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后宫香玉传 > 恋风尘(三十七)

后宫香玉传 恋风尘(三十七)

作者:琉璃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9:10:12 来源:小说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我心里甚是感激,连忙对慕容秦种言谢道:“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不胜受恩感激。”

慕容秦种拱手笑道:“在下失礼,还望姑娘海涵,实然拔刀相助,一点不算什么。”

此时日已西沉,与两位公子在酒馆饮酒畅谈,而后,两人急急的赶城,我送他们上马车,同着冬儿慢慢不行回归。到暖阁时点了灯了,端柔、淑慎都在书房夜课。我还了衣裳,趿着鞋,喝了几杯热茶。坐了一回。和硕和惠公主、桃红出来,同到我房里。我解下腰间的荷包,一只手揣在怀里,剩着一只空袖子悠悠荡荡的,在房里走来走去转圈儿。见了和硕和惠公主、桃红进来,便嘻嘻的笑。

和硕和惠公主嬉笑道:“香玉姐,今日什么事,到此刻才回?”

又凑到我脸上一闻道:“酒气薰薰,一定是哪位府上的贵公子请你的,可曾对其芳以沁心?”

我烟视媚行,脸红耳赤细语道:“我没有去相约于哪家贵府的公子,倒听了雪月班的戏。那班里的相公,足有六七十个,都是生得很好的。遇见一个相好,是从前江南金陵的少爷,算与我有世谊。他请我喝酒,叫了个相公,也是上等的。”

淑慎公主哀声说道:“香玉你去听戏,好似曾闻你对戏曲有极大的深究。不过我还记得那时秋季,与皇阿玛搭个客货船,到过扬州,从水路遂遇见两个戏子船,船上有一戏师,姓吴叫昆生,是苏州人。从前在过秦淮河卞家河房里,教过曲子,我认得她。承她好意,我们搭她的船进乌苏巷。在运河里戏船拥挤,就走了几天。见他们天天的学戏,倒也听会了许多。我们这个船上,有五个孩子,顶好的只有两个:一个小旦叫芳官,年十三岁。他的颜色就像花粉和了胭脂水,匀匀的搓成,一弹就破的。另有一股清气,晕在眉梢眼角里头。唱起戏来,比那画眉、黄鹂的声音还要清脆积分。这已经算个绝色了。更有一个唱闰门旦的叫玉儿,十二岁了。她的好处,真教我说不出来。要将世间的颜色比她,也没有这个颜色。要将古时候的美人比他,我又没有见过古时候的美人。世间的活美人,是再没有这样好的。就是画师画的美人,也画不到这样的神情眉目。她姓杜,或者就是杜丽娘还魂?不然,就是杜兰香下嫁。除了这两上姓杜的,也就没有第三个了。”

我不觉笑起来,对淑慎公主说道:“你这般称赞是不可信的,但你形容这两个人,倒可以移到我今日戏园里所见的那两个身上,倒是一毫不错的,也许放佛我的身世清澈透明,世间既生了两个,怎么还能再生两个出来?断无是理,不必信也。”

和硕和惠公主轻喃一声:“香玉才人说得这样好,天下只怕真没这个人。”

淑慎公主笑了笑,道:“这是你可以见得着的,他们与我同一天到京,此时自然已经进了班子,难道将来不上台唱戏?那时我还亲眼所见,端柔格格才信我这对眼镜,是个宝。不是轻易赞好的。就是一样,这两个相貌好了,脾气恰不好。凭你怎样巴结他,要他一句好言好语也不能。那一个更古怪,天性心比天高,索性不理人,若多问了她几句话,她就气得要哭出来。只怕这种性情到京里来,也没人喜欢。若论相貌,就算京城里有好相公,也总压不下她,恐天下美人也会嫉妒三分呢。”

我心里想到:淑慎公主说这两个人,与她同一天进京。我记忆里似乎好像在哪见过,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要她说的就是我,那一班人却像从江南来的模样。”

便又问道:“你说那个顶好的叫什么名字?”

