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穹顶之上 > 783.普通记者,普通士兵

穹顶之上 783.普通记者,普通士兵

作者:人间武库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45: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蔚蓝对于这次失落大陆远征的新闻公开度是空前的,同时,议事会整体对于战场记录的重视,也第一次来到了很高的高度。

大批的战地记者已经在前期招揽和培训完毕,并第一次形成了完整的管辖部门和运转系统。

他们将在随后来到这里,一方面协助拒绝者,及时将南极洲的战况传递给全世界,另一方面,也把更多的人与事,记录在笔尖下和镜头里,以便留给人类未知的未来,一段更详实的抗争史。

从蔚蓝议事会的角度看,这大概是一种短期乐观和长远忧虑的综合,在他们多数人看来,这次远征大概会胜利,而人类的未来,依然前途未卜。

未来。

如果人类最终赢得了胜利,不难想象过程中的牺牲,一定是无比巨大的,这些扑击绝望的牺牲和这段伟大的历史,无疑都应该被永远地铭记。

而后也许,人类整体的性格和生存状态,都会因此发生改变。

而如果人类最终没能创造奇迹,失败了……

也许会有一小部分人侥幸活下来,在地底或深海?

也许会有零星的火种,逃离蓝星,去往别处延续族群的生息?

也许全都死了,族群消亡,但是这颗星球在度过蹂躏和掠过之后,依然存在,还会有再一次的生命萌发?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请尽力保存这段历史,并以此告诉人类的后代,未来的族群,他们的祖先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已经拼尽了一切。

1995年的10月3日,蔚蓝混编精锐前锋部队十万人,分两批离开南极半岛,一路交替当先,由大陆西线切进。

次日,10月4号,又十万精锐突然出动,先向极点牵引场方向直进,后陡然转折向西,与昨日先行部队形成三角切割态势,开始大区块分割清剿。

大尖以牵引场为核心的大陆防御体系被牵动,兵力开始向西倾斜。

同日傍晚时分,韩青禹及其旗下溪流锋锐7000人,悄然离开南极半岛,向东开拔,沿海岸线一路突进,兵锋直指埃里伯斯火山。

以海岸线而论,埃里伯斯火山所在区域,是环南极大陆距离极点最近的沿海位置。

六天后的10月11日。

以星辰远征舰队“机械摇篮”号太空航母为首,又一个人类源能飞船集群在南极半岛降落。

至此,蔚蓝所有六艘母舰级飞船,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源能飞行器,云集南极洲,人类失落大陆远征前线基地,也基本宣告建设完成。

战地医院,战争物资仓库及输送线,食物和水,拒绝者基地和前线应急科研站,改装车辆和拉雪橇的狗……蔚蓝把几乎所有能搬的东西都搬过来了。

南极洲,这块哪怕是在“和平年代”也人迹罕至的冰封大陆,第一次被如此多的人类踏足,硬生生变得生机盎然,繁荣热闹。

…………

亚历山大岛,至少两万人在迎接机械摇篮号及舰队飞船的到来,大量的物资被搬出船舱,人群里故友重逢,雪地车接走各自系统的人。

一艘华系亚驱逐舰在破冰船的带领下,沿已经开辟的航线缓缓过岛,靠半岛停泊。

飞船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多数不紧要的人和物资,依然要通过船只来到南极洲。

然后,这些军舰也不会离开,完成任务后,它们会环绕所有有人类部队在活动的海岸线暂时停泊,以应对后续可能发生的应急撤离。

“走了,下船。”何大庆是这支战地记者分队的队长,作为一个曾经的文人,巍巍南极,也只是早点儿出舱,站在船头看了几眼而已。

整个驱逐舰的甲板上都是人,不同系统的人一队一队地走在一起,因为在船上待的时间长了,很多人的脚步走在打晃。

他们还不够强大的源能身体,并不足以克服人类的自然反应。

“都没问题吧?”何大庆转头看了一眼问。

“没问题儿啦。”答话的人似乎连舌头都在打晃。

小队成员们都笑起来,姚悦和林丫背着重重的器械和食物、药品,互相搀扶着一起摇摆了几步,好不容易站住了。

互相拍拍脸颊,让对方精神清醒。

南极战场,我们终于来了。林丫和姚悦之前倒是见到过大尖,也遇到过危险,但是真正投身战场,这还是第一次,小队里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跟那些新兵一样。

“怎么没人接咱们啊,何队长?”林丫看着同船抵达各系统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一边激动热切地向冰原张望,一边问。

大概实在腾不出人手吧?反正半岛上的大尖也差不多清完了,没啥危险,何大庆自己在心底想了想,抬头笑着说:

“接什么接,当咱们是来参观的呀?就这都要接,接下来那么大的战场,是不是还得专门安排人带着你们走啊?”

