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我的仇敌成了我的道侣 > 第五百三十章 虚了(加更三合一)

酒楼外传来阵阵马蹄声,听闻此地的战况已了,苏鸿涛便策马赶了过来。

他翻身下马,把缰绳甩给皂役,快步走入。

杀机已经消弭,可苏鸿涛低下头,似乎仍能从倒地尸首大张的嘴巴里,听到此起彼伏的哀嚎、惨叫、痛呼……

苏鸿涛侧头问道:“都死光了?”

甲士朝他抱拳,声如寒铁,“回案山公,白莲贼众抵死不降,都已毙命,无一人幸存。”

苏鸿涛驻足片刻,才淡淡收回视线,踏着发干腥臭的血水,朝着二楼而去,转过门厅,推门而入,还能见染血的兵器架子,落着断肢铺着地图的桌子,以及四五具倒毙的尸身。

那一位老者,苏鸿涛认了出来,先前几日酒楼里一掠而过,他胸口处凹陷出一个大洞,丝丝缕缕寒气由内而外渗出,无疑是寂远的手笔。

四下寂静无声,苏鸿涛不知自己心情如何,只是眼眸晦涩。

许久后,他招了招手,吩咐道:

“把准备好的东西都丢一下吧。”

甲士再一抱拳,沉声应道:“是!”

不消多时,待苏鸿涛离开酒楼以后,一位位甲士便如收敛尸身一般,在各具尸体身上放下一些东西,都不值一提。

无非是些韩修勾结白莲教的信物……

………

看着明暗神教的人独院内来来往往,殷听雪不免紧张,捧住茶碗,佯装凝望天色。

陈易从窗棂边上看了殷听雪一眼,明白少女心有芥蒂。

前世自己是因被明暗神教立为圣女的殷听雪所杀,因此对明暗神教几无好感,甚至很长时间恨之入骨,而如今的殷听雪也或多或少受此影响。

与其说是受此影响,倒不如说殷听雪本就不喜明暗神教看轻人命,着重魂魄的态度,加之她怕过多接触明暗神教,从而被自己所忌惮……如今小狐狸愈发在乎自己对她的看法,陈易如何不知。

祝莪捧茶来到近前,陈易双手接过,她顺着他视线看去,目光在殷听雪身上逗留片刻。

圣女生来便要服侍明尊。

无论如何,只要明尊有所要求,凡有所令,势必效之,绝无二言。

殷听雪能在还未眀悟自己身份便服侍了明尊,祝莪为她觉得荣幸。

陈易品茗过后,缓缓道:“你们何时离开武昌?”

祝莪回过眸子,含羞望了陈易一眼,轻声道:“官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陈易只轻笑道:“什么在不在酒,分明是你想歪了。”

“苏鸿涛何时死,我们便何时离开武昌,”祝莪顿了顿,似瞧出陈易的话外之音道:“荆湖南许多事务都需神教接手,一时半会祝莪也无法随官人同行,何况龙虎山素来不待见我们这种‘邪魔外道’,哪怕执意要去,也怕是平添事端。”

陈易微微颔首,对这回答早有预料。

祝莪道:“不过,容祝莪说一句,江西的形势,想必比湖广要更为复杂,届时官人还要专心致志,莫要因别事误事,特别是…美色。”

陈易眉头一挑,几乎每个人都有类似之语,担心他会因美色误事,可他平素自重,岂会如此随意。

“美色不一定误事,说不准还能助兴。”

待品茗过后,陈易放下茶碗,朝祝莪靠去,手已搭上腰间,他这些日子来待人温和,都不过好色之徒专爱的假面具罢了。

王妃眼波顷刻流转,却未顺势便贴靠上去,而是嗔道:“官人,我话可还没说完呢。”

“还没说完?”陈易提醒她尽快说完,手已顺势望那圆润得似有波光的处伸。

祝莪转过头,望向院子里的殷听雪,沉吟片刻后道:“听雪跟了官人很久了吧。”

陈易不明就里,只见她那素来妩媚的眼眸里,狂热的细光烁了一下。

却听她好似漫不经心般道:

“官人若是明尊,那她当为圣女才是。

只是这么多日来,都不见她有圣女模样。”

陈易的五指蓦然用力,肥肉自指间渗了出来,耳畔边响起吃痛的轻吟。

祝莪侧过眸,要嗔上一眼,又顷刻停住,那人半张脸笼在深邃阴翳里,咧嘴而笑道:

“祝莪,我要你教我做事?”

