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乡村风流傻子神医 > 第23章 指鹿为马

乡村风流傻子神医 第23章 指鹿为马

作者:仲夏之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6:33 来源:笔趣阁_www.52wx.com

“哦?竟有这样的事?”

崇祯听完这老匹夫的话,心中不怒反乐,他本以为自己的脸皮厚度还可以,没曾想跟老丈人一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明明自己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当着所有明白人的面在朝堂上哭穷,倘若不是自己知道这厮有钱,怕就是要被百官联合起来当猴儿耍了。

此时此刻他是真的有点同情前任,被忽悠的那叫一个惨,临死都没弄明白大明为啥那么穷。

“可不是嘛陛下,陛下爱民如子,咱身为臣子的定然也要竭力为百姓做点事,咱们的铺子都是平价铺子,本身就不挣钱,陛下这一收税,可就真的是难以为继了。”成国公朱纯臣接过话茬儿道。

不得不说,这些老杂毛都还挺会说话,而且个个演技爆炸,这要是在后世指定都能拿小金人了。

“其他爱卿呢,也是此等看法吗?”崇祯突然笑盈盈的道。

“回禀陛下,臣也认为收商税不可取,请陛下三思。”大理寺卿梁阳出班奏道。

“请陛下三思!”

有国公、国丈出头,再加上大理寺卿也带头,其余勋贵、文臣也都相继请命,唯有温体仁、杨嗣昌等帝党仍旧保持沉默。

“这么说来,是朕草率了呀!”崇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右手食指还轻轻敲打着龙椅。

温体仁随即出班奏道:“陛下,您先前已经免了北方各省的税赋,倘若不收商税,国库空虚,何以弥补?”

“臣觉得温大人言之有理,陛下不应听取一家之言,京城内各店铺收入如何,又岂能听信成国公、嘉定伯的一面之词?

臣认为至少应当着户部、厂卫查勘一番再做定论!”杨嗣昌站出来附和道。

“陛下,臣刚从山陕回来,自知那边百姓的情况,百姓从贼,皆因活不下去了,陛下新政免除了他们的税赋,各地百姓都在赞颂陛下的隆恩,出尔反尔岂不是贻笑大方?

臣也认为温大人言之有理,商税事宜,可查勘后再作定夺。”新任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洪承畴道。

帝党新晋的官员皆出班反对勋贵、东林党的意见,朱纯臣还没怎么着,出身于市井的周奎却不干了。

“温体仁!你这个搅屎棍,咱老老实实经商造福百姓,哪里惹到你了,何以偏跟咱周奎过不去?”周奎上前两步就要去打温体仁,朱纯臣赶紧拉住,以至于周奎只能指着温体仁大骂。

周奎贪财如命,朝廷征收商税让他就像杀了他父母般整日整夜的睡不着觉,现在好不容易跟那群酸儒达成了协议,偏偏又是这温体仁出来捣乱。

如今内阁、六部全是新晋的官员,他可不能让这群人压了风头。

只不过温体仁什么事儿没经历过,就是朝堂上的群殴他都见识过好几次,仍旧十分有涵养的站在朝堂上,瞅了一眼周奎道:

“身为人臣,自当为陛下分忧解难,收取商税本就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何来你那许多由头,国丈家里用度如何、田亩几何,能瞒得住陛下,还能瞒得住所有人吗?

