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三百八十一章 蚯蚓粪引起的关注

有一段时间没来酒泉总部,莫从伟只感觉这里的变化好大。

从飞机上俯瞰,枝繁叶茂的沙棘和红麻林点缀了城市戈壁。

美轮美奂,游人如织。

直到见到老板时,他才从沉醉中回过神来,并谈起了戈壁改造的壮举,这果然切中了老板的痛点,让其开怀大笑。

没人不喜欢拍马屁。

郭阳也不能免俗,对他来说,改造环境带来的成就感更甚。

当初可是有不少人认为嘉禾在做傻事。

现如今的结果,肯定让不少等着看戏的人失望,也让更多人震撼。

寒暄了一阵,才说回正事。

莫从伟听了郭阳的述求后,迟疑道:“团队里没人接触过公务机,可能不好下手,甚至有可能完全摸不到门槛。”

“先试试看,实在不行,检查一下机上程序有没有留后门什么的。”

郭阳想了想,又拿出一本资料书,这是他最近利用种子商店解析出来的资料。

当然,这只是很小一部分。

“这有本资料,我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研究一下,然后检修。”

这也是障人耳目的措施。

实际的改造还是会利用种子商店的强化功能,对飞机整体进行优化。

莫从伟接过这本资料书,还不知道其隐含的价值。

“另外,无人机的研发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现在成本已经彻底降下来了。”

莫从伟依然是那么黑,仿佛白不回去了似的,也许和他经常跑现场有关。

至于另一位大疆的汪涛,更多的是向管理方向进行了转型。

这一位是加班狂人,原时空的大疆也是出了名的卷,一般人干三四年时间,身体就垮了,说是带着棺材板上班也不为过。

员工入职的时候都想着只要钱给够干啥,等天天卷到死的时候发现钱还是慢慢挣为好。

如今的大疆虽然归属嘉禾,但还有近一半股份在汪涛手里。

日趋演变之下,大疆也快形成了默认的加班文化。

在这种压力之下,丰凯的植保无人机部门,也开启了内卷。

如果没有挂,内卷也许是保持竞争优势最好的办法。

此外,这一世的大疆和前世还有一点不同,股东更少,除了嘉禾外,就没有其它资本参与过融资。

而且,丰凯掌握的植保无人机技术,一直是领先大疆的。

想了好一会儿,莫从伟连着喝了三杯茶后,郭阳才说道:“我想让丰凯对无人机做些军事上的研发。”

“咳咳……”

莫从伟被茶水呛住了,眼神里藏不住的惊讶,卧艹,这是想卖军火吗!

“技术上应该不难吧?”

莫从伟缓了一会儿,说:“难是不难,就是……”

“不在国内改装。”郭阳沉吟道:“但可能要生产一批便于改装的出口到非洲,从侦查分析,到对地面的精准打击,可能都需要考虑。”

莫从伟轻蹙眉头,“以后可能会不会有国际风险。”

郭阳以为他说的是制裁,“有些东西是避免不了的,先私下里研究一下吧。”

想要在海外发展,尤其是保护在非洲的利益,一点点军事保护力量,郭阳认为还是需要的。

至于以后被制裁,反正都会被制裁,不如一开始就放开手脚。

把这个任务交给莫从伟,郭阳也放心,其性格更为内敛,没有汪涛那么强势。

经营公司可能比不上汪涛,但是自己人,可靠,出身哈工大,技术上也没得说。

莫从伟同意了下来。

郭阳说:“那就这样,这半个月就先研究下庞巴迪,也不用急,下班时间可以带着人多去逛逛。”

“好。”

莫从伟走后,郭阳又问了问关程到哪里了,结果得知这厮还在疆省的地里做测试。

算了,郭阳干脆让他先忙,暂时别回来了。

反正他也不打算再在农机上投入自然能量。

接下来几天,莫从伟带着团队啃起了资料,那股狠劲让郭阳侧目,仿佛看到了大厂的工作节奏有多快。

他不忍心这样。

毕竟只是做个样子。

于是,周末两天,他强行让莫从伟等人休息,还安排了两辆车给他们,可以在周边自驾游玩。

周五下班前,莫从伟一脸纠结的出现在了郭阳面前。

“老板,资料有点啃不动,庞巴迪检修还一头雾水,这时候怎么能休息呢?现在就是要靠时间慢慢磨,总能磨出点东西来。”

“兴许休息两天,换个脑子能更快进入状态呢!”

郭阳笑眯眯的说道:“还是说,你们要我陪着,才肯出去休息?”

“……”

莫从伟就没见过这样的老板,不,听都没听说过,老板强制不让员工义务加班,这说出去谁信啊!

当他把这个消息告知跟随而来的团队后,几对顶着黑眼圈的双眼有些懵懂。

反应过来后,却爆发了一阵欢呼。

“周末打球去吧,一直想去集团的篮球馆打球,都没有机会。”“打球有什么意思,当然是去自驾游,大漠、戈壁、草原……这在鹏城哪能见到!”

