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武侠 > 在七扇门当差的日子 > 卷一 梅子黄时雨 第90章 今晚,我要大开杀戒了。

冯公公见我们冲了进去,脸色不愉道,你们是何人,堂堂总督衙门,成了门口菜市场了嘛,连回事都不用,直接进来?

胡宗宪喝道,冯零感,这些人都是我属下,还轮不到你来教训。

张元敬上前,恭敬施了一礼,道,部堂大人,这些银子来路不明,您不能收啊!

冯零感冷笑道,银子来路明与不明,都是大明朝的银子,一样能填饱前方将士的肚子,如今前线战事吃紧,你总得作出个决断来。

张元敬有些激动,大声道,冯公公,我们江浙军在前线拼死拼活,你们不给支持不说,还在后面搞事情,捅刀子,实在是寒了我们胡家军的心啊。

冯零感声音陡然尖了起来,江浙军是大明的江浙军,不是你胡宗宪的江浙军,这位将军,你这么说,若论罪起来,恐有结党营私之嫌啊。

冯零感咄咄逼人,胡宗宪靠在太师椅上,眼睛微闭,一言不。

很明显,朝堂之中,有人见不得他风光,以他名义跟江南人借钱,给江浙军打仗,就是吃定了胡宗宪为了抗倭,一定会接下这笔银子,如此一来就落实了他的罪证。我不禁摇头,六部之中,先是户部乱了,如今又轮到了兵部,接下来又是哪个呢?

场面有些尴尬,本来辞行之事,也说不出口。一阵沉默之后,忽然大厅内传来了哭泣声,顺声看去,却是督军冯零感正在抹泪。

胡大人,咱家从小就没了爹娘,为了吃上饭,被人卖到宫里,谁料却受尽了白眼,若不是干爹搭救,恐怕早已死在宫内了。好不容易混了个督军的差事,却又赶上了倭乱,一个督军不善,又是杀头的命,咱家的命真是比纸还薄啊。

我心说冯零感啊冯零感,你岂止是命薄,你名字也薄的很,而且是看不见的极致薄。这演技浑然天成,鼻涕眼泪,说来就来,声色俱下,看来在宫里待久了,个个是老戏骨,我是自愧不如。

说到这里,冯公公扑腾一声跪在了地上。

要知道,按照朝廷规矩,督军一职多由太监兼任,他们虽没有指挥权,却又报告权和弹劾权,同时又代表着皇上,所以各省总督一般都是敬而远之,眼不见心不烦。如今冯零感竟然亲自跪倒在地,这让在场的众人都傻了眼。

胡宗宪这时也不再装睡,连忙起身,说,公公使不得啊,使不得。

冯公公痛哭流涕道,胡大人,你心里苦,你不说,我知道。但为了江浙军,为了江南百姓,这五十万两银子,请您务必收下!

胡宗宪沉着片刻,一咬牙,道,银票我收下了。只要打败倭寇,将来就算背负骂名,我胡宗宪也认了!

张元敬、赵子理等人看得热泪盈眶,胡宗宪背负着极大的压力,收下了明知将来有可能置他于死地的银票,就是为了将倭寇赶出大明。

胡宗宪接连出了几道指令,命令俞大猷、戚继光率领江浙军急行至松江府,要与倭寇在松江一代决一死战。

赵子理则立即前往应天、扬州、杭州等江浙买粮,第一批粮草要在十二时辰内抵达松江府,负责全部补给。张元敬是斥候军,负责刺探敌情,了解敌人军力部署等等。

两个时辰后,江浙军启程前往两百里外的松江府。胡宗宪不听劝阻,执意要去,倒是冯公公,见大军行动后,屁颠颠骑马回了金陵城。

我与徐若男约在松江府见面,于是与张元敬的斥候小队一路快马南下,前往松江府。一路经过海安、如东两县时,遇到大批难民,拖家带口,沿官路向内6放下涌去。

不到一月时间,整个江南笼罩在倭乱的阴影之中。这与我们所在雁门不同,雁门与北周接壤,常年遭受北周骚扰,定北军早已与摸透了他们的行事作风,可以有效的预防。倭寇则不一样,如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张元敬望着路上的流民,心中感慨,这些人为了躲避倭乱,背井离乡,却也不知能否生存下去。

我说这么多流民,朝廷难道不管嘛?

张元敬叹道,苏兄,你可知这半月一来,江南的米价涨了多少嘛?足足有五倍!原先一石米不过一两二,半月不到,竟达八两一石!

我说这种时候,朝廷赈灾的粮仓呢?我记得这些年,朝廷为了备倭,在江南设了十八个义仓,怎么大仓五万石,小仓一二万不等,这些粮食呢?

