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清变 > 第八十一章 武备学堂

大清变 第八十一章 武备学堂

作者:云中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9: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津武备学堂,也就是北洋武备学堂,又称老武备。qiuyelou

武备学堂在海河东岸,大直沽以北,唐家口子以南,海河对岸就是英租界里的海大道以及法租界的紫竹林码头。北面距离老龙头火车站只有五里,距离北洋机器局的东局和北洋水师学堂两处,也不过只有八里,离着东街并不是很远。从震旦染厂所在的位置,到北洋武备学堂的直线距离只有几里地,顺着大路也不过只有六里多。

秦川带着整齐的队伍一上到大路上,就见三五成群城内城外的各色人等纷纷赶往北洋武备学堂方向,见到秦川和他的盐团的模样,许多人顿时驻足,惊奇地指指点点起来。盐团的这些年轻人见有人注意他们,走起路来精气神愈发旺盛,不仅腰板挺得笔直,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离得武备学堂越近,路上的人越多,跟着他们围观的人群也越大,里三层外三层密密匝匝的人群把盐团之一百多人仅仅裹在其中。秦川一行赶到武备学堂时,左右身后已经围拢了七八百人。

武备学堂的周围,早早就赶来的围观的百姓更多,足有几千人,熙熙攘攘的站在高处,有的年轻人甚至爬到树上,都等着观看校阅,秦川他们一到,着装威风新颖的盐团,尤其是秦川立时吸引了这些人的眼球,尤其是那些年轻人,纷纷把**辣的目光远远地投过来。

北洋武备学堂占地面积很大,足有千亩面积,是一个外墙呈方形的大土城,城墙上筑有通道和女儿墙。临海河一面的南北两个城角还建有两座炮台,台内地下是存储弹药的弹药库。城墙外侧挖壕引水形成护城河,护城河边遍植杨柳。

这座土城虽说是学堂,可因为是军事学堂,实质上这里就是军营,所以只在城西、城北各开一座营门,均设吊桥。

按照楚云飞、徐桐的讲述,土城内中央部分为学堂教学建筑,有瓦房500间。北面有演武厅,东面有弹药军械库和氢气球房及马厩,南面为职员住宅。qiuyelou东南角有一人工挖掘的大水池,引海河水流入,是学员休憩之地。水池西边有一座早已有之的五圣庙,里面还有僧众。学堂西面是一大片平展开阔的草地,这是平时操练的大操场。

学堂正门西向,六扇大门,门上绘有“神荼郁垒”彩色立像,如同旧式衙门。堂内六进,分六大部分。大门内左为卫队房,右为号令房、号房、杂物库;二进为办公区及大堂;三进为讲堂、中德教习室、仪器室;四进为饭厅,大小厨房、剃头房、浴室;五进为学生宿舍及自习室;六进为步枪暂存室和休械室。

土城外面的东侧是打靶场,为学生进行实弹射击的地方。

学堂设荫昌为总办,史悠祥为监督。提调周传经,总教习催曝。教习九人,分别是廷奎、孙小槎、吴晓山、刘玉山、军医兼教习金大廷、王光明管理弹药兼教习、李玉田绘图教习,还有京师同文馆毕业教德文的德海、景放两人教习德文兼翻译。洋教习有汉纳根、司密特、艾德、奇开芬、弗兰克等人。

武备学堂设有大小两个厨房,大厨房管事叫王顺,手下伙夫30人,负责学生的伙食;小厨房管事苏立成,手下厨师10人,负责学堂职员的膳食;此外,还有号令长兼卫队长刘良材掌管的号兵10人,卫队50人,还有号房,也就是传令兵10人。

武备学堂建校之初,设步、炮、马、工程四科,1890年增设铁路科。课程设置分学、术两科,学科教授中国经史、天文、舆地、格致、测绘、算学、化学、战法、兵器等。通俗些说,学科教授的也就是国文、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算数、几何、三角、代数、中外历史、政治学等;术科教授马、步、炮队操演阵列,枪炮技艺和营垒工程等。具体就是基本战术、应用战术、图上战术、战略学、孙子兵法、管子兵法、构垒学、弹道学、野外勤务、步兵操典、气球学等。

