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三百二十六章 也是托了老美的福

“没有。”

说这话的时候季林川一脸坦荡,换句话来说就是很光棍。

郭阳挑了挑眉,“什么原因?嘉禾的品质还是可以的吧!”

季林川想了想,说:“麻公司一期轧厂才投产不久,各方面都还没理顺,国内的品牌又鱼龙混杂,基础不牢,现在走品牌路线,最后反而可能自食其果。

品牌建设的根基是产品质量,所以必须严抓质量,从源头抓起,优化种子,做好种植管理,统一运输,在各环节都注重细节,严格控制。

而目前,我们只在种子和种植管理上具备优势,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还有一段路要走。”

麻公司只成立了一两年时间,最初做的还是贸易那一套,直到近一年才开始涉足加工,季林川自认为能做到目前的程度已经算尽心尽力了。

郭阳也没过多为难,他对加工也是一知半解。

“疆省现在有多少品牌?”

“较为知名的有17个,比如锦牌、银力、新农、叶尔羌、沙枣、凯欣等等,不知名的就更多了,只是建设兵团就有10个植师,117个植团场,另外,还有地方企的品牌。

所以,国内并不缺少品牌。”

季林川不慌不忙的介绍了下疆省品牌的数量。

“但要说这些品牌有多好,那也不一定,国内中高端原的自给率才刚到30%,还有70%都要依靠从美澳进口。

嘉禾如果要做品牌,我认为从一开始就要瞄准中高端市场,和澳美竞争。”

不知怎的,一想到和澳美竞争,郭阳想到的就是制裁。

这一次只怕制裁会来得更早,但这也是产业升级必然要经历的一步。

如何去解决,郭阳也想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来自国外的制裁?”

“国内的产量尚不能自足,每年还需要进口一百多万吨,怎么会有制裁?”

当他提出这一问题时,众人都迟疑了片刻,实在是想不到制裁疆省的理由。

郭阳说道:“以前人工成本低,国主要靠人工采摘,品质也好,靠着物美价廉的优势在出口市场很受欢迎,但其实量不大,对欧美市场冲击不大。

如今,国内人工成本虽然提高了,但机采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产量也大幅提高,只是机采污染籽导致皮品质受损,所以还给欧美留了中高端这一块肥肉。

但我认为这种局势不会长久,巨大的生存压力也会逼着国内企、官方共同去推动供给侧改革。

这就将必然要从欧美掌控的中高端原抢食。所以,贸易制裁是将来一定会面临的问题。”

众人很快认识到这种担忧还真有可能,饭碗就这么大,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自然会打起来。

“那还不要做中高端?”

“做肯定要做,我们的品质可以不输美和澳,中高端一吨可要多出好几百元的利润。”

“制裁怎么办?”

“活人还会被尿憋死?肯定会有办法。”

季林川也在快速思考。

疆省的产业链条大致为:原料基地—生产加工—纺纱织布—市场销售—出口创汇。

这一整套在疆省都成熟了。

由此也形成了几大产业聚集区域,尤为出名的是北疆的石河子,南疆的阿克苏。

石河子的银力牌也是国际上知名的品牌,和彪马牌美虽然依然有差距,但季林川认为这种差距固然存在,但也有偏见的原因。

等再过几年,石河子的银力说不定真能和老美的彪马掰掰手腕。

想了一会儿,季林川开口道:“确实有被贸易针对的风险,但仅因为这我们就不去做了吗?”

他这话吸引了全场注意力。

季林川说:“低品级和高品级的利润相差有多大,就不用我再赘述了吧?

而天20和天杂1号都是优质种,相当于地基打好了一半,只要精细打磨一下加工工艺,高品级的产出比例甚至有望达到90%。

利润是极为可观的,到那时,整个麻公司也才算是真的盘活了。”

有人说道:“可出口市场才是高端的大头,话语权不在我们这儿。”

“国内也不缺服装品牌。”

“但溢价最高的服装品牌企业都在国外。”说话的是麻公司的生产经理潘端行。

“国内一些知名服装企业也更愿意使用进口。”

“抢回来就是。”

郭阳看了几人一眼,又拍了拍桌子,“好了,开会不是让你们来吵架的。”

等安静了下来,他才说道:“既然要做品牌,那嘉禾瞄准的肯定是高端,再说了,制裁只是我的一个猜测,还不一定发生,怎么能畏手畏脚?”