更何况……老夫起码还是个棍儿。”温体仁轻蔑的道。

温体仁说完,身后的东林党人直骂温体仁有失体统、有辱斯文,周奎是反应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被骂了,随即跳脚又打算去打温体仁。

“够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此事既然有争议,那边容后再议。”崇祯当了一把和事佬。

并且虽然崇祯表面上很生气,但还是很乐意温体仁、洪承畴与东林党、勋贵干架的,干的越欢实,这些人就越是对他忠心。

拉一派、打一派,学会制衡,古人诚不我欺。

崇祯一怒,两派自然不敢再闹事,接下来又有东林党人陈述厂卫当年的罪行,劝谏崇祯不要重蹈覆辙。

依旧是温体仁打头阵,其余六部官员与东林党人互相攻讦,争的不相上下,崇祯只好又说容后再议。

只是东林党人明显感觉崇祯在拉偏架,厂卫的缇骑、番子都已经满地跑了,不议论就是纵容,东林党人心中自是不满。

“陛下,前几日锦衣卫指挥使韩山河无故抓捕吴宗达、文震孟等几位老大人,不知陛下可知晓此事?”督察院左佥都御史张旭道。

锦衣卫没有崇祯的命令怎么敢随便抓人,更何况这几位老大人前几日还都是内阁大学士,张旭这么说很明显带着情绪。

“哦,此事是朕下的令,吴宗达等人身为朝廷重臣,不思为朕分忧解难,却暗地里贪污**、草菅人命,简直是天怒人怨,令朕很失望。”崇祯故作生气道。

“不知几位老大人犯了何罪?还请陛下告知。”张旭回道。

“韩爱卿,将这几个罪臣罪证呈上来吧!”崇祯对后排的韩山河道。

韩山河早等这一刻了,他看着朝堂上文武吵作一团,无聊的甚至想回去继续看那解阎王用刑了。

韩山河以前虽然也在锦衣卫任职,但对于北镇抚司的酷刑还只是知道些传闻,这几日亲眼看着解阎王对钱士升、吴宗达等人用刑,算是大开眼界。

在他看来这些贪官都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陛下既然已经知道这些官员的罪行,竟然还能与这些东林党人虚与委蛇、谈笑风生,实在令他想不通。

韩山河将整理好的罪状交给随堂的王承恩,王承恩上前两步准备将罪状递给崇祯。

“念!”崇祯不耐的道。

王承恩将厚厚的一摞文书平铺在一旁,拈起最上头的一张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

“查,天启六年,时任吏部尚书吴宗达收授都转运盐使司吴文龙贿银四万两,为其谋得都转运盐使司副使之职,有吴府前管家薛四可为人证。

崇祯二年八月,时任工部尚书吴宗达以权谋私,将九边过冬棉服下放给宗族吴昌化代为生产,吴昌化以次充好,致使九边将士冻毙者过百,冻伤者数千。

崇祯三年四月,时任户部侍郎吴宗达宗族吴明巧取豪夺宜兴县田亩三百八十顷,致使宜兴县张四举家自缢,吴宗达不仅不约束宗族,甚至以官威放任,致使族人为祸乡里、草菅人命,此有宜兴县诸多百姓可为人证。

崇祯三年六月,时任户部侍郎吴宗达收授山西范家贿银五万四千两,为范家谋求商路上的便利。

崇祯五年七月,吴宗达以五十六岁高龄,强纳顺天府秀才孙庆之女为妾,致使其女悬梁自尽,有其父孙庆可为人证,其女之遗书可为物证。

……”

王承恩读的嗓子眼都干了,才堪堪读完了吴宗达等人的罪证。

崇祯似笑非笑的看着东林党人的表情,顿时舒坦了不少,心说人证、物证齐全,看你们还如何辩解。

可接下来的一幕差点让崇祯直接气炸。

“启禀陛下,吴宗达、文震孟几位老大人想来两袖清风、一心为国,此皆是锦衣卫一家之言,多半是锦衣卫屈打成招。

臣以为应交由三法司重审,以还几位老大人清白!”张旭上前一步直言,仿佛没听到刚才的罪证似的。

“臣也认为吴大人是被锦衣卫屈打成招,恳请陛下下诏重审!”大理寺卿梁阳道。

崇祯一下子就火了。

“你们知道吴宗达府上查出来多少银两吗?足足白银三十二万两!只这一项,够这狗官死个一百回了。

人证、物证皆在,尔等还替此人开脱,是在指鹿为马吗?”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