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在七扇门当差的日子 > 第151章 大闹公堂

在七扇门当差的日子 第151章 大闹公堂

作者:三观犹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1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与逍遥二仙一起北上,这两人要从长江走水道入蜀中,倒也算是顺路,只是两人一路上吵嘴打架,弄得我十分头大。

最近朝廷在沿海一带连战连捷,将三大寇打得七零八落,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江湖上也刚经过一战血战,风云岛之战两败俱伤引发的后续,暂时还没有显露出来,不过很快各大门派就会因为实力不均衡导致势力的再分配,这也是可以预料到的。

在晓生江湖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记载了南宫世家的一则武林通告:翠云山庄少庄主崔玉峰拜在了南宫长清门下,成为南宫长清的义子。翠云山庄的一千亩良田、十八家当铺和三家青楼,被崔玉峰当做礼物送给了南宫长清。

翠云山庄这一名号从此在江湖上消失。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崔玉峰在风云岛,在徐若男的威逼之下杀死刘翠,当场见证者众多,用不了多久就传到了绿柳居主人刘兴山耳中。

据说刘兴山听到此事,气的吐血三升,他没有实力去挑战幽冥神教,但一个死了刘云山的翠云山庄,他恐怕就没有那么多忌讳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崔玉峰向南宫长清寻求庇护,最终投靠南宫世家。据传绿柳居主人还亲自去南宫世家要人,却被南宫长清婉拒于门外。

刘兴山等了十多天,连杯热茶都没喝上,被管事恭恭敬敬的请了出去,并传达了南宫长清的一句话:我南宫世家连向自己投诚的人都护不住,那就不用在江湖上混了。

回金陵路上,我特意绕道经过松江去探望武三郎。

反正对逍遥二仙来说,徐若男只给他们规定了要杀的人,却没有规定时间要求,两人也乐得逍遥,一路之上,插科打诨,不亦乐乎。

松江之乱后,那些回来百姓,一部分补种水稻,另一部分改稻为桑。蚕分春蚕、夏蚕、秋蚕三种,如今正是秋蚕收获季节,桑树之上布满了雪白的蚕茧,看着十分喜人。

我说若这样下去,这些秋蚕今年卖个好收成,也算是老天爷对天灾**的补偿了吧。逍遥二仙却在一旁冷笑,你想多了。

我问这话又是几个意思?

面瘫怪说,晓生江湖曾写过一篇《多收了四五斗》的文章,论述过这个道理。

无眉鬼道,别的道理我不知道,但以我多年吃米的经验来看,丰年米贱、灾年米更贱,没有最贱,只有更贱。

我寻思松江府免除三年税赋徭役,这是皇帝亲下的恩泽,今年又是第一年,这松江府就算要搞事情,也得讲究个吃相吧?

我们来到松江府崇明县武三郎家。

武三郎是单身,家里又没有婆娘,这个所谓的家,也就是三间泥屋,一排篱笆院子。

院子里种着几颗葡萄树,正是红时,有几个娃儿嘴馋,钻过篱笆去偷葡萄,见到我们,吓得轰然逃窜。

我问道,武三郎在家嘛?

一连几声,没有人应答。不远处一个老汉正在乘凉,我们过去打听,却被告知武三郎因通倭被松江府抓了起来。

我惊道:这怎么可能?

那老汉道,哎,三郎最恨倭寇,又怎么会通倭呢,只是他……那老汉似乎知道什么,却又有所顾忌,我说不妨到里屋去谈。

经过一番交谈,我们才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事还真是与秋蚕有关。

今年江浙一带改稻为桑的农户颇多,如今秋蚕收成在即,松江府按照一斤生丝六钱银子的价格收购蚕丝,这引起了桑户的不满。

若在往年,一斤生丝价格要在一两二钱左右,今年是灾年,桑农本来指望靠这个来度过饥荒,谁料一年辛苦下来,三亩桑田耕作半年,连十两银子都卖不到。

在打听到临府生丝价格在九钱一斤时,武三郎带着百姓前往别的州县卖蚕丝,结果被松江府知府得知,随便安了一个通倭的罪名,将带头之人武三郎抓了起来。

如今武三郎被关在松江府大牢之内,明日就要升堂问罪。

我闻言怒道,这真是岂有此理,松江知府又是何人?

老汉道,还不是原来的知府罗有道,罗三尺。

我问道,什么是罗三尺?

老汉愤然道,罗有道当官,真是网罗钱财,当官有道,咱们松江府的地皮早已里三尺、外三尺被刮了个干净了。

这家伙怎么又官复原职了?当日倭寇攻占崇明岛之后,他不是带着三房姨太逃跑了嘛?按照大明律,守城官临阵脱逃者,当以叛国论罪,怎么倭寇退了,这家伙出去转了一圈儿,又回到这里了?