季林川撇了撇嘴,说制裁的是你,说畏手畏脚的也是你,合着好耐话都被你说了是吧!

“季总。”

季林川一激灵,以为自己的小心思被发现了。

郭阳才不知道这些,他说:“你和产业下游的企业接触多吗?”

季林川沉吟道:“和纺织企业的接触会多一些。”

“那服装企业呢?”

季林川摇了摇头。

郭阳又问:“其他人呢,有多少人曾经和服装企业有过密切接触?”

话虽然是对众多员工说的,但郭阳目光却盯着潘端行看了又看。

“没有。”

“没有。”

潘端行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郭阳想了想,道:“似乎育种和种植环节也没有和终端的品牌打过交道。”

麻公司的人都不说话,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季林川也眉头紧锁。

郭阳注意到了这一切,“你们是不是认为有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打交道就够了?”

有人下意识的点了头,然后又突然发觉其余人都没动静,也就同样不吭声了。

“看来是了。”郭阳长叹一声,“但现在是需求决定市场,我们连需求都不知道,又怎么去争夺市场?”

季林川琢磨出了点意思。

“老板,你的意思是麻公司也要和下游的服装品牌进行沟通。”

“这只是其中一个点。”事到如今,郭阳对麻公司的水平也大致摸明白了一些。

公司里有专业人才,但郭阳称之为半灌水水平也并没有说错,加工上还差得比较远。

郭阳说:“我原本是想投入更多资金,打通产业上下游链条,现在来看即使有钱,也做不到这一点。”

季林川没有否认,他也在纺行业干了多年,整个产业都是如此,一环扣一环,种子企业和农,农和轧厂,轧厂和纺织企业,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甚少有跳过中间环节的。

即使有企业布局了从种植到服装的产业链条,也不会说种子和服装上做沟通。

而嘉禾在育种和种植上是强项,轧上也有了基础,但纺织和服装却极其薄弱。

且从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纺织企业就不太好过,首先是一直就有的内外价差问题,滑准税也更多的是保护农;

其次是饱受诟病的行业高污染和不环保问题,国家淘汰低层次产品和企业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强烈。

嘉禾这时进入纺织业就相当于49年入**,所幸老板也没进入纺织业的想法。

不然可咋整?吵一架啊,季林川自认为没这种本事。

按他的想法,想整合产业链,也只有国家组织能做到。

“话题又要回到嘉禾要做的品牌。”郭阳问道:“嘉禾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种子。”有人抢答道。

郭阳点头,“所以要通过种子做文章。”

许多人不明所以。

天20和天杂1号是优秀,但能提高产量和品质已经是了不得的成绩,还能玩出来呀!

与会的众人都静静听着。

“我打算让麻公司牵头成立一个产业联盟,成立自己的品牌,打通从种植到终端的服装品牌的产业链,面料标牌上标注品牌。

这个产业联盟包括‘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企业。

通俗的说,就是需求方就生产什么,种子企业提供什么,科研单位就研制什么。”

季林川并不意外老板的这个想法,事实上,与会的人大多数都猜到了他的想法。

想了想,季林川说道:“也有问题,比如有的团场或者说有的田,往往不止天20一个品种。”

郭阳笑道:“产业联盟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品种混杂。”

这话一出,立马就有人附和。

“品种混杂一直是轧厂皮高等级原比例提不上去的原因。”

“对,收的时候必须得把的品种分开。”

郭阳咳了两下,说:“不仅如此,联盟还要确定高品质品种、种子、加工技术规程、原等标准,以及建立品牌品种、生产、加工、纺织、服装、家纺等基地,最终目的是为需求方持续提供超越澳美的高品质,并且,联盟不仅局限于疆省。”

季川讶然道:“天禾种业已经进入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产区了?”“还没有,但这是迟早的事。”

郭阳沉吟道:“嘉禾毕竟不是官方,唯一核心的纽带也只有种子,每一份愿意加入我们的力量都要珍惜。”

季林川也说道:“的确,品牌打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现在逐渐进入了机采时代,天20在这方面有优势,配套的采机也是优势。”