学堂取德式教学法,注重实际演练与考核。每日教习以德语授课,学生靠翻译听讲,每隔三五日都要到靶场演练筑垒、操炮技术和步、马、炮、工各队攻守战法,检验所学军事知识。

北洋武备学堂的考试制度极为严格,每逢月考、季考,李鸿章或派司道大员前往监考,或亲自前来检验甄拔。毕业成绩合格者派回本营,由各部将领量才任用,不合格者,留堂补学。

北洋武备学堂每期招收学生500余人,全体学生编为4个大队,每队126人,共编为步、马、炮、工、淄五科,每科100人,另有18人学习氢气球及修械。

每个大队分三大排,每大排再分成三小排。大排42人,小排14人。每大队各有正副队长一人,每大排有大排长一人,小排有小排长一人。外置总队长一人,由学堂监督史悠祥兼任。

学堂内配备的武器有,德国克虏伯六生山炮六门,老毛瑟单发步枪500支,六响左轮手枪50把,马刀100把,指挥刀50把。

北洋武备学堂的经费十分充足,常年经费15万两,但军装费用除外。

因为北洋武备学堂学生的军装有别******现在的所有军队,他们不是穿着袖口和衣襟宽松的标准清军军装五云褂,学生的军装一律采用德式,身穿黄卡其布军装,镀金铜帽徽,铜纽扣和铜质皮带扣、黄色牛皮弹盒、黄色牛皮背包,黑羽缎高腰军靴。军帽不同于德式的带盔钉的皮盔,而是类似后世礼帽的草帽。冬装是黑色呢子衣裤,呢帽。

因为和大清的正规军队的军服极为不同,费用也很高昂,所以,武备学堂的军装费是单列的,每年由李鸿章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衙门直拨。

由于经费充足,武备学堂任职官员教习的薪水待遇也很高,总办每月120两,会办100两,监督80两,提调80两,总教习80两,教习60至40两,洋教习300至350两,助教每月30至40两,其他每月25至30两,学生每月津贴2至3两。从总办直到学堂学生的薪饷,都要比淮军高一半,学生的津贴就和淮军里的哨官一样。

秦川带着盐团赶到北洋武备学堂时,武备学堂土城宽大厚重的大门早已打开,门前站着两排身穿黄卡其布军装持枪肃立的学堂学兵,看着这些学员,秦川不由在心中暗暗感慨,这才像一支军队的模样,如果大清百万军队都有这份精气神,怎么会有外地敢觊觎泱泱中华。

学堂大门口,一个身穿整洁军装,腰上皮带上插着手枪的瘦高青年见秦川领着盐团到了,忙小跑着奔秦川过来。

见有人过来,秦川也跳下马,回身把缰绳扔给楚云飞。

跑过来的瘦高青年在秦川身前站定后,双脚并拢,后脚跟有力地“啪”地碰在一起,右手弯曲举在头侧,给秦川敬了一个标准的德式军礼,大声道:“卑职冯国璋,奉命在此迎接秦大人。等候校阅的各路队伍,都已经在东面靶场集结,请秦大人前往靶场。”

虽然秦川对于大人这二字不是很感冒,可在外面这样称呼他也很无奈。好在称他为大人也没什么不对,候补官也是官,他现在除了没有实职,也不会有人给他发什么俸禄外,他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的确确的一个大清四品官员。

所以,这个冯国璋这样称呼他秦川也并不反感。更何况,他现在已经不是孤身一人,可以不在乎什么面子身份,他现在身后可是还有这一帮兄弟,该要的面子,那是必须要有的。

秦川点点头抬腿就向东面的靶场走,冯国璋也紧随在秦川身后,一步不落地跟在秦川身后。

虽然是脚不停步地向靶场走着,可秦川总觉着哪里有些不对劲,走了几步后秦川猛然站下,突然转过身睁圆双眼定定地看着冯国璋发愣。

秦川停住脚步很突然,差点和紧跟在后面的冯国璋撞了个满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