老汉见我疑惑,解释道:这罗知府,据说是江南织造局冯公公的的干儿子,这次收蚕丝他在冯公公面前夸下海口,要给江南制造局收齐两万斤生丝。

我心中恍然,原来如此,这罗有道想立功,又不肯按朝廷的市场价收购蚕丝,于是逼着百姓偷偷去临县卖,而武三郎是带头之人。

我理清其中关键,告辞出来。

我问逍遥二仙,大宝、二宝,这事儿你们怎么看?

无眉鬼道,哪有那么多废话,直接半夜去那罗三尺家,去把他脑袋割了,这也算是为民除害不是?

面瘫怪道,不对,不对,你太残忍了,割脑袋太残忍了,我建议还是拍成肉泥比较好。

我无奈笑了笑,两位大仙,这里是官场,江湖上那套规矩在这里行不通。逍遥二仙哼哼道,对我们来说,天下就一个规矩,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我心知跟他们说这些无异于对牛弹琴,如今武三郎被关在大牢之内,要想办法见上一面。

我找到了松江府六扇门青衣捕头,此人姓毛名台,在金陵时见过一次。他虽然名义上归诸葛烧饼管辖,但我级别比他高,在收到我帖子之后,连忙赶到了我设宴的松鹤楼。

此人嗜酒如命,我弄来了一斤茅台,顿时喜笑颜开,说苏大人来就来吧,还带酒,理应属下做东才是,真是惭愧。

我说明来意,营救武三郎之事,非到万不得已,我不愿意亮明身份,这里牵扯到江南制造局,甚至牵扯到宫中,要是真闹大了,我怕事情控制不住。

这一年多下来,我江湖、官场两处奔波,得出了完全不同的道理。江湖讲究直来直去,拳头就是道理;官场则是讲究一个平衡之道,要在规则之下办成事情。

诸葛烧饼的一句名言就是:在大明官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一斤酒下肚,我就得到了我想要的信息。

罗有道这次抓到武三郎是想敲山震虎、杀鸡儆猴。

如今交差期限将至,两万斤生丝任务,收了不到一半,派人上门收丝,那些桑户将蚕丝藏起来,让他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武三郎虽是会家子,但这些江湖人物,除非是徐开山那种级数的高手,否则在面对国家暴力机关时,还是显得无比弱小。

审判定在次日上午。

我们只有半日的时间用来打通关节,俗话说得好,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古人总结为祸起萧墙。

在大明朝办事,关键在于找对人。

台风飓风龙卷风,到头不如枕边风。

罗有道一妻二妾,在毛台引荐之下,我们分别拜访了大老婆罗苟氏和三老婆罗杨氏,唯独略过了妒意极强的二老婆罗马氏,并送上了一份足以让罗马氏动心的礼物。

然后打通关节,将武三郎的辩方讼师换成了我。

次日一早,三通鼓响,罗大人升堂,公审武三郎通倭之案。由于提前贴过告示,所以百姓前来围观之人众多。

对于武三郎,百姓还是钦佩的,但钦佩归钦佩,小民终究天生怕官三分。大老爷官府一穿,三班衙役一声喊,好不威风。

罗老爷眼圈发黑,哈欠连连,一拍惊堂,道:带人犯!

有衙役喊道,带人犯武三郎!

罗老爷懒洋洋道,台下何人?

武三郎闭口不语,衙役道,大人问话呢。武三郎道,姓武名三郎。

罗老爷又道:所犯何罪?

武三郎说小人无罪。

控方讼师贺财喝道,还不将你通倭之罪从实招来?

我站出来道,罗大人,此案还未审,就已将武三郎定罪,这么做有违司法程序吧?

贺财大声道,你是何人?

我拿出一张纸道,在下乃武三郎授权的代理讼师,前来为其辩护。敢问阁下,你说武三郎通倭,请问有何证据?

贺财道,夏日崇明之战,倭寇首领叫什么?

我说井上十三郎。

贺财哈哈道,不错,正是井上十三郎,而台下之人则叫武大郎,光凭名字,就可以断定,这武三郎就是倭寇!

我奇道,阁下的智商好感人,若按照你这说法,咱们杨戬号称杨二郎,莫非也是倭寇?

贺财冷笑一声,莫非阁下不知道,杨二郎如今已是棒子国人了吗,不是倭寇又是什么?

我心说哎呀,这家伙思维缜密,心细如发,巧舌如簧,回答的竟然天衣无缝,令人无从反驳,实乃高手中的高手。

不过,我也不是吃素的。

没过了多久,就听到门外有妇人哭声连天,喊道:大郎啊,你得给我个理由,都是当老婆的,凭什么你给老大送和田玉,给老三送祖母绿,倒了我这里,连个毛线都没有?

此人正是罗有道二姨太罗马氏,昨日我以罗有道名义给他两个太太送礼,而略过了妒忌心强的二姨太,然后又买通丫鬟今日挑明了说,于是才有了大闹公堂这一幕。

我问贺财,如夫人称呼知府大人为大郎,按照阁下逻辑,罗大人也是倭寇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