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六万里凡尘 > 第二卷 一江春水一江绿 第六十章 江湖是一座山(中)

在安夏增兵一事上确有其事,并不是包海佑信口胡诌,在他出宫前李俊便向他透露了一些消息,也算是让他此行能更加顺利一些的消息,不过在此的基础上包海佑倒是添油加醋了不少。

半年时间也不过是悄无声息的增加了五千之众左右,剩下的倒全是包海佑夸大其辞,而此事也只仅限于东南赵淳为首的几个武将,以及皇帝和朝中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将军,至于文官,除了首辅任贤安以外其余都是一概不知。

江南道在朝中的根基多数都在文官一方,所以此事自然是没得到过一点消息,包海佑看着下方面色阴晴不定的众人,心中不禁暗自好笑,但他却深知此时一定要沉住这口气。

于是在过了半炷香的时间后,其中一位花甲之年的家主才小心翼翼道:“不知朝廷需要我等做些什么呢?“

“遇上这等事朝廷自然是首当其冲,可是这些年天灾**可就没消停过啊,淦江中上游那是年年发洪,年年决堤,年年修,两州呢,又时不时就闹腾一下,现在西凉南诏又不安生,又得加派大军,这一来二去的,国库里的那些银子自然是力有不逮,别说十万大军了,就是五万,那每日人吃马嚼的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话说到这里再结合之前得到的一些小道消息,两相印证之下并不难猜测,但众人都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装糊涂,其中一名家主更是道:“大人此行的来意我等已经明白,不就是捐银子么,这是我等应当做的事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可况要是前方败退,这首当其冲的便是我们,对于此事我等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大人就说数字吧,我等自当肝脑涂地!“

“这帮老家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包海佑心中暗骂着但嘴脸却又是另一副神情。

“各位家主有此觉悟,想来陛下要是知道了肯定是由衷的感到欣慰,可...“

雷家乃是天幕府五大家之一,家主雷万钧别看才临近天命之年,但老谋深算可是其他人拍马难及,也是常常在这帮人里和令家家主做主事人。

只见他喝了口香茗就语气疑惑道:“大人莫非还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成?“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在临出宫前,陛下告诉我皇城司的人发觉江南道的赋税是有很大问题的,陛下本念着众位劳苦功高,不想去计较,但此刻不去计较也没有办法了,于是陛下就让我此行来江南道把之前漏掉的税银补上就是,之前的就揭过,但从今年开始的便一个字也不能少,从今往后都是如此,还望各位行个方便!“

......

仲夏之末,那愈渐毒辣的日头也是肆虐着大秦的每一片土地,帝京自然也是不例外,但皇帝李俊此刻却是待在春宁宫中自在无比,看那神情没一丝作伪。

想来不久镇边大

将军也即将入京,而自己的宏图伟业也将徐徐拉开,此次宣赵淳如今,名为商议将赵安招做驸马,但实为却是共商收复阴山之大计,不过倒也名实之说,不过是一箭双雕罢了,毕竟赵淳再如何也算是前朝旧臣,李俊心底里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江南道那里虽说有些麻烦,而包海佑也不过是李俊的一招抛砖引玉,也不是太指望他能处理好这件事,但此事却是非处理不可,否则自己的那些宏图伟业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李俊也是早已准备好了后手,不管江南道那边如何群情激愤,他也都是做好了一击必中的打算,哪怕是违背些祖制都是毫无关系,先把名头站住脚了,在大白于天下,不愁不胜,李俊从不是一个甘愿碌碌无为的一个皇帝,反而还有着极度的野心,不过是善于隐藏自己罢了,千古一帝的梦他可是不知做了多少年,如今眼看就要到最后时刻,若是谁敢挡在前方,下场自然会凄厉无比。

没一会德妃便捧着饮子娓娓而来,坐在李俊一侧后便拿起玉勺,一勺一勺的喂着李俊,今日的饮子中还加入了不少的梅子,不是中土之地的梅子,而是从东南特意运过来的贡品酸梅,喝起来不仅清热解暑,而且还带着一丝酸酸的味道,在这炎炎夏日说是提神醒脑也不为过。

