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鸿鸣 > 正文 第五回 双鞭

鸿鸣 正文 第五回 双鞭

作者:北派二爷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5: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店小二老远就看到两个人了,一个身段修长,一袭白袍,肤白如玉。一个一袭青衣,面如冠玉,玉树临风,均不似人间俗物。

他眼睛直勾勾的看了四人半天,被掌柜拍了一下脑勺,才想起来。吆喝一声“四位客人,二楼请”.

“吱、吱”踩着有些年头的黄紫木楼梯,小二领着四人上了二楼。

杨泽挑选了临街中间的雅座,这个位置最好,周围没有障碍物,可以鸟瞰整个江州府,小二想要说什么,朝街外瞅了瞅,转头又下去了。

不一会,一壶上好的碧螺春,倒入杯中,香气扑鼻。

此时正值午时,评词老者身穿墨绿长袍,手拿折扇,桌上放着一块醒木。

四人刚刚落座。

啪。

评词老者醒木响起,把青锋吓了一跳。

老者一挥手,风神闲逸,韵度清美评起词来。

这一回正评说荆州望庭山传人公孙达,一柄浪剑到西平剑棠试剑的事迹。

“当今武林谁最厉害?”一段说完后,下面听客意犹未尽,赶着兴致叫嚷道。

评词老儿接过小孙儿递来的清水,押了一口,清了清嗓子,这才缓缓道“据说北方云中州须弥山施肩吾,施家双鞭已入仙象境,鞭长四尺,共有十三节,施家鞭与其他鞭不同。鞭前有尖,可做剑用,鞭打四方。那劈、扫、抽、划、架、拉、截、摔、刺、撩无人能敌。百年来,无人能敌”。

“鞭是破重甲的利器。施肩吾的双鞭是前朝留下来的。我朝老燕王破盘越国重甲兵正是用的施家的双鞭营,此役盘越五万缦银重甲兵全军覆没,一举平定西陲盘越,为我朝社稷立下了赫赫战功”,评词老儿吊足了大家胃口,说完最后一句,醒木一拍,就算结束了,客人再起哄他也不再讲了。

下面听客一阵叫好,小儿托着彩盘四处讨要彩头。

身侧江州几个纨绔子弟,看着评词老儿收场,无所事事,瞅着身边刚刚坐下一个美人,忒她娘的美了,顿时按奈不住心潮澎湃,像吃了春药一般想在美人面前想表现一番。最好能引起她的注意也好,高谈阔论好不热闹,讨论起半个月来城外通瓯江的怪事。

“你们不知道吧,我们江州府原来几百年前曾经有过一场大战,破城后屠城,尸体都堆满了护城河,死伤冤魂无数。据河边渔夫说晚上都能隐约听到有无数鬼魂哭泣”,其中手持折扇的男子打开折扇轻轻摇晃说。

“据说连屠十六日,屠城后丢下银子,只要第二天银子没了,说明还有活的人,就再次搜索屠城,城中血流成河,不见一个活物,那一仗杀的天昏地暗,鬼哭神嚎,通瓯江里的水都是红的。那惨不忍睹的景象,连东门庙里泥胎菩萨都从大殿墙上掉了下来。不忍看城中生灵涂炭”。

“是的,今年通瓯江河水一直在上涨。我们家老爷子也嘟囔起这事来。当年战况激烈,前几年还从河中飘出几百具白骨”。

“据说昨天那两个淹死的人是白府的人”。

“嘘,公子小声点,小心驶得万年船,小心被白家人听到”,其中男子拿着两个寿山暗红核桃,在手心里轻轻转动。

那一对核桃幽红发亮,显然已经把玩了很久,他停下手,环视一下,示意对方小声点。

在江州府,以白府跟知府的关系的确已经可以只手遮天,不过白家一直居住在城南,很少到城北一带活动。

“怕什么,这江州还能成了他白家的不成?不就是仗着宫中那位……”折扇男子嘴上这样说着,但还是压低了声音,很显然他也知道白家在江州不好惹。

最近百年间,江州府尤以白家人最为昌盛。

白家人在江州,那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谁见了都躲得远远的。

江州知府谭载年,正三品,在朝野中威名颇震,最重孔孟之道,以儒家治江州,博得国子监一帮老夫子、清流的夸赞。上任后,他先于州府四门竖起禁令十五条,凡违禁者,不避富贵,皆责之。一度被王朝儒生命为清流领袖人物。据说最近王朝传出要晋升他礼部侍郎职衔,那可是从二品的肥缺。