淑慎公主云淡风轻地笑道:“叫红玉。那个叫芳官。”

我继而问道:“红玉进城那一天穿的什么衣裳?”

淑慎公主回道:“都是蓝白衣衫裙,细白修长的大腿在外。”

我见名字衣衫裙已经对了,又问:“她一人一个车呢,还与人同坐一个车?”

淑慎公主微笑道:“她与芳官、吴昆生同坐一个车,那车围是青布的,骡子是白的。”

我又道:“那吴昆生有多少岁数了?”

“二十多以外,也算是数一数二的美人了。”淑慎公主淡淡说道。

我不禁拍手笑道:“我已见过这两人,你果然赞得不错,真要算绝色了。”

淑慎公主大乐道:“何如,你几时见过的。”

实然心里知道那所说的红玉便是我,为了不想节外生枝,只好乱编造一个谎言来隐瞒了事情的真相。

我就将那日挤了路,见五辆车都是些小戏子,头一辆就是这三个人。那芳官已经好了,那红玉真可说天下无双。

淑慎公主乐得受不得,便又问道:“比京里那些红粉胭脂怎样?”

我笑道:“今日看戏那里,我皆目所未见,那个红玉更为难得,但不知此时在什么班里?”

淑慎公主道:“明日我出去打听,打听着了,我就带你和姐妹们去听她的戏。”

我点头,再要问时,忽见灯光一亮,一个小丫头在门外说道:“桃红总管请姑娘早些睡罢,还有早课呢。”

我只得和淑慎公主、和硕和惠公主起身进暖阁。这一宿就把淑慎公主的话想了又想,又将往昔车中所见模样神情,细细追摹一回,然后睡着。

却说雍正帝正在体贴我心事,只听元禄公公开着风门说道:“了不得了。”倒把雍正帝唬了一跳,问道:“元禄,为何大惊小怪?”

元禄道:“皇上,你看地下已满了一层,这滂沱大的朵子下起来,一夜就有一尺多了。”

雍正帝同元禄到门口看时,果然飘飘洒洒,下起雨来。

雍正帝把手伸出殿外,笑道:“瑞雨兆丰年,这腊雨是最好的。”

今年一秋风燥,现在求雨,幸亏我姐妹们说着要感激上苍,所以感召天和,祥霙献瑞。

我望着泛滥滔滔的大雨,道:“今晚若下得一宿,明日我们就可以赏雨景了。”冬儿已拿了斗篷、风帽来,请我穿戴出去。

这一夜足足下了有五寸多的雨,直到天明,一阵阵的朔风吹来,寒冷异常,雨才止了。

真个琼装世界,玉琢乾坤,一派好景。那书院教书的大学士,清早起来冒了寒,头晕咳嗽,仍上床躺了,觉得心里烦闷,不令阿哥们读书。性全自己精于药理,便叫书僮去抓了几味发散药吃了,蒙头安睡。

我命两个书僮,在书房外好好伺候,自己到了一个小三间书屋,名为六十七琴斋。这块匾额,还是其书院太祖学士徐公手笔。在无聊之时,翻出洪升所创的昆曲《沉香亭》曲谱阅看。至“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句,叹赏古人工于摹绘。

忽见天又阴得沉了,又悠悠扬扬的起来,那房上树上的叶片,被风刮得如梨花乱舞。即吩咐冬儿,叫厨房多备几样菜,请端柔、弘历两位同来赏雪。

少顷,送过一桌佳肴,请了皇上、淑慎公主,和硕和惠过来一同赏玩。我是不能饮酒的,勉强相陪。又将读书的光景来问弘历,弘历见皇阿玛心甚注意便改了口风,索性将我的贤惠、品性一赞,赞得我更为雍正帝倾慕。又想起这个雨天,若见琼枝玉立,何异瑶岛看花,真笑远家牧民锦帐中,醇酒羔羊,终不脱闲夫气象矣。吃完之后,煮雨煎茶,闲谈一会,雍正帝、弘历各自回宫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