噗啦,手背打了一下油纸做的防水地图,何队长继续说:

“再说了,这不地图已经在每个人手上了么?”

“再这背后的装置和刀,白背的啊?!既然要做战地记者,首先一条,就得把自己当作战士,然后才是记者。”

“走,咱们自己找去。路上记得互相照应着点。”

十二人的战地记者小队按着地图走进了风雪冰原,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地图在这里的用处其实不大。

因为有指向仪器的存在,大方向还没什么问题,但是要找到准确的路线,就很难了。

还好,蔚蓝的岗哨现在已经遍布整座半岛。

“你好,我想问一下,找华系亚方面军南极远征第四战斗群,具体应该怎么走啊?”

两名身穿总部直属战斗服的哨兵出现在一块冰岩上,何大庆仰头用英语问道。

“这条线,笔直”,哨兵用手臂比划了路线说,“不太远,别走偏了就好,不过你们估计得快点儿,那边好像两个小时前就已经开始集结了,随时可能开拔。”

“好的,谢谢。”怎么这么快就已经要开拔了么?不对当然不可能为了等待战地记者而停留,何大庆有些着急起来。

他们的任务来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明确了,到地之后找到然后全程跟随第四战斗群行动,记录战场情况。

可是吧,他们没拿到通话器。南极洲的拒绝者基站还在建设中,通讯需求紧张,暂时还顾及不到他们。

看来得开装置跑了,何大庆在心里想到。

“那溪流锋锐呢,溪流锋锐在哪啊?”林丫站在队伍后排,仰头突然也问了一句,兴致很高的样子。

这一问,所有小队记者都仰头等待着答案,包括心急的何大庆在内。

作为战地记者,一路看着艾希莉娅和伊恩的作品走来,谁不想自己亲手拍到战场上的溪流锋锐啊,青少校,吴恤中尉,沈少尉,温少尉……

“溪流锋锐?怎么你们不知道么,他们六天前就已经向东出发,进军主大陆了啊!”一名哨兵说。

“嗯,要知道他们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只是7000人就单独负责一个方向。”另一名哨兵补充,然后犹豫思索了一下,“对了,你们是不是战地记者啊?”

“是啊,怎么了?”林丫反问。

冰岩上两名脸上还带着稚气,明显也是新兵的年轻战士互相看了看,转过来:

“那你们能给我们俩拍个照么?不一定要用在报道里……”

“但是,万一就用上了呢,万一我们成了英雄。”

“没问题。”林丫快速从背包里取了严密包裹的相机。

年轻的战士连忙在冰岩上昂首挺胸站好。

“咔嚓。”快门按下,林丫低头看一眼,收起来,抬头摆手说:“好了,拍得不错,我们先得走了啊,战场上见。”

“战场上见。”战士也挥手。

但是,没等记者小队走出太远,他们又在身后喊:“对了,你会给这张照片取名叫做什么?我的意思,这是我们的第一张战场照片,要是有一天登载,最好你帮我们取一个厉害点的名字,就像青少校的旌旗在肩和流光斩虹,熔岩天空……”

“哈,这也是我的第一张战地照片呢,叫,叫……站在冰岩上的两个小战士?”实在是想不出厉害的名字,林丫笑着回头喊。

“啊?”两名战士明显有些沮丧。

林丫自己也觉得这名字好像差了点儿,想了想,“那你们都叫什么呀?”

“我叫多查。”

“加扎尔。”

“那就叫多查和加扎尔。”林丫笑着喊,喊完摆手,转回继续往前奔跑,“当你们的名字变得灿烂,这就是照片最好的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