“就是,回鹏城也能打球。”

“你认为回去了,有时间让我们打球吗?”

“一天打球,一天自驾呗。”

周末两天,一群人玩嗨了,乃至于上班后出现了节后综合症,兴奋劲还没过,但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一群人长期都窝在机舱里。

郭阳也忙了起来,处理一些决策性工作。

至于日常事务,他慢慢的将琐事转移给祁子文处理,其它时间,都用在日常的调研上。

主要也是在河西走廊一带打转。

制种、种植、果蔬……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各大基地的土壤,在日积月累之下,愈发肥沃疏松。

无错版本在6x9x书x吧读!6x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读

就连嘉禾以外的土地,也在逐渐好转,盐碱地等低产田变得少见。

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休耕轮作,轮作苜蓿等绿肥肥了土,休耕节约了水,让一切都向好。

但还有个东西不能忽视:被抢疯了的蚯蚓有机肥。

不只是嘉禾内部在争抢,声名甚至在外界也如雷贯耳。

这一天,郭阳来到了玉门黄营国营农场。

一望无垠的食葵田,阵阵微风吹过,一朵朵黄色的盘随风摇摆。

这座在盐碱滩上建立起的农场,经过持续三年的改革后,脱碱的土地越来越多。

在这里,郭阳见到了亚盛农垦的董事长马鹏,以及黄营农场的书记刘荣。

农田里,郭阳抓起了一把土,颗粒分明,看不到盐渍的痕迹。

“这土壤可以啊!”

刘荣同样蹲了下来,同样抓了一把土。

“和嘉禾一比差远了,场里合计了一下,最好能继续提高种地的收益,这样才能让休耕可持续性进行。”

“所以,才想着引进蚯蚓有机肥,也不白要,按市场价卖给我们就行,但,嘿,几次要货,都没有,这才趁着张书记来了,就赶紧提了这事。”

马鹏笑道:“郭总,你看,这三年,亚盛在竭力配合嘉禾休耕轮作,效益一直没提起来,股价不振,投资者一直在埋怨亚盛瞎折腾。

这事吧,也希望嘉禾支持。”

起初,马鹏是不想为一蚯蚓粪的事麻烦郭阳,毕竟人情越用越少。

但在实地了解后,嘉禾在河西走廊、黄土高原的多处基地里,蚯蚓有机肥的效果都惊人。

土壤大幅改善,作物产量提升,产品品质极佳……

嘉禾这公司有点邪门,在农业上拿出什么好产品,似乎都不会让人怀疑。

如果亚盛旗下的农场都能用上蚯蚓有机肥,能带来的效益难以估量。

“行啊,刘总,能说出市场价购买,这事我就揽下了。”

刘荣拍着胸口说道:“只要嘉禾愿意卖,价钱好商量,货到付款,保证不拖欠。”

“可以啊,刘总,看来这两年荷包肥了不少。”

刘荣嘿嘿直笑。

亚盛农垦是休耕的牺牲者,耕作的土地大幅减少,轮作的收益短期内弥补不了总体损失,自然业绩不好看。

但底层农场职工的收益更有保障,一是休耕节水的补贴,二是单产增幅比较大。

比如黄营农场,占地45万亩,耕地10.8万亩,但原来都是程度不一的盐碱地。

这几年无论是种苜禾1号,还是休耕节水,都让耕地情况大幅改善。

比原来年年欠收好多了。

而亚盛集团,也只待一个厚积薄发的机会。

单从眼前的食葵地长势来看,这一天不远了。

黄营农场主营作物是食葵、茴香和苜蓿,郭阳不担心农场职工付不出钱。

“蚯蚓有机肥的产能确实不太够,用在一般作物上也。”

郭阳想了会儿,看向马鹏,说:“不过亚盛的牛羊粪资源丰富,嘉禾可以和亚盛合作建蚯蚓养殖场,生产黑蚯蚓和有机肥。”

马鹏欣然同意。

亚盛集团已经接手了两百多万亩的鱼儿红牧场,苜禾农牧也参与了鱼儿红的草场治理。

和嘉禾合作建蚯蚓养殖场,是他计划中最好的解决方案。

对嘉禾也是好事,扩大了原料来源和产能,除了鱼儿红牧场,亚盛各个农场也都不缺放牧的草地。

除了有机肥之外,郭阳也和马鹏又聊了些其它方面的合作,强化了下关系。

在亚盛之后,可能是消息传了出去,山丹军马场也找了上来,同样达成了合作。

这之后,蚯蚓有机肥的潜力被更多人发掘。

据说,在兰市等高原夏菜区,蚯蚓有机肥也极其抢手,但除了部分有机蔬菜基地,其它人也拿不到货。

蚯蚓的产能严重不足!

与此同时,莫从伟等人对庞巴迪的改造也进入了尾声,效果依然不太理想。

用他们的话说,改了等于没改。

但郭阳在几人离去前,悄无声息的完成了优化,主打一个安全。

在即将出国前,郭阳又得到了一则消息,印度第一季甘蔗丰收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