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乡村风流傻子神医 > 第79章 忽悠的还不够

乡村风流傻子神医 第79章 忽悠的还不够

作者:仲夏之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6:33 来源:笔趣阁_www.52wx.com

“孙承宗。”卢象升沉声道。

想拿下祖家虽然困难,但更难的是祖家控制下关宁锦防线的边军。

祖家镇守辽西已经很多年,所部势力盘根错节,边军精锐又都是他们的家丁,这些家丁受的是祖家的恩惠,一旦反水,再号召起各镇边军,后果将不堪设想。

卢象升之所以选孙承宗,原因也不复杂,孙承宗才是近20年来辽东、辽西局势的缔造者,没有孙承宗,袁崇焕不会出头、祖大寿也不会出头。

可以说,孙承宗一手提拔了袁崇焕,而后作为袁崇焕的继任者,祖家、甚至边军都对孙承宗有着敬畏,只有孙承宗与之同去辽西,卢象升才能有几分把握。

“此事简单,朕容后写道旨意即可。”崇祯皇帝道。

他当然知道孙承宗的大名,老哥天启的帝师、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太子少师、辽东督师……一大长串的头衔崇祯皇帝都念不完。

而且这孙承宗也是个文武双全的全才,天启朝时在辽东立下不少功劳,就是前任临朝时,也曾数次统兵将建虏赶出大明疆域。

但是,崇祯皇帝自始至终都没召见或者重用此人。

因为他认为关外的局势走到这一步,袁崇焕必须负有很大的责任。

天启皇帝时,由于是帝师,即便是位高权重的魏忠贤也难以撬动孙承宗的地位,天启皇帝虽然喜欢做木匠活儿,但向来尊师重道,对老师孙承宗格外尊重。

孙承宗督师辽东获得了天启皇帝的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他在关外的具体政策就是修城堡。

他认为明军不善于野战,但建虏也有弱点,就是不善于攻城,于是数年间,修缮大城九座、小城四十余座,修一座城堡,就派一支军队驻扎,意图徐徐图之。

作用确实有,黄台极不止一次望着修好的城堡发愁,但弊端更大,朝廷每年的税银本就不多,连军饷都快发不起了,却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城。

最终钱花完了,黄台极却选择直接绕过关宁锦,照样侵入关内。

熟悉不熟悉?被法国人视为无懈可击的马奇诺防线怎么崩溃的?不也是被德国佬绕过去了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第二个原因是,孙承宗年纪实在大了,孙承宗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如今已经七十二岁高龄。

虽说这年月没有退休年龄限制,但崇祯皇帝也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崇祯皇帝虽然不认同孙承宗的边镇举措,但对于他的为人还是非常敬重的。

崇祯十一年,建虏兵临高阳,七十六岁高龄的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

就凭这一点,足以使前任时的满朝文武汗颜,崇祯皇帝清缴东林时,还曾特地嘱咐韩山河,不要打扰高阳的孙承宗,便是因为对他的尊重。

“此去关外事关重大,朕给你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粮草、军械等一应所需,均可报于户部支取。

关宁锦所系乃大明之屏障,朕将这个重任交于你,你当万事以朝廷为重。”崇祯皇帝又嘱托道。

“臣卢象升谨遵陛下旨意。”卢象升怎能不知关宁锦防线的重要性,他心里自是感激,但话到嘴边又觉得说再多都是多余。

如今的建虏,几乎整合了整个漠南漠北,即便不少蒙古部落还对建虏不服,但也不敢明着忤逆。

建虏本族人虽然不多,但能调动的军队却已经十分庞大,卢象升不仅要面对祖家、祖家的家臣家丁和边军,还要面对随时可能犯边的建虏,压力可想而知。

卢象升忧心忡忡的离去,崇祯皇帝也独自坐在大殿内沉思良久。

他的压力也很大,流寇、边患、朝臣,没有一个省心的,哪一方处置不当,最后买单的都是他,最后挂歪脖子树的也是他。

好在压力虽大,但毕竟没闹出什么天大的窟窿,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又过了几日,出使虎墩兔憨四个多月的顾小佳终于安全回到京城,然而顾小佳还没来得及去问洪承畴讨要先前答应的豪宅,就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诏令。

顾小佳心里七上八下的,他在西海时对着虎墩兔憨吹大明,途经山陕时又对着孙传庭吹蒙古,这才三下五除二的搞定了双方结盟后的第一次贸易,虎墩兔憨也因此很快拿到所需物资。

按照他与虎墩兔憨的约定,此时四部同盟应该已经出兵东征才是。

只是顾小佳却不敢对着崇祯皇帝吹,并且心里一直犯嘀咕,到底要不要把结盟的细节、以及他吹嘘的那些没边的承诺如实相告。

不说吧,担心以后东窗事发被砍,说吧,又担心立即被砍。

以至于传旨的太监催了好几遍,顾小佳才磨磨唧唧的从自己的破院子里出来。

“顾爱卿远道辛苦,朕之所以将你召来,也是关心关外局势,给朕说说,那林丹汗实力究竟如何,以及双方结盟时的具体细节,此事也怪朕当初没给洪承畴交代清楚。”崇祯皇帝温和而毫不讳言的道。

顾小佳还是第一次单独与崇祯皇帝见面,先前崇祯皇帝大肆株连朝臣,使得顾小佳一直觉得崇祯皇帝充满戾气,如今看来,不过是讹传而已。

“回禀陛下,那林丹汗本部兵力并不多,但其在西海又与另外三个本地部落结盟,总体兵力也有数万,算是不错的小盟友。”

见崇祯皇帝一副洗耳恭听的和顺模样,顾小佳终于下定决心,将此行的具体细节、包括自己夸大的吹嘘等等一股脑的说给崇祯皇帝听,甚至连自己对蒙古以后的计划也都和盘托出。

一来他觉得崇祯皇帝并非讹传的那般嗜杀,二来如今锦衣卫、东厂在各地都有人数庞杂的密探,再加上辛一博还留在西海,倘若被锦衣卫探查到,还不如自己亲口说显得忠诚。

崇祯皇帝听的一愣一愣的,他是真的对这顾小佳的骚操作有点佩服了,这人哪里像个饱读诗书的儒家学子,分明像个斯文的流氓,以儒家之身行痞子之事。

不过这类人却是崇祯皇帝最缺的,只要此人对他保有着忠诚,放到哪儿都是一颗好钉子。

“顾小佳。”崇祯皇帝便揣摩着他刚才的叙述,边小声的念叨了一句。

没曾想,就这一句念叨吓的顾小佳一哆嗦,因为崇祯皇帝思考问题过于专注,念叨他的名字时也面无表情,以至于顾小佳觉得要坏事。

陛下该不是觉得他吹捧的太过了吧,毕竟他官职低微,所作的承诺即便各部尚书也得掂量掂量。

顾小佳的心一直提着,崇祯皇帝沉默了许久才道:

“此事做的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忽悠的还不够,下次再去时,给朕使劲儿忽悠,出了事儿有朕兜着。”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