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二百九十章 赛后;青禾

姚锡年哈哈大笑了两声,说道:“那次郭总可是让我大开眼界,钓鱼原来还能这样玩,等正式的路亚钓比赛开展了,你们可得都来见识见识。”

郭阳也笑道:“国内可还没有举办正式的大型路亚钓比赛,北屯这还是头一遭。”

两人互相吹捧,很快便让饭桌的气氛迅速好了起来。

北屯的水资源,以及旅游资源都极其丰富,境内有3个5a级风景区。

这里并不缺少游客。

不论是冬天的冰钓,抑或是夏季的路亚钓,都是对旅游资源极好的开发方式。

钓鱼 旅游的结合肉眼可见的潜力极高。

围着烫火锅的炉子,吃着才处理好的贝加尔雅罗鱼,再来几口新鲜的肉蔬,郭阳感觉身心都活了过来。

“这贝加尔雅罗鱼是真不错!”

“那是,这可是郭总的比赛成果。”那哈族女记者说道:“郭总,等会儿给个采访的机会呗?”

一起吃了顿饭,郭阳也知道了这哈族女记者的名字:莱拉。

有好几次郭阳都听成了‘来啦’,所以印象比较深刻,颜值这一块,莱拉在哈族中也是少有的出众。

“我就不出境了,有关向阳湖的情况都找郑旺。”

吃了饭,郭阳坐在原地没有动弹。

那哈族女记者正要继续去采访,见状不由问道:“郭总不继续去比赛了?”

“不了。”郭阳摇了摇头。

莱拉疑惑的道:“郭总的成绩和实力拿名次还是比较轻松的吧,这第一比赛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其实莱拉想的是如果郭阳获奖了,她就能堂而皇之地在新闻上报道上出现郭阳的身影。

采访邀约被拒绝了,那就只能期望于比赛。

即使吃饭耽搁了这么久时间,但只要去继续比赛,凭他上午的成绩,依然有极大的希望获得名次。

郭阳说道:“我陪姚团坐坐。”

姚锡年也大概懂了他的心思,说道:“正好,我也有些想法,想和郭总聊一聊产业发展。”

莱拉只能无奈的走了。

姚锡年说道:“郭总,怎么样,少数民族的美女还是别有风情的吧?”

“挺好。”郭阳略微点了点头,转移了话题。

“姚团刚才说想聊产业发展,不知是哪方面的?”

姚锡年立马换了一副郑重的表情,北屯的名字原意为最北部的一支屯垦部队。

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一年有5个月的封冻期。

也因此农业上存在诸多困境。

姚锡年沉吟道:“183团现有水库和坑塘6.3万亩,想和嘉禾在有机农业上开展合作。”

作为成熟的农业区,183团的耕地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并不少,并不适合发展有机农业。

郭阳也有些意外。

如果是其它的投资,他今天心情不错,可能直接就答应了。

但有机农业不太契合。

想了想,郭阳说道:“姚团,183团想做有机农业的转化,需要的时间成本太久了。”

“没关系的,只要最后能卖上高价,这个时间成本183团可以承受。”

郭阳依然摇头。

同时也在心里琢磨183团为何盯上了有机农业,除了眼红青禾县的发展外,他也想不出其它理由。

“有机农产品不一定都能卖上高价,高端市场是有限的,等市场饱和,最终除了拼质量,依然要拼价格。”

“183团的体量太大,做有机农业是得不偿失。”

“此外,还有根深蒂固的观念……”

郭阳一点一点的分析了183团发展有机农业的劣势,基本上断了姚锡年的念头。

其实也有一个办法,开垦新的荒地。

不过183团没有可供开垦的荒地,反倒隔壁的184团有…

“唉,日子不好过啊。”

姚锡年长叹一声,其实兵团也一样,不少地方都还没有脱贫。

郭阳也只能从产业结构调整上给出一些建议,牧草,粮食,经济作物……

只要肯改变,尝试,机会总是有的,比如多推广天禾和苜禾的良种,现有的农业产值就能向上提升一大截。

有机农业不能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总能做吧。

不过发展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只一个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就能难倒很多人。

陡然间,郭阳脑海中闪过了黑蚯蚓有机肥。

如果183团有这个产业,也许有机农业的进度会加快。

不过现在品种培育都还没一撇,更何况,这种好东西肯定得嘉禾自己来,给183团是不可能的。

和姚锡年喝了一两个小时茶,钓鱼比赛现场也传来比赛结束的声音。

远远的就能看到裁判团队已经开始称重,不时传出的欢呼声也让姚锡年心情好了不少。

“水库游钓也不错。”姚锡年站起了身,“走吧,郭总,去看看比赛现场?”