他眼眸中隐有血色,祝莪豁然想起,教主领她走过圣山狭窄蜿蜒的栈道,正午阳光透过赤红与明黄的玻璃,打了个微妙角度,照在壁画上,左手托日轮右手擎月轮,无数暗魔溃不成军,绸缎上的金线在光尘中仿佛活过来般起伏,那是祝莪六岁时关于祂的所有印象,画中明尊,亦是有这般血色的双目。

“不敢教官人做事,只是祝莪携了教主之命,如果能见明尊,就转达给你。”祝莪嗓音微低,语气仍旧狂热。

陈易不动声色,慢慢道:“说来听听。”

祝莪回到南疆,必将他的事汇报给教主公孙官,这种事,哪怕是个再蠢的人都事先想到。

“从头到尾。”

“是,祝莪回去南疆,安顿好王爷之后,便去圣山总坛请示教主,将你我之事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起初祝莪曾忧心教主否认官人身份,没想到,教主不置可否,只是叫我下次见到你,就把你跟听雪引去南疆总坛。”

陈易眸光渐深。

祝莪有些慌忙道:“官人…教主没有否定你,他只是……教主他想见见你。”

“我明白。”陈易应得平静。

祝莪曾说过,公孙官的诸多言行,皆是扶乩后的结果,因此多有难以理喻之处,便是教中圣女都不能尽知为何。

若只身入南疆,是生是死,除去公孙官,定数无人得知。

怀中女子似是对陈易的理解感到庆幸,又为无形间化去矛盾而欣喜,便从怀中摸出一件东西,递到面前。

如同书中的缺页,通体灿金之色,细密深奥的波斯密文火焰般扑朔,陈易敛住眸子,自方地中取出相似的金纸。

略微一扫,二者似是连续,像是上下页。

祝莪缓缓道:“教主让我把这一页给你,他说:‘凡生有荣枯,唯宝树常荣,不见枯萎、不见败坏、不见涅槃。若不至此,椿虽千寿,再又千寿,天崩地裂尽归虚无。’”

金纸落手,陈易不去问此话何解,面色依旧,仿佛听了见不足为道的小事。

他心底暗骂一句,谜语人都该死。

若是可以,他自然想跟明暗神教彻底撇清关系,只是无论是祝莪、秦青洛,还是眼下的形势,都让他不得不暂时与神教媾和。

大雨倾盆,无路可去,唯见深山隐有小庙。

明暗神教,便是这样一座小庙,足以遮风挡雨。

但庙小妖风大。

陈易手中不自觉又用了几分力道。

祝莪吸了口气,泪盈盈地望了望他,委屈道:“掐疼了。”

“这就掐疼了?”陈易语气不善。

祝莪眼波流转,委屈之色一下全无,她反笑出声道:“祝莪怕疼呀,怕等会撞疼了……”

……….

…………

微风拂过安南王府,处处皆春寒,廊下几位婢女正缩着脖颈叽叽喳喳,远远见一高大挺拔的身姿走来,就赶忙起身福礼。

待王爷远远走过去时,婢女们才纷纷松了口气,心口石头落地般。

王妃御下有方,阖府上下莫不膺服。她素日待婢女宽厚仁和,寻常疏漏偶有怠慢,不过温言提点便就此揭过;然若真触了王府规矩,纵是素日得脸的仆婢,亦要受雷霆之责。这般恩威并济,倒让众人既生敬畏又怀感念。相较之下,王爷行事却是另番光景,素来以严苛著称,眼里容不得半分差池。纵是芝麻绿豆的过失,只要见到,也要拿章程来细细论过,虽则最终惩戒不过罚俸禁足,可那通身凛冽的威势,直教下人在回话时连牙关都不住打颤。

