民勤。

郭阳拍了拍陆汉斌的座驾,说道:“这车就留在这边,开我的回去,你回去再买辆新的,就不要皮卡了。”

陆汉斌擦了擦玻璃上的水雾,还有点依依不舍,“那这车怎么办?才开了四年呢。”

“留在酒泉这边也可以用。”郭阳说:“别墨迹,赶紧的收拾东西,罗修把车开过来了。”

收拾好了行李,一车四人便开车出发。

之所以开车,一是民勤没有机场,二是也顺便临时突袭下沿途的基地和工厂。

第一站便到了张掖。

天禾种业的大半制种基地都落在这里,基地里这时候已经进入了冬闲期。

大片大片的土地都是荒着的。

但即使这样,路过高台的制种基地时,郭阳也一刻不停的盯着窗外。

陆汉斌疑惑道:“老板,这些田都是闲着的,有啥可好看的?”

“那是你不懂,看不出门道。”郭阳指着远处两块隔渠相连的制种田,“看出差距没?”

陆汉斌瞧了又瞧,“没。”

“左边这块是不是更干净?”郭阳拿出手机,“罗修,开慢点,我拍张照。”

“好像是,这有什么影响。”

“影响大了。”郭阳说道:“高台这边都是多年的制种基地,有些甚至连作了10年之久,积累了不少的病原菌,病虫害日趋严重。”

“按照天禾的技术方案,秋收后需及时组织农户清理秸秆,集中深埋或烧毁,机械碎茬深翻,耙平土地后冬灌,次年春播种前浅犁、耙耱,镇压后铺膜。”

“左边这块田,明显按照要求完成了,右边这块却只是清理了秸秆,没有深翻,土里的虫卵根本冻不死。”

说话间,郭阳已经拍好了照,单独发给了严群。

只是照片太小,郭阳还单独编辑了一段文字发过去。

严群很快回了信息。

陆汉斌和其助手陈一航这时也注意到了老板所说的。

“这……不注意看还真看不出来。”

郭阳说道:“细节决定成败,现在各方都盯着天玉1号的弱点在攻击,肯定得盯紧点。”

陆汉斌心中凛然。

其实不只是病害,郭阳还注意到长期连作后的制种田土壤也有盐渍化的趋势,土壤养分肯定也不足。

玉米是相对耐连作作物,即使连续种10年,靠着水肥和病虫害管理,也能做到不减产。

但对土壤的伤害是极大的。

气候条件决定了制种田只能种一季玉米,如果要轮作倒茬,意味着农民收入大幅下降。

地方和农户都无法接受。

好在金塔今年多了20万亩苜禾1号翻耕的制种田,土壤肥力和养分都已经达到了巅峰。

想必今年会带来产量惊喜。

沿高台-临泽-甘州这一路上,郭阳都是这样不厌其烦的观察着制种基地的情况。

还偶遇了制种农户,得知是天禾种业的,热心的给添了开水,一个劲的说:

“这两年啊,只有天禾是年前能结清制种费的,亩保费也是最高的。”

中午到张掖分公司附近休整,和分公司负责人尹小兵吃了饭,又去看了看工厂。

同样是极致的忙碌。

按杨小兵的说法,春节也不敢停工,因为种子出货速度太快,一直没有储备。

春节后又是高峰期,一刻也不敢耽搁……

郭阳自然一番鼓励,三倍工资不是问题,该有的节日慰问安排上。

原本还想着去山丹军马场拜访一番,其种植苜蓿的历史悠久,现在也是苜禾的合作伙伴之一。

但要绕路,行程安排上也很紧,只得放弃。

兜兜转转,从永昌绕了一段路到金昌,察看了当地蔬菜、牧草产业的发展情况。

这里属于祁连山雪融泉水灌溉区,水源清澈无污染,种出来的蔬菜品质好,这个季节也多以大棚为主。

天椒1号、赤红1号、超级红芯、菜、天薯21、菜心等品种在这里都有良好的市场推广。

很多瞄准春节市场的大棚里,辣甜椒已挂满枝头,菜心嫩绿欲滴,渴望登上人类的餐桌。

然后郭阳一行就到金昌城里整了一顿暖锅子。

啃一口羊肉,吃一块萝卜,再喝一口肉汤,暖意充满全身。

从酒泉出发两天后,已经到了二月初,离春节只有十五六天时间。

郭阳一行才从金昌出发赶往民勤,沿路的荒芜景象又慢慢的增多。

陆汉斌笑着问道:“老板,要从红崖山水库绕路不?”

“可以,到时候不用来回跑。”郭阳见陆汉斌很自信,又问:“水库的环境改善了?”

“还行。”

“那就是很可以了。”

抱着期待的情绪,不知过了多久,红崖山水库到了。

隆冬时节,这里却候鸟云集,冰雪覆盖,山头上的松、柏树丁香树身姿摇曳,仿佛童话般纯净、美好。

郭阳一时难以去形容这种感觉,每一次来,这里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三年多前,第一次来这里时,见到的是干涸的像蜘蛛网的床面,只有腹心处才能看到黑色的污水和漂浮在水面的死鱼。

上次来时,水库里已经有了水,波光粼粼,却没有这次这么动人。

郭阳赞道:“干得不错!”

