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凉山的马铃薯

“没有啊。”

郭阳总感觉怪怪的,川省的业务量相对不大,也挺顺,他一般很少关注。

“领导你那边收到什么风声了吗?”

“等我过来说。”

路上,秦立军在犹豫要不要实话实说。

以嘉禾对生物能源产业的重视,攀西地区肯定能引起重视,但如果真掺和,又可能会影响到省里的投资。

“领导,到了。”

司机的提醒让秦立军回过神来,汽车正好停在‘禾’字型屋顶农场前面的广场上。

屋顶农场上的缤纷色彩吸引了秦立军的目光,整理了下衣服,便下了车。

沿着台阶漫步而上,阶梯状的农田格子里,各种农作物千奇百怪,黄的、绿的、红的、粉的、蓝的,许多都是没有见过的新鲜玩意。

但搭配下来的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等走到屋顶农场顶端时,也就是‘禾’字的中心点,整个广袤的戈壁都一览无余。

黄澄澄的沙棘果在逐渐萧瑟的季节里格外耀眼。

“哎,领导,我来迟了。”

郭阳从另一头的台阶上小跑了上来,动作轻快,面不红,气不喘。

“果然还是年轻人身体好,我这慢慢爬上来,都有点喘气了。”

“我看领导你这身体好着呢。”

寒暄了两句,郭阳说起了正事,“老挝那边二把手这个月可能会来嘉禾考察,还需要市里和省里支持下。”

“这没问题。”秦立军打趣道:“省里也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

合着出国投资是一点意见都没有问题是吧,郭阳在心里吐槽了句,又想起电话里提及的川省。

“川省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看着嘉禾繁华的总部,以及这座逐渐成型的屋顶农场,不远处还有规划建设中的嘉禾酒店。

心中的疑虑和担忧已消失无影,秦立军笑道:“郭总在南方的手笔太大,攀西那边也想分一杯羹。”

“麻风树?”郭阳迅速琢磨了一阵,“嘉禾还真对那边有些想法,攀西的干热河谷挺适合麻风树种植。”

“想好了,嘉禾真想去接盘?”

郭阳摇了摇头,“嘉禾肯定得自己干,别人玩烂的看不上。”

“噢,那没事了。”

郭阳又紧追着问了几句,得知了是凉山在联系,具体的麻风树基地地点在会理,就更没兴趣了。

那边少数民族居多,一个县能有二三十个民族,最重要的是投资环境堪忧。

对各项政策补贴嘉禾并不在意,有也只能算是锦上添。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攀枝,全国唯一以命名的城市,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

全王生物前两年在攀枝收购了一个小型的印楝树基地,大约500亩,今年已经挂果。

目前在进行生物农药和医药上的深度研发。

以目前500亩印楝树的原料规模,是远远满足不了全王未来的需求。

放眼全国,云省、琼省、粤省等地全加起来,印楝树种植规模也不过约14万亩。

攀枝和云省楚雄交界。

周边的金沙江、红河河谷,以及怒江、澜沧江、南定河、瑞丽江等河谷都是印楝树和麻风树的适宜种植地。

在干热河谷地区,极易水土流失,一般的树种也很难存活。

但印楝树和麻风树却极其适宜这种环境。

而全王也一直有意扩大印楝树基地,对周边地区的投资环境考察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荒山荒地、退耕地,各种情况都比较熟稔了。

攀西的麻风树能源林,连宁小婧都清楚是什么鬼样子,郭阳怎么可能不清楚。

想坑他,没门。

陪着秦立军在屋顶农场散步,累了就在石凳上坐坐,体会建筑里的田园野趣。

直到要下班时,秦立军才起身,“走了,以后没事就常来你这儿看看也不错,离市政大楼也近。”

“欢迎领导前来摸鱼。”

“你这儿哪来的鱼?”秦立军感觉怪怪的,“还是这又是什么网络热词?”