“王爷这是去哪?”一婢女耳语道。

“暖房吧,王妃走后,王爷就经常去看小姐。”那婢女眼里掠过点光,“想不到王爷私下也有柔情的一面。”

“这是百炼钢成绕指柔了,诗云: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小妮子小词一套一套的。”

那边细声打闹,微风拂过,秦青洛仍隐约捕捉到些许声音,她眉头略蹙,仍旧自走自路,不与这些下人计较。

开春以来,繁琐之事不胜枚举,若祝莪在就好,如今王府内只有她一人主事,许多细枝末节的小事劳费了心力。

“也不知祝姨如何了。”秦青洛喃喃一叹。

祝莪深入湖广已有了些时日,每旬皆有密信寄回,秦青洛都仔细看过一遍,此行想来不会有过多波折,可很没来由地,无意间想到祝莪会见到他,高大女子便会徒增思绪,既非屈辱,亦非愤恨,更不是怀念,唯有怅然,叫人剪不断理还乱。

小时父王刚薨,秦家动荡,被锁在院子里时的寂寞,如今她又感觉到了,正因祝莪不在时难言的寂寞,她才会多看了那孽种几回。

又走几步,某处忽地一紧,淌来丝莫名其妙的暖意。

高大女子脚步一顿。

她眼眸深深,蛇瞳朝远处一望,

“被酒色掏空,虚了。”

……….

“她能感受到么?”

温存过后,陈易搂住祝莪,嗓音温和。

“官人在想什么…隔了太远,就算能感受到,也就一点点而已……”祝莪摇了摇螓首。

陈易大感遗憾,世上有天耳通、天眼通,以及一众佛道神通,可惜就是没有男女之事的神通。

这温存时分,都是心灵最软弱的时候,他也因此常有荒诞不经的想法,殷听雪也常常把握这一点,顺着他的意思拿捏一下他。

当然,小狐狸不会承认这是拿捏,最多承认她确实是有吹耳边风了,不过只有一点点而已。

祝莪的腰肢柔软似丝绸,细枝结硕果,陈易拨了拨,忽地问道:“她没饿着我女儿吧?”

“府上有奶妈子,王爷怎么缺也不会缺这些。”

说罢,祝莪温顺地枕在陈易肩窝里。

陈易圈住她的腰肢,温存过后,男女总会不自觉地亲昵,情浓蜜意时,恨不得黏成一团,陈易数了数,发现枕过他肩窝的女子有很多。

被他枕过肩窝的唯有秦青洛一个。

陈易吐了口气,祝莪发现什么杵上来了,大吃一惊,而后画着圈嬉笑起来。

“喜新厌旧,舍近求远,全都是男人的天性,祝莪都知道,当有两个女人站在身前,若一个脱尽衣衫横陈案前,另一个端端正正远在天边,男人一样是觉得后一个好。”

陈易听到后笑道:“不,还是两个一起更好。”

祝莪身子酥软如泥,轻“嗯”一声,她沉吟许久,柔声问:“官人…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那边?”

她说的是“回来”而不是“过去”,俨然是把陈易当做她们家的人了。

陈易如何不知,一点柔情淌过,道:“我也想见她们,但也不知什么时候,怕是等到去过龙虎山再说。”

祝莪叹息一声。

陈易却是乐观,拍了拍她的臀,挪开衾被站起身来,祝莪旋即也起身为他更衣,陈易没这习惯,有些别扭又规规矩矩地把手伸直,祝莪由下往上为他穿衣的时候,还俏皮地弹了一下。

陈易呵了一声,祝莪立马收手,面露无辜,眼眸相反地掠过狡黠,反复要告诉他,她是装作不是刻意的,你舍得计较么?

可惜陈易心中留过痕迹的女子太多,这时竟想着…还好不是东宫姑娘来弹,否则只怕指尖里会有剑气。

等换好衣裳,陈易理了理褶皱,开口道:“湖广的事,该了结也就在这三四天了,届时你们尽早离开,以免被喜鹊阁殃及池鱼。”

祝莪微微颔首道:“官人打算何时动手?”