高高在上孤芳自赏的他,见了白家老太爷,老远也要下轿躬身相迎。白老太爷却总是连轿帘都不开。

杨泽曾经听商号大掌柜纪莫亭说,王城消息,白家老太爷虽然是大柱国,但如此托大,并不是仅仅仰仗的族中曾经出了几十位侍郎、太常寺卿、詹事等官员,而是族中新晋后宫的贤德妃,还有那群聚集江南门阀士族的黄门,这才是他们依仗的后台,朝局微妙,显然国子监寒门士子与士族门阀林立的黄门早已势同水火。

“你怎么知道那是白家的人?”

“据说有人见过他们跟白家少爷去过绛云轩,在那里喝醉了酒还打了几个龟奴。那绛云轩仗着姑娘活好,可是在江州盛气凌人久了,活该挨揍……”。

“那是,据说今年绛云轩花魁柳如是,还未出阁,已经名动京城”。

“最近做法事的和尚、道士都好几拨人了,谁也压不住这通瓯江的冤魂”。

“昨晚知府谭载年请了茅山道士祖师爷张天师,张天师涂满狗血,怀揣黑驴蹄子,一柄钟馗式桃木剑,做法抓鬼。张天师在船楼上还没念完,一个不稳就一头栽进河里。他的徒子徒孙一声喊,赶紧下水捞。那叫一个惨,张天师道袍撕裂的一条条的,胸前血肉模糊,早昏死过去。谭知府也受了惊吓,卧床不起了”。

“你们看,据说那个大和尚是拈花寺来的,逢人就打听江州最近发生的怪事”,说着其中一个人指向对面街上,大雨兀自下个不停,落在青砖地上嗒嗒作响。

杨泽顺着那个人方向看去,一个白衣僧人,大约五十岁左右,白色僧衣僧袍,紫色金丝锦羽缎边紫色袈裟,斜披在右肩海青上。右手拄着一根木棍,身后背着包袱,外面罩着绿蓑衣,青箬笠,由南往北走着。

他身边跟着一位小姑娘,大约八、九岁光景,也是青箬笠,绿蓑衣。眉清目秀,手里拿着一串冰糖葫芦,一脸不情愿的跟在后面。

“拈花寺不是在达州吗?听这寺庙名号,里面是不是都是沾花惹草的花和尚,你看那位还带着个小姑娘,八成是他的私生女”,此时佛教在王朝尚未大兴,士子们也多有偏颇之词。

座位上几个富家公子哥都一脸淫笑,“那个小姑娘倒是长得丹凤眼桃花眸,不错,估计她妈妈绝对是个美人胚子”。

“江州知府谭载年已经在城门张榜悬赏能人异士抓鬼降妖了。今日一早,江州府李主事也被派去玉虚宫请天宁子老道去了”。

江州府通瓯江连续半个月不断有人淹死,邸报早已报入辅政王府。朝中言官右佥督御史弹劾谭知府治理不力,要求刑狱司罢免江州知府,就地擒拿入京,治罪。

“拈花是什么意思?”佛教在王朝还未盛行,很多人对于佛法知之甚少,郡主也不例外,她望着大和尚身后的小女孩,轻声问世子。

“大小姐,你真把书都读到肚子里去了,‘拈花’出自《五灯会元•释迦牟尼佛》,是佛祖‘于一切相,离一切相,既是无相’的最高境界,不是那些纨绔子弟想的那样龌龊”。

“爹爹,我真的好饿了,再也没力气往前走了”,正值午时,小姑娘闻着酒楼飘出的香味,咽了几口唾沫,痴痴的望着酒楼。

小姑娘清澈的眼神,可怜兮兮,望着白衣僧人。

他们这样已经转了三天。

小姑娘懊恼道,“早知道就不跟着来了。前两天还能保证有吃的,昨天到现在肚子都快饿扁了。爹爹就知道拿冰糖葫芦哄自己,画饼充饥,越吃越饿。”