“(⊙o⊙)…”

“那坡下面有个水池。”郭阳指了指,笑道:“赶明天,我就让人放点鱼进去,或者搞点海产也行。”

那水池一是用来积蓄雨水,二是从顶部的灌溉用水也会往下渗,是水源循环利用的一个环节。

养鱼和海产估计够呛。

不过也就郭阳一句话的事。

秦立军笑骂道:“嘿,鬼点子真多,你小子还真是个人才。”

川省,凉山。

千里凉山,山高谷深。

州内70%的耕地都集中在高海拔的半山地区,土地贫瘠,农民增收困难。

而马铃薯是州内第一大粮食作物,无论是产量还是播种面积都是第一位。

李德明带了两个人,费了老鼻子劲,天亮从会理开车出发,天黑了还没走到一半,只能休息一夜再赶路。

直到第三天才在昭觉一个乡里的马铃薯现场会上见到了向天山。

他没想到向天山住在昭觉。

和会理相距两三百公里,路全在山里,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开车两三天下来,人都散架了。

难以想象,当初向天山是怎么来去会理的。

就为了亲眼看一看麻风树长什么样子,一来一回起码得五六天时间吧。

向天山那老头在忙,李德明不好打扰,也只能跟着看了起来。

现场会来了不少人,有农民,有乡镇,有其他区县,有州里的记者。

但这会儿现场的主角却是凉山人离不开的小小土豆。

青山绿水金土豆!

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粒粒金黄、圆滚的土豆被飞快地翻出土壤,铺满田地。

村民紧随其后,将翻掘出来的土豆捡拾、去泥、装筐……

而一旁的向天山还在向领导和村民们普及脱毒种薯,以及配套技术。

“以前种马铃薯太随意了,密度低、排水差。”

“经过实地调研,以及参考陇省定西的成功经验,我们推出了双行高厢错窝垄作技术。”

“每窝能种4400窝马铃薯,加上多施农家肥、有机肥和磷钾肥,每亩产量普遍能达到5000余斤。”

此话一出,现场都安静了几分。

高产5000斤并不奇怪,州里研究院采用原种的试验田也能做到。

但一说到普遍、平均,就没人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而且这不是原种,以1级种和2级种居多。

凉山光热条件比定西更好,一般来说,使用了新的优良品种,一亩产量能达4000斤就算是高产,自留种更是只有2000斤的水平。

而5000多斤的产量鲜有人能做到。

全体与会者都感到有一点点震撼,昭觉拿出来的可是上万亩的马铃薯现场。

那堆积成山的马铃薯可做不了假,农户面对记者采访时的欢喜雀跃可做不了假。

村支书阿的木呷喜滋滋地说:“今年真是个丰收年,全村仅销售马铃薯的收入就已经达到260万元!”

村民也踊跃表现,有人拉着记者走进家里的屋子拍照。

几个房间里都堆满了马铃薯,院子外还用毛毡修了两个贮存马铃薯的粮仓。

“我家种了近30亩洋芋,平均亩产5000多斤,卖了12万多斤,已经赚了快3万多元了!”

“我家种了28亩洋芋,一亩也收了5000多斤,已经按每斤0.36元的价格卖了10万斤,去掉成本和运输费,也赚了2万多元呢!”

“我们这儿的马铃薯都不愁卖,在地头就有人来收了。”

现场丰收的场景是极为火热的,但李德明的内心却有点焦躁,还要等多久啊!

靠!

老子跑一趟容易吗我?

马铃薯都是穷哈哈才种的。

他才不种。

这些‘赚钱’的村民怕不是请的演员!

李德明趁着一个间隙,凑到了向天山的身旁。

“老向,老向,是我,会理麻风树的李德明,提前和你联系过的。”

“你再等等,现在走不开。”

随便敷衍了句,向天山便转身和各个村民和合作社打交道去了。

他生于昭觉,年少求学考了农大,最后留在北方,搞过科研,又进了行政体系,再到企业,蹉跎半生。

世事无常,原本想创业,最后又回到了山沟里种起了土豆。

年轻时,他觉得家乡没救了。

这里的人愚昧无知,嗜酒嗜赌,毒品猖獗,艾滋泛滥,贪婪**,懒惰成性……

他的家庭就曾被这里毁了,人性的恶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除了人性,这里还有天堑。

被横断山系阻隔的凉山地区,高山峻岭,河谷纵横,犹如一座孤岛。

走不尽的路,翻不尽的山,人背马驮,溜索渡江,爬藤梯,地震、滑坡、泥石流……

李白的蜀道难也道不尽这里交通的艰险。

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一个通关游戏,那么川省凉山绝对是全s级难度的存在。

但回来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里虽然依旧很烂,但却在变了。

农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观念也在改变。

放在以前,他是不敢相信有村民愿意买0.5元/斤的马铃薯种薯。

一亩需要400斤种薯,那就是200元!