“那就是有信心了?”郭阳问。

“有。”季林川道:“还是那句话,品牌建设的根基种子和种植管理,这两样有了,对下游企业应该有吸引力,现在要做的就是联系他们,达成合作。”

郭阳很满意季林川态度的转变,一开始时,这位还有疑虑,但主要是担忧嘉禾想进入纺织和服装产业。

然而,郭阳品牌建设的路径是产业联盟,虽然同样有难度,但有迹可循。

季林川的信心来自于种子,以及嘉禾的育种能力。

郭阳同样如此。

国内产业薄弱环节是机械化,尤其是机采,这也是价内外差的主要原因。

但这一短处在未来几年将慢慢补上,加工工艺也相差不大,相当于链上的企业差不多是同一水平。

这时候,原料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这就回到了嘉禾的优势。

随着时间推移,品牌优势就会越明显。

郭阳沉吟道:“在终端的服饰和家纺品牌上,蔚来田间有资源可以提供,后续就需要一家家去谈。”

“这是自然。”季林川已经做好了准备。

生产经理潘端行想到刚才自己的发言,心有余悸,赶紧出声说道:“纺织企业上,我等会儿就可以和雅戈尔、华孚等大型纺企联系。”

“团场企业应该也有兴趣。”

“哎,地方政府要不要拉进来?”

“那科研单位是不是也得要?”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了起来,积极争取在老板面前留个好印象。

郭阳也不能说完全不在乎。

产业联盟如果做成了,好处是明显的,即使以后国家也要做类似的联盟,也并不冲突。

嘉禾主要针对高端市场,同时也是为了稳固和扩大种的销售市场。

会议开了将近一天,才确立了大概的框架。

联盟的名字定名为嘉禾产业联盟,简称jcia,jcia也是的品牌名。

原本的采购部也改名为收购质量部,负责相应的基地业务管理,品牌的建设与维护等等,部门经理冯月宁。

开完会后,郭阳又与麻公司的管理层一起在酒桌上加深了下感情。

也对这个公司的人员构成有了更深了解。

除了总经理季林川,生产部潘端行,国际贸易部狄珊,信息部彭子逸等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他都记了一下。

还有个市场部的经理赵瑞宁留守疆省,负责今年的籽收购。

总得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新的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收购籽,然后加工成皮,再销售给纺织企业。

公司的驻地在阿克苏地区的阿拉尔。

这里也是南疆的集聚中心之一,丰凯其中一个采机基地也建在这里。

阿拉尔距离酒泉还是有点距离,第二天,除了收购质量部的经理冯月宁,其余人组团赶回了阿拉尔。

郭阳则带着冯月宁和祁子文对接了下,同时还给她介绍了曲升、苗兰春、纪卓文等人,方便她联系下游的品牌。

冯月宁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一头干练的短发,接到任务后就立马投入到了各种对接中去。

她首先联系上了有过合作的华孚纺织阿克苏公司,这家公司与才上市的华孚时尚背后是同一家控股公司。

华孚时尚也是a股首家色纺行业上市公司,是全球较大的新型纱线供应商和制造商,‘华孚牌’色纺纱也是国际品牌,在全球的市占率也名列前茅。

其客户包括h&m、zara、polorl、gap、uniqlo等国际品牌以及森马、李宁、七匹狼等国内品牌。

同时,华孚时尚在产业链上游也布局有种植基地,基地也在阿克苏,对天20的产量、种植模式、品质等一系列表现都极为满意。

当嘉禾提出建立产业联盟时,华孚时尚直接答应了下来。

一是嘉禾承诺不会进入纺织业,这就意味着嘉禾只是华孚的原料供应商,二是华孚在优质种上也有需求。

一个赚纺织业的钱,一个赚种业的钱,双方的合作是互惠互利,一拍即合。

初步达成意向后,华孚时尚也去拉人。

冯月宁也没闲着,通过河西乳业与羽毛球国家队等的合作资源,冯月宁联系上了安踏。

通过惠农网,联系上了博洋家纺,随后又陆续接触到了鸿星尔克、匹克、海澜之家等诸多品牌。

这些企业也一直对高品质有需求,如鸿星尔克等企业还是国产的忠实客户。

某些高端产品也亟需量身定制的,甚至能往最上游的品种进行追溯。

所以,对于jcia,大多数品牌企业至少是愿意了解一二的,不会直接将人拒之门外。

对于嘉禾所说的根据需求定制种,不少品牌都以为是吹牛。

但也有企业愿意尝试。

当郭阳再一次在总部碰到冯月宁时,已经是12月份,对方一副脚步匆忙的样子。

“冯经理,谈妥几家企业了?”

