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清变 > 第八十六章 袁氏了得

大清变 第八十六章 袁氏了得

作者:云中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9: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士珩看看校阅台低声笑着道:“鸣鸿,中堂大人在正式场合,一向不苟言笑,可私底下,尤其是在和淮军这些将士在一起时,那可是亲近的多。qiuyelou说来你也许不信,那年驻朝鲜的袁世凯被人弹劾免职,后来经中堂大人力保又回复原职。”

“袁世凯向中堂大人辞行到朝鲜赴任时,中堂大人竟然当着我们许多人的面对袁世凯笑称:如今演戏,台以搭成,客已请,专等汝登场矣。”

“那时袁世凯虚意请辞赴朝,说了他在朝鲜的不易,恳请增派大员赴朝。中堂大人又笑称:韩人闻袁大将军至,欢声雷动,谁敢抗拒,原议诸员悉无用,兵亦不需遣,只许汝带水师小队数十登岸做导引足矣。”

李鸿章这样堂堂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大清视为肱股的高官,私底下竟然能和下属如此嬉笑取闹,倒还真让秦川万万没有想到。更让秦川吃惊的是,他只知道袁世凯在甲午时就在朝鲜,可他倒还真不知道这袁世凯竟然还是李鸿章的爱将亲信,否则,这李鸿章面见袁世凯时,怎会以堂堂直隶大臣的身份和袁世凯如此应对,甚至语带戏谑!

可在后世,好像没人把这袁世凯和李鸿章扯上什么关系啊?

心中惊奇的秦川带着疑问,忍不住问张士珩:“楚宝兄,莫非这袁世凯和中堂大人有旧?”

张士珩撇了撇嘴,很有些不屑地道:“鸣鸿,这袁世凯和中堂大人原本八竿子打不着,可这袁世凯倒也很有些手段,你听我给你交交这袁世凯的根底。qiuyelou”

按照张士珩的说法,袁世凯字慰亭。他的叔爷袁甲三以办团练剿捻起家,官至河南提督,总督八省军门提督,生父袁保中是项城豪强,自幼把袁世凯过继给无嗣的叔父袁保庆,借着父辈的交情,袁世凯少年时就和刘铭传、吴长庆这些淮军名将相熟。袁保庆去世后,袁世凯跟随叔父叔父袁保龄,袁保龄和李鸿章交情深厚,又是清流领袖李鸿藻的得意门生,使得袁世凯在初入官场时就拥有许多人脉。

在袁保龄的督促下,袁世凯曾经两次回乡应试均名落孙山。袁氏一族分家后,袁世凯得到嗣父袁保庆门下丰厚家产,从此更是不思进取,1881年,因为“以事积忤族里,众欲苦之”,袁世凯被迫离开原籍,投奔嗣父袁保庆密友淮军将领吴长庆,旋即被吴长庆提拔为庆军营务会办。

初时袁世凯表现平平,直到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吴长庆奉命赴朝平乱,为寻找合适登陆地点,袁世凯与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赤足履砂行里许,迨登岸,两足皆破裂,丁汝昌不由赞叹,“纨绔少年亦能若是!”庆军登陆后,“以久无战事,军纪稍驰”,袁世凯受吴长庆之命整肃军纪,连斩十数庆军官兵,甚至吴长庆求情,亦不妥协,一时间军纪肃然,袁世凯由此更得吴长庆赏识,被破例拔为前敌营务总管。壬午兵变平息后,庆军留防朝鲜,袁世凯帮助朝鲜编练新军,仅半月朝王及吴长庆校阅,就居然可观,由此袁世凯获“能军”之名。

1884年,接中法战争之际,深忌吴长庆与两广总督张树声暗结同盟、私立山头,李鸿章借机把吴长庆三营庆军调回金州驻防,在朝鲜只留三营,举荐袁世凯会办朝鲜防务,以此来分解吴长庆兵权。袁世凯深明其意,立刻与吴长庆切割,投向李鸿章,年仅26岁便一跃成为大清在朝军队的领袖。是年,以金玉均为首的朝鲜亲日派开化党人发动政变,挟持国王,袁世凯当机立断,率庆军攻入王宫,击退在宫中的开化党人和日本人,一时间声名鹊起。

事后,袁世凯至书李鸿章建议,“朝鲜非琉球、安南可比,伏乞派兵轮十数只,陆军数千,先入朝屯扎”。又曰,“日兵先至,中国落后,尤难措手。”

为此,朝堂上有人参劾袁世凯“擅起边衅”。以及参劾袁世凯在朝蓄妓、贩卖鸦片耨用军饷,袁世凯被迫回籍隐居,甲申事变中日谈判时,日方曾极力要求中方惩治袁世凯,幸亏有李鸿章全力回护转圜,袁世凯才得意官复原职。。。。。。

听了张士珩关于袁世凯的发达过程,秦川不由感慨万千,短短十来年,袁世凯就从寄人篱下,不仅转而成为堪和封疆大吏比美的朝廷大员,甚至还在追随李鸿章疆场厮杀几十年的几十万淮军将士中脱颖而出,入了号称晚清三大中兴之臣的李鸿章的法眼,非有坚韧不拔之意志、有大智慧之人绝难做到。

尤其是,秦川对于袁世凯甲申事变时就建议派大军驻朝,深深感佩袁世凯思虑甚远,如果真要那样,甲午之战很可能回事另外一个样子。。。。。。

秦川正为袁世凯唏嘘感叹时,张士珩又突然转换了话题。

“鸣鸿,我在《东方时报》上看到你刊登的寻找留美幼童消息的启事,不知你找他们要做什么?”

秦川收起思绪,苦笑着道:“楚宝兄,找那些当年的留美幼童还能要做什么?我这么多新厂子一个个办起来,那可都需要有机器设备,有机器设备就得有人懂得修理,甚至还需要有人能设计建造新机器,这些总不能都靠洋人吧?”

“可不依靠洋人,那就得咱自己有人。可现在在咱大清,这样的人才还真就犹如凤毛麟角寥寥可数,我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才突然想到了十多年前就留学国外的这些人。在大清,现在可是没有多少西式机器设备,这些留美幼童恐怕多半都学非所用,这些可都是人才啊,糟蹋了觉得怪可惜的。”

张士珩轻笑着满不在乎地挥挥手道:“鸣鸿,我当时什么事情呢,若是这样,那就太好办了,这样的人咱北洋就有,比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