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后宫香玉传 > 玉生香(二十七)

后宫香玉传 玉生香(二十七)

作者:琉璃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9:10:12 来源:小说旗

哀离失怙德何报,天上人间两陌路

死生契阔各凄凉,恸到无声更断肠

雍正九年九月己丑,孝敬皇后崩。

翊坤宫内外到处是银装素裹,哀悼乌拉那拉氏的殡天。

素色宫殿,黑夜中略加冷清,惨白月儿躲藏在屋檐后,若隐若现,如倾诉哀叹这悲伤。

金丝楠木梓宫奉安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门外右旁。首亲王讫骑都尉,公主、福晋、命妇咸集。世祖率众成服,初祭、大祭、绎祭、月祭、百日等祭,与大丧礼同。

雍正帝非常悲痛,肝胆欲裂泣声说:“皇后自垂髫之年,奉父皇之命,在我当亲王的时候,便嫁给我了。婚后四十余年,夫妻感情相融,她为人极好,孝顺恭敬,四十年如—日。”

虽然刚刚大病初愈,身体虚弱,要亲临合殓,大臣们怕他触景增悲,非摄养所宜,纷纷谏止,雍正帝只好服从。

次日,弘历朝夕侍。及大渐,废餐辍寐。至是截发成服,躃踊哀号,水浆不入,近侍感泣。日尚三食,王公大臣二次番哭。停嫁娶,辍音乐,军民摘冠缨,命妇去装饰。

二日,入直官摘冠缨,服缟素。五日颁诏,文武官素服泣迎,入公署三跪九拜,听宣举哀,行礼如初。朝夕哭临三日,服白布,军民男女素服如京师。

出灵那天,先用几十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

此时,皇室官府倾巢而出,走在最前面的是几十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千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几百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

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紫禁到陵地,沿途几万里,第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芦殿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离别的感伤,在轻淡的日暮熹微下寂静空旷,沿途送葬的百姓纷纷欲断魂,哭声恸天,哀声遍野。乌鸦奚落在枯萎朽木枝头叫唤哀怜。紫禁悄声无息,哀伤的挽歌不断四处游荡。

沿途人山人海大有万人空巷之势,虽为才人的我只能被官兵拦截在外,望尘不及的声势浩大场面是难得一见。前呼后拥的皇亲国戚随后哭丧,每人垂头默默往前走,心情像来临之前的天空,阴阴沉沉的,带着些潮湿。

仁厚道德的皇后突然逝去,是这个世间最难以承受的事,想到这儿,我的心放佛被针狠狠刺了一下,若似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捂住心口,却不知这疼的原有。

她的笑容清晰历历在目,雍正帝每夜里浮现那难忘的身影,和蔼亲切的声线,日夜叮嘱寒暄依深余留在心底。

深知要温暖一个男人的心,首先应温暖他的胃。她对于妃嫔宫人厚待无妒忌之心,爱惜天下百姓,对于贫苦家庭乐于行善施助。在这个纷绕的世俗后宫中,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岂不是高深境界。

夜深,雍正帝呆望着书桌上的烛火,思念着往日过去乌拉那拉氏对他如此体贴入微的点点滴滴,在那颤抖摇曳的微微烛光中,仿若看到皇后挑起熄灭的烛芯的模样,想要伸手触摸,但依然是迷幻的人影。

孝敬皇后一去不复返,雍正帝再也听不到耳熟温柔的深情关怀之声,再也看不到她那笑颜如玉的花容了。一切流水消逝,曾日的欢声笑语,秉烛夜谈,换成了如今的独自面对烛光落泪,彼时芳景,乃是虚无一人,无可奈何花落去。

雍正帝对于堆积如山的奏折,也是无心再批阅,心底便会突然涌起一种浅浅的,却让人有些心疼、甚至刹那窒息的悲伤。来回踱步,昏昏醉梦,想从无边的思念脱离出来。

又一阵晚风吹过,是昆明湖的潮汐在低吟,还是圆明园的松涛在呼唤?原来那是千万株大叶杨,看见了萤火虫在它们身边翩翩起舞,舞姿分外轻柔动人。

后宫的宫女们更是念她的好,曾作歌以示纪念,歌曰:“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