张元敬面露愤然之色,痛心道,整个江南官场已经烂掉了。以常熟仓为例,丰年储备了五万石稻谷,上月奉命去调粮,却只有连马都不吃的糟糠不足万石。胡大人震怒,执意要杀常熟知府吴为财,谁料那知府竟是朝中内阁杨阁老的外甥,写信前来求情,结果胡大人还是将他杀了。若说这次买粮之事与杨阁老无关,我是不信。

斥候军要赶在大部队抵达之前摸清倭寇底细,所以一路上快马加鞭,就连吃喝也都在,马上解决,天亮出,到了办完,就抵达松江府。

汪横率领的倭寇大军,几乎未遇到什么抵抗,就于昨日上午占领崇明岛。

这一招十分高明,本来以为战事会在横江港开启,若强行登陆,守城方占据地理优势,那么倭寇将陷入被动的场景,但他们只用了宫藏大佐的七八艘船,施展了个障眼法,绕路占领崇明岛。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东海之处,具有极佳的战略优势。进可沿长江西上进入中原内6,退可向东逃回东海,倭寇能占领此岛,是极有战略眼光的。

松江知府罗有道已携带家小逃窜,守在松江府的只有守备常胜及驻军不足百人。张元敬派出斥候,沿途收集倭寇情报,如有必要,则渗透到崇明岛上,与大明军的卧底取得联系。

之前,倭寇沿江烧杀掳掠,多是得手后即退,朝廷定性为倭乱。如今占岛,这就不是普通的匪患,而是正式宣战了。

守备常胜向张元敬通报倭情,昨日凌晨,江上起了雾,天亮之时,忽然江面上来了数百艘船,迅占领崇明岛,将岛上六百多渔民、村民俘虏。下午时,倭寇派出三支中队,约八百人,沿途洗劫了太仓、临江、重海三镇,抢夺物资粮食。

汪横、汪竖、汪直三兄弟并未在队伍中。这次倭寇带队的是井上、屋顶、渡边三位大将军率队,洗劫太仓三镇的是街上、桥下、田野三个大佐。

我问这些人姓氏怎么这么古怪。常胜常年与倭寇打交道,道,他们一般在哪里苟合,就就这么起名了。我哦了一声,不由哼哼道: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

张元敬安排妥当之后,提议晚上要潜入崇明岛,问我要不要同去。我本要去找徐若男,可如今是军情远大于个人私情,于是拜托常胜守备,寻找徐若男下落,若能见到,则先邀到松江府内。

已是初夏,夜初之时,天空中起了大雾,水面上能见度极低。我与张元敬驾驶一艘小船,在大雾的掩护下,向崇明岛靠拢。

按照常胜的提示,我们将船停靠在一处隐蔽处,换回了当时在天狼号上的倭服,上了崇明岛。

由于我们在天狼号上带过,身上流露出来的气质以及说话,并未引起其他倭寇的注意,很随意的在岛上游走。

倭寇开始了狂欢,享受着抢夺来的牛羊、酒肉、美食,还有岛上的女人。惨叫声、哄笑声,不绝于耳,这里是地狱,这里也是天堂。

有两个倭寇,拖着一个村妇,当着众倭寇面将那村妇脱光,强行凌辱,其余众人在一旁起哄,那妇女不堪凌辱,一口咬掉了一倭寇的耳朵,那倭寇暴怒之下,用乱刀将那妇女砍成肉泥。

我看得怒火冲天,张元敬却将我拉住,摇了摇头。

我低声怒道,你是军人,为了胜利,做些牺牲没有什么,但我不同,我是捕快,是大明子民的捕快,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难。

张元敬道,苏兄,我们是斥候,一切以军情第一,你若逞一时之能,贻误战机,江浙两省一百八十万百姓的性命,就葬送在你我二人手中。

我虽知他说的都对,可心中怒火却如何也压抑不下来。张元敬拍了拍我肩膀,说去岛西去瞧瞧,若能找到他们粮草供给之处,今夜此行,那就值了。

两人来到西边,西岸处,停靠着大约三百多艘战船,并不如起初想的那么多,若以此而论,这次岛上大约有六七万人。

这些船大小不一,张元敬数了下,其中有八十二艘配有火炮,这些船上有重兵把守,随时处于战备状态,若真开战,反应时间不过一炷香。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整个岛上情况已经摸的差不多了,岛上大约有三万倭寇,战船上也有三四万整装待,整个粮食补给,并未运上岛屿,而是在火炮后方的六艘货船之上。

我问张元敬,这些人明目张胆的占领崇明岛,不怕我们大明水师前来征讨嘛?

张元敬苦笑道,这些倭寇对我们大明朝廷的军队吃的太透了,别的不说,一万以上的兵力调动,要有兵部授权,总督与将领虎符,真开起战来,倭寇若不敌,逃个百八十里,出了各守备的防区,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我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难道就不能便宜行事吗?

张元敬道,防倭抗倭,人人只求无过,不求有功,跨区调兵,就要请示总督,一来一往,也要几日,伤不起。

难怪三年前,三四十个倭寇在江浙一带流窜,一路烧杀,洗劫了十七个县城,最后扬长而去,据说皇上大怒,说了一句,江南官员,都没了卵子嘛。如此看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正当我们撤退之时,忽然看到最大的那艘楼船上,有五六个倭寇,押送着一名女子,走了进去。

押送之人,正是徐若男。

我脑海中嗡的一声,星宿海内真气暴涨。

徐若男生出感应,向我看了过来,无意之间,冲我做了个手势,意思是稍安勿躁。

张元敬见我如同换了个人一般,有些不解的看着我。

我说,元敬兄,不如你先回去。

张元敬问道,怎么了?

我深吸一口气道,今晚,我要大开杀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