“有机会就动手,不必刻意去万无一失。”陈易顿了顿道:“杀人而已,越简单的事,就越怕精打细算,你看那市井泼皮捅了人混入人潮,再好的衙门都寻不到踪迹。”

彼时苏鸿涛端坐明镜高悬下,要在规矩下办事,奏折要写得滴水不漏,栽赃的罪证须摆得堂堂正正,纵是万事俱备仍要顾忌清誉,一着不慎,万劫不复。

而他这天下通缉的亡命徒,随便把苏鸿涛一捅,就都结了。

麻烦是别人的,爽快是自己的。

………

………

夜雨寒凉。

更鼓已响了数回,夜半三更。

韩修脸色发灰,案桌上放着一摞账册,皆是案牍库中所得。

在他走后不久,那地方就烧成了灰,火龙烧仓,傻子才看不出来这是陷阱,只是…他没时间了,这时还不赌上一把,就只有等死而已。

“韩大人,苏大人登门来访了。”班头小声汇报道。

“苏鸿涛…他这时来做什么?”

韩修大吃一惊,随后眼珠子猛地一颤。

今日有人相报城中兵马往西南街道调动…自那时起,他的心就静不下来,难不成……

他急匆匆起身,却站不稳,脚好似发软了几分。

青砖墙上湿漉漉一片,苏鸿涛迈进臬司衙门时,袖口处的金线正往下滴水。

他摘下斗笠,把纸伞递给班役,目光掠过檐角新结的蛛网,那一簇红色很是陈旧,这新年都过去这么久,檐下灯笼该换簇新的了。

兵马调动的事相报之后,韩修隐隐觉得不安,听班房通报说苏鸿涛来了,便自厅堂后冒雨相迎,脚步飞快,官袍下摆掠过地上水洼。

“案山公漏夜前来,惊诧我也,可是为了前些日子白莲教的案子?“

话音落下后,韩修敛住神色,谨慎打量,却见苏鸿涛雨中倏地抬眉,好似深山野林中隐而未发的猛虎,盯得人毛骨悚然。

细雨渐渐如珠箔。

寒暄过后,韩修走在前头请着苏鸿涛进去,二人堂上照着位就坐,班头很快便端来冲泡的茶水。

“没什么招待,只有一点醒神的茶。”

“韩臬台每每伏案到深夜,兢兢业业,勤勉不辍,”苏鸿涛捧茶在手,低头见茶水清澈,“我今夜过来,确实是为了白莲教的新案。”

韩修秉持着养气功夫,不动声色道:“案子审清了,无非是白莲教人意图劫取漕粮,坏我京城命脉,供状都在这里,案山公如觉不妥,都可调看,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行刺总督的大案要紧。”

烛光在韩修眉骨下投出暗痕,他抿了口茶水,手腕稳得纹丝不动。

苏鸿涛端着茶盏却不饮,青瓷盖沿轻轻刮过盏沿:“韩臬台办事,我不会不放心,这些白莲教人既然审过了,那就让他们在供状画押。”

韩修肩膀轻松许多。

吭。

苏鸿涛忽然倾身向前,“韩臬台之前不是想调武昌府的漕运账?“

窗外雨水骤急。

韩修须发微颤,沉吟片刻后笑道:“只不过是追查逃犯所用,现在人已落网,案子将结,也不用在调了。”

他虽行事刚烈,但也不是没头没脑往前冲,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头,什么时候该保身。

“白莲教早不闹,晚不闹,偏偏就在我们任上闹,”韩修叹出声道:“你我都是大虞清流忠臣,该共同担当啊。”

苏鸿涛突然道:“寇藩台快要到了。”

那个林党余孽寇俊?今夜前来。韩修眉头微皱,不知要发生什么,但呼吸已不由自主沉重起来。

“哈哈,好久没来臬司衙门了,还是老样子啊。”

寇俊的笑声混着雷声滚进来,韩修正要起身相迎,却蓦然想到,寇俊这一回进来,班房怎么没来通报?