然而,这一两年里,他推广天禾繁育的天薯系列品种时,却有不少村民愿意踊跃尝试。

难度比他预料的小。

他还去学校看了看,认真学习的人又多了那么几个。

在家里时,也偶尔有学生来登门求教,他知道这些人以后大多不会回来了。

但走出去也好啊!

最关键的是省里和国家也没放弃这块偏僻之地。

雅西高速已经开建了。

外国专家曾放言这里是建设铁路的禁区,但成昆铁路已经通行了38年。

而今又有雅西高速,如果通行了,那一定是最美的高速公路之一。????另外,还有前赴后继前来支援建设凉山的各路基层人才。

这些,都让向天山看到了希望。

一下午的时间,向天山都在带着天禾的员工一起忙碌着。

不厌其烦的和感兴趣的村民、合作社、乡镇、其它商品薯繁育场讲解有关种马铃薯的技巧,或是拿着锄头就地演示。

临近散场时,技术员阿洛拉哈还意犹未尽。

“向总,我算了算,今天一天就有五万多粒的意向订单,比去年一年的销量都多。”

“这我能分到多少提成哈?”

看着笑容满面的彝族小伙,向天山笑骂道:“看看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出去可别说是我带的你,我丢不起这人。”

也就喝口水的功夫,那李德明又凑了过来。

“向总,来,整支烟。”

“别,我不抽烟。”

向天山挥了挥手,让阿洛拉哈去忙,然后随意的做到了田埂上。

李德明见状则蹲了下来,“向总,嘉禾最近在桂省、闽省、陇省大力发展能源林,我们也想请你牵个线,搭个桥。”

“怎么个说法?”

“把会理的麻风树基地转让给嘉禾。”李德明见周边只有他带来的两个人,说道:“大概有二三十万亩。”

“不是只有三万亩吗?”

“这就是我来这里的目的了,除了我,县里也想把其它的基地转给嘉禾。”

李德明笑道,直白的比了两根手指:“事成了,你能拿到两百万介绍费,以后也就可以安心养老,不用出来晒太阳了。”

凉山的紫外线比阿魏戈壁更毒,这一年多时间里,向天山也快被晒脱了层皮。

不过会理的麻风树基地他去过,先不说其他,就那树的长势,死的死,倒的倒,剩下的也形如枯槁。

明眼人一看,就没有多少利用价值,正常人都不会流转。

那为什么会找上他呢?

向天山思索了一阵,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这可能是涉及到数亿元的收购,而他属于内部高层管理员,又清楚现场情况。

这笔钱既是介绍费,也可以说是封口费、好处费。

“你那麻风树基地一团糟,这可是明摆着坑人啊!”

“话不能这么说,村民工作都做了,杂草也清理了一遍,树稍加管理也是能起发展起来的。”

“嘉禾完全可以重建。”

“有什么事好商量嘛,向总,何苦呢,闹僵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在昭觉我也是有人脉的。”

向天山看了看一行三人,有两个是膘肥体壮的大汉,凶神恶煞,看样子是打手。

“也不是不可以,得加钱。”

李德明心里一喜,原本商量的是给300万,他给抹了个零头。

“多少?”

“一千万,要先支付一笔定金,我就去在中间撮合,不过不敢打包票一定搞定。”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一千万,老子都拿不到这么多钱,你在想屁吃。”

“那就没辙了。”

向天山起身拍拍屁股准备走人,李德明和两个大汉挡住了去路。

“怎么,软的不行想来硬的。”

“这是你自找的。”

“干嘛,干嘛,想打架啊?”

这时,阿洛拉哈带着一大帮子人,乌央乌央的从村里冲了过来。

向天山瞄了一眼。

其中甚至还有**岁的小孩,光着半截身子,皮肤黝黑,跑得飞快,但跑在最前头的却是一个穿着校服的学生。

拉哈这小子,怕不是把整个阿洛家族的人都喊来了。

李德明三人已经露出了惧意。

实在是来将凶猛。

这白头发老头不是这个村子的吧,这么有威望?

一来就是二三十人。

不消一会儿,人群就围了上来,一句话没说,领头的就踹了一脚。

下手贼很,疼得李德明龇牙咧嘴,连连求饶。

向天山不想把事情闹大,将还想动手的人拦住了,一群人还真就听他的话。

李德明露了怯,一刻不想呆了,不过向天山这里确实一颗雷。

“向总,条件好商量,回头我再找领导问问,会理的情况还麻烦你多美言两句。”

向天山只是笑了笑,等李德明走后,和阿洛家族的人打了个招呼,又看向那个跑在最前头的中学生。

“阿洛伍来,作业写完了没,在学校是不是也经常打架?”

