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101章 庞大建设(求订阅!!)

李青松不打算开发地球。

地球上各种矿藏虽然丰富,但并不是不可替代。就让地球始终保持着这一份原生态吧,这样一来,等未来某一日自己寻回了同胞们,也能将一颗完好的地球还给他们。

众多小型登陆飞船轰鸣着起飞,在无数动物满是敬畏与好奇的目光之中重新来到了地球环绕轨道,进入到了那艘空天母舰之中。

澎湃的动力再次从核裂变反应堆之中输出,化作炽热的火焰喷射向后方,推动着它开始缓缓加速,向着木星系统所在的方向前进。

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它才能与主舰队汇合。不过李青松的意识可以以光速传递,便直接离开了那名克隆体,提前回到了木星系统。

此刻,对于木卫三的全面勘探已经完成。各种基地的规划图纸也已经完成。

在这勘探之中,李青松发现,木卫三不愧为体积超过八大行星之一,水星的大星球。

地球的半径不过才6370公里,水星不过才2440公里而已,洛神星的半径更是仅有900公里左右,木卫三仅仅只是一颗卫星,其半径便达到了2600公里!

它上面的各种矿藏极为丰富,远远不是洛神星这种矮行星能比的。

尤其让李青松感到惊喜的是,他在木卫三上找到了大量的铀矿和钚矿!

这是最适宜作为核裂变反应堆的燃料!

有了足够的铀和钚,以及木卫三上存在着的大量的甲烷、液氧,至少燃料方面自己是完全不用发愁的。

完成了前期勘探、选址,做好了建设规划,大规模的建设立刻开始。

这总计49艘空天母舰以及几十艘重型货运飞船之中,大量的工业飞船与运输船满载着各种各样的工业设施和补给品,降落到了木卫三的苍茫大地之上。

总计1000余个建设点,总计1000余个基地,高达1500万名克隆体全部投入到了建设之中。

一时间,原本荒凉死寂的木卫三也热闹了起来。

一艘又一艘飞船在星球上空高速飞行,一条条铁轨如同蜘蛛网一般延伸,大量的具备极高越野性能的重型卡车飞速行驶。

在洛神星之上便已经造好,跨越一百多亿公里的遥远距离,才被李青松带到这里来的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和工业设施,此刻如同流水一般汇聚到了木卫三的大地上。

没过多久,李青松所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工厂便即竣工。

这是一座核裂变发电厂。

这座工厂的面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一千万平米,装机容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亿千瓦。

只需要一天时间,它就能发电24亿度!一年就是8700多亿度电!

如果是采取火力发电方式的话,如此规模的火电站,恐怕得专门修建几十上百条重载铁路线,每天别的什么事情都不做,专门向这里运送燃料。

但这座电厂是使用的铀作为能量来源。

于是,每天它仅仅只需要大约300KG铀便已经足够,一辆小汽车就能拉过来。

在这座超巨型核电厂建成完毕之时,在它附近,一座同样规模超大的,集铀矿开采和浓缩铀为一体的工厂同样已经建成。

李青松先从舰队之中取了十几吨铀含量约在3%的燃料棒送到核电厂之中,作为初始能源,这座电厂便开始了运转。

巨量的能源输送出来,铀矿开采与浓缩铀工厂之中的数百万个高速离心机便也有了能源,开始轰鸣着运转。

但仅仅这一座铀矿与浓缩铀工厂而已,很显然消耗不了如此庞大的电量。

已经初步掌握了核裂变反应堆小型化技术的李青松,此刻建造的核电站当然不会再如同最初那样亏本了,而是可以富余大量电力。

这些电力,便顺着超导线路,以几乎没有任何损耗的方式传递到了其余基地之中。

木卫三表层的温度大约为零下160摄氏度左右。在这个温度之下,已经有很多材料可以进入超导状态了。

于是,完全依靠李青松搭建的临时电厂才能开展建设的其余基地,在这一刻终于迎来了澎湃的本地电力。

临时电厂的功率毕竟有限,无法支撑太大规模的建设。此刻情况则完全不同。

一天24亿度电,什么建设支撑不了?

在这充沛电力的制程之下,一座建设在铁矿附近的冶金工厂没多长时间便建设完毕。

巨量的铁矿石被送到了这座工厂之中,在充沛电力的支撑之下,没多长时间便被冶炼成了型号、规格、含碳量、微量元素含量各不相同,从而拥有了不同性能,适宜用在各种工业场景之下的一卷卷钢卷,一条条钢筋,一块块钢板等。

平均每天,便有大约20万吨钢铁从这座钢铁厂产出,运输到其余地方去。

有了电力,有了钢铁,李青松的建设便彻底失去了限制。

在这之后,一座庞大的精密铸造厂快速建成,开始快速生产各种各样的零部件,然后,一座座铜矿、铝矿、锡矿、稀土矿之类蜂拥出现。

在同步建设这些矿场、工厂的同时,李青松还进行了另一项极为庞大的建设。

种植、养殖、水产、菌类综合基地!

这是一座占地面积达到了100平方公里,算上其余各种配套工厂,譬如培养液配置工厂、面粉厂、屠宰场、加工厂、电厂、自动化设备工厂、供水供暖厂等等等等,总面积超过了150平方公里的巨型粮食生产基地。

它的总高度达到了200余米,总计划分为60层,于是,它内部的可利用总面积便达到了6000平方公里。

这其中,李青松拿出了足足1000平方公里来种植小麦,于是,小麦年产量便直接达到了48亿公斤,足以供给现有的1500万名克隆体食用,甚至还有剩余,可以拿去做工业用途。

剩下的,李青松再度拿出1000平方公里种植水稻,除此之外,棉花、苜蓿、土豆、大豆、橡胶树、水果等等,也种植了巨大的面积。

畜牧养殖部分里,李青松直接规划了数百万亩的草场,养殖了足够所有克隆体食用都吃不完的牲畜。

仅仅这一处综合基地,便能完全供给所有克隆体的消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