“我就不去了。”郭阳想了想,说道:“还有其它事要准备,明天得去青河。”

“那我过去凑凑热闹。”

再次眺望了眼比赛现场的热闹场景,郭阳不再留恋,而是拨通了郑旺的电话,让他找人带自己去挖黑蚯蚓。

挖黑蚯蚓的地方在一个山窝子里。

地面还覆盖着积雪,积雪下是各种腐烂的树叶、杂草等,单看表面就知道土壤有机质很足,都是腐殖土。

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郭阳成功取样了多个点位。

搜集了一大堆的蚯蚓信息。

“张三,28.6斤。”

“李超,32斤。”

“邓刚,76.5斤!”

“刘志强,82.3斤!”

称重现场爆发出一阵惊呼声,这两人的成绩顿时就和普通人拉开了差距。

“锁定名次了啊!”

“不愧是名声在外的钓王,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没看那赛前叫嚣的那两人已经跑没影了吗?”

“哈哈,其实我更想看邓刚拉胯。”

180名比赛选手的结果陆续放出,即使名次无望的人也是充满欢乐的。

因为渔业资源丰富,参赛的选手里没有空军,至少也有10来斤的收获。

拍照完全足够了,不用去蹭别人的鱼获,离家近的也不用钱买鱼带回家。

“王聪,55.3斤。”

负责称重的裁判员有些遗憾的说道:“可惜了,你这发力的有点晚,不然名次还是有希望的。”

“满足了,过足了瘾。”王聪笑了笑,说道:“快称称我旁边那位哥们钓了多少鱼。”

王聪旁边就是郭阳的钓位,虽然中途弃赛了,但比赛的过程中郭阳也大出了风头。

王聪更是在下午换上了留下来的黑蚯蚓后,最后关头连续上了两头大狗鱼,让比赛成绩迅速拔高。

其余有不少人也是受他的启发,及时的换了钓饵,最后收获颇丰。

这其中也包括邓刚、刘志强和老鬼易哲等钓鱼界成名高手。

何况,还有赛前的那一幕。

所以,不少人都很好奇,这位疑似老板的退赛选手究竟钓了有多少鱼。

就这么一会儿,这些人也都围了过来。

“散开点,散开点,挤这么密,不拍掉下水啊!”

在裁判的呵斥下,这些人也缓缓散开,但耳目依然停留在称重的裁判身上。

只余留下拍照的摄影师和记者莱拉。

裁判也不墨迹,三下五除二的称完,大喊出了众人关心的数字。

“68.8斤!”

虽然从冰面上摆放着的鱼上,就能估算出大概的重量,但真当成绩出来时,也引起了一阵惊呼声。

“我靠,这个重量已经快进入第一梯队了吧!”

“应该够前十名了。”

“我看有点悬。”

“如果不弃赛,估计第一了,我看这些竞钓界的高手也也不过如此嘛,连业余的爱好者也比不上。”

听了这些言论,部分排名前列的高手面色如常,运气本来就是钓鱼比赛的一部分。

野钓的时候,管你是不是高手,空军一样是常态。

但也有不服气的在嘀咕其完全是靠熟悉鱼情,还有饵料的缘故,才取得了优势。

哈族记者莱拉凑在记录员身前,问道:“这个成绩如何?”

“这会儿刚好第十,但还有二十来个选手的鱼获没称,还有悬念。”

闻言,莱拉不由有点紧张,这要连前十都没进,新闻的话题性都要少一大截。

跟随裁判员的脚步,莱拉也看到了剩下选手的战果。

大多数鱼获明显不够,但也有两个有威胁性的,这让莱拉心里不由一咯噔。

“68.6斤。”

第一个有威胁的选手出来,莱拉松了口气,但第二个成绩一出来就让她略感郁闷。

“69.3斤。”

就多了0.5斤。

“中午那些小白条都快接近两斤了,不拿去烫火锅,名次绝对有了。”

显然,不止莱拉注意到了,其余人也注意到郭阳的小白条不见了。

甚至连钓手都没在湖区出现了。

……

次日,去往青河的路上。

郭阳一路都在沉睡,实则一直在种子商店里忙着测试培育各种蚯蚓品种。

这种状态,从昨天晚上就开始了。

对于蚯蚓,郭阳原本不太熟,但和徐学农沟通了一番后,才知道天敌中心竟然有这方面的人才。

顿时就可郭阳输出了不少的资料。????我国的陆栖蚯蚓包含亚种已记录的大概有300余种,其中药用蚯蚓9种。

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就连青藏地区也有特有的蚯蚓品种。

而在西北地区,共计有17种主要蚯蚓品种。

蚯蚓对土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后世的一号文件上,也明确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违法行为。