绯袍撑得宽大,上面锦鸡斗志昂扬,只见寇俊肥胖的身材后面,跟着的就是低着脑袋的班头。

韩修瞳孔微缩,下一刻,寇俊从怀中一掏,便把一部账册甩到案上。

“这就是韩臬台要调看的武昌府账册了,本来要找十六年,不凑巧,今日就找到了。”

事出反常,韩修须发微颤,哪怕不明就里,但仍一时不敢去碰。

“韩臬台怎么不看一看?也罢,这些都只是小案,还是总督大案关天,十四位白莲教贼人刺杀总督后,意图顺漕运而上,从武昌府北上京城,意图行刺乘舆,但幸好案山公即使察觉,”

寇俊抚掌大笑,震得案头镇纸微微发颤:

“就在今早,案山公领兵与贼人火并,搜出十四具尸首,个个都有你寄送的密信,险些啊,就上犯紫宫,酿成大祸!”

大笑声好似雷雨,狂风呼啸间吹得臬司衙门摇摇欲坠,满堂生寒。

砰!

韩修一个趔趄,摔坐在椅子上,大红朱袍沾了雨,如有千钧沉重。

那十四义士,竟尽数被诬为白莲邪人……

混淆黑白,搬弄是非!

心底好似有禽兽怒吼,然而,韩修口不能言,一家一百二十四口人的重量压住了双唇。

没人比他更知道这证据有多么确凿,而那些已画好押的供状,急于结案的动作,更是寇俊新案上推脱不了的铁证。

“这……这……”良久后,韩修才沙哑出声,却不知该说什么,眼睛颤颤地扫向两人。

刚才寇俊说话时,苏鸿涛并不言语,似是耻与之为伍,这时才叹了口气道:

“韩子慎,你我同榜进士,更同朝为官,我知你上忧社稷,下忧百姓,可我又何尝不是?若我明日及时遣人调查,还你一个清白,此事便可以到此为止。”

苏鸿涛言辞恳切,苦口婆心:

“白莲教乱,在湖广闹得太久了,百姓流离失所,亟需太平,你我不能在掣肘下去。”

“那下官就向朝廷…”

那素来性情刚烈的韩修站起身,身形彻底佝偻,躬身作揖,

“乞骸骨。”

苏鸿涛闻言,长叹一声,嗓音里有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寇俊慢慢把账册收回怀里,朝前拱了拱手道:“时候不早了,本官该向子慎兄告辞了。”

待寇俊肥胖的身子挪出门外,苏鸿涛也把茶一饮而尽,盖好茶盏,起身欲离。

“案山公,待我乞骸骨,告老还乡以后,还请你……”

沉默许久的韩修忽地开口。

苏鸿涛回过头。

只听韩修颤抖又带哽咽的嗓音:“……记住社稷,记住百姓啊!”

大局已定,他能乞骸骨,顺势急流勇退,犹可保全性命,可这两地千万百姓,还能告老还乡么?

苏鸿涛朝前微一拱手,转身离去。

戴上斗笠走到衙门外,就见寇俊撑伞立着,一直都在等他过来,这胖子又着斗笠又撑伞,让雨丝半点沾不到身上。苏鸿涛没这么多的准备,他的官帽长耳长过蓑衣,因为沾湿而下垂,还滴着雨水。

寇俊回过头,待苏鸿涛走来后低声道:“既然乞了骸骨,让他畏罪自杀吧。”

苏鸿涛面沉如水,一时不答,似还有犹豫。

寇俊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挠起了官袍下的肚子。

半晌后,苏鸿涛豁然抬眼,漠然道:“勾结白莲教,还是死于乱兵为好。”

寇俊拍手而笑,二人相互作揖,转身离去,不再多言。

三言两语,人的罪名,人的生死,还有身后名,湖广的太平,都定了下来。

雨,霖霖地下着,砸在屋檐上,发出像冰雹般哔哔啵啵的响声。

这武昌府臬司衙门里,好似逆了时节般,一场春雨一场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