陆汉斌笑道:“钱砸出来的,每年调那么多水,再保不住,钱就白了。”

越野车沿着周边转了一圈,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中间已经被一大片沙棘和梭梭林给占据。

沿库边似乎还能看到红麻的踪影。

郭阳说道:“只要坚持下去,就早晚能稳固下来。”

“嗯,从水权制度实施以来,中下游节水已经好了很多,调水多的汛期已经有水能流到青土湖。”

“那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对陆汉斌,郭阳从来都是抱着鼓励的态度,沙漠里的活应该是嘉禾旗下最幸苦的了。

到了县城,郭阳独自提着礼物去往大哥家,罗修则送陆汉斌两人回公司。

又是近一年没见。

大哥大嫂的精气神反而好了不少。

一进门,大哥郭山就拉着郭阳进了茶室,这里还坐着一个小老头,大嫂田英则忙着做饭。

“这是我弟弟郭阳,这茶桌就是他给我挑的,这是我茶友宁富有。”

宁富有站了起来,说道:“久仰大名啊,郭总。”

“你老这名字取得好。”郭阳也笑道。

“哈哈哈……”

“坐下说,坐下说。”郭山说着就要泡茶,看其手法是又有进步了。

宁富有挥挥手,“不了,我也该回去吃饭了。”

“就留这儿喝一杯呢!”

“不了,你们兄弟两好生聚一下,我就不叨扰了,改天再来和伱切磋茶艺。”

小老头头也不回的走了,还挺有一番傲气。

郭阳说道:“大哥,这就是教你茶艺那位?还挺有点茶艺师的风范。”

“嘿,他也就那三板斧的本事。”

郭阳没想到大哥还拽上了,“看来你也是手艺见长啊!”

“那是。”

闲聊了会儿近况,两老人这一年来习惯了城里的生活,日子反倒过得滋润了起来。

不用下地干活。

安安心心养老。

上次还吵着闹着要回乡下找房子,现在是只字不提了。

中午喝了杯酒后,大哥冷不丁的说道:“阳子,你上次不是说可以搞个小茶园,咱这地种不了茶吧?”

郭阳愣了愣,好像是提过这么一嘴,“民勤是种不了,陇省只有陇南一个产茶区。”

“哦。”

“但沙海种植有另一种红麻茶,只是没有茶多酚等物质,更偏向于养生保健,对身体很有好处。”

郭阳起身从背包了翻了翻,找出了随身携带的阿勒泰产的红麻茶。

“我带了,先试试看。”

“茶包啊?”郭山有点失望。

“这样方便。”

“嗯,茶还是要那种炒制出来的形状最好。”郭山说道。

这一年时间,郭山变化还真的挺大的,不知道的人,可能还真想不到他以前是在盐碱荒漠地里找食得农民。

“那也没事,这里离青土湖近,你想炒茶都有办法。”

郭山这才笑了起来,“嗯……有机会也可以去试试,会不会太耽误事儿?”

“不会,以后兴许还能弄成旅游景区呢!”

在闲聊中度过一下午时间,郭阳也说了春节要出国,不在家过年,大嫂田英顿时有点不舒服了。

“阳子,小霞的婚礼就定在年后呢,你不参加了吗?”

郭阳一时有点愕然,良久,才开口说道:“哥,嫂子,这次可能真不行,公司的事挺急的。”

气氛沉默了片刻。

最后还是郭山说道:“没事,你忙你的吧,事业重要,事业重要。”

等到晚上时,侄女郭小霞也回来了,对小叔要出国也挺理解。

郭阳才算是松了口气。

第二天又见了见侄女的未婚夫,给小霞包了个红包,郭阳才算是从家庭中脱身。

上车后,郭阳在想,要不要从家里弄一两个人到公司帮忙?

肯定是有这个必要。

只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选。

越野车沿着河道边的公路一路向下,道路拔地而起了很多日光温室。

沙漠里的梭梭树,枝条裸露,披着薄霜,静默地矗立在寒风中,冬日里一切都显得苍凉而坚韧。

汽车在移民区停下,沙海的温室苗圃里、沙生植物园里,形形色色的树苗正在积蓄能量。

移民的日光温室里有种各种各样的果蔬。

郭阳又一次遇到了丁老汉。

其紧抓着郭阳的手不放,带着郭阳参观了他的温室,然后硬塞给了他几个瓜果。

“甜得很,这季节吃人参果刚好合适。”

郭阳无奈只能笑着接过,就这么轻轻撕开表皮,露出黄澄澄的果肉,看着就很诱人。

一口咬下去,清香清甜的口感迸发在口中,水润多汁,是冬天里难得的体验。

“好吃!”郭阳比了个大拇指,“这一个棚能卖多少钱?”

“至少7500元!”丁老汉笑了又笑,“多亏了你们呢,现在我们的瓜都卖到京城等大城市去了。”

算上一季蔬菜,这个2.5亩的棚,丁老汉一年收入依然能维持在一两万元,还是很可观的。

也和其技术过硬有关,很多农户远挣不着这个数。

但随后郭阳才知道,和惠农网、嘉禾生鲜超市也有极大的关系。

随着日光温室的发展,民勤蜜瓜的种植面积也从3.2万亩扩大到了近5万亩,年产10几万吨蜜瓜。

但价格相比去年的0.4元/斤,今年反而涨到了0.5元/斤。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