冯月宁恍惚间听到有人在叫自己,扭头看了下,才看到了西装革履的郭阳。

“老板。”

冯月宁往回走了两步,笑道:“七匹狼、安踏、鸿星尔克、匹克,这四家有意向试一试,但意愿不强。”

“其它的呢?”

“交谈了后,都表示还要考虑,连尝试的机会都不愿意给。”冯月宁说道,她心里没多少沮丧,一家种企,一家纺企,份量其实不太够,还好嘉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多。

“能谈下这四家,还要多亏了方晓章总、叶总以及闽省政府做中间人。”

郭阳讶然,“怎么扯上了他们?”

冯月宁笑了笑,“同意和我们合作的都是闽省企业啊,厦门的鸿星尔克和七匹狼,泉州的匹克,晋江的安踏,嘉禾生化在那边的关系挺硬!”

郭阳愣了愣,“你说的叶总是?”

“卓越新能的叶活动啊!”冯月宁笑了笑,“厦门的两家都是他帮忙拿下的,打开了突破口。”

“噢,好。”郭阳说道:“进度不错,接下来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冯月宁点头,“我这次来就是去找毕院长的。”

“他和严群刚去玉米种子加工车间了,你先打个电话问问。”

打发了冯月宁,郭阳脑海里还在想着叶活动,让他低调点,结果这厮突然搞这一出。

不过他又是怎么和方晓章搭上关系的?

还真是江湖草莽,见洞就钻,不过在‘九百元行动’的合作中,双方挺有默契,也达成了目的。

就在前不久,有关部门就正式下达了有关免征生物柴油消费税的意见。

可能也正是这份意见的出台,让参与了此次行动的叶活动不遗余力。

冯月宁这次找对了人。

回过神来,郭阳继续往前走,这是嘉禾粮油所在的楼层,同一层的还有嘉禾国际,两间公司刚好在电梯间的一左一右。

没一会儿,郭阳就敲响了陈燕秋办公室的门。

“进。”

郭阳推门而入,俊朗丰益的陈燕秋恰好抬起了头。

“老板,刚才想着来找你汇报工作呢!”

“听说你回来了,我也是呆不住,这不,立马就过来看看。”郭阳笑道,一屁股坐在了松软的沙发上,“今年海外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陈燕秋作势要起身泡茶,郭阳挥了挥手,“不用,我自己来,你看你,回来连杯茶都没人给你泡。”

“人都派出去了。”

陈燕秋没在这种事上过多纠结,说起了工作,“金融危机影响还是很大,欧美日韩各国的消费都不景气。

好在老美这两年谷物、、牧草生产出了大篓子,国内的玉米和牧草在日韩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岛国的伊藤忠、丸红、三井物产,南韩的希杰再次加大了在国内的玉米和牧草采购,

今年日韩在玉米和牧草上给嘉禾一共贡献了接近三百亿的营收!”

这几乎占了集团去年营业收入的五分之一,嘉禾今年的增长虽然很快,但这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郭阳沉吟道:“难怪近期岛国的粮商在国内动作频频,接连发起了参股、收购、兼并。”

陈燕秋也很警惕,“这是岛国政府支持的,毕竟涉及到粮食安全,所以丸红、伊藤忠等岛国粮商发展速度很快,丸红的大豆和谷物营销量超过了4000万吨。”

郭阳心算了下,“比嘉禾还高?”

“是的,这还是在嘉禾分散了对岛国企业出售玉米的情况下的数据,主要是丸红与巴西一家本土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后,其贸易量就大涨。”陈燕秋说道。

“其它市场呢?”

“靠着价格优势,我们拿下了墨西哥和埃及最大的玉米市场份额。”

“国内玉米有成本优势了?”郭阳瞪大了眼,这是什么虎狼之词,一直以来,国内的谷物生产成本都是要高于南北美洲的。

陈燕秋笑了笑,“也是托了老美的福。”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