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清变 > 第一百九十七章 百万之兵

大清变 第一百九十七章 百万之兵

作者:云中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9: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叶志超的问题,秦川虽然在心里早有腹案,可是他已经对聂士成说过一遍,相信聂士成让人传的话里,一定已经把他的意思讲明了,叶志超此时再次问起,多少有些不相信的心思在里面。

秦川略一思索,看着叶志超缓声说道:“秦川以为,回国之后,必会率盐团出关与日军鏖战,暂留平壤,正是所谓知己知彼。”

听了秦川的话,叶志超脸色不由暗淡下来,呆坐半晌,才用审视的目光盯视着秦川沉声问道。

“听鸣鸿话里的意思,可是说,平壤之战我大清必败?日军此后还会乘势入侵我辽东?”

秦川并没有马上回答叶志超的话,而是伸手从桌上的烟盒中取出一支香烟,擦燃一根火柴点燃,深吸了一口才心情沉重地吐出两个字。

“正是。”

秦川的话,让叶志超沉默了好一会,脸色也愈发黯淡,用手扶着桌子慢悠悠地站起身,背着双手在屋子中央步履沉重地踱起步来。

叶志超那一米八几的高达身躯,早已不复当年,背已经微微有些驼了,两鬓头发已经灰白,从背影看去,人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鸣鸿。”

叶志超在雕花窗棂前停住步,看着黑沉沉的窗外,头也不回地问秦川。

“你对牙山、成欢一战如何看?”

秦川盯视着手中那支刚点燃的香烟上冒起的渺渺青烟,长出口气,语气低沉地说道。

“秦川以为,总统率大军驻守牙山,清剿东学党尚可,及至日军进占仁川、汉城,再困守牙山就是败笔。到了日军击沉高升号,战端已开,更应果断北返,不再它顾,坐等牙山、成欢一战已是毫无意义。不知总统以为如何?”

虽然离着叶志超有十几步的距离,可秦川还是听到叶志超一声重重的叹息。

“鸣鸿。”

叶志超依旧望着黑沉沉的窗外,沉默了一会,才语气愈发沉重地说道。

“自日军进入汉城,我就电告中堂,提出上、中、下三策应对朝鲜局势。”

叶志超沉重的声音在室内幽幽响起:“倭日益猖獗,韩急望救援。各国调处,卒无成效。此时速派水路大军由北来,超率所部由此前进,择要扼扎。托名护商,若至决裂,以免进兵无路。此上策也。否则,请派商轮三四只来牙,将我军撤回。盖我军为剿匪而来,匪既受抚,随即撤回,亦系正办。撤后行文各国公使及日廷,申前次同撤之约。如彼不依,秋后再图大举。是为中策。若守此不动,徒见韩人受困于日,绝望与我。且军士即无战事,久役露处,殊为可虑。

秦川听得明白,叶志超幽幽背诵出的,是他发给李鸿章的电文,内容是关于他率军驻防牙山时,对于朝鲜局势的建议。

叶志超的电文,显示出他对朝鲜战局深思熟虑的战略考虑,他提出的上策是:南北夹击汉城日军;中策是大军撤回,秋后准备妥当再图大举。

在秦川看来,叶志超的这两条建议,都是很有见地的。按照叶志超的电文推断,秦川认为,这份发给李鸿章的电报的时间,应该在六月份叶志超刚到牙山不久,也就是六月。如果,清廷真的按叶志超的建议行事,朝鲜战事绝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

叶志超又说道:“只是上、中两策朝廷不允,做下策又战和歧见,首鼠两端,纷争不已,以至白白浪费许多时间,不仅眼睁睁看着日军在朝鲜坐大,更致我所率南路大军有成欢、牙山之败。。。。。。”

稍一沉默,叶志超又执着地问秦川:“鸣鸿,你还没回答对成欢、牙山一战的看法?”

叶志超对于别人如何看待牙山、成欢一战,显然耿耿于怀,秦川不由在心中暗叹不已。

吸了口烟,秦川看着叶志超的背影轻声道:“总统,可否容秦川畅所欲言?”