蚯蚓粪也被称作是有机肥之王。

蚯蚓养殖和有机肥制作不仅能应用于农业生产,也能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甚至也可以成为生物防治的手段。

其潜在价值极高。

不过国内这时候的蚯蚓养殖少,即使有,也是用作钓鱼和药材,蚯蚓粪只是作为一种副产物。

经过天敌中心和郭阳一个晚上的总结讨论,总结了几个培育的要点。

天敌中心提出的抗逆性强、耐低温干旱的新品种。

这是规模化饲养的前提。

不然以西北气候干冷、蒸发大的特点,蚯蚓的成活和繁殖率都会低得令人发指。

天敌中心考虑的是成活率,而郭阳则更在意其经济价值。

能开挂,自然是培育的越高级越好,而且郭阳想的也不只是西北,全国其它地区也在他的远期计划中。

毕竟养殖场全国都有,有机肥的销售也是遍布全国。

生物肥料,

土壤改良,

生物防治,

废弃物处理,

再加上天敌中心提的抗逆性。

这就是郭阳暂时定下的几个培育方向。

而仅靠昨天收集到的蚯蚓,他就已经筛选出了一两个有能满足生物肥料和土壤改良的品种。

生物肥料特性的要求,简单说就是要蚯蚓能吃又能排,排放的蚯蚓粪还要品质高,营养素越多越好。

而土壤改良则是要求蚯蚓活性高,好动,能在土壤中尽可能多的创造微小通道,增加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

事实上,除了抗逆性,另外四条特性都是相辅相成的。

不过种子商店的培育有侧重性,想集齐多条特性于一体,还有点难度。

郭阳估计只有回酒泉了,凭借丰富的种质资源才能完成最后的培育。

越野车沿着216国道穿过茫茫戈壁。

相比阿魏戈壁,这一片戈壁要远大得多,如果要有一个比较对象,大概和瓜州的风电场面积相当。

自然条件也相差不大,碎石遍地,是捡石和自驾游的好地方,但不适合发展农业。

然而,这一片依然是阿勒泰牧民的冬牧场。

戈壁上冬天浅薄的干草帮助游牧的牧民度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当越野车穿过戈壁,越过丘陵,便能看到阿魏戈壁的身影。

这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平坦之地,土层也相对深厚。

唯一的制约便只有水,而当引水的隧道穿过喀旦逊套山后,这里便成了新的沃野之地。

喀拉通克镇是阿魏戈壁北边的一个小镇,源自于喀拉通克铜镍矿。

该企业成立于1978年,是疆省首个大型有色金属企业。

一直以来,都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也是污染大户。

不过早在嘉禾成立青禾农业之前,喀拉通克就开始了污染治理。

当郭阳穿越喀拉通克时,一起矿山废弃物堆积的山坡上,还有一些枯黄了的杂草。

看到这,郭阳又联想到了蚯蚓。

蚯蚓是修复被重金属废弃物污染的土壤以及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

说白了,重金属也能作为有机物质被蚯蚓吃掉。

那能不能强化一下这方面的功能?

郭阳觉得可以试上一试。

在阿魏戈壁的边缘,映入眼帘的则是一排排的白杨树。

虽积雪未化,但白杨树已冒出了嫩芽。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而在白杨树的后方,就变成了大片硕果累累的沙棘林,过了沙棘林,才是青禾的牧草种植区域。

层层防护让阿魏戈壁的中部和南部农业核心区远离污染源。

其中离引水渠最近的30万亩土地被分给了当地游牧的牧民,其余则是青禾农业的地盘。

不时还能看到农机翻地的身影。

牧民定居的地方也在这两年凭空拔起了一座小镇:阿格达拉镇。

在小镇上,郭阳也见到了等候多时的王宽等人。

王宽等在车门旁,等郭阳一下车,就过来说道:“老板,一路过来辛苦了,先去吃饭,早上才现杀的羊。”

“行啊!”

坐在有暖气的屋子里,一边涮着羊肉,一边聊着工作。

想起一路走来看到的景象,郭阳问道:“今年怎么这么早就春耕了?”

“一年一熟的效益太低了。”王宽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笑道:“今年想试试能不能多种一季。”

“这不可能。”郭阳挑了挑眉,“气候条件达不到。”

“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王宽说道:“我们计划的是在小麦和大豆之后再种一季饲用油菜。”

“饲用油菜?”