和尚从袈裟里啬拮半天,就摸出几文钱,在手里掂了掂又放了回去,柔声道,“闺女,等爹爹找到人了,就请大吃一顿,好吗?”。

小姑娘双眉弯弯,虽然不拭粉,却浑然天成,粉刁玉琢,甚是可爱,她流下委屈泪水,默不作声,跟着和尚远去。

大雨中两个人一前一后,斜风细雨吹来,背影显得有些凄凉。世子对于佛法,从小耳濡目染,对于佛道中的僧侣倍加尊敬。

他低声耳语几句,青锋小跑下楼,向两人追去。

不一会,白衣僧人和小姑娘被请到了二楼。

“施主宅心仁厚,贫僧回到寺中,必为施主在佛祖面前诵千遍金刚经,保佑施主长命百岁”,大和尚双手合十,诵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不再客气。

小姑娘初时看到杨泽他们还有些紧张。她第一次跟着爹爹到江州,到处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刨除吃饭这事,这江南果然比西域景色美多了,别有一番景致。

郡主也说不出为什么,很喜欢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

她用雪白的手拉小姑娘坐下。

女孩看这一袭白衣的郡主,紧张的心情瞬间好多了,这个仙女姐姐就像庙里的菩萨一样漂亮。

“今天遇到菩萨心肠的施主,闺女你可以大吃一顿”,白衣僧人极为豪放,也不避讳,对着女儿关心道。

“爹爹,你……”小姑娘还是有些害羞,低头不语。

“这个花和尚真不孬,还是个酒肉和尚嘞”,小二跟店家嘀咕道。

看着小姑娘吃的津津有味,白衣僧人满面笑容。

白衣僧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如寺庙中金刚罗汉,自有一股威严,他也不客气,拿过酒壶,倒上一杯酒自酌自饮起来。

小姑娘吃了几口,抬头看看大和尚。她对大和尚吃肉、饮酒也不以为意,看来是见惯了他吃肉、喝酒,还不时给他夹菜。

“大师,你不像是江州附近寺庙中人,不知此来江州所为何事?”杨泽端着酒杯,慢慢品着,恭敬道。

“贫僧从达州拈花寺而来。有一日坐禅,佛祖揭示我尘缘未了,让我下山,了却这一段俗缘”。

“那是瞎眼婆婆让你下山的吧”,小女孩抬起头,天真的说道。

白衣僧人朝她微微一笑,轻声道“闺女,瞎眼婆婆可不瞎”。

“大师,通瓯江中的真的有冤死的鬼魂吗?”,此时正值鲈鱼上市,鱼肉极为鲜美,入口即化,杨泽刚刚把肉放到嘴里。

突然想到,要是水中几百年前真的堆尸如山,这通瓯江的鲈鱼是杂食动物,不知道有没有吃过生肉(人肉),杨泽赶紧吐了出来,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一切诸法皆如幻想。种如是因,收如是果,缘起法身揭诸法因缘生,机缘到时,自然水落石出”。

“大师,世人持有念珠求佛,那菩萨手里为什么也有念珠,她是在求谁呢?”

“我佛慈悲,佛法本在世间行,他是告诉我们求人不如求自己”,白衣僧人又倒上一杯酒一饮而尽。

“我在拈花寺就听说过,江南好,最好是一坛醉仙酒,可惜贫僧无缘一尝”。

杨泽挥了挥手,不久一坛酒香弥漫的醉仙酒被送来,香气四溢。

“可知道这酒是怎么做的?”,大和尚抹了抹嘴,赞叹道“好酒,好酒,不愧被那老不死的学究秋俊赞为酒满长生瘿木瓢,花开仙馆宴**的极品”。

“这酒是每年夏天从奔涌不息古井打水,配以冬天的五年生的瘿木,春天四月十六日的补血花,此时花期最盛,酿造而成”,杨泽如数家珍,毫无保留道。

大和尚醉眼酩酊的看着世子,点了点头。

小姑娘不一会吃饱了,端是冰雪聪明,甚是懂事,不一会就跟郡主熟悉了,郡主叶清璇忍不住将手腕上一串明珠摘下来,给小姑娘带上,这串明珠乃册封郡主时,皇后亲自赏赐的大内贡品,价值千金。

明珠发出淡黄色的光晕,一看就是上等的凌州黄玉。小姑娘羞涩的低着头,脸颊绯红,衬得小姑娘更如粉雕玉琢一般,小姑娘高兴的合不拢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虽然小也识得这是上等黄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