“陛下,安儿的事您是怎么考虑了啊?到现在还没个信呢。“

“此事我早已是思量妥当,正准备抽个时间和他说呢,你这做母后的正巧问起来,那便由你代为传话吧,也好让他好好感谢感谢你这做母后的。“

“瞧您这话说的,我看呐还是您这做父皇的去说比较好。“

“还是你去说吧,东南和西北你让他悬一个,正巧过些日子大将军也该进京了,若是去东南,正巧大将军回去的时候一道而行。“

李俊刚说完这话,德妃便是放下了手中玉碗,小口微掩道:“我以为是去三府三城这样的地方呢,您怎么把安儿安排到这么危险的地方?“

“去府地还不如不去呢,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也要为老四以后想想吧,去这两地多少还能捞些功绩,身为男儿怎能不经历一番沙场铁血,这对他是有好处的,当年我就是被父皇这样逼着去东南的,一想起那时候,自己都想笑,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胆子可真小啊,老四可比我那时候出息多了!“

......

秦瀚这几日可以说是有些疲于奔命,不仅要每日去国子监熟练课程政务,而且每一旬都还要定量前往吏部观政,这也是为一年后而做准备,由于这几日母亲和弟弟秦风都搬到了丘山,本是住宿与国子监的他也是每隔两三日就要回去一趟,这可是母亲大人吩咐的,秦瀚可是不敢不从。

帝京的政治气息浓厚全然不是其他地方可以比拟的,在这里哪怕是个市井小民对于大秦的政令以

及风向都能略知一二,更别提秦瀚这位实打实的进士了。

而在国子监待了这么一个月,才是把自身晋升的一些流程和朝廷的一些章程给搞清楚了,先从秦瀚自身的情况说起,在之前他也只知道进士也是分级层的,大致就是殿试和会试一波,现在才知道这只是含糊不清的一种说法,进士分为三种,第一种则是殿试取其三十六,第二种则是按照名次再取三十六,剩余的一百二十八则成为了第三种。

按名次来说秦瀚无疑成为了第三种进士,第三种两年后多半被下放到州府县台,从从七品开始做起,不过由于出身较低这辈子能做到正五品依然是了不得了,不过也不排除有人能做到三四品,不过相比较数量而言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第二种进士通常被成为庶进士,庶进士则比第三种也好上许多,多半会留在帝京和三府三城这样的地方,晋升几率也大了不少,两年后就是进入翰林院也不无可能,要知道翰林院那可几乎是官居三品以上的必由之路,朝廷内阁更是如此,近一百年除了平国公以外还从没听过有人没经历过翰林院便能入阁的,可以说是前途斐然。

而第一种几乎可以说两年后是实打实的翰林院出身,只要在国子监的这两年中,不求有功,只要循规蹈矩便可,当然如今读书人,多半都受了那些老一辈士子清流们的影响,总是不乏语出惊人之辈,可以说这第一等只要安生在国子监待完两年,再从翰林院待完两年,最次也是从五品的官级,当然若是有本事能继续留在翰林院,那前途更是一片光明,能在其中熬个二三十年,有近乎四成的几率能入阁为相,位及人臣。

秦瀚对于这第一等倒是无太多想法,但第二等却是他思虑再三后一定要做到的,否则凭他三等的身份,两年后的命运基本已经注定,凭着那点权力,能做的了什么?

说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若是真是出身寒门,此事无异于登天,秦瀚可不是迂腐那些迂腐的士子清流,既然有督察府这颗大树,怎能不借助一二?不过此事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督察府再如何也不过是给自己找一条好的门路罢了。

从三等进士晋升到二等可是很难的,二等到一等倒还好说,最大的两个原因一个是三等进士大多出身贫寒,多是靠自己才能到这一步的,像是二等进士多半都是出自王公贵族的后代,以后不管是怎样大多都不愁出路,就是想成为一等进士,日后入翰林院,背后的家世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进入国子监以后,其实已是等于进入了朝廷,若想往上升最直观的是什么?除了政绩和功勋还能有什么?和平年代哪来那么多功勋去让你立,更别提你一个小小的进士了,政绩倒还好说,可问题国子监这两年就是让你学习,观政,谈何政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