郭阳细品了一下,似乎还真有点可行度。

如果是收油菜籽,各方面条件都达不到,但饲用油菜不同,不需要它结籽,只要能饲养牲畜就行。

“那为什么不种青贮玉米呢,天玉8号不正好合适吗?”

“也担心失败。”王宽沉吟道:“油菜还能有个油菜苔的额外收入,失败了还田也是很好的绿肥。”

郭阳夹了一满筷羊肉,涮上一层油辣椒,美美的吃了一口。

“你们这想法不错。”

阿魏戈壁有两百多万亩土地,从最开始的全是牧草,但如今的粮经牧,产业结构一直在调整。

取得的成效也是极为不错的。

稳定为集团供应了牛羊肉、有机杂粮、有机面粉、有机土豆粉、有机葵籽油等等优质产品。

可以说,除了蔬菜,嘉禾超市的大部分常见生鲜这里都能供应。

如果能再在小麦和大豆之后补种一季饲用油菜,牛羊的存栏量还可以在上一层台阶。

对这种技术钻研精神,郭阳是极为认同的。

王宽等人也放平了心态,聊起了更多工作。

畜牧之外,林业也成了青禾的一大亮点,青河政府也比酒泉更为重视沙棘产业。

在青禾的项目落地之前,这里的沙棘就已小具规模。

如今,阿魏戈壁周边的丘陵和山地也逐渐种上了沙棘,基本都是嘉禾的品种。

另外,阿魏戈壁还是全王最为重要的原料之地,苦橐草、冰狼草等多种植物也种在这人烟稀少之地。

“不同意,我自己的地就要自己种!”

“我的地自己都种不好,给别人咋能种好呢?”

遥想两三年之前,刚分到地的移民努斯甫·热依扎别克,思想上也是这样转不过弯来。

而现如今,他不但不拒绝土地流转,反而还带头做起了工作。

这半年来,外出务工的机会少了,不少年轻人也因此回到了村里,想种地,却发现自家的地别人在种。

努斯甫的侄子阿布拉姆就是这种情况。

“来来来,咱们算一笔账。”

说着,努斯甫就拿了块石子在地上画起了圈圈。

“你家一共不到20亩地,种牧草一亩地只能赚200多元,一年不到5000元,但是得投入多少成本呢?

就算这样,你家冬天牛羊的饲料也没法解决,而流转给嘉禾,一亩地如今流转费涨到了300元,

20亩地6000多元前期就赚到手了,后期在地里务工,一天也能挣一百元。

一个月最少也是三千元,两份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阿布拉姆就这样被说服了。

因为年轻,青禾农场也缺人,他还被镇上的扶贫干部拉着去学了拖拉机。

不到一个月,就领到了一份长期又稳定的拖拉机手工作。

当他正愉快的翻地时,却突然被叫停,来到路边时,只见公司的领导层都围在一个年轻人身旁。

当看清走下拖拉机的是阿布拉姆后,王宽就一切都明了了。

指着其身后犁得歪歪扭扭的土地,详细介绍了有关阿布拉姆的故事。

郭阳看了看阿布拉姆有些潮红的脸庞,愉悦的笑了。

“这是又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了一份贡献,下回得找领导邀功去。”

凿洞穿山 节水滴灌 土地流转 有机农业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如今的阿魏戈壁水草丰美,阡陌纵横,缺水的景况不复存在。

青禾县委侯振鹏匆匆的赶到阿格达拉镇。

“郭总已经走了?”

“昨晚连夜走的,这会儿应该已经在总部办公了。”

侯振鹏直呼失策了,昨天得到消息,就该第一时间过来的,农业确实没有开矿赚钱。

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稳定大于一切,农牧业能解决的就业人口不比开矿少。

而且青河即使有矿,也要有人来开啊!

喀拉通克铜镍矿不是青河的,那是富蕴xian的。

金融危机爆发后,喀拉通克公司直接上马了第三次节能减排项目,增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

侯振鹏羡慕的眼睛发直。

一座矿山就能安排几十个人去栽树,简单粗暴的解决了就业问题。

青河没这么大的工矿企业,但还好有个大型农业企业,能拉一下全县就业。

可刚想找老板谈谈心,聊聊政策补贴,虽然不多,好歹也是县里的一份心意。

可他就这么跑了。

侯振鹏站在引水渠渠首的小山坡上,眺望着蓝天白云下一望无垠的农田,感慨他这是遇上了好时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