叶志超有些佝偻的身躯微微一震,显然秦川的话让他有些吃惊。不过,叶志超的身躯随即又是一挺,甚至那微驼的后背也都倔强地挺直,语气淡淡地说道。

“此处虽非暗室,可也只有你我二人,鸣鸿但说无妨。”

秦川沉声道:“秦川以为,成欢、牙山一战,战败势所必然。我军虽有三千余,可汉城日军却几近一万,这是其一;其二,成欢、牙山孤悬敌后,日军不仅兵力优势,而且已占了先机,总统大军随时有被断了归路的危险,军心不稳,怎可战而胜之;其三,。。。。。。则是总统优柔,迟迟不愿放弃牙山,还是存了怕担弃守牙山之责的心思,致使兵力过于分散,使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更加单薄。”

“否则,集中优势兵力,以一部牵制一路日军,而以大部猛击日军之另路,虽不至一举聚歼该路日军,定可给其大大杀伤,然后安然北撤,如此一来,定可震慑日军,使之不敢仓促北进,给我固守平壤大军以更多时间准备。”

看着依然默默望着黑沉沉的窗外的叶志超,秦川继续说道。

“不过,总统在牙山、成欢虽有傍徨,且小有所失,可毕竟把三千多北洋必败之师自敌后带回平壤。秦川以为,总统此举就是大功一件。”

秦川话音一落,叶志超霍地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了秦川半晌,重重吐出一口浊气,好似心头重压骤然一轻,心绪舒畅很多,脸色也带上些许红润,大步走回桌旁重又坐到椅子上。

叶志超端起桌上的酒盏举在眼前,慨然说道:“鸣鸿,中堂和周大人果然没有看错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眼光,日后必然前途无量。来,老夫敬你一盏。”

叶志超说完,也不等秦川说话,一仰头,将手中的那一盏颜色碧绿的竹叶青一口干下。

秦川方才的话,并不是假意奉承叶志超,而是他的真实想法。在秦川看来,虽然叶志超在牙山、成欢一战失误甚多,可那也并非叶志超一人过错。再者说,叶志超带兵分手公州,也是为了保有退路,否则一旦聂士成作战失利,又被日军截断北返归路,这三千北洋精锐恐怕就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秦川也仰头把就喝了,伸手要取桌上的酒壶,叶志超早已抓到手中,伸手又给秦川和他自己的酒盏里添满碧绿的竹叶青,放下酒壶看着秦川说道。

“牙山、成欢一战,虽如鸣鸿所言,老夫失误甚多,可总归是把这三千多部队带回来了。日本小小岛国国力贫瘠,远远比不得大清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此次中日开战,日本需要速战速决,而大清则需要和其持久相持,时日一久,小小日本,必然国力不堪重负,那时我大军愤然反击,再取朝鲜岂不易如反掌。”

叶志超的意思就是和日本打一场持久战,秦川自然清楚,甚至也很认同,这场中日之战如果真要打上两三年,这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不过,这要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北洋这些精锐不能败得太快太惨,另一个则是朝廷要有和日本不死不休的战争决心。此二者,缺其一点,都不可为。

终于遇到了明了自己的知己,叶志超对眼前这个让他赞叹不已的青年人也敞开心扉,娓娓向秦川讲述起来。

“鸣鸿,你可知日军可战之兵有多少?”

秦川点点头道:“日军共有七个师团,十二万三千余人。战时,还可以动员二十余万兵员。”

“那鸣鸿可知我大清有多少可战之兵?”

对于这个时期的清朝,全国到底有多少陆军兵员,秦川心里可没数,只不过,在穿越前主流史料上都讲,清朝这时的兵力在百万以上。只不过,对于这个数字秦川一直将信将疑,想着听听叶志超的说法,就迟疑着摇摇头没说话。

“大清举国之兵,分为旗兵、绿营,以及由团练发展而来的防军。”

“旗兵也就是以前的八旗,编为十四营,总额为二十五万四千七百。绿营人数要多,除新疆、盛京、吉林、黑龙江外,全国各省都有,合计四十二万四千余。再有就是防军。由湘、淮,还有张曜的嵩武军、左宗棠的楚军、宋庆的毅军等发展而来的防军,主要直隶和江淮南北,以及边防海防要地,总计三十二万三千。三者合计兵员一百万零一千余,实实在在的百万大军。”

叶志超的话,让秦川不由有些发呆。

虽然交通不便,可若及早准备,调集各处部队汇集山东、直隶、辽东,各处兵力绝对都可以远超过日本举国之兵,可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