“没,在学校没打过架。”

阿洛伍来比一般的彝族人要一些,但少年人稍显单薄,平时学习成绩很好,是有望考出去的人。

“拉哈哥说你要被人打了,我就跟着来了。”

“行,现在没事了,回去写作业吧,大伙也都散了,散了。”

等人群走完后,向天山颇为感慨,“干活也没见这些男人这么积极。”

坐在田埂上想了会儿,向天山才拿出帮帮机拨通了号码。

“老板,有件事给你汇报一下……”

酒泉,瓜州以西的盐沼滩上,草木枯黄,疏勒河道流着浅浅清水,郭阳顶着簌簌寒风听向天山说完。

“老向哦,可惜了这一千万,这可得挣多少年去了。”

向天山:“我这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别,你还要创业呢,项目补贴申报可是个好赛道,现在会的人不多,以你的能力,挣个亿万身家也不是不可能。”

“可我想在凉山搞这个。”向天山笑道:“这里的潜力不高,要不,老板投资一点?”

“行啊,看在你给我省了钱的份上,你的公司我参一股,名字我都想好了,山羊农业怎么样?”

“额……不怎么样。”

向天山原本想让嘉禾投资凉山的农业,想了想还是算了。

“哈哈,那就这样,麻风树的事我知道了。”

对凉山发生的插曲,郭阳没放在心上,事实上,除了秦立军,还有其他人也联系了嘉禾。

不过凉山麻风树能源林暂时还不合适,倒是攀枝可以结合印楝树,搞一个示范带动基地。

成功了,能赚钱,愿意跟风的人自然会源源不断的提供原料。

思索了一会儿,呼啸的冷风就让郭阳回过神来,不愧是世界风库,这风就没停过。

他现在所处的疏勒河段北侧,隔着防护林草地,便是筹备建设的风力发电场,目前已有10万千瓦并网发电。

风电之都也即将步入快车道。

而河道南侧便是盐沼滩,原本赤地千里,雪白一片。

如今,也只是多了数公里的灌木林草地,防护着南北风沙对河道的侵袭。

这里已是疏勒河下游,在更下游的西湖农场也是这次文冠果项目里产业调整的对象。

“节水休耕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一同视察的秦立军头发被吹得散乱,“以往这个时候河道早干了。”

“水还是流不到西湖湿地。”

秦立军扭头,“我发现你这人有个毛病,老是喜欢拆人的台,得亏你没在机关单位上班,不然一辈子都只是个科员。”

“什么?”

“我说……噗噗……”

“风太大了,听不见,先上车,回肃州了,等会儿又得摸黑。”

说完,郭阳快步向停在盐碱滩上的越野车走去。

结果上车后秦立军还不依不饶,“我说你喜欢拆台。”

郭阳:“那不可能,我这学历,进一般区县农业局,起步就得是个副科。”

“合着你全听见了是吧?”

“领导,你说风车下面的戈壁要全部长上草是不是会更好看?”

“你别想转移话题……不,不是,你刚才说什么?”

秦立军愣住了,他好像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这片规划中的风电场属于噶顺戈壁的一部分,又称八百里瀚海,往北能抵达疆省的哈密。

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四季大风呼啸,几乎所有的地面寸草不生。

“有草当然好啊,可这片戈壁不一样,条件太恶劣了。”

郭阳喜欢看地图,如果单纯以面积论,这片风电场面积应该比敦煌湿地还大。

“等流域内节水休耕成功,疏勒河下游应该就有水了,以后的事谁说的准。”

戈壁上的大风车还在转动,秦立军却被撩拨得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是别人和他说要在风车下的砾石上种草,他当是个屁就给放了。

但这人是郭阳。

那30万亩戈壁上夏天盛开的朵,以及如今黄澄澄的沙棘果,无不表明嘉禾有这个能力。

“需要市里怎么做?”

“一时半会儿还用不上。”

郭阳沉吟道:“节水休耕,调产业结构,这些已经在做了,滴灌工厂今天也看了,可以正常投产,以后就是逐步扩大范围。”

“行叭。”

“领导,你不会要调走了吧?”

“暂时不会,不过估计也吃不到你画的大饼了。”

夕阳下,风车伫立,越野车在戈壁上掀起一溜儿尘土。

而在各大城市的超市和市场里,嘉禾的终端产品也迎来了一次丰收的果实。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